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压强控制的浸渍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
1
作者 徐学明 杨哪 +3 位作者 金亚美 马倩 赵娟娟 金征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9,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环境压强控制的快速浸渍技术的关键因素,包括压强、多孔状材料特性、浸渍液浓度和压强保持时间,介绍了各加工因素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快速浸渍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和植物原料,以及禽蛋类产品快速盐... 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环境压强控制的快速浸渍技术的关键因素,包括压强、多孔状材料特性、浸渍液浓度和压强保持时间,介绍了各加工因素的特点,同时介绍了快速浸渍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方向,包括动物和植物原料,以及禽蛋类产品快速盐渍加工,果蔬类产品的营养强化、益生菌富集、抗氧化褐变、涂膜等功能化快速加工。控制浸渍体系环境压强是实现目标溶质快速渗入到多孔状的农产品组织内部的主要手段,对于腌渍食品的快速加工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压强 农产品 腌渍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负荷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洁 孟春雨 +2 位作者 何志勇 曾茂茂 秦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9-456,共8页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型疾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以及低血糖负荷食品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原料(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营养...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型疾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综述了国内外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以及低血糖负荷食品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低血糖生成指数食品原料(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营养素组合、加工工艺及食用方式对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低血糖负荷食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负荷 糖尿病 营养素组合 加工工艺 食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定性筛查技术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纪丽君 谢云飞 姚卫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97-300,共4页
为建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的快速筛查技术,本文首先以最受关注的6种PAEs(包括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Es的拉曼光谱图,得到8个特征峰,并以DEHP为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 为建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的快速筛查技术,本文首先以最受关注的6种PAEs(包括DEHP、DBP、BBP、DINP、DIDP和DNO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AEs的拉曼光谱图,得到8个特征峰,并以DEHP为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对8个特征峰的分子振动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归属指认。同时,研究了0.1mg/kgDEHP二氯甲烷溶液和三种PAEs物质混合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并将SERS应用于牛奶实际样品中痕量PAEs的快速筛查,经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验证结果。结果显示,SERS技术能快速筛查出牛奶样品中痕量PAEs物质,GC-MS验证表明具有很好的准确性,SERS在PAEs的快速定性筛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密度泛函理论(DFT)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醇酯——油脂食品中新的潜在危害因子 被引量:51
4
作者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氯丙醇酯是油脂食品中新近发现的一个潜在危害因子,日本Econa烹调油因高含量3-氯丙醇酯而被迫停止销售的事实表明氯丙醇酯问题已开始对油脂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业界对氯丙醇酯类物质的研究现状,对氯丙醇酯进... 氯丙醇酯是油脂食品中新近发现的一个潜在危害因子,日本Econa烹调油因高含量3-氯丙醇酯而被迫停止销售的事实表明氯丙醇酯问题已开始对油脂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国际学术界和业界对氯丙醇酯类物质的研究现状,对氯丙醇酯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和初步的分类,分析了氯丙醇酯可能产生的潜在毒性,介绍了油脂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来源、形成途径和控制措施。最后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介入,主动应对挑战,开展对氯丙醇酯安全问题的研究,以指导油脂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推动我国油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醇酯 食用油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菜用大豆厚度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敏 万相梅 +1 位作者 朱启兵 张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2-1147,共6页
菜用大豆厚度是划分菜用大豆等级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菜用大豆的厚度进行预测。实验中选取200个菜用大豆作为测试样本,获取其高光谱反射图像,同时用数字式游标卡尺测量厚度值。选取400~1 000 nm范围的光谱信息,... 菜用大豆厚度是划分菜用大豆等级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对菜用大豆的厚度进行预测。实验中选取200个菜用大豆作为测试样本,获取其高光谱反射图像,同时用数字式游标卡尺测量厚度值。选取400~1 000 nm范围的光谱信息,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标准归一化和导数计算对光谱数据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建立厚度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基于多元散射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方法的模型精度较优,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和0.93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 mm和0.70 mm。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预测菜用大豆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高光谱图像 厚度检测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百草枯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孙秀兰 张银志 +1 位作者 杨婷婷 邵景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通过对粮食作物中的百草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到各种方法的优劣。结果:HPLC的最低检测限为12 mg/L,加标回收率为42%~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3%;ELISA的最低检测限为0.005 mg/L,加标回收率为7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 通过对粮食作物中的百草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到各种方法的优劣。结果:HPLC的最低检测限为12 mg/L,加标回收率为42%~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43%;ELISA的最低检测限为0.005 mg/L,加标回收率为7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8.15%;GICA的最低检测限为50 mg/L,通过一个标准的颜色反应系列,可以非常简便、快速的对样品进行现场检测,是快速检测发展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HPLC 酶联免疫法(ELISA) 胶体金免疫层析发(GI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山丽杰 徐玲玲 +3 位作者 华霄 陈卫 陈坚 陈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827-11828,11851,共3页
主要研究了美国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美国食品工业总量、主要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在过去10年中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研究开发投入对于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试图从美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行业发展特点,为我... 主要研究了美国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美国食品工业总量、主要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在过去10年中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研究开发投入对于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试图从美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行业发展特点,为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食品工业 发展历程 研究开发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色谱技术结合气相色谱-闻香技术解析中国传统晒露酱油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莉 陈双 +1 位作者 王栋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7-244,共8页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液分离为11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在传统晒露酱油挥发性组分萃取液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香气强度较大(≥3)的3-甲硫基丙醛、乙酸乙酯、1-辛烯-3-醇、2-甲基丁酸、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兰素、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葫芦巴内酯、HEMF(5-ethyl-4-hydroxy-2-methyl-3(2H)furanone)、HDMF(4-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one)以及糠醇可能是中国传统晒露酱油潜在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此外,3-甲基-4-戊内酯、泛内酯、芳樟醇、柠檬烯和双(2-糠基)二硫作为香气活性成分首次在我国传统晒露酱油中被鉴定到.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传统晒露酱油风味奥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晒露酱油 液液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正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与瓜尔豆胶复配体系糊化及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雅媛 顾正彪 +1 位作者 洪雁 蔡旭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0-825,共6页
以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配比的瓜尔豆胶,比较两者复配后糊化及流变特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配体系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瓜尔豆胶可使玉米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体系具有更好的增稠性,复配体系表现出更优越的... 以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加入不同配比的瓜尔豆胶,比较两者复配后糊化及流变特性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配体系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添加瓜尔豆胶可使玉米淀粉及蜡质玉米淀粉体系具有更好的增稠性,复配体系表现出更优越的黏弹性。胶体分子与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玉米淀粉与瓜尔豆胶复配体系流体指数和淀粉成糊温度显著降低,协同作用更为显著的主要原因。微观结构观察表明淀粉与胶体复配体系呈现出更加均一、紧凑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瓜尔豆胶 复配 糊化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中淀粉糊化机理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玲 张雅媛 +1 位作者 洪雁 顾正彪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5,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木薯淀粉、木薯淀粉-黄原胶复配体系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形态的变化。淀粉糊化是淀粉与水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核磁共振仪(NMR)测定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来反映体系糊化过程中黄原胶对水分运动性的影响;通过测定渗漏直链淀粉含量,反映黄原胶对木薯淀粉糊化过程中链段运动性的影响,从而探究木薯淀粉在黄原胶为连续相体系中的糊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原胶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升温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同时SEM图显示黄原胶包裹于木薯淀粉颗粒周围,形成空间位阻使得淀粉颗粒分散均匀,与淀粉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升温过程中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的差异体现了糊化过程中水分分布及结合程度的变化,由于黄原胶的吸水及包裹作用使得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热糊稳定性提高,表现为T2先降后升的拐点由50℃升高至60℃及95℃较高的T2;黄原胶的加入使得体系中链段运动性降低,表现为直链淀粉渗漏量随着黄原胶配比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黄原胶 水分 糊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分布的美拉德产物的呈味特性及抗氧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平 黄梅桂 +2 位作者 张晓鸣 贾承胜 夏书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3,共4页
通过超滤及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结合将美拉德产物按分子量大小分级成三个组分,即小于1000u、1000~5000u和大于5000u,并评价其在清汤中的风味特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 通过超滤及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结合将美拉德产物按分子量大小分级成三个组分,即小于1000u、1000~5000u和大于5000u,并评价其在清汤中的风味特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1000~5000u的美拉德产物增强风味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小于1000u的产物,这两种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80%和72%,对四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达25~75mg/mL。大于5000u的美拉德产物在较低浓度下清除率达90%,对四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6.25~25mg/mL,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最低抑制浓度达6.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分布 美拉德产物 呈味 抗氧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法制备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陶颜娟 钱海峰 +1 位作者 周惠明 朱科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30,共4页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麦麸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4.6,酶的添加量为28IU/g麦麸膳食纤维的条件下,50℃水解5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对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成该可溶性纤维的主要... 采用纤维素酶水解麦麸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在pH4.6,酶的添加量为28IU/g麦麸膳食纤维的条件下,50℃水解5h,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较高。对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组成该可溶性纤维的主要单糖是木糖,其次是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糖酯的特征吸收峰;高效液相测得其重均分子量约为2375Da;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由表面蜂窝状的不规则块状颗粒组成;该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较低的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纤维素酶 可溶性膳食纤维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芝麻黑色素的稳定性及自由基清除活性 被引量:21
13
作者 单良 徐利萍 +2 位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王兴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527-11531,11541,共6页
[目的]探讨黑芝麻黑色素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测定黑芝麻黑色素溶液在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作用下吸光度的变化,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测定加入黑芝麻黑色素后DPPH.、.OH、O2-.自由基体系的吸... [目的]探讨黑芝麻黑色素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的稳定性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测定黑芝麻黑色素溶液在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作用下吸光度的变化,以色价保存率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测定加入黑芝麻黑色素后DPPH.、.OH、O2-.自由基体系的吸光度变化,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黑芝麻黑色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黑芝麻黑色素对光、热稳定;对几种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好,对Fe3+、Cu2+、Zn2+的稳定性稍弱;耐氧化还原,耐糖耐盐性好,耐维生素C和防腐剂等优点。黑芝麻黑色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PPH.>.OH>O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黑芝麻黑色素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黑芝麻黑色素安全无毒,稳定性优于花色苷类黑色素,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是非常有潜力的天然黑色素和抗氧化剂资源,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芝麻黑色素 理化性质 稳定性 清除自由基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化学反应机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红茹 金俊 +1 位作者 杨娇 金青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3-氯丙二醇酯是油脂及油脂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3种化学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氯离子的亲核进攻导致了3-氯丙二醇酯的形成。其中,第1种机制认为... 3-氯丙二醇酯是油脂及油脂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目前被认为是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油脂中3-氯丙二醇酯形成的3种化学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氯离子的亲核进攻导致了3-氯丙二醇酯的形成。其中,第1种机制认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环酰氧鎓离子是3-氯丙二醇酯的前体;第2种机制认为是亲核的氯离子直接攻击甘油骨架上的酯基或质子化羟基;第3种机制认为缩水甘油酯可能作为氯离子亲核反应的中间体而成为其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二醇酯 环酰氧鎓离子 缩水甘油酯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锅肉加工及冻藏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贾丽娜 焦爱权 +2 位作者 赵建伟 徐学明 金征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9-1277,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回锅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回锅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GC-MS分析表明,共检测到回锅肉中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3种醛类(相对含量51.287%)、15种醇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回锅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回锅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GC-MS分析表明,共检测到回锅肉中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13种醛类(相对含量51.287%)、15种醇类(相对含量11.412%)、7种含硫物质(相对含量9.397%)、12种酯类(相对含量7.736%)、6种酮类(相对含量6.983%)、18种杂环类(相对含量6.873%)、11种碳氢类(相对含量4.030%)、4种酸类(相对含量1.433%),以及5种其他挥发物(相对含量1.566%)。回锅肉经过炒制后,酯类和杂环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显著增加,对回锅肉的风味有重大贡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第一主成分(PC_1)代表了大部分(相对含量73.651%)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信息,有效地表征了回锅肉的特征风味物质。且PCA表明,不同冻藏时间的回锅肉可以被很好地区分:冻藏1个月,影响其风味的主要是1-戊烯-3-醇、异戊醇、辛醛;冻藏2~3月,影响其风味的主要是壬醛、反式-2,4-癸二烯醛、苯乙醇;冻藏5~6月,影响其风味的主要是己醛、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锅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红衣中多酚类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萍 林樱姬 +3 位作者 金征宇 王雅 王莉 亓文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花生红衣多酚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性能。将花生红衣多酚粗提和纯化后的物质与没食子酸标准品、单宁酸标准品及抗坏血酸的EC50值作比较,得到花生红衣多酚粗提物EC50(0.194mg/L)<纯化花生红衣多酚EC50(0.705mg/L)... 研究了花生红衣多酚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抑菌性能。将花生红衣多酚粗提和纯化后的物质与没食子酸标准品、单宁酸标准品及抗坏血酸的EC50值作比较,得到花生红衣多酚粗提物EC50(0.194mg/L)<纯化花生红衣多酚EC50(0.705mg/L)<没食子酸EC50(0.760mg/L)<单宁酸的EC50(5.409mg/L)<抗坏血酸的EC50(3.745mg/L)。纯化后花生红衣多酚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霉、黑曲霉和毛霉均有抑菌性能,最低抑菌浓度为2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红衣 多酚 DPPH自由基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氨基丁酸抑制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肝脂肪变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谢振兴 李秀 +3 位作者 耿旭 夏淑芳 乐国伟 施用晖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3-620,共8页
研究伽马氨基丁酸(GABA)对高脂日粮小鼠肝脏氧化应激、脂肪变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3个GABA处理组(饮水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2%、0.12%和0.06%GABA)... 研究伽马氨基丁酸(GABA)对高脂日粮小鼠肝脏氧化应激、脂肪变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3个GABA处理组(饮水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2%、0.12%和0.06%GABA)。实验18周后,测定小鼠肝脏组织自由基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脂肪和糖原含量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同时对肝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用RT-PCR检测肝脏SREBP-1c、FAS、ACC1、PPARα、Cpt1a和PGC-1α的表达。结果显示,高脂日粮显著升高小鼠肝脏质量、肝指数、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降低肝脏功能(P<0.05);添加质量分数0.2%、0.12%和0.06%GABA可显著降低肝脏质量和肝指数,质量分数0.2%、0.12%GABA显著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和改善肝功能(P<0.05)。相比正常组,高脂组动物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质量分数0.2%、0.12%GABA可显著缓解氧化应激。高脂日粮小鼠肝脏PPARα、Cpt1a和PGC-1α表达显著下调,SREBP-1c、FAS和ACC1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添加质量分数0.2%、0.12%GABA可显著缓解高脂造成的上述基因表达的变化。因此,高脂日粮导致小鼠肝脏氧化应激、脂肪变性及肝功能损伤,一定剂量GABA可改善肝脏氧化还原状态和脂肪变性,从而预防脂肪肝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氧化应激 脂肪肝 肝脂肪变性 伽马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处理对3种食用菌特性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俊丽 马海燕 +1 位作者 陶菲 张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研究了黑牛肝菌、香菇、白蘑菇3种食用菌各自特性酶活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黑牛肝菌和香菇在4、10、20℃进行不同的温度调控,白蘑菇进行真空预冷处理调控。研究了各自特性酶如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超... 研究了黑牛肝菌、香菇、白蘑菇3种食用菌各自特性酶活的动态变化规律。其中黑牛肝菌和香菇在4、10、20℃进行不同的温度调控,白蘑菇进行真空预冷处理调控。研究了各自特性酶如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羧甲基纤维素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 羧甲基纤维素酶 超氧化岐化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提取过程中不同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金鹏 陈寒青 +2 位作者 邓力 赵建伟 金征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5-158,162,共5页
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四种方法对刺五加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28%、83%、93.1%、93.1%;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 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四种方法对刺五加多糖的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Sevag法、三氯乙酸法(TCA)-Sevag法、壳聚糖絮凝法和酶法的蛋白脱除率分别为28%、83%、93.1%、93.1%;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43%、47%、7%。比较这四种脱蛋白方法,酶法具有良好的脱蛋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电阻法测量胡萝卜及马铃薯的热物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林 王金鹏 +1 位作者 邓力 金征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7-241,共5页
热物性参数的测定对于农产品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数学模拟计算非常重要。在分析微珠状热敏电阻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在室温对标准样品(乙二醇、乙醇、氯化钙的水溶液)的热物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系数的测量值与推荐值之间... 热物性参数的测定对于农产品加工及储藏过程中的数学模拟计算非常重要。在分析微珠状热敏电阻传热模型的基础上,在室温对标准样品(乙二醇、乙醇、氯化钙的水溶液)的热物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导热系数及热扩散系数的测量值与推荐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敏电阻法与热探针法对比测定胡萝卜及马铃薯两种农产品的导热系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敏电阻法与常规计算对比测定胡萝卜及马铃薯两种农产品的热扩散系数,结果显示两种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敏电阻法能够用于小直径农产品热物性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系数 热扩散系数 热敏电阻 农产品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