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IA技术的多药耐药性捻转血矛线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1
作者 李炎夫 贾晓晴 +10 位作者 马梅清 杜山 焦万明 马园 郝陆瑶 张艳妮 李倩楠 郭志凯 丁玉林 陆静 王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2,共8页
为探索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本试验对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第3期幼虫(L3)以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药物进行处理,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对捻转血矛线虫L3经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进行差异... 为探索驱虫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本试验对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第3期幼虫(L3)以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药物进行处理,采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蛋白质组测序技术对捻转血矛线虫L3经药物作用前后的蛋白质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筛选表达差异的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质。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 88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63个与多药耐药性相关;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揭示,有36个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显著(P <0.05),而25个是捻转血矛线虫特有的、与耐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基因本体论(GO)分析结果显示,共有60个差异表达耐药性蛋白质被归类于生物学领域的76个分支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有46个表达水平不同的蛋白质富集到脂质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75条信号通路中。综合分析发现,有5个捻转血矛线虫特有的耐药性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分别为含有UDP-葡萄糖醛基转移酶结构域的部分蛋白质、抗原H11、免疫球蛋白v组和i组、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结构域的蛋白质及含有致命巨幼虫同源结构域2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均参与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和关键代谢通路。本试验所获结果为揭示差异表达蛋白质与捻转血矛线虫脂类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多药耐药性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探明捻转血矛线虫多药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捻转血矛线虫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 蛋白质组学 耐药性相关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肉毒梭菌中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
作者 付登胜 莫日根别力格 +4 位作者 宝花 曹勒孟其其格 张钧德 张敖云图雅 徐创美 《北方牧业》 2024年第23期30-30,共1页
近年来,冬春季节阿拉善左旗多次发生牛的肉毒梭菌中毒,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1疾病调查腾格里沙漠东侧的湖道地区属于牧业嘎查,这些地区主要饲养牛、双峰驼、羊等牲... 近年来,冬春季节阿拉善左旗多次发生牛的肉毒梭菌中毒,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1疾病调查腾格里沙漠东侧的湖道地区属于牧业嘎查,这些地区主要饲养牛、双峰驼、羊等牲畜,养殖户饲养的牛主要以散养和自繁自育为主,除种公牛外,一般不从外地调入牛。养殖户每年都按程序给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并结合肉毒梭菌中毒发病时间,多在春季3~5月注射肉毒梭菌疫苗,牛肉毒梭菌中毒常发生在冬春季节,发病的牛多数未注射肉毒梭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梭菌 冬春季节 口蹄疫疫苗 自繁自育 种公牛 疾病调查 双峰驼 养殖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双峰驼及小黄牛球虫病的流调检测
3
作者 李国中 张全文 +3 位作者 阿拉德尔图 曹春花 戴钦 连慧琴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6期70-71,共2页
为了发展阿拉善的双峰驼、蒙古牛两大特色产业,阿拉善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阿拉善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阿拉善左旗双峰驼、小黄牛营养调控和疫病防控》(项目编号:AMYY2022-02)。该项目要求进行阿拉善双峰驼及... 为了发展阿拉善的双峰驼、蒙古牛两大特色产业,阿拉善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了阿拉善盟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阿拉善左旗双峰驼、小黄牛营养调控和疫病防控》(项目编号:AMYY2022-02)。该项目要求进行阿拉善双峰驼及蒙古黄牛是否感染球虫检测,并统计感染率。本次流调对阿拉善双峰驼、蒙古小黄牛是否感染球虫以及感染率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双峰驼 牛球虫病 疫病防控 蒙古牛 营养调控 技术研究与开发 阿拉善左旗 流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Hc-dhs-28蛋白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焦万明 马园 +6 位作者 尹衍峰 付伟 贾晓晴 马俊杰 丁玉林 杜山 王瑞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第6期13-17,共5页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在小反刍动物消化道内的寄生虫,可引起家畜的捻转血矛线虫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腹泻甚至死亡。本研究根据捻转血矛线虫Hc-dhs-28基因的抗原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 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致病性较强的寄生在小反刍动物消化道内的寄生虫,可引起家畜的捻转血矛线虫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渐进性消瘦、腹泻甚至死亡。本研究根据捻转血矛线虫Hc-dhs-28基因的抗原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确定了捻转血矛线虫Hc-dhs-28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结构、跨膜结构、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并预测了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Hc-dhs-28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7198.93,理论等电点为8.77,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为亲水性、非分泌性的稳定蛋白,且存在磷酸化位点,主要在线粒体中发挥生物学作用。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蛋白结构和亲疏水性结果,进而确定了Hc-dhs-28蛋白的5个B细胞优势表位,为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Hc-dhs-28基因 蛋白结构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尹衍峰 焦万明 +2 位作者 付伟 李倩楠 王瑞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第6期49-51,共3页
产奶量较高的奶牛一直深受酮病的困扰。奶牛酮病亦称作奶牛酮血症(acetonemia)、母牛热(cow fever)和低血糖性酮病,是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因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种以全身性功能失调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产奶量较高的奶牛一直深受酮病的困扰。奶牛酮病亦称作奶牛酮血症(acetonemia)、母牛热(cow fever)和低血糖性酮病,是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因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种以全身性功能失调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患牛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出现间断性神经症状。此外,奶牛酮病的发生也极易诱发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对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酮病 发病原因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