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斯贝波和局地瞬变强迫对中国东部春季一次强降水事件的影响
1
作者 王建波 于群 +3 位作者 韩艳凤 郭浩康 田莹 戈瑶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25,共17页
为探讨2023年4月初中国东部极端强降水事件大气环流异常的演变机理,基于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罗斯贝波能量频散和瞬变波强迫,研究了罗斯贝波传播和局地瞬变波强迫在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双阻”形势建立与维持过程的作用以及可... 为探讨2023年4月初中国东部极端强降水事件大气环流异常的演变机理,基于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罗斯贝波能量频散和瞬变波强迫,研究了罗斯贝波传播和局地瞬变波强迫在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双阻”形势建立与维持过程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前兆信号,提出了中高纬度“双阻”型环流分布影响2023年4月初中国东部极端强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指出:前期极涡较强,类似极地欧亚遥相关(类POL)作用引起乌拉尔山至东北亚地区高压脊发展,由北大西洋强降水激发的罗斯贝波向下游传播,在上游罗斯贝波和贝加尔湖西部冷空气瞬变强迫的共同作用下,乌拉尔山至东北亚地区上空形成较为稳定的“+−+”型,即“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低压槽和东北亚阻塞高压”双阻型分布形势:乌拉尔山、东北亚阻塞高压为异常热源,具有上下相当正压结构;贝加尔湖低压槽为异常冷源,上下为斜压结构;“双阻”型环流分布中的经向风异常增大了冷(暖)空气的向南(北)输送,当副热带西风急流中频散到中国东部的弱波动与中高纬度罗斯贝波同位相叠加时,中高纬度“+−+”型罗斯贝波向南伸展,加强经向风。在低空反气旋西南侧较强的南风和东北亚阻塞高压下沉气流增温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东部显著增温,随着贝加尔湖西部强冷空气下沉南压,中国东部相继形成了强冷锋、气旋和切变线,产生暴雪、寒潮、强对流和强降水天气。当北大西洋再次激发罗斯贝波向下游传播时,北大西洋东部阻塞高压加强东移,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减弱崩溃,中国东部降水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异常 罗斯贝波 瞬变强迫 “双阻”型环流分布 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水产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韶华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62-63,共2页
本文围绕当前马鞍山水产养殖发展中气象服务需求,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介绍由水产监测、水产气象、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专家联盟、水产社区等功能模块组成的水产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气象服务 信息服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3
作者 陈裕 丁梅 +1 位作者 刘伟 陈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平均气温呈准正态分布,且...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马鞍山市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平均气温呈准正态分布,且趋势一致;气温距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多为负值,20世纪90年代后多为正值;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物候性节气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惊蛰和清明趋势极显著;清明、小满、芒种平均气温分别在1998年、1996年和2001年前后发生转暖突变,惊蛰气温未发生明显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气温变化 突变分析 马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鞍山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分析及体系建设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万江锋 王莹 +1 位作者 陈进 赵丽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该文介绍了马鞍山市在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格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马鞍山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生活提供更为优质、... 该文介绍了马鞍山市在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格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马鞍山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生活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市 气象 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市2024年农业气象年景展望
5
作者 高莉莉 王淼 +2 位作者 梁琬璐 张晓庆 王蛟洋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87-189,共3页
针对锦州市2024年农业气象进行年景展望,预计2024年锦州市平均温度10~11℃,较常年偏高0.5~1.5℃,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好于2023年和常年;降水总量为650~750 mm,较常年(554.1 mm)偏多20%~30%。2024年终霜结束早,备耕作业及早春作物播种提早... 针对锦州市2024年农业气象进行年景展望,预计2024年锦州市平均温度10~11℃,较常年偏高0.5~1.5℃,农作物生长季积温好于2023年和常年;降水总量为650~750 mm,较常年(554.1 mm)偏多20%~30%。2024年终霜结束早,备耕作业及早春作物播种提早或接近常年;透雨略偏晚,大田作物适播期接近或稍晚于常年,出现阶段性春旱风险高;初夏降水较少,主汛期降水偏多,有出现阶段性高温和旱涝急转的可能;成熟收获期气温偏高。预计2024年水热条件基本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农业产量形成,为平年年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市 农业气象 农田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6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绪鑫 王冀 +2 位作者 向旬 董秀辉 刘宁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2,共7页
利用鞍山大气成分监测站Grimm180观测的2007年颗粒物数浓度,ρ(PM10),ρ(PM2.5)和ρ(PM1.0)以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颗粒物数浓度的谱分布、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符合Ju... 利用鞍山大气成分监测站Grimm180观测的2007年颗粒物数浓度,ρ(PM10),ρ(PM2.5)和ρ(PM1.0)以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颗粒物数浓度的谱分布、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符合Junge分布;参数υ与能见度呈负相关,υ值越大且PM0.45占PM10的数浓度比例小于90%,能见度较差;颗粒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特征,ρ(PM10),ρ(PM2.5)和ρ(PM1.0)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ρ(PM2.5)/ρ(PM10)平均值为0.654,ρ(PM1.0)/ρ(PM2.5)的平均值为0.832,ρ(PM1.0)/ρ(PM10)平均值为0.545;鞍山地区年主导风向为SE,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受辽宁沙尘移动路径的影响较小,主要受排放累积型污染影响,其中大雾天气条件下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大雾期间的回归方程截距较年平均回归方程的大,这对研究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突变特性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PM1.0 谱分布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种植布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小华 屈振江 +2 位作者 鲁渊平 杜莉丽 康小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51,256,共9页
利用陕西近35 a(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期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将对冬小麦生长有指标意义的越冬期≤0℃负积温、4~5月降水量、5月降水日数、冬前10~11月降水量等气候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冬小麦适宜气候资源指标体系。运用... 利用陕西近35 a(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和同期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将对冬小麦生长有指标意义的越冬期≤0℃负积温、4~5月降水量、5月降水日数、冬前10~11月降水量等气候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冬小麦适宜气候资源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计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后三个时期冬小麦的气候可种植面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冬小麦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在缩小;但同时随着冬季气温的升高,冬小麦一般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在扩大,北移到定边、靖边、横山、子洲、米脂、佳县一线;不适宜区的面积也在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种植布局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黑碳气溶胶观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绪鑫 马雁军 +2 位作者 向旬 董秀辉 安俊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m-3,以红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51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30.4μg·m-3.黑碳气溶胶的各波段ρ(BC)变化趋势相同,紫外光和红外光为检测光测量的黑碳浓度较可见光的测量值高.ρ(BC)与ρ(PM1.0)有很好地相关性,ρ(BC)占ρ(PM1.0)的比例为22.6%.ρ(BC)与能见度大小呈反比,其对光的吸收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PM1.0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梅花引发局地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巍 曲岩 +2 位作者 戴萍 韩颖 康晓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1-1599,共9页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风暴东侧的西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辽宁大部,贝加尔湖弱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南下,这是辽宁营口小石棚乡产生局地特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2)特大暴雨落区附近探空环境场中存在深厚湿层、狭长的CAPE区域和相对弱的垂直风切变,比较有利于出现强对流降水。(3)强降水发生时,特大暴雨落区不断有新的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35 dBz回波反射率因子高度达到5 km以上,低空1.5~2.4 km高度径向速度有24 m·s^(-1)的最大风速区存在,低空西北急流变化过程与强降水的强弱变化基本同步,中低层暖湿气流呈气旋辐合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和中低空西北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辐合抬升是造成小石棚回波强度超过40 dBz达5 h以上主要原因。同时小石棚乡两山必一沟的山谷地形条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强热带风暴 副高阻塞 特大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琦 吴艳青 +2 位作者 朱宇 马秀红 崔莉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99-1600,1633,共3页
利用气温距平、线性倾向、滑动平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1951~2005年鞍山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鞍山市近55a春季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降水呈现上升,且春季降水存在19... 利用气温距平、线性倾向、滑动平均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1951~2005年鞍山观测站的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鞍山市近55a春季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降水呈现上升,且春季降水存在19~20、5和3a的主要变化周期、日照略减少的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透雨偏晚及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积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琦 吴艳青 常国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21-14222,共2页
采用鞍山市积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突变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鞍山市积温变化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市积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鞍山市≥10℃积温存在20、13、8、5年的变化周期。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M-K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南果梨花期影响因子及始花期预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艳凤 何军 康晓玉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81-87,共7页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是影响始花期主要因素,降水次之,光照影响不显著。鞍山南果梨始花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4.0℃、平均最高气温<9.0℃、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6.0℃、平均最低气温<2.0℃时,始花期出现在4月下旬,反之在4月上旬;并且,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2~3 d。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84.8%。运用相关指标和逐步回归模型,可预测鞍山南果梨开花始期,此方法可纳入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花期 预报模型 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市一次冻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艳凤 何军 陈晓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67-3569,共3页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 利用MICAPS和鞍山站实况资料,对2010年2月24日鞍山出现的罕见冻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下,地面到850 hPa甚至到700 hPa有逆温层,从高空到地面为冷-暖-冷的温度层结结构,且存在一定厚度的冰晶融化层时,鞍山市出现冻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 冻雨 低空急流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08年辽宁省鞍山市雷雨云及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红 王吉宏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99-1600,1606,共3页
对辽宁省鞍山市1993~2008年16年的雷达观测雷雨云、冰雹云回波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鞍山市雷雨云、冰雹云的基本回波特征及鞍山地区冰雹云在雷达高显上的V型缺口特征,为鞍山地区的人工消雹作业提供了判别指标。
关键词 冰雹云 雷雨云 回波参量 辽宁省鞍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璐 高清源 +2 位作者 韩颖 李爽 康晓玉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0期218-219,共2页
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可以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和发展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基于此,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对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减轻或避免... 农业气象灾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制约因素,可以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其发生和发展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基于此,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对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影响 农业生产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垂直螺旋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爽 高清源 +2 位作者 田璐 康晓玉 李兴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利用鞍山地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10—11日鞍山地区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螺旋度对于暴雨以上量级的强降水的指示作用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更为敏感。当垂直螺旋度正值中... 利用鞍山地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格点资料,对2012年7月10—11日鞍山地区发生的暴雨过程进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垂直螺旋度对于暴雨以上量级的强降水的指示作用比散度、涡度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更为敏感。当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和面积增大时,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也会随之加大。而中低层正垂直螺旋度,高层负螺旋度的分布形势,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加强。当有强降水产生时,降水易出现在垂直螺旋度正值中心的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动力条件 垂直螺旋度 辽宁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璐 高清源 +2 位作者 李爽 康晓玉 韩颖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0期197-197,共1页
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辽宁地区气象预报如何更好地为农业... 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辽宁省气象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辽宁地区气象预报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报 服务 农业生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磊 付敏 +1 位作者 王莹 万江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8期159-159,163,共2页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等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却值得思考。结合近年来基层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基层气象科普工作... 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等气象科普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却值得思考。结合近年来基层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基层气象科普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普宣传形式保守、创新不够;二是对气象科普工作支持不够;三是科普展品相对单一、研发欠缺;四是气象科普发布权威性不够。针对以上问题,着重从气象科普融入新媒体、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气象科普助力扶贫攻坚、开展互动性应急演练、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宣传等6个方面探讨气象科普新思路,以为基层气象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气象科普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在复式日光温棚中试验探索效益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金龙 赵丽丽 +1 位作者 吴德根 李俊松 《长江蔬菜》 2019年第13期14-18,共5页
在安徽和县试点开展3.3hm^2针对复式日光温棚二代棚体的农业气象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试验探索,为复式日光温棚二代棚体实施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工作提供典型示范,同时指出试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农业气象物联网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一体化试验 日光温棚 农业气象 物联网 效益评估 复式 典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