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杉暗孔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郭华 冯涛 +1 位作者 李正辉 刘吉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9-1752,共4页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松杉暗孔菌(Phaeolus schweinitzi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6Z)-5-hydroxy-6-dodecene-2,10-dion...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松杉暗孔菌(Phaeolus schweinitzi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6Z)-5-hydroxy-6-dodecene-2,10-dione(1)、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亚油酸(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eulatinol(6)、对羟基苯乙醇(7)、siccayne(8)、5-羟甲基糠酸(9)、对苯二酚(10)、5-羟甲基糠醛(11)。其中1为新的链状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杉暗孔菌 化学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多糖合成、检测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翁霞 李琳娜 邱鸽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7,共9页
硒多糖(SP)是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兼具硒和多糖的双重生物活性,活性远超硒或多糖。硒多糖不仅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硒源,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神经、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且生物利用度高,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 硒多糖(SP)是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兼具硒和多糖的双重生物活性,活性远超硒或多糖。硒多糖不仅可作为膳食补充剂的硒源,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调节免疫、保护神经、降血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且生物利用度高,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介绍了硒多糖的合成方法,包括植物转化法、微生物转化法和化学合成法,并综述了其结构特征检测方法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硒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多糖 合成 结构鉴定 生物活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3
作者 翁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9-286,共8页
目的: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并探讨毛酸浆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硫酸铵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样液质量分数对毛酸浆叶黄素相比、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以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 目的:研究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毛酸浆叶黄素工艺,并探讨毛酸浆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硫酸铵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样液质量分数对毛酸浆叶黄素相比、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以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优化毛酸浆叶黄素的萃取工艺,并通过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评价叶黄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硫酸铵质量分数12.1%,乙醇质量分数33.6%,样液质量分数11.4%,在此条件下,叶黄素萃取率为84.58%。当浓度在1.0~15.0 mg/mL范围时,毛酸浆叶黄素对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3.26 mg/mL,清除率最高可达95.32%;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为1.31 mg/mL,清除率最高可达89.12%,表明双水相萃取技术能制备出较强抗氧化活性的毛酸浆叶黄素。结论:该研究为毛酸浆叶黄素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叶黄素 毛酸浆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酸模中草酸提取及测定方法比较
4
作者 黄浩 翁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48-51,56,共5页
为探究野生酸模中草酸提取的条件及测定方法的建立,以野生酸模为试验材料,以盐酸为提取剂,研究磺基水杨酸铁络合物比色法和甲基红-重铬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草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草酸提取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浸提时间>... 为探究野生酸模中草酸提取的条件及测定方法的建立,以野生酸模为试验材料,以盐酸为提取剂,研究磺基水杨酸铁络合物比色法和甲基红-重铬酸钾催化光度法测定草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影响草酸提取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浸提时间>盐酸浓度,且料液比、浸提时间影响显著,盐酸浓度影响不显著。草酸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2∶15,提取时间15 min,盐酸浓度0.60 mol/mL,在此条件下,草酸提取量达1.71 g/100 g。磺基水杨酸铁络合物比色法加标回收率为88.4%~103.9%,最小检出限为0.14μg/mL,精密度为90.7%~102.5%;甲基红-重铬酸钾催化光度法加标回收率为81.7%~96.7%,最小检出限为0.03μg/mL,精密度为83.0%~94.3%。磺基水杨酸铁络合物比色法测定的精密度、最小检出限均高于甲基红-重铬酸钾催化光度法,前者比后者更加适宜于野生酸模中草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酸模 草酸 提取 测定 比色法 催化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莲果 莓果低糖饼干加工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王家琪 王月囡 陈玉婷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52-55,62,共5页
将雪莲果制作为果脯,并以颗粒的形式加入饼干中,以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草莓粉、木糖醇、黄油、鸡蛋等为辅料,对雪莲果、莓果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结果,对制作配方进行优化。经过研究得出饼干的最佳工艺... 将雪莲果制作为果脯,并以颗粒的形式加入饼干中,以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草莓粉、木糖醇、黄油、鸡蛋等为辅料,对雪莲果、莓果饼干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的结果,对制作配方进行优化。经过研究得出饼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混合面团质量100%计,木糖醇添加量20%,柠檬酸添加量0.2%,雪莲果果脯添加量4%,烘烤温度135℃,此时得到的饼干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层次丰富,有淡淡草莓香味,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莲果 莓果 低糖 饼干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化技术在杂粮食品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6
作者 李悦悦 魏文文 +3 位作者 田洋 刘佳鑫 伍婷婷 翁霞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74-78,共5页
结合杂粮及杂粮制得的膨化食品特点研究,综述了膨化技术在杂粮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对杂粮食品品质的影响、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应对策略等,为杂粮膨化食品的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粮食品 膨化技术 研究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口蘑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华 刁全平 +2 位作者 张博 王万芳 王丽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35-1538,共4页
目的研究杨树口蘑Tricholoma populinum J.Lange的化学成分。方法杨树口蘑乙酸乙酯提取液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5,7,... 目的研究杨树口蘑Tricholoma populinum J.Lange的化学成分。方法杨树口蘑乙酸乙酯提取液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过氧麦角甾醇(2)、亚油酸(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棕榈酸(5)、油酸(6)、腺苷(7)、尿苷(8)、甘露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口蘑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陶静 陈思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8,共8页
该文研究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以及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实验确定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 该文研究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活性成分以及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以正交实验确定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GC-MS对该挥发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率。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5 h。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5种组分,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芳樟醇,2,6-二叔丁基-4-羟基-4-甲基环己-2,5-二烯-1-酮和反式石竹烯等。抗氧化性研究表明: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皆达到85%以上。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略强于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桂林桃金娘果实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果实 活性成分 挥发油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涩石楠总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抗氧化活性评价及单体酚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3 位作者 孙丽阳 李铁纯 郭俊生 刁全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5,共7页
以黑涩石楠冻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涩石楠果实中总多酚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单体酚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涩石楠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4%、超声提取时间125 min、超声... 以黑涩石楠冻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黑涩石楠果实中总多酚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单体酚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涩石楠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4%、超声提取时间125 min、超声提取温度46℃、料液比1∶40(g∶mL)、超声提取功率700 W,超声提取频率40 kHz。在此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为(12.69±0.079)mg/g。黑涩石楠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0.30 mg/mL、0.42 mg/mL和0.35 mg/mL。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黑涩石楠中含有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和槲皮素等单体酚,含量分别为0.24 mg/g、1.08 mg/g、2.22 mg/g、0.31 mg/g和0.3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涩石楠 多酚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单体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谷伏椒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静 翁霞 王喜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甘谷伏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了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 甘谷伏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之一。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了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谷伏椒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泡时间4 h、蒸馏时间5 h。从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主要为γ-松油烯、E,E-金合欢醇乙酸酯、异松油烯、顺式-香叶醇等,其中不饱和烃类物质占挥发油成分的94.01%。抗氧化试验表明,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73.2%和93.9%。因此,甘谷伏椒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效,在调味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谷伏椒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大孔树脂纯化蓝莓花青素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翁霞 魏文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199,204,共8页
研究混合大孔树脂对蓝莓花青素的纯化工艺条件,提高蓝莓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比较5种大孔树脂D101型、HP-20型、AB-8型、NKA-9型、D3520型对蓝莓粗提液的吸附效果。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混合树脂分... 研究混合大孔树脂对蓝莓花青素的纯化工艺条件,提高蓝莓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比较5种大孔树脂D101型、HP-20型、AB-8型、NKA-9型、D3520型对蓝莓粗提液的吸附效果。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混合树脂分离纯化蓝莓花青素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分析纯化前后蓝莓花青素的抗氧化性,对比纯化前后花青素抗羟基自由基(·OH)和2,2-二苯基-1-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差异。结果表明,D101型、HP-20型两种树脂按9∶1混合,混合树脂与蓝莓粗提液按1∶1吸附效果较好;当超声频率为40 kHz、吸附样液浓度为原样液、吸附时间为40 min、吸附温度为20℃时,吸附率达到96.2%;当上样量为5 mL、上样浓度为原样液、洗脱流速为1.0 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为60%、洗脱剂体积为3 BV时,解吸率高达95.7%。采用混合树脂纯化的蓝莓花青素抗·OH和DPPH·均高于纯化前。纯化前后花青素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6.25%和97.85%,纯化前后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88.35%和93.20%。D101型、HP-20型混合树脂对蓝莓花青素的纯化效果良好,可用于蓝莓花青素的纯化;纯化后的蓝莓花青素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能更好地清除·OH和DPPH·,且对·OH的清除效果高于DP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树脂 蓝莓花青素 分离纯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提取与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佳鑫 伍婷婷 +1 位作者 魏文文 翁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蓝莓花青素是蓝莓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蓝莓花青素,综述了国内外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花青素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技术... 蓝莓花青素是蓝莓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蓝莓花青素,综述了国内外蓝莓花青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花青素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花青素 提取 分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琳娜 邱鸽 翁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4期70-74,共5页
蓝莓因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花青素、多糖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拥有“水果皇后”的美誉。其中,作为蓝莓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的蓝莓多糖,由糖苷键连接的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纯化后的蓝莓多糖具... 蓝莓因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花青素、多糖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拥有“水果皇后”的美誉。其中,作为蓝莓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的蓝莓多糖,由糖苷键连接的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纯化后的蓝莓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眼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用突出,还可运用于药物、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多个领域。综述了加压水浸提法、乙醇沉淀法、碱浸提法、酶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6种主要的蓝莓多糖提取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当前蓝莓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开发与研究蓝莓多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多糖 提取 分离纯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荸荠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洋洋 李悦悦 +1 位作者 彭川宁 孙宏靖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鲜切荸荠因营养价值高、滋味鲜美和食用便捷等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鲜切荸荠经去皮加工处理后,组织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机械损伤等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等不良现象,极大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物... 鲜切荸荠因营养价值高、滋味鲜美和食用便捷等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鲜切荸荠经去皮加工处理后,组织易受到微生物污染、机械损伤等的影响,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等不良现象,极大缩短了产品的货架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综合方法保鲜鲜切荸荠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各种保鲜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荸荠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荸荠 贮藏保鲜 物理保鲜 化学保鲜 综合保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菇娘红茶复合饮料的制作工艺研究
15
作者 王月囡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44-46,51,共4页
以新鲜黄菇娘、红茶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对黄菇娘汁添加量、红茶浸提液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黄菇娘红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红茶浸提... 以新鲜黄菇娘、红茶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对黄菇娘汁添加量、红茶浸提液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等因素进行优化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黄菇娘红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当红茶浸提液添加量为35%,黄姑娘汁添加量为15%,白砂糖添加量为10%,柠檬酸添加量为0.08%时,制得的黄菇娘红茶复合饮料呈淡黄色,组织细腻均匀,口感微酸,并且具有黄菇娘的独特水果清香和红茶特有的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菇娘 红茶 复合饮料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提取及其分散体系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明慧 宋庆元 +2 位作者 魏文文 李悦悦 翁霞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7期95-97,104,共4页
叶绿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天然色素,但因其极不稳定,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国内外提高色素稳定性的方式主要是运用运载体系将色素包埋,主要的运载体系有纳米颗粒、乳液分散体系、微胶囊等... 叶绿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的天然色素,但因其极不稳定,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国内外提高色素稳定性的方式主要是运用运载体系将色素包埋,主要的运载体系有纳米颗粒、乳液分散体系、微胶囊等。野菠菜分布广,是民间常用的药用资源植物且富含叶绿素。因此,主要借鉴其他样品叶绿素研究进展来研究野菠菜叶绿素提取条件优化及分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提取 分散体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山小种红茶骏眉系列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2 位作者 李铁纯 武晓英 吴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85-287,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正山小种红茶骏眉系列即金骏眉、银骏眉和赤甘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从金骏眉、银骏眉和赤甘的香气成分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19、21种和20种化学成分,占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77%、...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正山小种红茶骏眉系列即金骏眉、银骏眉和赤甘的香气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从金骏眉、银骏眉和赤甘的香气成分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19、21种和20种化学成分,占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为96.77%、91.77%和88.52%。其中主要成分为是苯乙醇、芳樟醇、苯甲醇、正己醛和苯甲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正山小种 骏眉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穆晶晶 张博 +4 位作者 李书倩 姜丹 翁霞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7-311,共5页
为研究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贮藏中褐变的影响,以软枣猕猴桃为材料,经过失水处理,分析室温(20.0±0.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酚类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为研究失水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贮藏中褐变的影响,以软枣猕猴桃为材料,经过失水处理,分析室温(20.0±0.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酚类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失水处理降低了果实褐变指数的上升,推迟了果实PPO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时间并降低其峰值,抑制了酚类物质降解,在贮藏后期保持较高的CAT活性,减少MDA生成量,延缓果实褐变发生时间。其中以失水6%处理组果实抑制褐变效果最好,有效地延缓褐变的发生时间,贮藏期延长至10d时,褐变指数为55.14%,低于其他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失水处理 褐变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榛壳对水中孔雀石绿和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吕琳琳 姜效军 +2 位作者 刁全平 吴航 贾莲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3-1346,1350,共5页
用NaOH对榛壳粉进行化学改性,研制出新型吸附剂SCHFS。未经改性的榛子壳(CHFS)及改性后的榛子壳(SCHFS)用FTIR、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吸附剂表面褶皱、孔隙增多,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 用NaOH对榛壳粉进行化学改性,研制出新型吸附剂SCHFS。未经改性的榛子壳(CHFS)及改性后的榛子壳(SCHFS)用FTIR、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吸附剂表面褶皱、孔隙增多,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SCHFS对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0.99。SCHFS吸附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的速度非常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0,60 min。SCHFS是一种去除水中亚甲基蓝和孔雀石绿的高效的、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榛壳 生物吸附 化学改性 亚甲基蓝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法测定葡萄酒中8种有机酸含量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永库 刘衣南 +2 位作者 吕琳琳 李晓静 王芬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8-293,共6页
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喷雾电离质谱(CE-ESI-MS)联用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草酸,富马酸,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酒石酸和乳酸8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80cm)中,以40.0mmol/L醋酸铵(用1.0mol/L醋酸调至pH ... 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喷雾电离质谱(CE-ESI-MS)联用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草酸,富马酸,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酒石酸和乳酸8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0μm×80cm)中,以40.0mmol/L醋酸铵(用1.0mol/L醋酸调至pH 4.5)为缓冲溶液,30%异丙醇(含3.0mmol/L氨水)为鞘液,分离电压25.0kV,各组分在15min内得到完全分离。草酸,富马酸,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酒石酸和乳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300.0、1.0~300.0、5.0~1 500.0、2.0~600.0、5.0~1 500.0、1.0~300.0、5.0~1 500.0和5.0~1 500.0mg/L;检出限分别为0.2、0.05、1.0、0.5、1.0、0.3、1.0、1.0mg/L;8种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87.6%~98.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7%~5.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喷雾质谱(CE-ESI-MS) 葡萄酒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