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弹性体界面裂纹的冲击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培君 吴永礼 张双寅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研究两半无限大黏弹性体界面Griffith裂纹在反平面剪切突加载荷下,裂纹尖端动应力强度因子的时间响应.首先,运用积分变换方法将黏弹性混合边值问题化成变换域上的对偶积分方程.通过引人裂纹位错密度函数进一步化成 Cau... 研究两半无限大黏弹性体界面Griffith裂纹在反平面剪切突加载荷下,裂纹尖端动应力强度因子的时间响应.首先,运用积分变换方法将黏弹性混合边值问题化成变换域上的对偶积分方程.通过引人裂纹位错密度函数进一步化成 Cauchy型奇异积分方程.运用分片连续函数法数值求解奇异积分方程,得到变换域内的动应力强度因子.再用Laplace积分变换数值反演方法,将变换域的解反演到时间域内,最终求得动应力强度因子的时间响应,并对动弹性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 界面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积分逆变换 奇异积分方程 冲击响应 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止裂相变应力及其对止裂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平 白象忠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0-984,共5页
对含裂纹的45钢钢板进行了电热效应裂纹止裂(简称电热正裂)实验研究,发现电热止裂后的裂纹尖端附近发生了相变,并对相变组织进行了实验观察。针对裂尖处的相变区域,进行了相变应变的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利用等... 对含裂纹的45钢钢板进行了电热效应裂纹止裂(简称电热正裂)实验研究,发现电热止裂后的裂纹尖端附近发生了相变,并对相变组织进行了实验观察。针对裂尖处的相变区域,进行了相变应变的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采用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利用等效夹杂理论进行了放电后裂尖处的相变应力场的理论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裂尖处的相变区域,形成了相变压应力场。分析了相变压应力对止裂效果的长效影响,发现相变压应力对裂纹扩展的阻碍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对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起到了长期限制裂纹扩展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电热止裂技术既具有理论的可行性,也具有实际应用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止裂 电热效应 应力场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两个非共线裂纹载流薄板的温度场
3
作者 田振国 边宇虹 +2 位作者 王知人 王平 白象忠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7-592,共6页
对于带有两个非共线直线裂纹的无限大载流薄板,当在无穷远处通入均布电流时,由于在裂纹尖端出现绕流和焦耳热集中效应,使裂纹尖端熔化形成焊口,而达到止裂的目的。寻找电流密度与裂纹尖端处热源功率之间的关系,板内温度场的分布状态、... 对于带有两个非共线直线裂纹的无限大载流薄板,当在无穷远处通入均布电流时,由于在裂纹尖端出现绕流和焦耳热集中效应,使裂纹尖端熔化形成焊口,而达到止裂的目的。寻找电流密度与裂纹尖端处热源功率之间的关系,板内温度场的分布状态、裂纹前缘温度值等等,是推广应用电磁热效应对导电体实施裂纹止裂的关键问题。文中采用“伪电流”和“伪热流”的方法,分别得到通电后域内的电流密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给出上述问题的解析解,并给出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线裂纹 载流薄板 温度场 伪热流法 电热止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相界面的动态应力分析
4
作者 陈建康 黄筑平 白树林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79-685,共7页
针对硬微粒填充高聚物复合材料因相界面脱粘开裂生成微孔洞的微损伤成核机制 ,取材料的代表体积单元进行动力分析 ,通过对粘弹性基体本构关系作Laplace变换建立了基本方程 ,并引入Hankel变换 ,得到了球对称动荷载作用下相界面应力变化... 针对硬微粒填充高聚物复合材料因相界面脱粘开裂生成微孔洞的微损伤成核机制 ,取材料的代表体积单元进行动力分析 ,通过对粘弹性基体本构关系作Laplace变换建立了基本方程 ,并引入Hankel变换 ,得到了球对称动荷载作用下相界面应力变化规律的解析解 ,据此分析了惯性效应和粘性效应对界面脱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应力 微孔洞成核 相界面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