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八眉猪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甜 许发芳 +5 位作者 莫华山 王磊 张剑搏 杨晨 尚月军 吴国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3年第5期63-65,共3页
八眉猪因额部有倒“八”字皱纹而得名,为华北型的猪种,是西北地区的当家母本,具有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肉质风味独特、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1986年被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被列... 八眉猪因额部有倒“八”字皱纹而得名,为华北型的猪种,是西北地区的当家母本,具有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肉质风味独特、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1986年被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八眉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对青海省地方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眉猪 种质资源 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八眉猪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 吴国芳 +4 位作者 杨桂梅 雷萌桐 赵海宁 徐启炼 李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11期17-20,共4页
青海八眉猪具有产仔数多、肉质好、抗逆性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恶劣环境等特点,该文对青海八眉猪原产区自然气候条件、品种形成历史、品种特性特征、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目前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青海八眉猪具有产仔数多、肉质好、抗逆性强,能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恶劣环境等特点,该文对青海八眉猪原产区自然气候条件、品种形成历史、品种特性特征、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目前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下一步推进青海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眉猪 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母系起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生梅 马志杰 +3 位作者 李瑞哲 尕布藏 李文浩 艾德强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5-18,共4页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大小,并构建...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门源白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1头门源白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单倍型多样度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大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门源白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为892~896bp,排除5处插入/缺失后共发现38处多态位点,包括24处单一变异位点和14处简约信息位点;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01±0.03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6±0.00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5.17,提示门源白牦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以普通牛为外群,邻接法(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3种单倍型分为明显的2个分支,表明门源白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门源白牦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2个母系遗传分支组成,具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白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发育的关联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丁维芹 祁增源 +3 位作者 刘亚倩 韩银仓 李文浩 孙永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5,共8页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 【目的】探索青海高原型牦牛(Bos grunniens)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基因GHR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以440头同等放牧条件下的30~36月龄健康牦牛为试验群体,PCR扩增其GHR基因,测序后用DNASTAR 7.1软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研究不同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的关联性。【结果】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上存在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 3个SNP位点,其中g.732195A>G上存在2种基因型(AA,AG),g.732091C>G和g.732373G>A上各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G、GG和GA、AA、GG);卡方检验表明,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且g.732195A>G为低度多态(PIC<0.25),g.732091C>G和g.732373G>A为中度多态(0.25<PIC<0.50)。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发现,g.732091C>G、g.732195A>G和g.732373G>A能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高原型牦牛的体质量和胸围,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732091C>G和g.732373G>A的GG以及g.732195A>G的AA。对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合并基因型GG-AA-GG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体斜长表现最佳。【结论】青海高原型牦牛GHR基因有3个SNP位点,因其与青海高原型牦牛的部分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牦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GHR基因 SNP位点 基因多态性 合并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广祯 马志杰 +4 位作者 赵学军 陈生梅 刘书杰 林元 李文浩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技术,对60头(32♂,28♀)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经人工核实校对序列后,使用BioEdit、DnaSP、Arlequin和Network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同德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0-894 bp之间,排除12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59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有17处,简约信息位点42处;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1种单倍型,其中H8为优势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35±0.023,核苷酸多样度为0.012±0.006。与青海其他牦牛品种(群体)(如高原、环湖、大通牦牛等)相比,同德牦牛单倍型多样度较高,表明其具有较为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使用MJ法(Median-Joining)构建的网络关系图显示:同德牦牛31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E 5种单倍型组中,且其可分为2大母系支系,表明同德牦牛拥有2个母系起源。[结论]同德牦牛群体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分布于2个母系遗传分支的5个单倍型组(即A、B、C、D和E)个体组成,具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肉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靳生伟 孙永刚 +4 位作者 祁增源 周建强 丁维芹 刘亚倩 韩银仓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1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自然放牧与异地舍饲育肥的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体重(142.45±2.65)kg的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A组)和异地育肥组(B组)。每组1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17...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自然放牧与异地舍饲育肥的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体重(142.45±2.65)kg的公牦牛,随机分为放牧组(A组)和异地育肥组(B组)。每组1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170 d。结果显示,B组肌肉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A组(P<0.05),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A组(P<0.01);B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A组(P<0.01),滴水损失显著低于A组(P<0.05),熟肉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粗蛋白和C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葵酸(C10∶0)、月桂酸(C12∶0)、十五烷酸(C15∶0)、棕榈酸(C16∶0)和十七烷酸(C17∶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油酸(C18∶1n9c)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豆蔻油酸(C14∶1)和二十碳烯酸(C20∶1)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亚油酸(C18∶2n6c)、γ-亚麻酸(C18∶3n6)、α-亚麻酸(C18∶3n3)、EPA(C20∶5n3)和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B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相较A组极显著升高(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相较A组极显著降低(P<0.01),PUFA/SFA比值相较A组极显著降低(P<0.01);n-6 PUFA/n-3 PUFA比值相较A组极显著升高(P<0.01)。B组总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B组甘氨酸、丙氨酸、丝胺酸、缬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谷氨酰胺、脯氨酸极显著低于A组(P<0.01)。研究表明,冷季异地育肥的饲养方式改善了牦牛肉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提高了肌肉的一般营养价值,虽然损失肌肉中的部分有益脂肪酸,但提高了肉质的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肉品质 营养价值 放牧 舍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同德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广祯 马志杰 +5 位作者 陈生梅 林元 李瑞哲 刘书杰 杨国太 周桑加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6期41-46,共6页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对32头同德公牦牛使用5个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STR标记(INRA189)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型,使用BioE...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同德牦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背景。[方法]本研究对32头同德公牦牛使用5个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STR标记(INRA189)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型,使用BioEdit、Arlequin和Network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同德牦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父系起源。[结果]32头同德牦牛5个Y-SNPs标记即SRY4(969 bp)、USP9Y(470 bp)、UTY19(290 bp)、AMELY3(971 bp)和OFD1Y10(763 bp)的PCR扩增产物测序长度与先前研究结果一致,INRA189标记分型分析共检测到155 bp、157 bp和159 bp 3个等位基因;在同德牦牛群体AMELY3标记中检测到一个新的Y-SNP位点(即g.719 C>T);基于5个Y-SNPs标记11个Y-SNPs位点和INRA189标记3个等位基因的联合分型,共确定了6种Y染色体单倍型(即Y1H1、Y1H2、Y1H3、Y1H4、Y1H5和Y2H6),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Hd)为0.714±0.060,表明同德牦牛具有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同德牦牛由2个父系支系组成(即Y1和Y2),提示其拥有2个父系起源。[结论]同德牦牛拥有特殊的父系遗传信息,具有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由2个父系支系组成,拥有2个父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Y-SNP Y-STR 父系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支系组成 被引量:6
8
作者 白诗睿 马志杰 +5 位作者 李广祯 杨振菲 陈生梅 谢银禄 郭东风 陈立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49头格尔木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使用DnaSP 5.10.01、Arlequin 3.11和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格尔木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49头格尔木牦牛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使用DnaSP 5.10.01、Arlequin 3.11和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其多态位点和单倍型数目,计算核苷酸多样度和单倍型多样度大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截取的618 bp格尔木牦牛D-loop区分析序列中,排除1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45处多态位点,包括10处单一多态位点和35处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4为优势单倍型,核苷酸多样度为0.015±0.008,单倍型多样度为0.911±0.022。与野牦牛及大通、天祝、金川等其他家牦牛品种相比,格尔木牦牛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值均较高,表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以美洲野牛为外群,邻接法(即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格尔木牦牛群体18种单倍型分布在A、B、C、D和G 5种单倍型组中,且聚为3个大的分支,提示格尔木牦牛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拥有3个母系起源。[结论]格尔木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其有3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木牦牛 MTDNA D-LOOP区 母系遗传多样性 支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祁连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振菲 马志杰 +4 位作者 陈生梅 白诗睿 李广祯 李文浩 李剑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为明确青海省祁连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及母系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3头祁连牦牛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2条祁连牦牛D-loop区序列,用BioEdit7.2.5、Arlequin3.11和Mega5等... 为明确青海省祁连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及母系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3头祁连牦牛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2条祁连牦牛D-loop区序列,用BioEdit7.2.5、Arlequin3.11和Mega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共计55条序列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祁连牦牛mtDNA D-loop区692bp序列比对分析中,排除2处插入/缺失后共发现33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3处、简约信息位点30处;共确定了1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由19个个体共享,为优势单倍型;计算得到祁连牦牛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850±0.037,核苷酸多样度为0.016±0.008。与野牦牛及大通、青海高原、天祝等其他家牦牛品种相比,祁连牦牛群体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值均较低,表明该群体的母系遗传变异较低,具有较低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祁连牦牛的17种单倍型分属于5种单倍型组(即A、B、C、D和E),可分为2个大的母系支系(即支系Ⅰ和支系Ⅱ),推测其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牦牛 mtDNAD-loop区 母系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峻牦牛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0
作者 吴志鹏 曹萍 +4 位作者 王贵元 李瑞哲 扎西东主 郭卫兴 马志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5,共10页
【目的】旨在揭示青海省天峻牦牛群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背景。【方法】利用mtDNA D-loop区序列及6个Y染色体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OFD1Y10和INRA189)对37头天峻牦牛(35♂,2♀)进行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 【目的】旨在揭示青海省天峻牦牛群体的分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背景。【方法】利用mtDNA D-loop区序列及6个Y染色体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OFD1Y10和INRA189)对37头天峻牦牛(35♂,2♀)进行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系统发育情况。【结果】(1)37头天峻牦牛mtDNA D-loop区序列(617~618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到29处变异位点,包括3处单一多态位点和26处简约信息位点,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确定了12种单倍型。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达到0.836±0.045和0.011±0.005,与野牦牛及中国17个牦牛品种(群体)相比,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天峻牦牛由2个母系遗传支系(Mt-Ⅰ和Mt-Ⅱ)组成,推测其拥有2个母系起源。(2)35头天峻牦牛Y-SNP和Y-STR标记联合分型中共确定了4种Y染色体单倍型(即H1Y1、H6Y1、H9Y1和H11Y2)。父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天峻牦牛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356±0.099,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天峻牦牛4种Y染色体单倍型聚为2个父系支系(Y1和Y2),提示其有2个父系起源。【结论】天峻牦牛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由2个母系支系(Mt-Ⅰ和Mt-Ⅱ)和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推测其拥有2个母系起源和2个父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峻牦牛 mtDNA D-loop区 Y染色体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全线粒体基因组母系遗传多样性、分化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广祯 马志杰 +4 位作者 陈生梅 雷初朝 李瑞哲 谢银禄 晁生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0-1430,共11页
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在测定青海省4个地方牦牛品种(即青海高原、环湖、雪多和玉树牦牛)22条全线粒体基因组(Mitogenome)序列的基础上,从GenBank... 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野牦牛及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本研究在测定青海省4个地方牦牛品种(即青海高原、环湖、雪多和玉树牦牛)22条全线粒体基因组(Mitogenome)序列的基础上,从GenBank下载了已公布的野牦牛及上述4个地方牦牛品种的142条相应序列,使用BioEdit 7.2.5、Arlequin 3.11和Network 10.1等软件对共计164条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15种单倍型,其中野牦牛和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分别拥有22种和93种单倍型;在野牦牛和青海高原、环湖、雪多、玉树牦牛中分别检测到22、26、18、23、19种特有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928±0.0144),且高于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的单倍型多样度(0.9731±0.0077);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大小依次为:雪多牦牛(0.9885±0.0126)、玉树牦牛(0.9758±0.0187)、青海高原牦牛(0.9730±0.0166)和环湖牦牛(0.9393±0.0278)。2)野牦牛与环湖牦牛之间的固定分化指数值(F_(ST)值)最大(0.0412),分化程度最高,而与玉树牦牛间的F_(ST)值最小(-0.0088),分化程度最低。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中,雪多牦牛与青海高原牦牛之间F_(ST)值最大(0.0358),分化程度最高,而雪多牦牛与环湖牦牛间F_(ST)值最小(0.0112),分化程度最低。3)聚类分析显示,4个青海地方牦牛品种各自为1类,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相比而言,环湖牦牛和雪多牦牛聚类较近,青海高原牦牛和玉树牦牛聚类较近,而野牦牛与玉树牦牛聚类关系更近,各品种(群体)间的聚类结果与其分化程度、地理分布一致。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15种单倍型分布在3个大的母系遗传分支(即Mt-Ⅰ、Mt-Ⅱ和Mt-Ⅲ),其中Mt-Ⅰ支系所占比例为72.17%,由A、B、E和F 4种单倍型组构成;Mt-Ⅱ支系包括C、D和H 3种单倍型组,占26.09%;而Mt-Ⅲ支系只包含G单倍型组,由雪多牦牛和野牦牛所拥有,所占比例为1.74%,提示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综上所述,野牦牛和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均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其多样性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牦牛、雪多牦牛、玉树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环湖牦牛。青海4个地方牦牛品种间及与野牦牛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均较弱,但各自拥有特有的母系遗传信息,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差异。野牦牛和青海家牦牛品种由3个母系支系组成,推测牦牛有3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线粒体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分化 聚类关系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3个牦牛群体母系遗传多样性、分化及系统发育分析
12
作者 白诗睿 马志杰 +3 位作者 梅萨 陈生梅 陈付菊 郭卫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4-669,共6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个牦牛群体(即达日、玛沁和岗龙群体)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化状况、聚类关系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33头岗龙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从GenBank中下载了已...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个牦牛群体(即达日、玛沁和岗龙群体)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化状况、聚类关系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33头岗龙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从GenBank中下载了已报道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共计102条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638 bp D-loop区分析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2种单倍型,其中达日、玛沁和岗龙牦牛群体分别拥有特有单倍型8、6和8种。3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21±0.014和0.020±0.010,其中岗龙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51±0.019),达日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居中(0.901±0.034),而玛沁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0.887±0.033)。岗龙牦牛与达日牦牛(F_(st)=0.118;N_(m)=1.869)、玛沁牦牛(F_(st)=0.129;N_(m)=1.688)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交流贫乏,而达日牦牛和玛沁牦牛间(F_(st)=0.021;N_(m)=11.655)分化程度很弱,基因交流相对频繁。达日牦牛与玛沁牦牛最先聚为一类,后与岗龙牦牛再聚为一类。3个牦牛群体均由2个母系遗传分支组成,推测各群体均有2个母系起源。【结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个牦牛群体均拥有特有的母系遗传信息,岗龙、达日牦牛群体相比玛沁牦牛具有更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岗龙牦牛与达日、玛沁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而达日牦牛和玛沁牦牛间分化水平较低;各群体均由2个母系遗传分支组成,推测其均有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mtDNA D-loop区 母系遗传多样性 分化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父系遗传分子评估
13
作者 曹萍 李瑞哲 +7 位作者 陈生梅 薛斌 韩生兰 梅萨 达桑 才加 孙永刚 马志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24年第9期3948-3957,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 【目的】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牦牛的父系起源、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及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分型,利用5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s)标记(SRY4、USP9Y、UTY19、AMELY3和OFD1Y10)和1个Y染色体微卫星(Y-STR)标记(INRA189)对玛多、久治、甘德、班玛4个牦牛群体共144头牦牛个体进行父系遗传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单倍型多样度(Hd)和群体间固定分化指数(Fst),评估各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利用Mega 5.05和Network 10.1软件分别构建UPGMA树状图和网络中介图,探究各牦牛群体间的父系遗传关系和群体结构组成。【结果】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中共鉴定出7种Y染色体单倍型。玛多、久治、甘德、班玛牦牛群体分别鉴定出6、4、4、4种单倍型。玛多、班玛牦牛群体中分别检测到2种(H2Y1和H3Y1)和1种(H7Y1)特有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Hd=0.506),其中玛多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Hd=0.632),甘德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Hd=0.324)。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除班玛牦牛与甘德、玛多牦牛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外(0.05<Fst<0.15),其他牦牛群体间分化程度均较弱(0<Fst<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个牦牛群体明显地聚为2类,其中久治、玛多牦牛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再与甘德牦牛群体聚为一类,而班玛牦牛群体单独为一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除班玛牦牛群体由1个父系支系(Y1)组成外,其他3个牦牛群体均由2个父系支系(Y1和Y2)组成。【结论】本研究基于Y染色体分子标记初步揭示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4个牦牛群体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群体遗传结构,4个牦牛群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存在2个父系起源;群体间父系遗传分化程度较弱,但父系遗传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当地牦牛遗传资源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遗传多样性 父系起源 群体结构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 Y染色体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14
作者 张朋 姚有莉 +6 位作者 王永奔 卢博雨 杨兆馨 张剑搏 吴国芳 罗璇 王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0-167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5 kg左右的健康同月龄育肥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10%未发酵菜籽粕,益生菌...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模式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激素水平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选取15 kg左右的健康同月龄育肥猪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10%未发酵菜籽粕,益生菌发酵组(FG组)饲喂基础饲粮+10%复合益生菌发酵菜籽粕,菌酶协同发酵组(MPG组)饲喂基础饲粮+10%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FG组和MPG组育肥猪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FG组和MP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FG组和MPG组血清生长激素与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PG组血清神经肽含量显著高于FG组和CK组(P<0.05)。微生物分析表明,饲喂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粪便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但在第60天,与CK组相比,MPG组粪便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益生菌发酵菜籽粕和菌酶协同发酵菜籽粕替代部分基础饲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同时可提高育肥猪免疫力和激素水平,改善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结构,促进有益菌的定植。考虑育肥猪养殖成本,应采用复合益生菌发酵菜籽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复合益生菌 发酵菜籽粕 生长性能 免疫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靳生伟 韩银仓 +4 位作者 孙永刚 丁维芹 刘亚倩 祁增源 周建强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 试验旨在研究冷季不同饲养方式对青海高原型牦牛生长及生理适应等特性的影响。选取320头18月龄自然放牧体重无显著差异的公牦牛[(142.45±2.65)kg]分为两组,一组在原群体自然放牧,另一组低海拔全舍饲育肥6个月。试验结束后随机屠宰育肥组和放牧组牦牛各3头,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测定。经过6个月冷季不同饲养方式饲养,育肥组牦牛体重、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肉重、骨重、蹄重、皮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心重、肺重和皮占体重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育肥组牦牛的头重、胴体产肉率、肝重、脾重和肾重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牦牛的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GB)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高于育肥组(P<0.05)。育肥组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的钙(Ca)、磷(P)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育肥组经济效益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冷季低海拔异地舍饲育肥能够提升牦牛的生长性能、营养代谢,优化血清生化指标,增加了牦牛的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异地育肥 生长性能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牛和蒙古牛Y染色体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父系起源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志杰 王世康 +3 位作者 张卫忠 郭卫兴 赵海明 雷初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6-1033,共8页
旨在从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和蒙古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柴达木牛品种5个不同地理群体共计22个个体和蒙古牛23个个体的Y染色体单拷贝基因区进行SNP扫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父系遗... 旨在从基因组水平探究柴达木牛和蒙古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柴达木牛品种5个不同地理群体共计22个个体和蒙古牛23个个体的Y染色体单拷贝基因区进行SNP扫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父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头柴达木牛共定义了4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610±0.093,核苷酸多样度为0.074±0.015,而23头蒙古牛共确定了10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925±0.025,核苷酸多样度为0.137±0.013,表明柴达木牛相比蒙古牛其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表明,22头柴达木牛明显地分为Y1(18.2%)和Y2(81.8%)两个单倍型组,其中Y2为优势单倍型组,Y2单倍型组又包括Y2a(18.2%)与Y2b(63.6%)两种亚单倍型组,其中Y2b亚单倍型组占优势,表明柴达木牛有Y1与Y2两个父系起源;蒙古牛也拥有Y1(17.4%)和Y2(82.6%)两个父系起源,但Y2单倍型组以Y2a为主要亚单倍型组(47.8%)。上述结果表明,柴达木牛和蒙古牛具有相似的父系遗传组成,但考虑到柴达木牛的父系遗传多样性较低,故建议加大该品种内群体间种公牛的基因交流,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本研究为明确柴达木牛和蒙古牛父系遗传差异,开展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牛 蒙古牛 Y染色体基因组 SNP 父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钙磷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兆馨 罗璇 +2 位作者 吴国芳 张剑搏 王磊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生猪养殖中,适宜的钙磷水平是保证生猪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合理的钙磷饲喂水平不仅可以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对猪体内钙和磷的生物学功能、吸收代谢和调节、影响钙磷消化吸收的因素以及猪在不同生长... 在生猪养殖中,适宜的钙磷水平是保证生猪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合理的钙磷饲喂水平不仅可以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对猪体内钙和磷的生物学功能、吸收代谢和调节、影响钙磷消化吸收的因素以及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量进行了综述,为钙磷元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非常规饲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朋 姚有莉 +7 位作者 罗金婷 张剑搏 吴国芳 罗璇 许发芳 马利民 马存明 王磊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56-60,72,共6页
发酵非常规饲料通常是指将非传统原料发酵处理后制成的饲料。此类饲料富含益生菌、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能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机体免疫力,因而被生猪养殖业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发酵非常规饲料的常见... 发酵非常规饲料通常是指将非传统原料发酵处理后制成的饲料。此类饲料富含益生菌、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能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健康和机体免疫力,因而被生猪养殖业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发酵非常规饲料的常见分类、特性及其在生猪养殖业中的应用,为我国生猪养殖业和饲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非常规饲料 生猪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态学 免疫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猪群体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19
作者 贾倩茹 田甜 +4 位作者 王磊 宋生熹 汪海霞 吴国林 吴国芳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6-40,66,共6页
氟烷基因(Halothanegene,HAL)和酸肉基因(Rendement Napolegene,RN)作为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其突变会使猪出现应激综合征,并导致猪酸肉的产生,是目前种猪选育中需筛选并剔除的重要目标基因。为减少应激现象产生,提高猪群质量,本试验采... 氟烷基因(Halothanegene,HAL)和酸肉基因(Rendement Napolegene,RN)作为影响肉质的主效基因,其突变会使猪出现应激综合征,并导致猪酸肉的产生,是目前种猪选育中需筛选并剔除的重要目标基因。为减少应激现象产生,提高猪群质量,本试验采集青海省福源农牧科技责任有限公司54头大白种猪样品,对HAL基因进行Sanger测序检测,对RN基因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发现并剔除携带HAL^(n)和RN^(-)基因的个体,以期构建一个无HAL^(n)和RN^(-)基因的抗应激群体。结果显示,在54头大白猪群体样本中,HAL基因共检测出两种基因型,HAL^(N)/HAL^(N)、HAL^(N)/HAL^(n)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6.30%和3.70%,HAL^(N)、HAL^(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在RN基因检测中共检测出两种基因型,其中1个样本为酸肉基因阳性(RN^(-)/RN^(-)),其余均为酸肉基因阴性(rn^(+)/rn^(+)),rn^(+)/rn^(+)、RN^(-)/RN^(-)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rn^(+)、RN^(-)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8.15%和1.85%。综上,后续可根据检出结果对相应生产种猪进行合理选育、淘汰净群,为该厂建立大白猪抗应激群体提供科学依据,为后续优良种群选育、商品代繁育等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猪 应激 标记辅助选择(MAS) 氟烷(HAL)基因 酸肉(R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型牦牛ACACA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永刚 桂林生 +1 位作者 吴森 韩银仓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235头高原型牦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ACACA基因5’UTR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牦牛泌乳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CACA基因5’UTR上存在2个SNP,分别为g.43478T>A和g.43569C>T,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两个... 以235头高原型牦牛为研究材料,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ACACA基因5’UTR上存在的SNPs,并分析其与牦牛泌乳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ACACA基因5’UTR上存在2个SNP,分别为g.43478T>A和g.43569C>T,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两个位点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且为中度多态(0.50>PIC>0.25)。与泌乳性状关联性分析发现g.43478T>A位点上的AA基因型泌乳性状表现最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g.43569C>T位点上的不同基因型的泌乳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两个位点存在4种单倍型,位点间不存在强的连锁性(r2=0.027)。进一步分析双倍型发现H2H2个体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双倍型(P<0.01),不同双倍型之间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型牦牛 ACACA基因 DNA测序 泌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