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兰县近28年气温和大风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3期150-151,共2页
利用都兰县1991—2018年平均气温、风速资料,分析了都兰县平均气温、风速的年、季、月特征及变化趋势。
关键词 气温 风速 变化趋势 都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青海湖面积动态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宝康 卫旭丽 +5 位作者 杜玉娥 冯蜀青 梅朵 李昌玉 刘玉子 张加昆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我国大型湖泊、水库水体面积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论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段和单波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水体识别模式,并根据该...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我国大型湖泊、水库水体面积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论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段和单波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水体识别模式,并根据该模式提取了青海湖自2008年9月以来至2011年每年4至11月期间的水体面积。结果表明,1)2008―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且2008―2010年增幅较小,而2011年青海湖面积增幅显著;2)2009―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现有规律的季节波动,但2011年各季节面积均高于前3年同期;3)2008―2010年青海湖自9月开始至封冻前,面积逐月减小,且2009―2010年青海湖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2011年与前3年相比,青海湖面积除7月与2010年同期大致相当外,其余各月面积明显偏大,且湖面至10月才达到最大值;4)2008-2011年的10月,青海湖面积变化较明显的区域位于青海湖的东岸和西岸,湖岸线分别向东、向西推进了130~630和100~600m,东岸沙岛湖季节性与青海湖连通;5)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青海湖周边河流的入湖径流量增加;青海湖周边人类生产活动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卫星 水体识别模式 青海湖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柴达木盆地霜冻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戴广婷 庞搏 +3 位作者 陈宏松 王力 祁贵明 李耀华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利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结合1978-2020年霜冻次数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晚霜冻为主,近60年来,无霜期日数呈现出波动延长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5 d·(10a)-1... 利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1961-2020年日最低气温资料,结合1978-2020年霜冻次数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晚霜冻为主,近60年来,无霜期日数呈现出波动延长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4.5 d·(10a)-1,无霜期平均增长了14 d;柴达木盆地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6 d·(10a)-1。从年代际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60到90年代,霜冻日数长于历年平均日数。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无霜期在1994-1995年间发生突变,霜冻日数在1996-1997年间发生突变;空间分布上,柴达木作物种植区晚霜冻具有东部和西北部发生次数多,中间区域发生次数少的特征;柴达木盆地晚霜冻发生次数周期震荡有一定规律,主要存在10~17年的周期性变化;柴达木盆地晚霜冻发生次数呈现偏多或偏少的一致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时空分布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盆地农作物发育期对冬季积温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白金莲 梅朵 梁志勇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7期36-39,共4页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1957—2014年冬季积温和共和气象站1982—2014年春小麦、贵南气象站2001—201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采用Pearson函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的对比分析,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1957—2014年冬季积温和共和气象站1982—2014年春小麦、贵南气象站2001—2014年小油菜发育期资料,采用Pearson函数进行相关分析,并结合典型年份农作物发育期的对比分析,研究共和盆地内冬季积温对农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14年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以每10年49.7℃的速度增温;冬季积温与春小麦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与小油菜绝大多数发育期呈正相关;春小麦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各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提前,且平均全生育期延长;小油菜积温典型偏高年份大多数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推迟,且平均全生育期缩短。掌握共和盆地冬季积温与作物发育期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可为物候预测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积温 作物发育期 变化 响应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8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许学莲 雷玉红 +4 位作者 许圆圆 祝存兄 祁栋林 李存莲 王发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3-121,共9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枸杞生长季(5―10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统计≥0℃积温、积温日数和高(低)温日数,采用线性趋势和M-K突变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气...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枸杞生长季(5―10月)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统计≥0℃积温、积温日数和高(低)温日数,采用线性趋势和M-K突变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气温整体变暖趋势明显,且夜间增温速率高于白天增温速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37、0.33、0.54℃/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1℃/10年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负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正异常次数均出现在21世纪00年代至01年代。枸杞生长季高温日数整体以气候倾向率1.1 d/10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温日数以1.7 d/10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枸杞生长季≥0℃积温及积温日数的增加趋势明显,≥0℃积温和积温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6.6℃/10年和0.7 d/10年。柴达木盆地枸杞生长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分别于1994、1995、2000年发生突变,最低气温没有发生突变。1991―2017年柴达木盆地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增加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31.5 kg/(hm^(2)·10年)和12 254.0 hm^(2)/10年,气温日较差对枸杞产量和种植面积的变化影响最大,其他气温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种植面积的次要因子为高温日数和≥0℃积温日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气温 枸杞 生长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7年柴达木盆地南缘24节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学莲 李存莲 +2 位作者 张亚珍 许圆圆 曹雪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2期32-35,共4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2008-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日资料,分析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24节气内的变化,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24节气主要分界线,并选取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四个物候性节气为代表,采用线性趋势法进行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平均气温和降水量24节气变化明显,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大寒气温最低;立夏日照最大,小暑日照最小,立夏至白露日照波动较大;芒种降水达最达值,大雪达最小值。立春、立秋、清明、小满节气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立夏、立冬、惊蛰、芒种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立春、惊蛰节气日照时数长期变化不明显;立夏、立秋、立冬、芒种节气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清明、小满节气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立春、立冬、立夏、惊蛰、清明节气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立秋、芒种节气呈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站平均气温在立春节气中均呈显著升温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节气 气候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油菜施用有机肥肥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殷胜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36-37,共2页
高寒地区油菜有机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在有机肥处理中,施麻渣60 kg/hm2+羊板粪1 500 kg/hm2+50%常规肥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他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低。可见,在高寒半干旱地区,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水平下,合理施... 高寒地区油菜有机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在有机肥处理中,施麻渣60 kg/hm2+羊板粪1 500 kg/hm2+50%常规肥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他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低。可见,在高寒半干旱地区,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水平下,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有机肥 肥效 高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