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日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1
作者 王丽萍 任俊勇 +2 位作者 傅永超 杨雪 刘金青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根据1978—2020年达日国家基准气候站年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和暴雨致灾因子分析表明,统计期内达日地区无大暴雨事件,年暴雨日数为1~3 d,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暴雨主要出现在5—8月,呈单峰分布,7月最多。长期变化看,1 d、10 d累计最大降水... 根据1978—2020年达日国家基准气候站年降水观测数据资料和暴雨致灾因子分析表明,统计期内达日地区无大暴雨事件,年暴雨日数为1~3 d,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暴雨主要出现在5—8月,呈单峰分布,7月最多。长期变化看,1 d、10 d累计最大降水量分别以0.3 mm/10年、0.1 mm/10年的趋势逐年减少,3 d、5 d累计最大降水量分别以0.4 mm/10年、1.4 mm/10年的幅度呈逐步增加趋势,极端性降水愈加频繁,而持续性降水呈逐年减少趋势。1978—2020年达日共发生31次暴雨过程,年暴雨过程以0.04次/10年的趋势增加;暴雨过程发生峰值在7月,占全年的38.7%;暴雨过程持续时间最长为3 d。达日暴雨致灾危险性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南部和东北部为较高危险性区,较低危险性区主要位于北部,西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低危险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灾害 风险评估 风险区划 致灾因子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5年达日地区地面及高空500 hPa温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金青 许显花 +1 位作者 豆青芳 沈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233-237,共5页
利用达日地区近30年(1986—2015年)探空资料(7:00、19:00)和地面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地面、高空500 h Pa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地面和500 h Pa气温在每个时段的增温率是不同的,地面气温增温率高于500 h Pa... 利用达日地区近30年(1986—2015年)探空资料(7:00、19:00)和地面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地面、高空500 h Pa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地面和500 h Pa气温在每个时段的增温率是不同的,地面气温增温率高于500 h Pa,19:00的增温率又高于7:00,各时段的增温率分别为7:00地面0.35℃/10年、19:00地面0.48℃/10年、7:00 500 h Pa 0.16℃/10年、19:00 500 h Pa0.17℃/10年。2地面、500 h Pa在2个时间段均有共变现象,为正相关,关系密切。在7:00,地面平均气温在四季均呈现上升趋势,夏季增温最显著,春季增温最小;500 h Pa的增温则主要集中在冬季,春季亦最小。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分析中,地面气温2月的增温率最大,4月最小;500 h Pa气温9月的增温率最大,且高于同月份的地面气温倾向率。3在19:00,地面与500 h Pa的气温变化曲线幅度大致相同,为高度正相关。地面气温在春季的增温率最大,夏季最小;500 h Pa的增温主要是夏季,秋季最小。地面和500 h Pa每月的气温变化倾向率也不相同,2月的地面月平均气温增温率最大,6月最小;500 h Pa层的月平均气温增温率在2月最大,6月最小。4在进一步细致分析地面气温与500 h Pa气温相关性的基础上,可利用地面气温场和500 h Pa气温场互相进行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 500 hPa气温 相关性分析 青海达日 1986-2015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策略
3
作者 焦义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7期166-168,共3页
本文在我国政府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背景下,对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目标,总结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案,并分析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落实的具体需求,最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可... 本文在我国政府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背景下,对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目标,总结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案,并分析了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落实的具体需求,最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工作优化措施,以期为后续的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工作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管理 西部边远地区气象为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平均风速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青 张焕平 +1 位作者 白文娟 黎永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7期204-207,212,共5页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幅度为-0.11 m/(s·10年);沱沱河年平均风速减少最显著,为-0.21 m/(s·10年)。因地理位置不同,平均风速呈西部最大,南部、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四季平均风速的减小幅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9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9 m/s,3月最大,达到了2.9 m/s。年平均风速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现象,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1994年、1993年、1992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平均风速1997年为异常偏小年份,春季平均风速出现了2次异常偏大年份,夏季在1979年异常偏大;秋季则出现了3次异常偏大年份,冬季在1977年异常偏大,1997年则异常偏小;大气环流的减弱以及人类活动、下垫面变化是影响三江源区平均风速减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风速 变化特征 异常年份 突变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头降水特征分析
5
作者 张莹 刘金青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7期181-183,共3页
为了研究黄河源头降水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站1970—20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rmKendall(M-K)法、Hurst指数,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 为了研究黄河源头降水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站1970—20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rmKendall(M-K)法、Hurst指数,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黄河源头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16.2 mm/10 a;四季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夏季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为59.8%;冬季最小,为3.1%;源区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7月降水量最大,12月降水量最小;黄河源头近50年降水量变化从2003—2004年开始发生突变。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判别,黄河源头出现4次正异常年份降水;春季出现1次正异常;夏季出现3次正异常,秋季分别出现1次正异常和1次负异常;冬季出现3次正异常。用Hurst指数分析黄河源头未来的降水变化趋势,未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较强"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季持续性强度较弱,夏季持续性强度为"强",秋季持续性强度为"较强",冬季持续性强度为"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变化趋势 Marm-Kendall法 HURST指数 异常年份 黄河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