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短时强降水特征及其与定常要素的关系浅析
1
作者 吴卫东 李忠亮 +1 位作者 李京梅 吴广厚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93-195,199,共4页
对2016—2021年青海省国家站、天气站、区域站的小时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出现频次与定常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东经98°以东的青海大部分地区是短时强降水的出现区域,其中黄南州的尖扎县、河... 对2016—2021年青海省国家站、天气站、区域站的小时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出现频次与定常要素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东经98°以东的青海大部分地区是短时强降水的出现区域,其中黄南州的尖扎县、河南县、泽库县,海东市的民和县,西宁市的大通县、湟中区及海南州同德县为短时强降水多发区。(2)最大小时雨强超过16、20 mm的区域在玉树东部及东经98°以东地区,小时雨强超过30 mm的站点在黄南州河南县、海南州同德县、贵南县有较为常见。(3)500 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对短时强降水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定常要素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隆香 祁如英 王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9038-9041,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著,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0%~1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0~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温棚 气象效应 西宁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西宁市气象四季划分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妍妮 刘利平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中国气象局2012-08-30发布、2012-11-01开始实施的《气候季节划分标准》,来划分西宁市气象四季。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四节的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全年无夏,春秋两季相连,春... 本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152-2012中国气象局2012-08-30发布、2012-11-01开始实施的《气候季节划分标准》,来划分西宁市气象四季。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四节的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全年无夏,春秋两季相连,春季、秋季和冬季起始日期均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历年春季长度呈现轻微变短的趋势,历年秋季长度基本保持,历年冬季长度呈轻微变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季节 划分 季节长度 西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西宁市春季抗旱人工增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德奎 苏芬 祁小娟 《青海农林科技》 2019年第2期37-41,共5页
2018年春季青海省西宁市抗旱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集中在3月~5月,本文主要应用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法,对人工增雨效果进行检验,根据该方法得到,2018年春季青海省西宁市抗旱人工增雨共增加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1.3mm,相对增水率为2.96%。同时结合... 2018年春季青海省西宁市抗旱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集中在3月~5月,本文主要应用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法,对人工增雨效果进行检验,根据该方法得到,2018年春季青海省西宁市抗旱人工增雨共增加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1.3mm,相对增水率为2.96%。同时结合西宁市抗旱增雨期土壤干土层资料来看,2018年春季西宁市土壤墒情较好,人工增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増雨 效果分析 西宁市 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雷雨大风预报方法初探
5
作者 李京梅 周琴 +2 位作者 李姝彬 李昌玉 胡德奎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6期36-39,共4页
选取2019—2020年西宁地区雷雨大风天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布规律,更全面地认识高原雷雨大风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地区出现次数超过5次的站,基本分布在河湟谷地附近;(2)雷雨大风出现的主要月份是6—8月,其中7月出现最多,8月次... 选取2019—2020年西宁地区雷雨大风天气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布规律,更全面地认识高原雷雨大风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西宁地区出现次数超过5次的站,基本分布在河湟谷地附近;(2)雷雨大风出现的主要月份是6—8月,其中7月出现最多,8月次之,6月更少,9月极少出现;雷雨大风出现存在明显的日变化,16:00~19:00时是雷雨大风出现的高峰时段;(3)21个雷雨大风天气个例中,蒙古低槽型有8个、西北气流小槽型有5个、蒙古低槽Ⅱ型和西北气流冷温槽型各有4个;(4)用离散度方法对探空物理量进行指标筛选和阈值划分筛选出西宁雷雨大风出现指标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指标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青海省东北部大到暴雪天气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婷华 彭毛青措 +1 位作者 牛俊强 安海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51-15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省东北部1991—2020年大到暴雪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大通出现大雪的次数最多,湟中发生暴雪的次数最多;(2)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将大到...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省东北部1991—2020年大到暴雪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大通出现大雪的次数最多,湟中发生暴雪的次数最多;(2)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将大到暴雪天气形势分为蒙古低槽型、西高东低型、北脊南槽型、两低一高型、高原切变线型和南北槽叠加型;(3)发生大到暴雪天气时物理量场中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对大到暴雪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天气 环流形势 探空特征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焕平 张占峰 +1 位作者 金惠瑛 马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382-1384,1538,共4页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沙尘天气 气象要素 气候特征 柴达木盆地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青海湖面积动态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宝康 卫旭丽 +5 位作者 杜玉娥 冯蜀青 梅朵 李昌玉 刘玉子 张加昆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我国大型湖泊、水库水体面积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论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段和单波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水体识别模式,并根据该...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我国大型湖泊、水库水体面积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论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多波段和单波段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水体识别模式,并根据该模式提取了青海湖自2008年9月以来至2011年每年4至11月期间的水体面积。结果表明,1)2008―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持续增大趋势,且2008―2010年增幅较小,而2011年青海湖面积增幅显著;2)2009―2011年,青海湖面积呈现有规律的季节波动,但2011年各季节面积均高于前3年同期;3)2008―2010年青海湖自9月开始至封冻前,面积逐月减小,且2009―2010年青海湖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2011年与前3年相比,青海湖面积除7月与2010年同期大致相当外,其余各月面积明显偏大,且湖面至10月才达到最大值;4)2008-2011年的10月,青海湖面积变化较明显的区域位于青海湖的东岸和西岸,湖岸线分别向东、向西推进了130~630和100~600m,东岸沙岛湖季节性与青海湖连通;5)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青海湖周边河流的入湖径流量增加;青海湖周边人类生产活动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减灾卫星 水体识别模式 青海湖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车前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祁如英 赵隆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25-3026,3028,共3页
利用青海10个站区的1990~2010年的车前草物候期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对青海车前草物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复杂地形地貌下形成的小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车前草物候现象迟... 利用青海10个站区的1990~2010年的车前草物候期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对青海车前草物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复杂地形地貌下形成的小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车前草物候现象迟早和生育期长短的主要环境因子,近30年青海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显著升高、日照时数微弱减少是使得车前草物候萌动期提前、黄枯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返青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芬 胡德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86-91,共6页
【目的】为兴海县及类似地区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9-2020年三江源地区兴海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地区天... 【目的】为兴海县及类似地区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9-2020年三江源地区兴海县高寒草原天然牧草(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地区天然牧草返青期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构建返青期预测模型。【结果】1999-2020年三江源区兴海县天然牧草返青期随年代延长呈不显著的推迟趋势;西北针茅牧草平均返青期为4月12日,最早与最晚日序差值达33 d;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日期与3月中旬和4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1—4月各旬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相关性不显著。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与3月中旬平均气温关系模型为y=97.53-1.916T_(3中),模型预测牧草返青期与实际值误差6~8 d。【结论】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原西北针茅牧草返青期以3.2 d/10a的气候倾向率呈不显著推迟趋势,建立的返青日期预测模型可为及时、准确地开展天然草场牧草返青期预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天然牧草 返青期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三江源区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芬 刘宝康 +1 位作者 张翠花 胡德奎 《草学》 2019年第3期41-49,共9页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海晏、刚察年潜在蒸散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天峻呈微弱减小趋势,春季潜在蒸散量增加明显;青海湖流域天然牧草高度均呈下降趋势,海晏、天峻、刚察分别以每年0. 23、0. 4、0. 06cm的倾向率下降,牧草覆盖度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0. 82、0. 5个百分点增加,刚察以每年0. 5个百分点减小,牧草产量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178. 5、97. 5kg/hm2增加,刚察以每年45kg/hm2减少;各气象因素中,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其次是潜在蒸散量,牧草高度、覆盖度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因各站所处位置不同,气温的影响有正有负;建立的气象产量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通信网络的管理及维护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隆香 巨克英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11期144-144,共1页
气象站对自然天气状况的监测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计划安排提供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自动气象站应运而生,成为气象观测系统的新生产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对自然天气进行自动... 气象站对自然天气状况的监测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计划安排提供了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自动气象站应运而生,成为气象观测系统的新生产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对自然天气进行自动的观测、发报和记录。自动气象站的出现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为偏远地区气象观测提供了方便。保证自动气象站通信网络的良好运行,直接影响到天气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自动气象站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本文对自动气象站通信网络的管理及维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通信网络 管理 维护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与保障管理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隆香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西宁地区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管理上多年来推行的"自动气象设备档案化、维护属地化,维修专业化,校准标准化"维护保障技术经验。保证了西宁地区区域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提高了数据正确率和传输率,提高了短时预报准确... 本文通过介绍西宁地区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管理上多年来推行的"自动气象设备档案化、维护属地化,维修专业化,校准标准化"维护保障技术经验。保证了西宁地区区域自动气象站稳定运行,提高了数据正确率和传输率,提高了短时预报准确率,为农、林、牧及当地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气象站 维护与保障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15年西宁城区和郊区最高气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洁 赵娟 +3 位作者 何永晴 朱宝文 谢启玉 余学英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1期44-51,71,共9页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城区、湟中、互助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近30a西宁城区和郊区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a来,年最高气温空间分布为城区高、郊... 利用1986-2015年西宁城区、湟中、互助站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近30a西宁城区和郊区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a来,年最高气温空间分布为城区高、郊区低,气候倾向率分别为西宁0.51℃/10a,湟中0.46℃/10a,互助0.48℃/10a,且城区和郊区站年最高气温差表现出(西宁—湟中)略高于(西宁—互助),温差为3.5℃、2.0℃;最高气温在春季上升最为明显,月最高气温呈典型的"单峰"型,在7月达到最高值;(2)30a中西宁城区出现最高气温≥35℃的极值日数共12次,最大极值为38.7℃;(3)西宁城区及郊区年最高气温的异常冷年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前中期,异常暖年集中在2000年后的5a;1996年起,各测站年最高气温发生突变,且未来的年最高气温将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Mann-Kendal检验 滑动t检验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空气质量与污染预报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德奎 张婷华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17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气象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导预报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VB)编程实现读取指导预报内容、通过订正指导预报生成新的空气质量报文和空气质量及污染的服务产品,再通过FTP或局域网形式自动传输给相应的单位... 本文通过分析气象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导预报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VB)编程实现读取指导预报内容、通过订正指导预报生成新的空气质量报文和空气质量及污染的服务产品,再通过FTP或局域网形式自动传输给相应的单位。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空气质量和污染报文及服务产品制作加工及传输的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强度,避免了人工手动编报及制作服务产品的出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 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海小叶杨物候期的影响评估
16
作者 赵隆香 祁如英 +1 位作者 汪青春 张焕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225-228,共4页
利用青海9站10~25年的小叶杨物候和同期的光热水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小叶杨物候期的主要环境因子,冬春季气温升高、界限温度提早是使得小叶杨物候开始期提前的主... 利用青海9站10~25年的小叶杨物候和同期的光热水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小叶杨物候期的主要环境因子,冬春季气温升高、界限温度提早是使得小叶杨物候开始期提前的主要相同影响因子,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各站区有明显的差异,但小叶杨生长期间各地光热水的共同作用使小叶杨物候结束期均推迟。近39年青海日照时数、温度、降水变化使小叶杨物候现象及其生长期延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各站物候期现象比正常年份范围出现提早10 d、推迟10 d的气候指标因地区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小叶杨 物候期 影响评估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生辰 巩远发 王田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8-285,共8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8月25日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部的强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垂直环流特征、不稳定条件和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强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生成于高原中部的热低压及自高原北侧移入的冷温槽。(2)高原东北侧的冷空气移上高原后,呈楔形插入高原南侧西南暖湿气流的下部,高低层之间产生的强风切变和暴雨区上空形成强盛上升气流是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条件。(3)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冷锋后的下沉气流构成纬向(纬圈方向)闭合环流,经向(经圈方向)闭合环流是由高原热低压中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中的下沉气流构成的,垂直闭合环流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上升气流和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持续的降水造成了暴雨天气。(4)θse线的锋区进入暴雨区,配合强上升运动和高原中部热低压暖中心的加强伸展到高原东部,在暴雨中心区(36°N、102°E)附近上空的中低层之间产生了强的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是暴雨发生的稳定度条件。(5)由于高原中部热低压逐渐东移,在热低压东部和西伸副热带高压西部之间形成强暖湿气流带,将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高原东北部,同时冷空气通过祁连山进入高原东北部,在暴雨区上空形成偏南和偏西的强水汽辐合带,暖湿气流交汇造成强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强暴雨 层结不稳定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冻土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芬 胡德奎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4期59-66,共8页
利用1961-2017年海南地区5个气象站点逐日冻土观测资料和地温、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海南地区冻土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a来冻土初日以每4.2d/10a的速率显著推迟,冻土终日以每3.8d/10a的速率显著提前,... 利用1961-2017年海南地区5个气象站点逐日冻土观测资料和地温、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海南地区冻土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a来冻土初日以每4.2d/10a的速率显著推迟,冻土终日以每3.8d/10a的速率显著提前,冻土期以8.0d/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20世纪80、90年代冻土初、终日发生了突变。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冻土初日处于推迟趋势,终日呈提前趋势。冻土初、终日与地、气温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地、气温每升高1℃,冻土初日分别推迟约8.1d、9.6d,冻土终日分别提早约8.8d、8.0d。海拔越高,冻土初日越早,终日越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初、终日 变化特征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MISS的雨情公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德奎 苏芬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3期72-74,105,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CIMISS(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数据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VB)编程实现读取小时降水数据资料、通过累加形成8-8(前日8时至今天8时之间累计降水)降水信息,以模板的形式生成雨情公报文档。实现了通过Note... 本文通过分析CIMISS(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数据格式,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简称为VB)编程实现读取小时降水数据资料、通过累加形成8-8(前日8时至今天8时之间累计降水)降水信息,以模板的形式生成雨情公报文档。实现了通过Notes网和Email邮件形式一键发送给相应单位或政府决策部分的功能,同时自动生成雨情信息手机短信内容并实现一键发送所有用户。极大的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强度,避免了人工手动输入降水量、制作雨情服务产品的出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ISS 雨情公报 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温室大棚保温帘揭盖时间预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妍妮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3期24-26,108,共4页
本文利用日角正弦值的绝对值变化与温室大棚保温帘揭盖至日出的时间差变化规律相似这一特点,建立了温室大棚保温帘揭盖时间的气象预报模型Y实time=1.5681X模time-3.253。经试报,该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在实际温室管理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温室 保温帘 揭盖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