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宁市春季最高温度客观预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洁 张青梅 朱宝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174-175,177,共3页
利用2012—2014年春季4月西宁测站EC预报场及实况资料,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影响最高温度的关键因子,建立西宁市24 h最高温度客观预报方程。用2015年同月数据检验表明:西宁市24 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为69%,未发生降水时的预报准确率达76.... 利用2012—2014年春季4月西宁测站EC预报场及实况资料,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影响最高温度的关键因子,建立西宁市24 h最高温度客观预报方程。用2015年同月数据检验表明:西宁市24 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为69%,未发生降水时的预报准确率达76.2%,该预报方程可为今后主观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最高温度 逐步回归 预报 方程 青海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春季最高温度客观预报
2
作者 沈洁 张青梅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
利用2012-2014年春季4月西宁测站EC预报场及实况资料,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影响最高温度的关键因子,建立西宁市24h最高温度客观预报方程。用2015年同月数据检验表明:西宁市24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为69%,未发生降水时的预报准确率达76.2%... 利用2012-2014年春季4月西宁测站EC预报场及实况资料,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影响最高温度的关键因子,建立西宁市24h最高温度客观预报方程。用2015年同月数据检验表明:西宁市24h最高温度预报准确率为69%,未发生降水时的预报准确率达76.2%,该预报方程可为今后主观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温度 逐步回归 预报 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冬暖式日光温室农用天气预报
3
作者 朱宝文 张婷华 +1 位作者 辛秋玲 董文静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通过因子筛查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温室大棚内次日最低气温,10cm、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预报模型以及灌溉、通风、喷药和覆盖等生产管理方式的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可以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提高气... 本文通过因子筛查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温室大棚内次日最低气温,10cm、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预报模型以及灌溉、通风、喷药和覆盖等生产管理方式的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可以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从而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农用天气预报 等级 日光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强降水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启玉 魏国财 +1 位作者 张令振 赵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7,共9页
分析2010—2016年西宁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西宁强降水的径向速度图上往往会出现逆风区,且直接受影响的混合性强降水Ⅰ类逆风区略多,对流性强降水多为Ⅱ类,总体上逆风区以东北向移动为最多。逆风区... 分析2010—2016年西宁强降水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特征及预警指标,结果表明:西宁强降水的径向速度图上往往会出现逆风区,且直接受影响的混合性强降水Ⅰ类逆风区略多,对流性强降水多为Ⅱ类,总体上逆风区以东北向移动为最多。逆风区较强降水出现时间有一定的提前量,且强降水落区在逆风区及其移动路径附近,逆风区既是强降水预警的时效性判据,也是识别强降水落区及路径的有用判据。逆风区切变流场的辐合(散),将增强(减弱)强降水的发展,且辐合(散)的出现提前于强降水的开始(结束)时间。强降水前1 h的垂直风切变特征为混合性强降水低层最大、中层最小,对流性强降水各层则均明显大;低—中—高层冷、暖平流配置的混合性强降水主要表现为深厚暖平流,对流性强降水则平流不明显或低、中层有暖平流。对流性强降水最大回波高度和零速度层均较混合性强降水高,但其总体差别较小。综合应用径向速度得到的强降水临近预警指标,其准确率达到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 垂直风场 强降水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格预报在西宁最高、最低温度中的检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洁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20年第2期54-59,93,共7页
本文通过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及实况数据,按"邻近距离最短优先"原则,读取西宁市38个测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检验同时段内的实况值,检验结果表明:1)西宁市国家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明显高... 本文通过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及实况数据,按"邻近距离最短优先"原则,读取西宁市38个测站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检验同时段内的实况值,检验结果表明:1)西宁市国家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区域站,预报准确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站最高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上升较明显;2)国家站温度格点预报准确率西宁最高、湟源最低。区域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平均预报准确率为49.2%、47.5%,其中长宁站最高,为83.5%、84.4%;3)大通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平均误差最小,为-0.1℃、0.1℃。区域站预报值均偏低,偏低程度最低温度小于最高温度。大华、黑泉水库站温度预报平均误差最高,为-6℃左右;4)长宁站最高、最低温度格点预报值参考度高,湟水河林场、城中、景阳镇次之,大华、朝阳收费站、黑泉水库预报值参考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 最高、最低温度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宝文 谢启玉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利用刚察、天峻、茶卡、共和1961~2010年和海晏1976~2010年逐月降水量和≥0. 1、1. 0、5. 0、10. 0mm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略有增加,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 本文利用刚察、天峻、茶卡、共和1961~2010年和海晏1976~2010年逐月降水量和≥0. 1、1. 0、5. 0、10. 0mm降水日数资料,分析了环青海湖地区降水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略有增加,东北部降水量大于西南部。降水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冬、夏季,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多,夏季降水量异常对全年降水异常的贡献最大。除≥1. 0mm的降水日数有所下降外,其他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较小,平均每10a增加0. 3~0. 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变化 环青海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产品对西宁冰雹天气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昌玉 何永晴 玉红英 《青海农林科技》 2017年第2期59-62,共4页
利用Micsps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和26日大通县两次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是500hpa场的蒙古低槽分裂短波槽南下,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并配有冷温槽。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21日对流... 利用Micsps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和26日大通县两次冰雹天气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前期形势是500hpa场的蒙古低槽分裂短波槽南下,与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并配有冷温槽。通过雷达产品对比分析发现,21日对流单体较分散,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26日对流云有组织,结构较紧密,成团状分布,持续时间长。结果表明当有中等到强垂直风切变,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较强的组合反射率回波强度,较高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值,垂直累积液态水含水量有明显突增突降等都有利于冰雹增长的特征,因此可作为冰雹临近预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指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婷华 谢启玉 +1 位作者 李昌玉 周琴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130-132,172,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宁地区2010—2019年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环境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西宁地区强对流天气多发生于7—8月,大通出现强对流天气次数最多,冰雹发生次数最多,雷暴大...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宁地区2010—2019年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环境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西宁地区强对流天气多发生于7—8月,大通出现强对流天气次数最多,冰雹发生次数最多,雷暴大风发生次数最少;(2)将西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势背景分成3类,建立了中尺度概念模型;(3)探空图上水汽类参数、层结稳定度类参数、能量类参数和垂直风切变上对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4)雷达回波图上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多种雷达产品对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有不同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为西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概念模型 物理量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强降水的2种数值模式预报能力对比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启玉 周琴 +2 位作者 朱宝文 赵娟 张婷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270-273,共4页
对2020—2021年西宁强降水,采用ECMWF和GRAPES-GFS(GFS)数值模式,检验强降水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大气状态指数及降水量,结果表明:(1)ECMWF和GFS模式对500 hPa天气系统、北方区域系统预报效果最好。ECMWF模式对500 hPa风向风速预报效果... 对2020—2021年西宁强降水,采用ECMWF和GRAPES-GFS(GFS)数值模式,检验强降水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大气状态指数及降水量,结果表明:(1)ECMWF和GFS模式对500 hPa天气系统、北方区域系统预报效果最好。ECMWF模式对500 hPa风向风速预报效果更优,2种模式对200 hPa风向预报效果很好,对风速预报趋向于偏弱。ECMWF模式对水汽场预报能力更强。2种模式对500 hPa温度场预报效果均较好,对700 hPa温度场均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2)ECMWF模式将强降水过程的大气状态指数预报趋向于略大,GFS模式则趋向于偏小;GFS模式预报能力更优。(3)模式预报降水量平均绝对偏差较大的区域经常出现在大通北部、湟中中部及湟源南部,偏差较小的区域在北部一线及湟中南部;ECMWF模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背景条件检验 大气状态指数 预报能力 强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城市群一次沙尘天气中PM10的模拟
10
作者 谢启玉 何永晴 +1 位作者 沈晓燕 朱宝文 《青海农林科技》 2017年第4期31-35,共5页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了青海东部城市群2016年3月9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PM10浓度的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评估,检验了模式对沙尘天气中PM10的可预报性,并就气象因素与PM10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PM10浓度的...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了青海东部城市群2016年3月9日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PM10浓度的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评估,检验了模式对沙尘天气中PM10的可预报性,并就气象因素与PM10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PM10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典型的双峰型;2)除了受沙尘天气、混合层高度及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影响外,PM10浓度的变化还与当日大气垂直方向的温湿状态有密切的关系;3)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温度和近地面风场,但对PM10的模拟数值偏小,且对极值没有表现出来,这对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模拟 沙尘天气 青海东部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东北部2种不同性质强降水的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11
作者 张令振 谢启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从影响系统及雷达强度、径向速度、切变特征方面对2018年6月30日—7月1日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高原东北部出现的对流性和稳定性2种不同性质的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强降水是在副高内缘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产生,由... 从影响系统及雷达强度、径向速度、切变特征方面对2018年6月30日—7月1日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高原东北部出现的对流性和稳定性2种不同性质的区域性强降水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性强降水是在副高内缘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产生,由中小尺度系统触发;云系强度较强、移动速度较快、持续时间短;强降水发生在雷达最大反射率因子(DBZM)、垂直液态水含量(VIL)与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HT)上升至最大后下降及风暴顶高(TOP)下降至最小的时段,且最大(小)值出现时间较降水开始有较大的提前量;径向速度即风辐合较强,垂直风场上低-中层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综合切变较强。稳定性强降水是在副高撤退后低槽东移过程中产生的;云系强度较弱、移动速度非常慢、持续时间很长;强降水发生在DBZM和VIL上升至最大后持续的时段,且最大值出现时间较降水开始也有提前量,但HT与TOP的变化不明显;风场呈现明显的“牛眼”结构,垂直风场上存在深厚且较强的暖平流;综合切变较弱。强降水落区与地形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性质强降水 雷达特征 影响系统 青海高原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江源地区降水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秀萍 谢启玉 黄逸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8-699,共12页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且影响着三江源地区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的影响至关重要,且影响着三江源地区及下游的生态系统。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和空中云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降水的影响机制以及未来降水趋势预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降水 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全平 高君元 朱宝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78-180,共3页
利用祁连山中部腹地门源、祁连、托勒、野牛沟4站1961—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3年祁连山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3年来祁连山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 利用祁连山中部腹地门源、祁连、托勒、野牛沟4站1961—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3年祁连山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3年来祁连山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4.35 h/10 a,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为316.8 h。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日照时数偏多的年份,21世纪以来年日照时数偏少。5月份年内日照时间最长,2月份年内日照时间最短。光照时间的长短受海拔、纬度及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最大。连阴雨天气对日照时数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县日光温室土壤温度的变化
14
作者 朱宝文 赵娟 冶明珠 《青海农林科技》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利用2012~2013年大通县塔尔镇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和县气象局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县晴、多云、阴等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内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幅度晴天>多云天... 利用2012~2013年大通县塔尔镇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和县气象局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县晴、多云、阴等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内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幅度晴天>多云天>阴天,表层土壤温度变幅最大,20cm最小;月平均变化呈波峰波谷型,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在12月,随着深度增加,平均年较差逐渐减小;晴天、多云、阴天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平均日较差分别为9.6、8.3、6.1℃;日垂直变化仅在14时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除晴天室内最高温度外,其余温度要素与土壤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日光温室内10cm最低温度预报方程和地表最低温度预报模型,可以在专业气象服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温度 变化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近10年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15
作者 李昌玉 沈洁 玉红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10-212,共3页
为了研究西宁市大到暴雪的发生机制,总结短期预报思路,建立短期预报指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近10年西宁市出现的5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环流形势可以分为北脊南槽型、西高东低型、阶... 为了研究西宁市大到暴雪的发生机制,总结短期预报思路,建立短期预报指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和物理量场等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分析近10年西宁市出现的5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环流形势可以分为北脊南槽型、西高东低型、阶梯槽型、贝湖低槽型。西宁市大到暴雪天气的发生与地面冷高压、500 h Pa高空槽、切变线、孟湾风暴、西南气流有关。对于西宁地区大到暴雪预报指标,应从有无冷空气过境、是否有西风带短波槽及高原南支槽东移影响、是否有西南气流、700 h Pa冷温槽0℃是否南压至西宁地区等方面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 预报分析 青海西宁 青藏高原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