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寒地区采暖与气象条件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宝文 侯俊岭 +1 位作者 严德行 裴宗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0,共3页
1资料和方法 利用高寒地区青海省刚察县2009—2011年热力一气象条件试验数据和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采暖热力指标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采暖运行中的应用。使外界气象条件的... 1资料和方法 利用高寒地区青海省刚察县2009—2011年热力一气象条件试验数据和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采暖热力指标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采暖运行中的应用。使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和供热采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气象预报产品科学指导供暖运行的作用,使供热单位在供暖上变粗放管理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采暖 气象条件 高寒地区 青海省 气象观测资料 数理统计方法 供暖运行 气象预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5月20日海北州中东部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国蓉 李妮燕 王晓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14-215,共2页
利用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图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17年5月20日海北州中东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南下,低涡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冷暖空气交汇及不稳定能量影响造成海北中东部短时强降水... 利用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图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资料,分析2017年5月20日海北州中东部一次大到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南下,低涡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冷暖空气交汇及不稳定能量影响造成海北中东部短时强降水天气。较强上升运动、充沛水汽条件和入侵冷空气是产生局地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暖湿气流 成因分析 青海海北 2017年5月2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北州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状态监控及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裴宗寿 晁红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341-342,共2页
通过分析青海省海北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目前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实现途径,有助于今后更好地提高该雷达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及联防联报方面的业务能力和可用性。
关键词 天气雷达 运行状态 监控与报警系统 设计与实现 青海海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鸟岛水分梯度下草地生物量分配格局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骥 曹军骥 +3 位作者 魏永林 张宝成 朱宝文 马宗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生物量 等速生长 土壤含水量 青海湖鸟岛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宝文 严德行 +1 位作者 谢启玉 张盛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57-1363,共7页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每10年0.529℃,1986年和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4.955mm,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年蒸散量和日照时数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使青海湖北岸温性草原典型牧草西北针茅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推迟,从而使牧草整个生育期延长,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西北针茅返青、开花、成熟和黄枯期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水分和日照条件也是影响牧草生育期的因子,对于不同生育期,其影响大小有所不同;返青期主要受2-4月最高气温和上年8月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可使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3-6月小型蒸发量共同影响牧草高度,气候变化使西北针茅高度增加;牧草产量与6-7月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6-8月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子变化趋势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牧草生育期 牧草产量 西北针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6月15-16日青海东南部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冰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6期52-54,共3页
基于高空、地面和模式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发生在青海省东南部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发生在夏季的一次全省大范围降水,最大降水中心在班玛县吉卡乡,24 h降水量达53.9 mm。降水时间集中,1 h降水量达46.5... 基于高空、地面和模式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发生在青海省东南部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发生在夏季的一次全省大范围降水,最大降水中心在班玛县吉卡乡,24 h降水量达53.9 mm。降水时间集中,1 h降水量达46.5 mm。(2)此次过程中,小槽南下为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形势场;东西两路冷空气相遇迅速抬升暖湿气团是这次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地形辐合抬升为这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从各家模式检验来看均有偏差,对14日20:00起报的15日08:00—16日08:0024 h降水预报,CMA-3KM模式对落区预报效果较好,各家模式对大量级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对15日08:00起报的15日08:00—16日08:0024 h降水的预报,北京9KM对落区和降水量级预报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强 短时强降水 模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农业区早霜冻的预报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存平 海显峰 王海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44,32,共3页
本文在分析青海省高海拔农业区霜冻出现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易受霜冻危害的关键时段,依次建立了霜冻有无、出现时段和危害程度的长期预报方程。检验和试用表明,方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为防御霜冻灾害提供依据。
关键词 霜冻 预报 预防 高海拔 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盛魁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1961~2000年祁连山区托勒、祁连、野牛沟和门源4个有代表性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祁连山区40a来的气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0a来该区气候变化出现向暖湿方向变化的趋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气温上升明显,降水呈缓慢... 采用1961~2000年祁连山区托勒、祁连、野牛沟和门源4个有代表性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对祁连山区40a来的气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近40a来该区气候变化出现向暖湿方向变化的趋势。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气温上升明显,降水呈缓慢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波段雷达的门源地区人工防雹指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占秀 王晓雍 任得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利用门源县方舱式X波段雷达资料对2016—2018年5—9月的冰雹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门源地区人工作业指标和防雹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达资料 冰雹 人工防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马铃薯地膜覆盖增温与增产效应
10
作者 许存平 王海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0-52,共3页
通过在青海省高寒农业区(海拔2700—3000m)的马铃薯地膜覆盖丰产栽培试验,着重分析了高寒农业区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等。并阐述了高寒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适宜推广的范围。
关键词 高寒区 马铃薯 地膜 增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区大雨特征及其与副高的关系
11
作者 邓永龙 谢启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86-188,190,共4页
利用2010—2015年5—9月祁连山区6个国家气象站、23个区域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每日2次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并分析了祁连山区大雨过程(以下简称大雨)的特征及其与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雨发生在每年5—9月,6年... 利用2010—2015年5—9月祁连山区6个国家气象站、23个区域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每日2次探空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并分析了祁连山区大雨过程(以下简称大雨)的特征及其与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雨发生在每年5—9月,6年共出现42次(90站次),连续2 d大雨有6次;2个大雨中心分别位于门源盆地和刚察地区,祁连山西部为少雨区。且大雨的年、月和旬际变化均呈现双峰型。大雨与副高西脊点、北界关系密切,大雨前3 d副高偏西,前1~2 d副高东移或分为东、西2个部分,当日副高分布在70°~105°E范围内。8月除外,其他月份大雨前3 d副高偏南,前1~2 d副高北抬,5—8月当日,副高北界在35°~45°N之间,而9月在30°~40°N之间;大雨日在关键区的副高脊线平均维持3~6 d,最长5~15 d,最短为1~3 d。大雨还与副高面积有关,大雨前2 d较之前3 d副高面积扩大,即副高西伸北抬,引导低纬的西南气流沿副高西侧向北推进,为大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前0~1 d副高东移南压,面积明显减小,致使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沿副高西侧北上的暖湿气流得以交汇并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雨 特征 副高 关系 祁连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12
作者 赵占秀 邓永龙 +2 位作者 王鹤 任得萍 王晓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8期212-213,共2页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横槽在强烈发展过程中东移南压,堆积的冷空气在偏北气流的引导下南压,与短波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相汇合,是造...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横槽在强烈发展过程中东移南压,堆积的冷空气在偏北气流的引导下南压,与短波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相汇合,是造成海晏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预报失误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欧洲数值预报中所预报的短波系统较浅薄,无水汽输送,导致此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漏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 成因分析 青海海晏 2017年3月29—3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1998年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及对降水影响
13
作者 杨蓉 巩远发 +1 位作者 谢启玉 杨景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 利用1979—1998年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常规观测站资料,研究了1997/1998年冬季、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季风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夏季高原和周边区域高低层大气低频环流系统的配置及其与我国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1997/1998年冬季和1998年夏季,高原季风不仅表现出很强的30~60 d的周期振荡特征,还伴随有较强的准双周低频振荡;相应区域对流层上层200 hPa上的环流系统则是30~60 d为主的周期变化。1998年夏季,高原地面气压也存在两个频带的低频振荡变化,且其强度存在明显的经向变化,即自南向北30~60 d低频振荡信号有逐渐减弱趋势,准双周信号则呈增强趋势。对30~60 d的低频信号而言,高原夏季风低频信号较强(弱)时,高原地面表现为低频低(高)压环流系统,在同纬度带的我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沿岸,是较强的低频北(南)风和低(高)压环流系统;相应地,在80°~90°E之间,自孟加拉湾到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是低频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经向低频波列;受低频环流系统影响,高原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少)、川西高原、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降水 低频环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