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GIS技术的青海省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张海静
周秉荣
金元锋
何永清
-
机构
青海省气象局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气象局
青海省囊谦县气象局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0,共6页
-
文摘
采用青海省50个气象站点30年气候整编资料,分别应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最低气温与地形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维二次趋势面模型,对青海省无测站地区500 m×500 m栅格单元的1、4、7、10月最低气温值进行了推算,制作了青海省最低气温的栅格图,分析了不同插值方法对青海省最低气温的插值效果。结果表明:1、4、10月份,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和多维二次趋势面模型法要优于克里格插值法;而7月份应用克里格法插值效果较好。
-
关键词
最低气温
多元线性回归
多维二次趋势面
克里格插值法
-
Keywords
minimum tempera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ulti-dimensional quadratic trend surface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P46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青海省海南地区近30年≥0℃积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许正福
颜亮东
马扶林
马玉芳
-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
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
-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4-1928,共5页
-
文摘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积温农业气象重要指标的研究,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兴海、贵南、同德和贵德5县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近30年来≥0℃年积温的变化,主要农作物、牧草生育期的变化及其生育期≥0℃的积温变化做了分析,得出该地区大部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育期有所缩短,开始期有所提前。由于近10年该地区升温明显,热量条件充足,各地≥0℃年积温有所增加,农作物及牧草发育期的积温增多,为该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条件,对于该地区适时调整农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0℃积温
发育期
积温变化
-
Keywords
≥ ℃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evelopment perio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
-
分类号
S161.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苏芬
刘宝康
张翠花
胡德奎
-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青海省大通县气象局
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局
-
出处
《草学》
2019年第3期41-49,共9页
-
文摘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海晏、刚察年潜在蒸散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天峻呈微弱减小趋势,春季潜在蒸散量增加明显;青海湖流域天然牧草高度均呈下降趋势,海晏、天峻、刚察分别以每年0. 23、0. 4、0. 06cm的倾向率下降,牧草覆盖度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0. 82、0. 5个百分点增加,刚察以每年0. 5个百分点减小,牧草产量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178. 5、97. 5kg/hm2增加,刚察以每年45kg/hm2减少;各气象因素中,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其次是潜在蒸散量,牧草高度、覆盖度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因各站所处位置不同,气温的影响有正有负;建立的气象产量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产量
影响
-
Keywords
Qinghai lake basin
climate change
production
impact
-
分类号
S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三江源地区降雪量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8
- 4
-
-
作者
刘义花
李红梅
申红艳
刘绿柳
任德山
李金海
-
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
格尔木市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台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A2081)
青海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ZJ-767)。
-
文摘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10a);的速率在减少,1985-1999年为降雪量偏多期,2000年以来为降雪量偏少期;(2)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雪雨比以4.0%·(10a)^(-1)的速率在减少,长江源区西部及黄河源区西部是雪雨比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其余地区减少速率相对缓慢;(3)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1天,曲麻莱、五道梁、沱沱河一带以及黄河源区中西部是降雪日数的大值区,降雪日数以14 d·(10a)^(-1)的速率在减少,黄河源区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4)三江源地区各月降雪量及降雪日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5月,小雪易出现在3月或4月,中雪和大雪以上量级在秋末、春季出现的概率最高;(5)随着海拔的抬升,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冷季降雪量多的年份,径流量也随之增大,且径流量相对于降雪量的响应滞后。
-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降雪量
降雪日数
雪雨比
径流量
-
Keywords
Three-Rivers-Source region
snowfall
snowfall days
snowfall/rainfall ratio
runoff
-
分类号
P42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增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雨季环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7
- 5
-
-
作者
温婷婷
高晓清
余迪
申红艳
王紫文
汪青春
-
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1001,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开放基金项目(LPCC2019009)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9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5003)。
-
文摘
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11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气候平均候雨量稳定通过阈值法和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相结合划分青藏高原雨季起讫期,分析起讫期时空演变特征,重点探讨了高原雨季开始/结束早晚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雨季开始期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结束日期呈微弱推迟趋势,进入21世纪后,高原雨季开始期明显提前、结束期逐渐推迟,因而雨季持续期延长;(2)高原夏季风的建立为高原低层气流提供了辐合上升条件,随后东亚夏季风爆发,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进入高原提供了利于降水的水汽条件;(3)南亚高压从中南半岛建立开始,其西北向的移动与高原雨季开始的演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0候之后向东南缩小减弱,与雨季结束时间的演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4)雨季开始前对流上升运动最先在高原南部中低层开始,随着雨季推进,高原自南向北整层均为不断增强的对流上升运动,雨季结束后,无明显上升运动;(5)雨季开始/结束偏早、偏晚的合成差值表明:南亚高压偏南偏弱、副高位置偏西偏强、高原夏季风偏强有利于高原雨季开始偏早、结束偏迟,反之雨季开始偏迟、结束偏早。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雨季起讫
环流演变
-
Keywords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set and offset of rainy season
circulation evolution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西宁市主要污染物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京梅
王镜
盛嘉誉
-
机构
西宁市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2014-2020年西宁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日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西宁市主要污染物,研究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采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来源解析,定量估算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PM_(10)作为首要污染物年出现频次最高、中度及其以上级别的污染天气中出现频率最高,确定PM_(10)是西宁市最主要的污染物。②PM_(10)年平均浓度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平均浓度曲线大致呈V形分布,冬半年大于夏半年,且在3月和11月分别存在一个峰值。③PM_(10)为首要污染物的中度及其以上级别污染天气日数分布以冬春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其中春季的3、4月为PM_(10)污染日数的集中时段。④来自南疆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PM_(10)在对西宁PM_(10)贡献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来自甘肃中部经湟水谷地倒灌进入西宁地区的污染物路径也有较明显的贡献。
-
关键词
首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
Keywords
Primary pollutant
Main pollutant
Backward trajectory
Cluster analysis
-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近60年黄南州南部牧区雪灾特征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彭英超
陈晶
唐仲涛
-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气象局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局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84-86,88,共4页
-
文摘
利用1961-2020年共60年的雪灾实际灾情资料、地面观测气象要素资料等,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和天气诊断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60年黄南南部两县的雪灾时空分布特征、雪灾变化趋势、天气环流特征等。得到结论:(1)泽库与河南发生雪灾频次相差不大,而轻灾在雪灾发生中占比较大,占总雪灾次数的70%左右;(2)1961-2020年轻度、中度、重度3种等级雪灾发生次数都呈现减少趋势,其中轻灾递减趋势最明显;(3)前冬、后冬、春季降雪累积量都呈减少趋势,后冬减少趋势最不明显,春季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水平;(4)黄南南部出现中雪量级以上的高空环流形势主要有4类,分别是两槽一脊型、西高东低型、纬向环流型和两脊一槽型,其中两槽一脊型为主要系统类型。
-
关键词
黄南南部
雪灾
变化趋势
环流特征
-
Keywords
Southern Huangnan
Snow disaster
Change tre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21年7月24日海西大到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 8
-
-
作者
余倩
裴尕桑
白延晖
唐仲涛
-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气象台
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平安区气象局
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局
-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34-37,共4页
-
文摘
基于降水资料、高空、地面、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分析2021年7月24日发生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大到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具有极端性和对流性质,降水时段集中,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并伴雷暴。弱冷空气、高空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对此次强降水起到了很好的动力辐合抬升作用。水汽充足,T-Td≤2℃,700 hPa比湿在10 g/kg左右,东南风和冷空气前部的水汽源在辐合汇集明显。探空曲线呈现"瘦高"型短时强降水类型,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层结不稳定,暖湿层深厚,降水效率高,强烈而深厚的上升运动,地形辐合和抬升对降水增幅明显。
-
关键词
海西
大到暴雨
比湿
-
Keywords
Haixi
Heavy rain
Specific humidity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