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优势物种分布及生物量分配的环境驱动模式分析
1
作者 刘涛 刘玉萍 +4 位作者 岳广阳 苏旭 靳佳瑞 余明君 朱迪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2期68-81,共14页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 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含量低,气候严酷导致植物在环境胁迫下表现出独特的生理和生态特性,这是荒漠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维持稳定的基础。然而,柴达木盆地土壤与植物生物量分配关系及其维持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过程仍不清晰。本研究通过柴达木盆地内35个样地175个样方86种优势植物重排序、异速生长关系、方差分解及结构方程模型方式,分析研究区土壤粒径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沿干旱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养分与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35个样点物种丰富度具有明显的环境梯度特征,经过重排序分析呈多个物种集合。多年生优势物种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一年生植物(P<0.01),证明优势物种分布模式为集群分布,多年生灌木与半灌木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不显著(P=0.885),而一年生优势物种地下生物量分配速率高于地上;(2)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优势物种分布的7个气候因子,它们对研究区多年生灌木、半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程度(方差分解地上生物量R^(2)=0.318)高于对其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地下生物量R^(2)=0.01),而海拔对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证明海拔间接影响优势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表明柴达木盆地海拔变化引起水热协同变化,极端气候(如等温性、最冷季降雨与最湿月、最湿季降雨)对其存在显著正、负影响,土壤粒径对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异速生长率 土壤粒径 方差分解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燕麦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刘欣悦 王杰 +8 位作者 张海娟 傅云洁 鲍奎 全志秀 党玉红 王伟 徐成体 芦光新 朱廷恒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7-2367,共11页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柴达木盆地燕麦(Avena sativa)生长的影响,以燕麦(‘青甜1号’)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75 kg·hm^(-2)(B_(1))和150 kg·hm^(-2)(B_(2))三个处理,分别于拔节期、开花期和蜡熟期测...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柴达木盆地燕麦(Avena sativa)生长的影响,以燕麦(‘青甜1号’)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CK)、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75 kg·hm^(-2)(B_(1))和150 kg·hm^(-2)(B_(2))三个处理,分别于拔节期、开花期和蜡熟期测定燕麦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及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不同施用量对燕麦生长、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B_(1)和B_(2)处理均显著增加燕麦株高、叶绿素含量及生物量(P<0.05),B_(2)处理显著增加燕麦根系各指标(P<0.05),同时燕麦产量与鲜重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开花期,B_(1)和B_(2)处理均显著增加燕麦株高(P<0.05),B_(1)处理显著增加生物量(P<0.05)。蜡熟期,B_(1)和B_(2)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叶绿素含量(P<0.05),B_(1)处理显著增加燕麦株高,B_(2)处理显著提高根尖数(P<0.05),同时燕麦产量与株高和根表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施用75 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燕麦地上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最佳的促进效果,施用150 kg·hm^(-2)时更有利于促进燕麦地下根系发育。以上研究结果为探索柴达木盆地微生物菌肥促进牧草种植技术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柴达木盆地 燕麦生长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生长和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郭璟 王越 +1 位作者 祁存英 李静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 内生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逆性、改变植物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内生真菌(木霉菌ADK和黄绿卷毛菇AF)浸种燕麦的方法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测定燕麦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根际土壤理化指标,评价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的促生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内生真菌均能促进燕麦株高生长,增加根长、干重、鲜重等,其中,ADK对燕麦生长性状影响最显著(P<0.05),AF对燕麦产量增加最显著(P<0.05)。内生真菌对燕麦生理也有显著影响(P<0.05),ADK和AF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C(Vc)含量较CK分别增加87.53、86.03%%和5.56%、58.11%,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减少64.62%、72.85%和54.82%、63.85%。此外,ADK和AF能够提高土壤全磷含量,且AF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内生真菌浸种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以及特有OTU的数量,改变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ADK促进了燕麦生长,增加了燕麦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AF提高了燕麦产量,增强了燕麦抗逆性。本研究揭示出内生真菌浸种对燕麦有显著的促生效果,并能增强燕麦的抗逆性及改变燕麦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为后期开发植物促生菌剂提供了菌种资源,也有助于开发木霉菌及黄绿卷毛菇在生物菌肥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燕麦 浸种 促生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AsDof6.5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低氮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王越 郭璟 +3 位作者 张银翠 李静 祁存英 周同永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为筛选与燕麦(Avena sativa L.)耐低氮相关的Dof类基因,本研究以燕麦耐低氮品种‘加燕2号’和不耐低氮品种‘青永久016’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下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一个与耐低氮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sDof6.5。通过PCR扩增获得AsDof6.5... 为筛选与燕麦(Avena sativa L.)耐低氮相关的Dof类基因,本研究以燕麦耐低氮品种‘加燕2号’和不耐低氮品种‘青永久016’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下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一个与耐低氮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AsDof6.5。通过PCR扩增获得AsDof6.5基因编码区无内含子、开放阅读框含有858 bp和编码285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63和蛋白分子量为29550.01 Da,并获得AsDof6.5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2227 bp。启动子分析预测表明,该区段包含脱落酸、茉莉酸以及防御应激反应等与逆境胁迫相关的多个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AsDof6.5具有高度保守的zf-Dof结构域,属于AsDof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及同源比对表明,燕麦AsDof6.5蛋白与黑麦草(Lolium rigidum 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且与其他禾本科植物Dof蛋白同源比较一致性为73.99%,但zf-Dof结构域一致性高达99.50%,具有高度保守性,说明可能具有类似的功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sDof6.5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AsDof6.5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且根中几乎不表达,叶中的表达量是根中的100倍左右。因此推测,在燕麦耐低氮过程中,AsDof6.5基因可能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AsDof6.5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低氮胁迫 AsDof6.5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锋推进影响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段懿轩 苗峻峰 冯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83,共18页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Advanced Research WRF)(Version 4.0)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锋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镇... 本文利用中尺度模式WRF-ARW(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Advanced Research WRF)(Version 4.0)对海南岛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典型海风锋个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通过设计局地城镇化的敏感性试验,重点分析了海南岛沿海城镇化对海风锋推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城镇化造成的海风锋结构差异是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城镇下垫面的摩擦效应与城市热岛的增强阻碍海风向内陆推进,减弱了海风锋途经地区的降温增湿效应,造成海风锋位置相对滞后;而城镇化所引起的高海陆热力差异增强了海风风速及海风辐合,同时导致海风锋前的垂直上升气流和海风环流厚度也明显增强。海风锋发展不同时期,城镇化对海风锋的推进影响有所不同。海风锋发展初期,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推动作用与摩擦效应的阻碍作用相抵消,导致海风锋的推进无明显影响;海风锋发展强盛阶段,城镇化条件下内陆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热力差异有所增强,阻碍了海风锋向内陆推进,导致海风锋内陆渗透距离减小。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市化对海风锋推进的影响有所不同,相比于晴空天气,多云天气下城市与非城市的热力差异稍强,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风推进的阻碍作用,导致海风锋滞后距离稍远。此外,当土地利用类型更换为城镇后,净辐射与陆气间交换能量减少,导致其潜热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值变大,从而升高了下垫面温度,增强了海风的垂直上升运动,进而造成边界层高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城镇化 土地覆盖变化 复杂地形 热带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厂MBBR氧化沟+深度处理工程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兴宝 颉调云 王小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48,共4页
西北黄土塬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10^(4) m^(3)/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针对原水低碳氮比、高悬浮物水质特性,提标改... 西北黄土塬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2×10^(4) m^(3)/d,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提标改造工程建成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针对原水低碳氮比、高悬浮物水质特性,提标改造工程采用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和增加深度处理流程的措施,即采用MBBR氧化沟+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实际运行中各项出水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单位运营成本及总成本分别为1.40、2.73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低碳氮比 深度处理 氧化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吾尔山冰川现状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1
7
作者 牟建新 李忠勤 +4 位作者 王璞玉 梁鹏斌 王炎强 白昌彬 王芳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7-1291,共15页
萨吾尔山是中国西部14座冰川分布的山系之一,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尽管冰川规模不大,但因二元政治主体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同时萨吾尔山冰川水资源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航摄地形图、Land... 萨吾尔山是中国西部14座冰川分布的山系之一,横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尽管冰川规模不大,但因二元政治主体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同时萨吾尔山冰川水资源对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航摄地形图、Landsat及Sentinel卫星遥感影像,并参考已有冰川编目和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历史图像等数据资料,在野外台站现场观测验证基础上对萨吾尔山冰川当前现状和过去30多年间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截止2022年,萨吾尔山共分布冰川31条,总面积11.47 km^(2),新疆吉木乃县境内的木斯岛冰川为最大规模冰川,面积2.95 km^(2),其余90%的冰川其面积不足1 km^(2)。(2)过去30多年来,萨吾尔山冰川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冰川分裂、面积减小和末端后退持续增加。冰川数量从12条分裂成31条,1989-2022年冰川面积减少8.11 km^(2),退缩率达41.42%,冰川末端退缩11.30 m。气温升高、冰川反照率降低和冰川破碎程度加大是引起萨吾尔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3)相较于我国其他13座高大山系,萨吾尔山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冰川面积相对退缩幅度最大。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萨吾尔山冰川极大可能会基本消融殆尽,这对本就干旱贫水的吉木乃县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需提早统筹谋划以应对未来的水资源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现状 演化过程 冰川变化 萨吾尔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蘑菇圈上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8
作者 彭清青 孙占清 +5 位作者 毛玉晶 郭璟 杨家宝 孟清 王宝 谢占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2,共11页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米尔克棘豆(Oxytropis merkensis)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最高;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和米尔克棘豆相似性最高,其次为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与米尔克棘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特征向量中心性(EC)值为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C值为0.75。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及其内生真菌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植物特异性和组织偏好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物资源 黄绿卷毛菇 矮嵩草 可培养微生物 优势真菌 植物−内生真菌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5月沧州一次极端风雹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
9
作者 王楠 王明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2023年5月12日傍晚至夜间,河北沧州出现一次以风雹为主、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对流过程,过程第一阶段风力最大达到11~12级,以<2 cm小冰雹为主,第二阶段风力减弱,最大9级,沧州南部出现2~5 cm大冰雹。前期冷池出流作用利于对流触发。水汽... 2023年5月12日傍晚至夜间,河北沧州出现一次以风雹为主、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对流过程,过程第一阶段风力最大达到11~12级,以<2 cm小冰雹为主,第二阶段风力减弱,最大9级,沧州南部出现2~5 cm大冰雹。前期冷池出流作用利于对流触发。水汽、不稳定能量及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强,配合地面辐合线发展有利于对流的再次触发和加强。中气旋风场后向倾斜加强气压梯度、降水粒子的拖拽、干空气夹卷导致负浮力加强下沉气流共同作用,有利于极端雷暴大风出现。湿层厚度增加,VIL明显跃增、风暴顶高和强回波高度较高,雷暴质心下降较慢;存在典型Z_(DR)柱,CC 0.8 dB高度超过5 km、K_(DP)显示空洞,预示大冰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冰雹 双偏振雷达 触发机制 不稳定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镁铝水滑石及对Pb^(2+)的吸附性能研究
10
作者 韩星 史丹丹 +5 位作者 王兴权 张天应 曹悦 王怡莹 朱祥 许乃才 《无机盐工业》 2025年第8期48-57,共10页
以盐湖提钾副产物水氯镁石为镁源,六水氯化铝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将其高温焙烧后得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采用水化重构法制得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镁铝水滑石(S-MgAl-LDH)。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 以盐湖提钾副产物水氯镁石为镁源,六水氯化铝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水滑石(MgAl-LDH),将其高温焙烧后得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采用水化重构法制得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镁铝水滑石(S-MgAl-LDH)。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脱附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以MgAl-LDH和S-MgAl-LDH为吸附剂,研究溶液pH、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等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的镁铝水滑石对Pb^(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升,328 K时S-MgAl-LDH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20.85 mg/g,吸附参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并受化学作用控制;吸附反应的ΔH^(ɵ)为正值,ΔG^(ɵ)为负值,表明吸附过程自发且吸热;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络合、层间螯合、沉淀及同晶置换。研究结果为提钾副产物水氯镁石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开拓了新途径,并展现出S-MgAl-LDH在重金属离子污染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 水氯镁石 镁铝水滑石 吸附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