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海南州地理与气象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
1
作者 孙瑛 钟元龙 马玉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7期56-57,F0002,共3页
通过"711"数字化雷达观测,对128个对流单体、复合体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青海海南州地区发生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源地及影响海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天气形势,对灾害性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形 地表 强对流天气 青海海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6月29日海南州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祁彩虹 朱永丰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0期29-31,37,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对2015年6月29日发生在海南州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中不断分裂冷空气在海南州交汇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对2015年6月29日发生在海南州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各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槽中不断分裂冷空气在海南州交汇是导致此次区域性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散度、垂直速度的高低空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强降雨出现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和TBB<-53℃区域与大到暴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 大到暴雨 成因 中尺度对流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4月4—6日海南州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辛元瑜 李博 乜国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200-201,共2页
2018年4月4—6日海南州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最大瞬时风速达到36.1 m/s。本文从高低空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并检验了欧洲数值预报。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加强,脊前偏西北气流使低槽后部冷平流加强并引导... 2018年4月4—6日海南州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最大瞬时风速达到36.1 m/s。本文从高低空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并检验了欧洲数值预报。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加强,脊前偏西北气流使低槽后部冷平流加强并引导低槽东移南压,是造成此次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降温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数值预报 青海海南 2018年4月4—6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贵南地区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马玉芳 白金莲 +1 位作者 祁彩虹 孙瑛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9期40-43,46,共5页
2014年7月6日23:00至7日00:00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地区出现了局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中尺度、地形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槽底分裂的短波槽是导致贵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 2014年7月6日23:00至7日00:00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地区出现了局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中尺度、地形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槽底分裂的短波槽是导致贵南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前期高温高湿,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条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此次强降水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综合分析 物理量场 贵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2月青海省天气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晓明 孙瑛 马玉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147-150,共4页
2012年2月,青海省平均降水量为5.1 mm,比常年同期偏多60%,为近10年来历史同期最多;月平均气温为-6.8℃,较常年同期温度偏高0.3℃;共有3次冷空气过程。对2月青海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成因等。
关键词 冷空气 降雪 低温 天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一次区域性大雨过程分析
6
作者 孙瑛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06-108,111,共4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地面加密自动站、数值模式资料以及海南雷达资料,对青海中东部盛夏一次大范围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对流性降水开始,伴有雷暴、冰雹,夜间转为稳定性降水;主要的影响系统是西亚至贝湖的冷涡...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地面加密自动站、数值模式资料以及海南雷达资料,对青海中东部盛夏一次大范围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对流性降水开始,伴有雷暴、冰雹,夜间转为稳定性降水;主要的影响系统是西亚至贝湖的冷涡底部分裂小槽东移南压,引导冷空气在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冷暖空气交汇于青海东部地区造成的;降水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主要是冷空气和地面辐合线;降水天气过程中垂直速度场和散度场对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贵南地区局地冰雹雷达回波特征为垂直液态含水量突增明显,连续2个体扫VIL值从1 kg/m^(2)突增至14.5 kg/m^(2);最强反射率为55.5 dBz,回波顶高11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 形势分析 降水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南地区2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7
作者 祁彩虹 朱永丰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6期4-7,共4页
利用MICAPS常规实况资料,从降水实况、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15年6月29日和8月2日2次贵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都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当中。暴雨出现的区... 利用MICAPS常规实况资料,从降水实况、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等方面,对2015年6月29日和8月2日2次贵南地区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都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当中。暴雨出现的区域在卫星云图上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暴雨和局地短时强对流云团特征。在散度场上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不仅有利于暴雨天气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暴雨区附近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为大降水提供有利的动力机制。产生强降水天气前期能量较高,从低层到高层水汽比较旺盛,为2次暴雨天气提供高温高湿的条件,另外,地形辐合抬升也为这2次暴雨天气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诊断分析 对比分析 影响系统 贵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