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候分区的青海省水面蒸发影响因子分析
1
作者 郭燕 王晶 +3 位作者 张嘉男 赵冰钰 张烜宇 刘春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探究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利用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点2018-2022年的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青海省各气候... 为探究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利用青海省50个国家气象站点2018-2022年的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计算青海省各气候区水面蒸发量,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青海省不同气候分区水面蒸发的变化特征,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各气候区水面蒸发的影响因子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水面蒸发年际变化范围为2.58~2.92 mm/d,4个气候区均在2022年达到最大值;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月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为柴达木盆地>东部农业区>环青海湖区>三江源区。东部农业区,气象因子对水面蒸发的综合决定能力排序为VPD>R_(n)>n>WS,VPD对水面蒸发变化的直接作用最大(决策系数为0.75),其次是WS,R_(n)主要通过n路径对水面蒸发变化产生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系数为0.47);柴达木盆地,各因子决策系数排序为VPD>R_(n)>RH_(mean)>WS>T_(min),R_(n)对水面蒸发变化的直接作用最大(决策系数为0.50),其次是T_(min),VPD对水面蒸发的间接作用最大(间接作用系数为0.51),通过R_(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WS通过T_(mi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间接作用系数为0.18),RH_(mean)对水面蒸发的影响最小且为负效应;环青海湖区,VPD、R_(n)和WS是驱动水面蒸发变化的最主要因子且起直接作用,决策系数分别为0.62、0.69和0.05,表明R_(n)对水面蒸发变化促进作用比VPD明显;三江源区,VPD对水面蒸发的直接影响最大(决策系数为1.05),其次是WS。T_(mean)可通过VPD、R_(n)和RH_(mean)路径间接影响水面蒸发(间接作用系数为0.76),R_(n)和n分别通过T_(mean)和R_(n)路径对水面蒸发变化产生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48和0.69),VPD、R_(n)、WS、T_(mean)和n对水面蒸发均有增进作用,而RH_(mean)对水面蒸发的影响最小且对水面蒸发变化有抑制作用(决策系数为-0.001)。总体而言,VPD和R_(n)是影响青海省水面蒸发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多元线性回归 通径分析 不同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深度与农业气象灾害关系分析
2
作者 赵璐 张少晨 苏永玲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进入冬季,除了霜冻以外,雪灾给农业带来的影响也格外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带走热量进而冻死害虫。但同时,强度较大的降雪也会演变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分析积雪深度与农业气象灾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 进入冬季,除了霜冻以外,雪灾给农业带来的影响也格外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带走热量进而冻死害虫。但同时,强度较大的降雪也会演变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分析积雪深度与农业气象灾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度积雪灾害下的农业应对措施,比如加强农作物防寒保暖、强化农业设施安全防护以及畜禽养殖做好特殊应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农业气象灾害 雪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6
3
作者 祁如英 钟存 +1 位作者 雷玉红 唐生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53-155,共3页
在青海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青海三江集团主要灾害调查资料中选取8个站点的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1年来青海省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干旱、霜冻、冰雹、低温冷害、干热风、风灾、雪灾等是影响青海农牧业... 在青海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青海三江集团主要灾害调查资料中选取8个站点的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1年来青海省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干旱、霜冻、冰雹、低温冷害、干热风、风灾、雪灾等是影响青海农牧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御措施,试图减轻各种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气象服务移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206-208,共3页
针对青海气象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并实现了一套气象服务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通过将Arc GIS技术、Sqlite.Swift技术、Alamofire、流量压缩、数据加密技术等应用于设计与研发过程,实现了青海气象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灾害预警、卫星云图... 针对青海气象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并实现了一套气象服务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通过将Arc GIS技术、Sqlite.Swift技术、Alamofire、流量压缩、数据加密技术等应用于设计与研发过程,实现了青海气象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灾害预警、卫星云图、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等实时信息的动态展示、快速查询,将基于互联网+移动APP服务模式应用于气象公众服务领域,丰富了气象服务手段,提高了青海气象公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PP 气象服务 SW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焕平 张占峰 +1 位作者 金惠瑛 马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382-1384,1538,共4页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沙尘天气 气象要素 气候特征 柴达木盆地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深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153-2156,2178,共5页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0.62~0.69℃/10a;各层均以玛多升幅最大;近30年大部分站四季平均深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升幅最大,冬季最小;年、季深层地温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层年平均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年平均气温与各深层地温均为正相关;降水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不明显;冻土深度与各深层地温均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深层地温 气候变化 特征分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车前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祁如英 赵隆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25-3026,3028,共3页
利用青海10个站区的1990~2010年的车前草物候期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对青海车前草物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复杂地形地貌下形成的小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车前草物候现象迟... 利用青海10个站区的1990~2010年的车前草物候期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对青海车前草物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复杂地形地貌下形成的小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车前草物候现象迟早和生育期长短的主要环境因子,近30年青海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显著升高、日照时数微弱减少是使得车前草物候萌动期提前、黄枯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区PM_(10)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占峰 张焕平 +1 位作者 赵玉成 杨英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217-220,222,共5页
使用2010—2012年西宁市区空气质量监测站逐日平均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PM10污染浓度特征及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西宁市区PM10污染浓度呈递减趋势,由2010年的0.117 mg/m3到2012... 使用2010—2012年西宁市区空气质量监测站逐日平均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PM10污染浓度特征及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年西宁市区PM10污染浓度呈递减趋势,由2010年的0.117 mg/m3到2012年的0.103 mg/m3,下降了0.014 mg/m3,同期的大部分气象要素呈升高趋势;PM10污染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为0.166 mg/m3,最低值出现在7月,为0.061 mg/m3;污染浓度由重到轻排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PM10污染浓度为夏季的2.0倍;取暖期污染物排放是PM10污染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PM10污染浓度的高低与春季沙尘天气有一定的关系,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日污染最严重;污染天气出现概率呈冬季>春季>秋季的特征;PM10污染浓度月变化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高的相关性,说明PM10污染浓度的变化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也很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污染物 变化特征 气象要素 青海西宁 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9年青海湖南部地区≥0℃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成鑫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146-150,共5页
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布局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法等方法,分析青海湖南部共和县近59年农业气候资源主要热量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 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及合理布局农作物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共和县1961—2019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法等方法,分析青海湖南部共和县近59年农业气候资源主要热量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青海湖南部共和县农业气候资源主要热量指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呈极显著提前、推迟、延长和增大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5 d/10a、2.19 d/10a、4.84 d/10a和90.22℃·d/10a,变异系数分别为11.5%、2.3%、5.2%和7.7%。共和县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在2000年、1993年、1996年和1997年发生突变性提前、推迟、延长和增多,≥0℃的初日提前9 d,终日推迟9 d,持续日数延长17 d,积温增加31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界限温度 气候突变 青海湖南部 共和县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李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41-242,250,共3页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气象监测服务现状和我国不同地域的山洪灾害特点,基于现有的气象水文和山洪灾害防治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Arc GIS、Spring、Pure ...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气象监测服务现状和我国不同地域的山洪灾害特点,基于现有的气象水文和山洪灾害防治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Arc GIS、Spring、Pure MVC等技术,实现了基于GIS的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发布等功能,为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提升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工作的科技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气象监测 预警预报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隆香 祁如英 王文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9038-9041,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著,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0%~1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0~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温棚 气象效应 西宁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太阳辐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12
作者 盛嘉誉 张少晨 +3 位作者 姚海俊 杨柏松 王晶 来志云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5期165-167,170,共4页
根据1988—2007年成都地区太阳辐射、总云量、低云量和能见度的数据资料,利用MATLAB软件,采用线性回归法、M-K突变检验法、相关性检验的方法,探讨了成都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指明了年太阳辐射发生突变的年份,并分析了成都地区太阳辐... 根据1988—2007年成都地区太阳辐射、总云量、低云量和能见度的数据资料,利用MATLAB软件,采用线性回归法、M-K突变检验法、相关性检验的方法,探讨了成都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趋势,指明了年太阳辐射发生突变的年份,并分析了成都地区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20年年太阳辐射整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为21.68 MJ/m^(2)/a,年太阳辐射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后的年太阳辐射相差101.74 MJ/m^(2);近15年的总云量和低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总云量是年、夏季、秋季、冬季太阳辐射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各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能见度是影响月太阳辐射和春季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成都地区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地区总辐射、反射辐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449-454,共6页
格尔木辐射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太阳辐射观测一级站,地处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均较强.1993—2011年19 a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辐射时总量的变化规律与总辐射时总量同步,只是量值比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596 W/m2,反射辐... 格尔木辐射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太阳辐射观测一级站,地处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均较强.1993—2011年19 a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辐射时总量的变化规律与总辐射时总量同步,只是量值比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596 W/m2,反射辐射瞬时最大值为383 W/m2;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曲线呈不规则的正弦波曲线变化过程,两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年际变化与日照时数相同,说明日照时数是太阳总辐射、反射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反射比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反射比分布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反射比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地面被积雪覆盖时,各时及日反射比值明显大于晴天和土壤潮湿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木地区 总辐射 反射辐射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甸蒸发蒸腾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燕 刘春伟 +3 位作者 雒福佐 祁英华 郭小伟 王让会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
蒸发蒸腾量(ET)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对水资源管理和干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蒸散发模型(Penman-Monteith (PM)模型、PriestleyTaylor (PT)模型以及Shuttleworth-Wallace (... 蒸发蒸腾量(ET)是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ET对水资源管理和干旱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3种蒸散发模型(Penman-Monteith (PM)模型、PriestleyTaylor (PT)模型以及Shuttleworth-Wallace (SW)双源模型)计算2003-2010年的草甸日均ET,并与(通量站)涡度相关仪测定的实际ET值进行比较,优选出适宜祁连山高寒草甸的ET估算模型。采用祁连山海北牧业气象实验站(牧试站)的2003-2014年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和土壤含水量验证草甸ET的估算模型,在年降水量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祁连山草甸ET的年际变化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通量站多年平均实际ET为1.58 mm/d,ET随季节变化先增后减,夏季多,冬季少。通量站的估算ET与实际测定ET的比较中,PM、PT和SW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79、0.83、0.84,一致性指数d分别为0.89、0.85、0.9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46、0.72、0.43 mm/d,综合来看模型的模拟精度为SW>PM>PT。采用SW模型估算的牧试站多年平均ET为1.35 mm/d,ET模拟值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实际ET的决定系数(R;)为0.87。通量站实际ET与环境因素决定系数(R;)顺序为太阳净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表明高寒地区草甸蒸发蒸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太阳净辐射(R;=0.65)。模拟了高寒草甸的ET,为研究祁连山地区高寒草甸的生态耗水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蒸发蒸腾量 双源模型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地区近50年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德奎 张海林 王丽莉 《青海农林科技》 2014年第1期25-30,50,共7页
对西宁市市区、湟中、湟源、大通4个站1960-2009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等资料,分别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系数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2009年4站气... 对西宁市市区、湟中、湟源、大通4个站1960-2009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等资料,分别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系数计算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t检验法检验。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2009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81.3h、-254.4h、-21.9h和-15.5h。与60年代相比,00年代西宁地区的平均日照时数减少了486.3h,相当于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4h。分析发现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太阳能总辐射年曝辐量为5180-6337MJ/m2,也呈一个弱的下降趋势,其变化特征与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相一致,但减少率只有1.2%,太阳辐射年曝辐量较稳定。根据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评估标准,西宁属于资源很丰富地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 突变 稳定度 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平均风速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金青 张焕平 +1 位作者 白文娟 黎永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7期204-207,212,共5页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 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幅度为-0.11 m/(s·10年);沱沱河年平均风速减少最显著,为-0.21 m/(s·10年)。因地理位置不同,平均风速呈西部最大,南部、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四季平均风速的减小幅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9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9 m/s,3月最大,达到了2.9 m/s。年平均风速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现象,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1994年、1993年、1992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平均风速1997年为异常偏小年份,春季平均风速出现了2次异常偏大年份,夏季在1979年异常偏大;秋季则出现了3次异常偏大年份,冬季在1977年异常偏大,1997年则异常偏小;大气环流的减弱以及人类活动、下垫面变化是影响三江源区平均风速减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风速 变化特征 异常年份 突变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气候冻害指标分析——以贵德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伟 祁英华 《江西农业》 2018年第20期51-52,共2页
分析青海省贵德地区作物遭受春季低温冻害时的低温天气与春霜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以气候冻害为指标得出了较适合贵德当地农作物气候特点的综合霜冻指标(分别用最低气温和最低地温,Ⅰ级轻度冻害最低气温-2~0℃;Ⅱ级中度冻害最低... 分析青海省贵德地区作物遭受春季低温冻害时的低温天气与春霜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以气候冻害为指标得出了较适合贵德当地农作物气候特点的综合霜冻指标(分别用最低气温和最低地温,Ⅰ级轻度冻害最低气温-2~0℃;Ⅱ级中度冻害最低气温在大于等于-4.0℃,小于-2℃之间,Ⅲ级重度冻害最低气温<-4℃,为进一步开展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低温冻害研究和精细化冻害指标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指标 冻害天气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棚草莓的旅游观光期预测研究
18
作者 赵隆香 金惠瑛 祁如英 《青海农林科技》 2014年第4期6-8,61,共4页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通过对温棚草莓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条件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青海西宁地区草莓生长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变化特征效应显著,其相关性r=0.86-0.99;温棚草莓采摘观光... 2012年11月-2013年5月通过对温棚草莓开花—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条件的观测统计分析得出:青海西宁地区草莓生长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变化特征效应显著,其相关性r=0.86-0.99;温棚草莓采摘观光旅游期预测模型是用温棚外的气象要素值建立,此预测模型即实用又方便,其预测期与实际出现期基本一致,通过F0.01信度检验,具有一定的实际使用推广价值。为青海省推广特色设施农业的观光旅游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棚 草莓 旅游观光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