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晓杰 李锦涛 +9 位作者 麻绍群 孔嘉宜 聂玲萍 罗紫嫣 余梅 陈群 陈辉 沈宁东 周召荣 杜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46-251,282,共7页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产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生态位与生态物质转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区域食用菌生产资源数字化限制等问题,提出分析青海各区域间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层次,强化各技术层次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性研究基础,丰富和完善与特色食用菌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建立相对应的农业环境控制、清洁与循环生产和数字智能化生产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模型”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食用菌 产业链 生产现代化 技术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华 刘静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2期93-98,共6页
教学学术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自编《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工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个案高校中影响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大学... 教学学术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以自编《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为工具,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个案高校中影响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主要是教育教学的反思、教育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教育教学的实践以及教育教学的自我评估四个因素。其中,教育教学的反思、教育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是影响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关键因素。强化个人实践、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多样化的评价等可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学学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苯乙醇苷类代谢及其代谢基因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祖夏 王路昊 +1 位作者 尹崇鑫 乔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45-51,共7页
苯乙醇苷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200多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表现出护肝、抗菌消炎、抗氧化、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功能。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以药用植物中苯乙醇苷代谢... 苯乙醇苷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200多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表现出护肝、抗菌消炎、抗氧化、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功能。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以药用植物中苯乙醇苷代谢途径及其相关酶基因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深入理解这些酶基因对苯乙醇苷化合物代谢物积累的调节作用,为苯乙醇苷类成分积累与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醇苷类成分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酶基因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教育心理研究20年回溯与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永涌 殷中钺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国内民族教育心理的发展情况,在知网中检索近20年中发表的有关民族教育心理的文献,使用CiteSpace文献信息挖掘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机构及作者发文量统计、关键词聚类、爆发词分析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更直观、清晰... 为研究国内民族教育心理的发展情况,在知网中检索近20年中发表的有关民族教育心理的文献,使用CiteSpace文献信息挖掘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机构及作者发文量统计、关键词聚类、爆发词分析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更直观、清晰地探究民族教育心理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历程。总体而言,当前关于民族教育心理的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西北与西南地区各高校为主要研究力量;当下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民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内容由现状调查向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转变。未来研究的走向主要体现在应关注民族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内在机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院校合作;探索基于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心理,注重国外研究的经验借鉴。目前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等特征,未来研究应强化研究方法规范性,研究对象丰富化,及研究范式的转型,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心理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心理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基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金元 杜维波 苏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科属组成、特有性、濒危状况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依据2021年9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查阅对比文献和馆藏标本,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相比199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青海省新增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大类22科30属53种1变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1种(发菜),二级保护植物52种1变种。3)物种数量最多的科、属分别为兰科(10种)、杓兰属(8种)。4)中国特有属1个,中国特有属+青藏高原特有属3个,中国特有物种9种,青藏高原特有物种9种,中国特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13种,另有青海省特有种1种(久治绿绒蒿)。5)青海省54种(含变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18种处于易危(VU)等级,12种处于濒危(EN)等级,总计受威胁等级物种数30种,占所有物种的55.55%。6)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绝大多数分布在青海东南部,主要在玉树州、果洛州和海东市草原及森林生境中,与青海省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4种(含变种),绝大多数为二级保护植物;特有种类有32个,占所有物种的59.25%;受威胁物种3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多数分布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青海大通“8·17”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伟东 费杜秋 +6 位作者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支泽民 顾锡静 李红英 张生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46,共6页
为降低青藏高原山地河谷区突发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影响及损失,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大通“8·17”山洪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1)从致灾因子来看,灾害由成灾当日及3 d前两次极端... 为降低青藏高原山地河谷区突发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影响及损失,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大通“8·17”山洪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1)从致灾因子来看,灾害由成灾当日及3 d前两次极端降水引发,前期极端降水时地表土壤吸收了一定量的水分,使得当日极端降水易于形成超渗产流,在地表快速汇流成灾。2)从承灾体来看,灾害发生时,人口、建筑、牲畜以及耕地等各类承灾体在河流出洪口高度集中,砖混结构的建筑和简易搭建的棚圈对于山洪、泥石流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灾区的耕地广布于河流下游宽广谷地,山洪挟带大量泥沙运移至下游时造成漫灌,使得九成以上的耕地绝收。3)从自然孕灾环境来看,V形河谷陡坡和黄土的“气阻效应”使得地表超渗产流迅速成洪,上游的多条支沟汇水使得山洪流量陡增,而沿程河流比降大、产生的重力势能又为山洪的运移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因此在当地形成了汇流速度快、成洪流量大、运移冲击力强的罕见山洪;从社会孕灾环境来看,主要是生产、生活场所选址不合理,增加了本可避免的灾害损失。据此为青藏高原河谷区山洪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响应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8·17”山洪灾害 灾害系统理论 致灾因子 承灾体 孕灾环境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苦马豆研究进展及种质资源收集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亚男 张雨 +3 位作者 郑长远 苏丹丹 刘玉萍 苏旭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79-81,共3页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 苦马豆是豆科苦马豆属一种草本或半灌木多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和饲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苦马豆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种质资源收集对未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药用植物 研究进展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度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霍雅娜 关晋宏 +3 位作者 刘学琴 赵万林 李生冲 邓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8-595,共8页
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 为探究青海高寒区青海云杉细根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明确细根发育过程中微生物的贡献,以混交度为0、0.2、0.4、0.6的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混交度对0~20、2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分析细根形态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混交度为0.4的青海云杉林在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均达到最大。在门水平上,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真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土壤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细菌Gp4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真菌蜡壳菌属(Sebacina)、丝盖伞属(Inocybe)为土壤优势菌属。细根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显示,比根表面积、比根长与细菌ACE、Chao1、Shannon指数呈负相关。鞘氨醇单胞菌属(Spingomonas)与蜡壳菌属(Sebacina)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关键因子,Gaiella与Membranomyces是影响青海云杉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根表面积、比根长的关键因子。混交度为0.4的青海云杉林可以促进建群种群落细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未来该地区天然林经营应充分考虑混交度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外界活动对表层土壤及细根生长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寒区 青海云杉 混交度 细根 土壤微生物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买雪燕 《教育家》 2021年第1期20-21,共2页
"一师一校"教学点是教育系统内最微观的生态组织,是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也是最为薄弱和最易被忽视的地方。教育信息化为"一师一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一师一校"形成教育信息化"微生态"... "一师一校"教学点是教育系统内最微观的生态组织,是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也是最为薄弱和最易被忽视的地方。教育信息化为"一师一校"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也为"一师一校"形成教育信息化"微生态"提供了存在基础,使得"一师一校"既能在校内自成体系,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也能和乡村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乡村振兴 教学点 微生态 各类课程 一师 易被忽视 自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影响
10
作者 马建霞 侯英 +5 位作者 陈梦娜 吴晓卓 桑杰措 却旦吉 盛鸿盈 乔枫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 硒是生物体内关键矿物质之一,植物可以将无机硒转变为有机硒。有机硒被动植物有效利用,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需要。适当硒量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缓解非生物胁迫。本文主要综述了硒对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代谢调控的影响,植物体内硒的吸收、积累和价态,硒在植物的蛋白水平、转录水平上的作用和硒处理下植物非编码RNA的研究。本文为植物的富硒机理的探究奠定基础,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代谢调控 硒转运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对不同氮素添加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俊杰 王娟 +5 位作者 袁顺捷 韩亚南 刘超 戎战磊 高云飞 赵传燕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790-798,共9页
为研究全球气候背景下氮沉降对高寒草甸物种组成、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青藏高原研究区开展不同氮素添加水平下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0 g·m^(-2))、低氮(L-N,5 g·m^(-2))、中氮(M-N,10 g·m^(-2))和高氮... 为研究全球气候背景下氮沉降对高寒草甸物种组成、种内-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青藏高原研究区开展不同氮素添加水平下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0 g·m^(-2))、低氮(L-N,5 g·m^(-2))、中氮(M-N,10 g·m^(-2))和高氮(H-N,15 g·m^(-2))4个氮素添加水平,探讨不同氮素添加水平下群落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添加水平的增加,垂穗披碱草聚集程度出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条叶银莲花聚集程度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垂穗披碱草的正相互作用逐渐增强,条叶银莲花的负相互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高寒草甸 群落结构 种内-种间关系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同位素高精度测定进展、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茂勇 张宁 +3 位作者 文雪琴 程原原 郭钧桦 张晓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97-607,共11页
硼(B)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10 B和11 B,二者之间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在自然界存在显著的同位素分馏,其同位素组成变化可为认识地球大气、海洋和上层地壳之间的演化过程和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线索。B同位素作为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广泛应用... 硼(B)有两个稳定的同位素10 B和11 B,二者之间相对质量差较大,因此在自然界存在显著的同位素分馏,其同位素组成变化可为认识地球大气、海洋和上层地壳之间的演化过程和相互作用提供重要线索。B同位素作为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地质、海洋、生物和医学等研究领域,而其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定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由于B同位素测定技术突破性改进和创新,大大提高了同位素测定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B同位素组成测定主流方法、主要应用领域和未来挑战进行综述。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热电离质谱法(TI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MC-ICP-MS)、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其中TIMS方法测试精度最高,能够达到0.01‰,而MC-ICP-MS测试效率高,目前成为B同位素测定的主流方法。这些测试方法分别面临不同的挑战:TIMS在分析过程中容易产生同质异位素的干扰,MC-ICP-MS容易受到记忆效应的影响,而SIMS和LA-MC-ICP-MS分析过程中存在标准物质缺乏、低含量样品精度有限及高含量样品重现性差等问题。同时对硼同位素在生物碳酸盐pH计、矿床学、核材料和盐湖资源等领域应用进行介绍,最后对硼同位素测定中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固体样品不同赋存状态、原位和单矿物的硼同位素分析研究将是未来硼同位素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同位素组成 测定 进展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的鬼箭羽及其混伪品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丽嵘 赵伟 +3 位作者 杨丽 陈海娟 杨志刚 李一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对16批鬼箭羽药材进行核基因ITS2片段扩增、测序及序列拼接,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鬼箭羽近源种及混伪品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16批鬼箭羽药材中共检测到2种ITS2单倍型,单倍型之间仅有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不同产地鬼箭羽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鬼箭羽与其近源种并为一个大分支,而其混伪品自成一支,可相互区分。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够方便、快速地鉴别鬼箭羽及其混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箭羽 DNA条形码 ITS2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春海 韩伟良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6,共6页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发力点,对形成中国特色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意义深远。通过历史脉络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仍以“教”为中...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发力点,对形成中国特色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意义深远。通过历史脉络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地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仍以“教”为中心;教师态度消极怠慢;课程建设定位不准;后续服务滞后等建设困境。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作为弥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重要手段,其建设路径应向授课内容特色鲜明、学术资源共享协议完善、团队建设业务精干、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备、反馈评价体系有效、管理策略精准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迈进,才能更好地为地方高校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现实机遇与困境提供资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精品课程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进化算法优化的CNN-EA-ConvLSTM水质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红晨 马俊 陈博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76,共4页
针对传统水质预测方法难以捕捉样本中时空特征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CNN-EA-ConvLSTM水质预测模型,即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数据降维处理,提取样本特征,然后使用外部注意力机制探索样本间的隐藏信息,以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LSTM... 针对传统水质预测方法难以捕捉样本中时空特征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CNN-EA-ConvLSTM水质预测模型,即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对数据降维处理,提取样本特征,然后使用外部注意力机制探索样本间的隐藏信息,以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LSTM)进一步捕捉数据的空间特性,为使模型能达到最优效果,使用遗传算法优化模型中的超参数,最后以青海省的水质监测数据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_(MAE))为0.063、均方根误差(R_(RMSE))为0.01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_(MAPE))为2.6%,与CNN-EA模型、CNN-LSTM模型相比M_(MAE)、R_(RMSE)、M_(MAPE)分别降低了18%和24%、14%和25%、16%和21%,模型可有效获取水质的时空特征,减弱不同样本间的影响,达到理想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CNN) 外部注意力 ConvLSTM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学文化的时代嬗变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如艳 李晓华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第5期39-45,共7页
教学文化是社会关于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考察教学文化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时代嬗变历经示范式教学文化、讲授式教学文化和探索式教学文化等形态。在当下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应构建“学教平衡”的教学文化,树... 教学文化是社会关于人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产物。通过考察教学文化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时代嬗变历经示范式教学文化、讲授式教学文化和探索式教学文化等形态。在当下全球化与多元化背景下,应构建“学教平衡”的教学文化,树立教学文化主体间性的关系意识,唤醒教学文化三重对话的变革意识,促成教学文化双向倾听的自觉意识,进而实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教学目的,构建未来教学文化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文化 时代嬗变 未来趋向 学教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河中下游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笛 金鑫 +1 位作者 金彦香 翟婧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3-67,共5页
为揭示农业灌溉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内陆河—巴音河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影响,采用SWATMODFLOW耦合模型,在保证其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了巴音河中下游有无农业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循环。结果表明,空间上,持续灌溉使得下游的地下水向地... 为揭示农业灌溉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内陆河—巴音河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的影响,采用SWATMODFLOW耦合模型,在保证其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模拟了巴音河中下游有无农业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循环。结果表明,空间上,持续灌溉使得下游的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比例从0.32%增加到0.70%,并持续到灌溉停止后的第3个月。季节尺度上,农业灌溉使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增加,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夏季汛期时较小,秋季河道径流量较小时最大,冬季最小。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性,停止灌溉后3个月内补给仍在进行。相对于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量受农业灌溉影响亦在增加,但增量较稳定,稳定在60000~70000 m^(3)/d之间。年际尺度上,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在农业灌溉影响下均有所增加。其中,降水量较多年份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量影响较小。农业灌溉影响下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变幅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 地下水补排 巴音河中下游 SWAT-MODFLO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rgreaves公式在中国农业区的年内回归修正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兴生 赵希振 +1 位作者 汤童 潘耀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中国范围的Hargreaves(HS)公式线性回归修正研究缺少,区域或站点的修正系数存在时空尺度不统一、推广应用困难的问题,以中国气象数据网发布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和中国辐射月值数据集中124个站点1957—2016年的气象要素逐... 针对中国范围的Hargreaves(HS)公式线性回归修正研究缺少,区域或站点的修正系数存在时空尺度不统一、推广应用困难的问题,以中国气象数据网发布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和中国辐射月值数据集中124个站点1957—2016年的气象要素逐月有效观测数据,首先,基于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HS公式分别计算各站点逐月的多年平均参考作物需水量ET0-PM和ET0-HS;其次,以ET0-PM为真值,基于1957—2010年的逐月平均ET0-PM和ET0-HS,引入中国农业综合区划作为空间分区框架,通过回归分析获取中国38个陆地农业子区的HS公式校正系数a和b;最后,以2011—2016年为应用验证区间,通过逐月比较ET0-HS校正前后的6 a平均相对误差,验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HS公式校正方法在中国农业区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基于误差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各农业区HS公式校正系数a和b的逐月最优取值方案.结果表明:各农业区之间回归计算的HS公式校正系数a和b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但系数b稳定在0.8左右,系数a则在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徘徊于-0.22~1.10;校正前后的ET0-H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但校正后的ET0-HS误差明显降低,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20%,最大相对误差降低约100%.因此经验证,FAO推荐的HS公式回归校正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中国各农业区大规模使用简化的方式快速获得较准确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Hargreaves公式 回归校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植被恢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翟婧雅 金鑫 +1 位作者 金彦香 傅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9,100,共5页
为更好地理解植被恢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地表水-地下水交互频繁且植被恢复明显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将SWAT-MODFLOW模型与动态HRU相结合,开发了LU-SWAT-MODFLOW模型,克服了原始HRU在植被动态变化模拟中的缺陷,准... 为更好地理解植被恢复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地表水-地下水交互频繁且植被恢复明显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将SWAT-MODFLOW模型与动态HRU相结合,开发了LU-SWAT-MODFLOW模型,克服了原始HRU在植被动态变化模拟中的缺陷,准确模拟了地表覆被变化及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结果表明,LU-SWAT-MODFLOW模型模拟的LAI、ET、地下水位效果较好;研究区植被恢复后,不同子流域月蒸散发增加了0~1.5 mm,年蒸散发增加了0~6 mm;地下水补给量平均每月增加约1.27 mm,平均每年增加14.02 mm;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及水量在植被恢复类型为低覆盖度草地和裸地向林地转化的区域有较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LAI ET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2”玛多地震影响区水体变化遥感探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宇茜 夏兴生 +1 位作者 胡天宇 潘耀忠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42,共18页
对地质活动主要影响区水系、水体变化进行监测,对于探索地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支持下,基于2018—2021年逐年7—11月的Sentinel-2A/B遥感数据,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并利用大津算法... 对地质活动主要影响区水系、水体变化进行监测,对于探索地质活动对区域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GoogleEarthEngine平台的支持下,基于2018—2021年逐年7—11月的Sentinel-2A/B遥感数据,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并利用大津算法对“5.22”玛多地震影响区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并探测其变化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Sentinel-2A/B遥感数据构建的8种水体指数中B3和B5波段组合指数水体信息提取最优,为水体指数构建的波段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2)对玛多地震前后水体变化进行探测发现2018—2021年研究区水体不存在新增与消失,仅有扩张或收缩,且地表水体面积总体上呈先扩张后收缩的趋势。但是,对局部水体来说,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规律;(3)气候变化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局部水体的变化规律,结合区地震影响区域现场调查的事实证明地震活动确实造成了部分地表水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指数 大津算法 气候变化 地质活动 多光谱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