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P2E1 Dr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省胃癌人群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燕速 白振忠 +4 位作者 赵健信 谢大伟 吴俊麒 马新福 王海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27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青海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致死病因之一,生活环境中的前致癌物质需要经过体内代谢酶代谢并转化为致癌物质,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I相代谢酶,已知CYP2E1在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存在基因多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E1 D...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青海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致死病因之一,生活环境中的前致癌物质需要经过体内代谢酶代谢并转化为致癌物质,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I相代谢酶,已知CYP2E1在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存在基因多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E1 DraI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并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世居青海的胃癌患者120例(胃癌组)和与之匹配的同期世居青海的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应用PCR-RFLP技术对两组人群CYP2E1 DraI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CYP2E1基因DraI位点各不同基因型(包括C/C、C/D、D/D)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33%、35.00%、6.67%和58.33%、38.34%、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1.00、0.59、0.24);CYP2E1基因DraI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D)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5.83%、24.17%和77.50%、2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钟=0.19,P=0.67);CYP2E1基因DraI多态性位点突变基因型(C/D、D/D)与高/高中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相关(X^2=4.49,P=0.03,0R=3.5,95%CI:1.04-11.80),是青海地区发生高/高中分化胃腺癌的危险因素;CYP2E1 DraI野生纯合子(C/C)与低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相关(X^2=3.97,P=0.049,0R=0.54,95%CI:0.29-1.00),是发生低分化胃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E1 DraI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易感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携带CYP2E1 DraI野生型纯合子(C/C)者易发生低分化胃腺癌,携带突变纯合子(D/D)和突变杂合子(C/D)者易发生高分化及高中分化肖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胃癌 CYP2E1DraⅠ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龙 张成武 +3 位作者 刘宁 马晓明 缪巍 孙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地区84例健康对照者和123例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72Pro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青... 目的:探讨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地区84例健康对照者和123例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72Pro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青海地区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Arg、Pro/Arg、Pro/Pro的频率分别为36.5%、47.2%和16.3%,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为21.4%、50%、28.6%,Arg/Arg基因型与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增高,对照组和胃癌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中Arg/Arg基因型与在低分化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增高并且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携带P53基因Arg72Pro野生型纯合子(Arg/Arg)可能是青海地区发生胃癌、胃低分化腺癌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青海 P53基因Arg72Pro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湟谷地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燕速 李斌 +14 位作者 吴俊麒 马玉滨 于鹏杰 王学红 马旭祥 赵君慧 郭新建 熊元治 马颖才 谢大伟 刘新阳 张大权 代曼 洪健 杨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6-2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青海省境内的河湟谷地是我国胃癌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地区之一,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麓,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民族多样性。本研究旨在分析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背景与目的:青海省境内的河湟谷地是我国胃癌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地区之一,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麓,地理位置特殊,具有民族多样性。本研究旨在分析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河湟谷地2 379例胃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并按照1∶2比例设立对照组,进行组内患者对照研究。结果:男性胃癌构成比(78.52%)与女性胃癌构成比(21.48%)相比,10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241);青年型胃癌与老年型胃癌构成比近5年组与远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9,P=0.000);胃癌民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7,P=0.685);胃癌城镇与农村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2,P=0.294);胃癌家族史者构成比近5年组与远5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2,P=0.000);近5年组与远5年组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ki,HP)感染阳性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2,P=0.000);饮酒、进食速度快、高盐高脂辛辣食物、饮用浓茯茶及喜食过凉过烫食物与男性胃癌相关(P<0.05);高盐高脂辛辣食物及饮用浓茯茶与女性胃癌相关(P<0.05)。结论:河湟谷地胃癌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农村仍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HP感染及家族遗传有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根除HP感染及遗传监测是今后该地区胃癌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谷地 胃癌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玉滨 燕速 +1 位作者 于鹏杰 白振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9-1803,共5页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胃癌发病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世居于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的新发胃癌患者60例,设为高原组;选取平原地区(深圳)新发胃癌患... 目的: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HIF-1α在胃癌发病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世居于青海省境内河湟谷地的新发胃癌患者60例,设为高原组;选取平原地区(深圳)新发胃癌患者60例,设为平原组。收集两组患者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测定两组受试者胃癌组织的HIF-1α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两组患者组织标本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分析胃癌患者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HIF-1α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HIF-1αmRNA含量也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胃癌组织的miR-21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HIF-1α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P=0.044 1)、浸润深度(P=0.031 9)、淋巴结转移(P=0.025 3)及TNM分期(P=0.028 9)相关。结论:低氧环境下胃癌组织中HIF-1α水平显著增加,并且HIF-1α能通过miR-210促进胃癌细胞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胃癌 MIR-210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龙 张成武 +1 位作者 刘宁 马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16-3220,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XRCC1多态性与... 目的探讨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CC1)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关于XRCC1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日期均从开始建库到2012年10月。收集相关文献后,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以病例组(胃癌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XRCC1 Arg399Gln位点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量来评价XRCC1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病例组2 701例,对照组4 210例。异质性检验显示,XRCC1 Arg399Gln位点杂合子模型(AA与GA)、隐性模型(GG+GA与AA)与胃癌易患性的各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98(0.88,1.08)和1.05(0.95,1.16);纯合子模型(AA与GG)、杂合子模型(GA与GG)、显性模型(AA+GA与GG)与胃癌易患性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0.75(0.54,1.05)、0.78(0.54,1.12)和0.74(0.53,1.05)。结论 XRCC1 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患性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Arg399Gl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662通过调控miR-199a-5p/MAP3K1通路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鹏杰 才保加 +1 位作者 朱生茂 蒲永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0-897,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662通过调控miR-199a-5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AP3K1)通路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NC00662、miR-199a-5... 目的探讨LINC00662通过调控miR-199a-5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AP3K1)通路对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INC00662、miR-199a-5p、MAP3K1 mRNA表达。取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盒进行转染,并分为si-NC组、si-LINC00662组、si-LINC00662+anti-miR-NC组、si-LINC00662+anti-miR-199a-5p组、si-LINC00662+miR-NC组、si-LINC00662+miR-199a-5p组、miR-NC组、miR-199a-5p组、空载体组、LINC00662过表达组、anti-miR-NC组、anti-miR-199a-5p组,另取未转染的SGC-7901细胞作为空白组。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MAP3K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662与miR-199a-5p、miR-199a-5p与MAP3K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LINC00662、MAP3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199a-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空白组和si-NC组比较,si-LINC00662组SGC-7901细胞中LINC006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侵袭、迁移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MAP3K1、MMP-2、MMP-9、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miR-199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INC00662组和si-LINC00662+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0662+anti-miR-199a-5p组SGC-7901细胞中miR-199a-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侵袭、迁移细胞数目显著升高,划痕愈合率显著升高,MAP3K1、MMP-2、MMP-9、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INC00662组和si-LINC00662+miR-NC组比较,si-LINC00662+miR-199a-5p组SGC-7901细胞中miR-199a-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侵袭、迁移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MAP3K1、MMP-2、MMP-9、N-cadherin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INC00662靶向负调控miR-199a-5p表达,miR-199a-5p靶向负调控MAP3K1表达。结论胃癌组织中LINC00662高表达,si-LINC00662通过调控miR-199a-5p/MAP3K1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662 miR-199a-5p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 胃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进展期藏族胃癌患者TSER、ERCC1基因多态性及mRNA表达意义
7
作者 马晓明 贺菊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5-1257,共3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进展期藏族胃癌患者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TSER)、ERCC1基因、基因多态性以及mRNA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调查组,并在完成治疗后跟踪访问。TSER、ERCC...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进展期藏族胃癌患者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TSER)、ERCC1基因、基因多态性以及mRNA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1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调查组,并在完成治疗后跟踪访问。TSER、ERCC1基因多态性均采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检验。根据结果分析胃癌基因的多态性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用(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在治疗之后进行跟踪访问。分析ERCC1 mRNA表达与临床治疗的总生存率和总反应率以及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青海地区进展期胃癌患者C/C型ERCC1基因频率54.2%,C/T型ERCC1基因频率42.7%,T/T型ERCC1基因频率5.6%。ERCC1 mRNA表达情况与临床治疗中影响病理的因素均无相关性,ERCC1 mRNA与ERCC1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结论:青海地区进展期藏族胃癌患者的TSER基因以3R/3R型高表达;ERCC1基因多态性以C/C型高表达;ERCC1、TSER基因多态性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进展期藏族胃癌患者ERCC1 mRNA的高表达与ERCC1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 基因多态性 ERCC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彬 袁加琪 +6 位作者 许召君 樊海宁 侯立朝 王海久 周瀛 陈鹏杰 王志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1周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计算PNI数值。通...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1周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计算PNI数值。通过X-Tile软件寻找PNI的临界值,并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n=216)和低PNI组(n=26)。计数资料两组两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及对应的95%CI。结果PNI与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量、包虫分期、病灶数、Child-Pugh分级、AST、TBil、Alb、ALP、P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关(P值均<0.05)。低PNI组与高PNI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30.5%、20.3%和95.7%、79.5%、56.9%;低PNI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3.783个月(95%CI:26.450~51.355),高PNI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1.355个月(95%CI:49.044~53.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26,P<0.001)。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PNI、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包虫分期、Child-Pugh分级、并发症、ALP、PT、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方式(HR=1.461,95%CI:1.132~1.890,P=0.004)、术中出血量(HR=6.078,95%CI:3.412~10.826,P<0.001)、PNI(HR=0.367,95%CI:0.192~0.701,P=0.002)、并发症(HR=2.007,95%CI:1.204~3.346,P=0.008)、中性粒细胞(HR=2.772,95%CI:1.304~5.891,P=0.008)均是影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可以作为预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的预后指标,术前外周血PNI越高,患者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免疫炎症指数与胃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召君 陈小彬 +5 位作者 安娟 袁加琪 蒋树云 刘韬 张成武 马晓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64-571,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 目的: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χ2检验评价SII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771例患者,其中男性606例、女性165例,年龄25~81(56.91±9.546)岁。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r=0.399,P<0.001)。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489.52,将771例胃癌患者分为低SII(L-SII)组(SII≤489.52)和高SII(H-SII)组(SII>489.52)。Kaplan-Meier分析显示L-SII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H-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中L-SII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SII组(分别为81.8%vs.24.8%、56.5%vs.21.2%、62.5%vs.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3.919,95%CI:3.087~4.97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7,95%CI:2.074~3.533,P<0.001)。再次通过ROC曲线比较SII与其他指标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能力,显示SII具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将SII联合Alb、CEA、CA125、WBC较单独预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AUC=0.786)。结论: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外周血SII的升高提示着更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辅助化疗前CT影像组学的列线图预测进展期胃腺癌远期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华龙 沈莉莉 +5 位作者 郑巧灵 陈起跃 陆俊 丁方回 郑朝辉 黄昌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6-344,共9页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新型列线图模型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32例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4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基于新辅助化... 目的:开发和验证一种新型列线图模型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32例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4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基于新辅助化疗前CT影像组学评分(CT-RS)构建列线图模型(RS-CN),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Time-ROC曲线,Cindex评估RS-CN的预测能力。结果:训练队列中,RS-CN预测胃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C-Index为0.72,AUC显著优于TRG分级(P=0.019),且与ypTNM分期相当(P=0.786)。Time-ROC曲线显示在各个时间段RS-CN预测总体生存能力始终优于TRG分级及ypTNM分期。外部验证队列中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低风险组(RS-CN<288.4)患者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均显著优于高风险组(RS-CN≥288.4),但高风险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3年DFS显著提高(P<0.05),3年OS(P=0.099)未见明显提高。结论:相较于传统ypTNM分期,本研究提出的RS-CN模型可在预测远期预后的同时识别新辅助和续惯术后化疗中获益的患者,为个体化治疗的决策制定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CT影像组学 新辅助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进 燕速 +3 位作者 张书勤 邢多 施昊旻 杨惠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腹腔感染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及影响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首先对胃...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揭示腹腔感染影响因素的网络关系及影响程度。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首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后采用MMHC算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果 共计纳入胃癌根治术患者1 448例,发生腹腔感染169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11.67%;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腹腔感染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吸烟史、脉管侵犯、手术时长(≥240 min)、引流管数(≥2根);将logistic回归结果当中的5个危险因素纳入到贝叶斯网络模型当中,结果显示与腹腔感染直接相关的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长、留置引流管数、脉管侵犯;高龄、留置较多引流管且脉管侵犯伴较长手术时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感染风险最高达0.462。感染组共培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59.13%),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1株(26.96%)、肺炎克雷伯菌11株(9.57%)、铜绿假单胞菌10株(8.70%)、表皮葡萄球菌12株(10.43%)、屎肠球菌13株(11.30%)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吸烟史、脉管侵犯、较长手术时间、留置较多引流管,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具有较好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贝叶斯网络模型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身体成分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文星 王晴晴 +3 位作者 张晓静 翁湧 陈周 马玉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01-1008,共8页
目的:通过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新辅助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 目的:通过探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新辅助化疗以及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通过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已获得的CT扫描、骨骼肌放射密度,评估骨骼肌指数、皮下指数、内脏脂肪指数。为尽可能降低选择偏移,按照相同标准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患者数据作为外部验证。结果: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后各身体成分中,新辅助化疗前后肌肉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根据病理缓解程度(≥50%vs.<50%)对身体成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肌肉指数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病理学缓解(OR=1.308,P<0.001)。生存分析中,骨骼肌体质量指数之差(Δskeletal muscle index,ΔSMI)不同的患者在远期生存上存在差异,ΔSMI≥1.2的患者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优于ΔSMI<1.2的患者(P<0.05)。结论:ΔSMI有望成为评估化疗疗效、决定患者手术时机、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一个简便、客观、有效、无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身体成分 新辅助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宁 于鹏杰(综述) 张成武(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81-1186,共6页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是一种新型的腹膜癌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其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全球范围内...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是一种新型的腹膜癌治疗方法,该疗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其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可单独治疗,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全球范围内正在广泛开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将纳米药物应用于该治疗中具有增加药物的腹膜滞留时间和靶向药物至肿瘤部位的优势。随着单纯性PIPAC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证据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对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越发重视,本文就PIPA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疗效、安全性以及相关纳米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加压气溶胶化疗 腹膜癌 腹腔内化疗 纳米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合并肝囊型包虫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韬 米军丽 +4 位作者 乔文杰 王亚丰 王承相 马晓明 王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与肝囊型包虫病之间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例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病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肝囊型包虫病对胃癌的影响。结果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寄生虫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 目的探讨胃癌与肝囊型包虫病之间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例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病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肝囊型包虫病对胃癌的影响。结果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寄生虫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调节癌细胞的生长、促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抗肿瘤作用。结论肝囊型包虫可能对胃癌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肝囊型包虫 寄生虫 阿苯达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