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高产蛋白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闫志勇 毕春霞 +3 位作者 辛晓妮 罗玮 代玉梅 王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分离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D2(CGMCC保藏号:1868),经形态学、生理学、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owry法检测显示该菌株产酶能力为1104 U/mL,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0、25℃培养48 h;...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中分离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D2(CGMCC保藏号:1868),经形态学、生理学、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owry法检测显示该菌株产酶能力为1104 U/mL,最佳产酶条件为pH 8.0、25℃培养48 h;酪蛋白酶图谱法和凝胶成像分析证实其蛋白酶分子量约为42 ku,在培养上清液中纯度大于97%;该酶对粗酶品比活性为301 U/mg,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9,是一种碱性蛋白酶;最适温度为60℃;在55℃以下及pH 6-10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蛋白酶生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鉴定 蛋白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纤溶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毕春霞 宋广辉 +3 位作者 闫志勇 辛晓妮 罗玮 王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 目的自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得到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前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可大量胞外分泌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文中旨在观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蛋白酶(S.maltophiliaprotease,SMP)在体内外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探讨其纤溶机制。方法试管凝块法和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观察SMP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溶解作用,计算其比活性;建立SD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SMP、等渗盐水和蚓激酶,观察各组血栓重量及表面情况,检测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EL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等指标,并比较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的变化。结果 SMP同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活性,且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SMP不依赖纤溶酶原的激活而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可在动物体内迅速发挥溶栓活性,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其溶栓活性发挥不依赖t-PA,也不抑制PAI-1的活性。结论 SMP具有良好的溶栓活性,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蛋白酶 纤溶活性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2套Ⅱ型分泌系统的全基因簇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卫 毕春霞 +4 位作者 罗玮 秦江楠 陈豪 王斌 闫志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2-17,共6页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有2套Ⅱ型分泌系统(T2SS),根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K279a、R551—3、JV3、D457的T2SS基因簇序列,以及D2株的部分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基因移步法逐一扩增2套T2SS基因序列,产物连接至T载体,经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2株经前期研究发现有2套Ⅱ型分泌系统(T2SS),根据嗜麦芽寡养单胞菌K279a、R551—3、JV3、D457的T2SS基因簇序列,以及D2株的部分测序结果设计引物,采用基因移步法逐一扩增2套T2SS基因序列,产物连接至T载体,经酶切鉴定后测序、拼接。发现有22个完整的开放多码框架(ORF),比对分析后发现T2SSl的基因簇与同种属细菌相应基因簇序列同源性均在80%以上,对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能达到97%以上,而T2SS2基因簇与K279a、R551—3对应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不及T2SS1高。2套T2SS的GspE、F、I基因同源性在50%以上,其他对应基因同源性在35%~68%之间不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为15%~61%。2套他ss与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同源性高于不同科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T2SS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蛋白分泌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Ⅱ型分泌系统 蛋白分泌系统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98株耐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栾琳 梁弘纲 孙文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96-2396,共1页
鲍曼杆菌是一类有荚膜、无动力、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医院环境、人体皮肤,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为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对... 鲍曼杆菌是一类有荚膜、无动力、需氧、革兰阴性非发酵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医院环境、人体皮肤,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该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为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对本院2005—2006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提供正确的用药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分析 临床分离 条件致病菌 广谱抗生素 革兰阴性 医院环境 人体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毕钊 刘静静 +5 位作者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_0至pN_(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_(1a)至pN_(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_(2a)至pN_(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_(3a)至pN_(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血IL-2、IL-6水平以评估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清华 舒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IL-2 IL-6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