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文荣 艾登斌 +2 位作者 谢平 王英 付世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515-517,523,共4页
目的:探讨膝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膝周痛点射频热凝组(R组),行膝周痛点射频热凝加关节腔... 目的:探讨膝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0例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膝周痛点射频热凝组(R组),行膝周痛点射频热凝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对照组:神经阻滞组(C组),行膝周神经痛点神经阻滞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3月和治疗后6月,记录骨关节炎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僵硬、功能障碍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周骨关节炎指数均降低,6周及以后R组骨关节炎指数显著低于C组(P<0.01)。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膝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比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持久,可成为治疗顽固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疼痛 射频热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背部疼痛的温度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学平 刘倩 +4 位作者 王英 杨文荣 艾登斌 陈付强 谢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0,共2页
腰背部疼痛是疼痛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脊柱源性疼痛(chronic spinal pain,CSP)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研究证实,关节突关节病变在慢性脊柱源性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关节突关节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丛,各种炎症、损伤均可以引起关节突... 腰背部疼痛是疼痛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脊柱源性疼痛(chronic spinal pain,CSP)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的研究证实,关节突关节病变在慢性脊柱源性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关节突关节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丛,各种炎症、损伤均可以引起关节突关节病变从而刺激关节突关节周围神经,导致疼痛的发生。关节突关节的微创介入等手段可对腰背部疼痛进行治疗,其中,脊神经后支射频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1]而且效果确切[2]。本研究比较两种常用温度下神经后支射频治疗的效果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 腰背部疼痛 脊神经后支 疼痛科 治疗温度 微创介入 射频治疗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军超 谢平 +6 位作者 陈付强 时飞 王英 王昕 于洋 刘慧松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98-700,共3页
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发展... 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发展成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例是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25%一50%发展成PHN,而年龄超过70岁的患者中,发展成PHN的比例则高达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神经阻滞治疗 免疫功能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老年 PHN 疼痛不适 局部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与皮内注射治疗老年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4
作者 时飞 胡丹 +2 位作者 陈付强 谢平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亚急性期 注射治疗 神经阻滞 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老年 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付强 刘慧松 +4 位作者 胡丹 刘军超 谢平 王英 王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或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玻璃酸钠)、B组(玻璃酸钠+臭氧)、C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每组30例,疗程均为5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或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玻璃酸钠)、B组(玻璃酸钠+臭氧)、C组(玻璃酸钠+复方倍他米松),每组30例,疗程均为5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与日常活动能力都有改善(P<0.05)。A、B、C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76.67%、86.6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依次是C组>B组>A组。结论: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臭氧注射治疗可作为一种补充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 臭氧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陈付强 于洋 +3 位作者 杨文荣 谢平 孙明洁 王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根据Mac Nab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一般、差率依次为60.0%(24/40例),35%(14/40例),5.0%(2/40例),0.0%(0/4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谢平 董少梅 +3 位作者 陈付强 刘军超 王英 王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4-405,共2页
膝骨关节炎(osteoart hritis,OA)是一种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降解。近年来,随着臭氧(O3)的广泛应用,有学者应用臭氧治疗大鼠及兔OA模型,结果关节局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 膝骨关节炎(osteoart hritis,OA)是一种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降解。近年来,随着臭氧(O3)的广泛应用,有学者应用臭氧治疗大鼠及兔OA模型,结果关节局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臭氧治疗 临床观察 玻璃酸钠 低浓度 慢性退行性病变 超氧化物歧化酶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文荣 于洋 +1 位作者 孙明洁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23-625,共3页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matio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是一种新型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临床.为判断有无神经损伤,术中需保持患者清醒,因而PTE...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matio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是一种新型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临床.为判断有无神经损伤,术中需保持患者清醒,因而PTED多在局部浸润麻醉似懂非懂下进行.常用的一些辅助用药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镇痛、抗交感而无呼吸抑制以及术中易于唤醒的临床特点,增加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减少麻醉及镇静用药.右美托咪定兼备镇静止痛作用,且可保持患者可唤醒能力,符合椎间孔镜手术麻醉的要求.国内外相关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静脉注射辅助局部浸润阻滞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观察其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经皮穿刺 应用临床 椎间孔 ENDOSCOPIC 局部浸润麻醉 局部浸润阻滞 辅助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蕊 孙明洁 +1 位作者 于洋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1-836,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确诊PHN病人40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A组,n=20)与脉冲射频术组(B组,n=20),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点:术前、治疗后3天、10天、1月、2月、3月的治疗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变化,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气胸、穿刺部位血肿、神经损伤)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药费、化验检查费、住院总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简化麦吉尔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P <0.05),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 IL-1β均低于治疗前(P <0.05);IL-8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射频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药费明显高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组(P <0.05)。结论: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缓解PHN病人临床症状,相关疼痛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射频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脉冲射频 炎性因子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付强 胡丹 +3 位作者 时飞 谢平 王昕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或皮下自控镇痛(PCEA/PCSA)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54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或皮下自控镇痛(PCEA/PCSA)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54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n=28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ml,内含吗啡20mg+氯胺酮100mg。皮下自控镇痛组200ml内含吗啡80mg+氯胺酮400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两组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SA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皮下自控镇痛可作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镇痛 病人控制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付强 胡丹 +3 位作者 时飞 谢平 刘慧松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病人控制镇痛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文荣 于洋 +4 位作者 谢平 付世欧 王学平 艾登斌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64-667,共4页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n=20):脊髓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n=20):脊髓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 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佳,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疗效优于脉冲射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脊髓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付强 胡丹 +3 位作者 时飞 谢平 王昕 艾登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共3页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epidural analgesia,PCEA)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56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控制疼痛,同时不良反应较大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PCEA吗啡(A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EA(B组)方法镇痛。2组均采用PCEA方法,镇痛液2组均为200ml,A组内含吗啡20mg,B组内含吗啡20mg,氯胺酮100mg。采用上海博创电子泵,负荷量为5ml,背景剂量均为2ml/h,PCA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2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A组为3.68、3.54,B组为2.26、1.52,2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A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A组明显多于B组,B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A组明显高于B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差异。结论: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适合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镇痛 患者控制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预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英 时飞 +5 位作者 陈付强 于洋 谢平 王昕 刘军超 刘慧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98-500,共3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次复发引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次复发引发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HZ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带状疱疹 神经阻滞治疗 免疫功能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预后 ZOSTER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付强 胡丹 +2 位作者 时飞 谢平 王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54-856,共3页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患者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对顽... 背景与目的: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影响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如何治疗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癌痛治疗的最大难题。本研究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患者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对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镇痛疗效。方法:选择52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均为经三阶梯药物方案治疗未能很好控制疼痛、同时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PCSA吗啡(对照组)和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PCSA(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镇痛治疗。两组均采用PCSA方法,镇痛液两组均为100 ml,对照组内含吗啡80 mg+2%利多卡因20 ml+氟哌利多2.5mg+0.9%氯化钠溶液共计100 ml。观察组内含吗啡40 mg+2%利多卡因20 ml+氟哌利多2.5 mg+0.9%氯胺酮200 mg+0.9%氯化钠溶液共计100 ml。采用上海博创电子泵,负荷量为10 ml,背景剂量均为每小时2 ml,患者自控镇(PCA)为3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30 min、1、3、5、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两组VAS各时段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PCA按压次数与吗啡用量对照组显著多于观察组;后者生活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前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下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PCSA具有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小、方法简便等优点,适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氯胺酮 镇痛 病人控制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白介素和TNF-α水平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付强 常敏 +5 位作者 王风华 于洋 杨文荣 王昕 付世欧 谢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与PHN...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与PHN发病的相关研究。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及30例PHN患者血清中IL-2、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老年PHN患者血清中IL-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PHN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显著降低,IL-6、IL-8和TNF-a水平显著升高,提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血清IL-2、IL-6、IL-8和TNF-a的水平在PHN的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老年PHN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白介素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康复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平 王英 +4 位作者 艾登斌 杨文荣 王学平 陈付强 帅训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76-477,480,共3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高发病率(北京地区调查显示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1])触目惊心。目前...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高发病率(北京地区调查显示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1])触目惊心。目前针对这类疾病主要以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为主,而解除其伴有的剧烈疼痛则成为疼痛科医生的攻坚目标。我们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sis 康复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脊神经后内侧支 人类寿命 脊椎骨折 老年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脉冲射频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董少梅 王英 李井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3-794,797,共3页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部椎体或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导致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广泛使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称CEH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4%...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指由颈部椎体或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导致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广泛使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逐年增加,有报道称CEH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4%[1]。有研究[2,3]表明神经脉冲射频是治疗CEH的有效方法,但是该法起效快却无法获得持久疗效,针灸治疗可以调治根本却往往起效缓慢[4]。本研究联合应用超声引导下脉冲射频与针灸对CEH进行治疗,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旨在为CEH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针灸治疗 脉冲射频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CEH 主要表现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英 曾德敏 +5 位作者 谢平 王学平 付世欧 杨文荣 陈付强 艾登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99-701,共3页
近年腰脊神经后支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引起腰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脊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脉冲射频(pulsed... 近年腰脊神经后支痛的病人越来越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引起腰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脊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是一种前沿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它是由射频仪发射出脉冲频率为2 Hz,输出电压为45 V、频率为500 kHz的高频交流电,电流持续作用时间20ms,间歇期48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脊神经后支 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疼痛 radiofrequency 椎管狭窄 腰椎管 椎间盘突出 脉冲频率 射频仪 上关节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蕊 于洋 陈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16-618,621,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样痛、跳痛、间隙性性针刺样痛、闪电样痛及刀割样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及感觉迟钝。顽固的PHN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病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烧灼样痛、跳痛、间隙性性针刺样痛、闪电样痛及刀割样痛、痛觉过敏、感觉异常及感觉迟钝。顽固的PHN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多应用普瑞巴林等药物及神经阻滞、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等治疗,但少数病人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感觉迟钝 NEURALGIA 刀割样痛 STIMULATOR 痛觉过敏 针刺样痛 烧灼样痛 闪电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