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在牙周病学临床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平(综述) 曹洁 胡文杰(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精准医疗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3D打印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3D打印牙周手术导板突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性,用来辅助手术操作可以满足精准化与个性化的医疗需求,形象逼真的教学模型也一定程度上联合临床技能训练为牙周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精准医疗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3D打印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3D打印牙周手术导板突破了传统制造的局限性,用来辅助手术操作可以满足精准化与个性化的医疗需求,形象逼真的教学模型也一定程度上联合临床技能训练为牙周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介绍3D打印在牙周临床及教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牙周病学 手术导板 支架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失牙状况及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石姝雯 孟洋 +4 位作者 焦剑 李文静 孟焕新 栾庆先 王万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目的:观察根分叉病变患牙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5年的失牙状况及失牙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79例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纵向观察5年。比较分析双侧下磨牙初诊及5年后随访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根分叉病变等级(furcation index,FI)、牙松动度等临床指标,并利用根尖片评价初诊时根分叉区牙槽骨吸收量,以了解根分叉病变患牙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失牙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失牙的主要因素。结果:(1)非手术治疗对伴有根分叉病变的慢性牙周炎患牙PD的改善是显著有效的,但根分叉病变的存在会影响其PD值的改善。(2)初始根分叉区PD值、松动度以及影像学根分叉区垂直骨丧失量和根分叉病变部位骨吸收区域面积与失牙成明显正相关(P<0.001),且FI=3、FI=4亦显著增加了失牙风险(P=0.017,P=0.007),而年龄(P=0.703)、性别(P=0.243)、吸烟史(P=0.895)等在本研究中与失牙无显著相关。(3)FI=3或FI=4的失牙风险显著高于FI为2及2以下的患牙,5年存活率不足50%。结论:根分叉病变患牙失牙风险与根分叉病变密切相关,根分叉病变严重、根分叉区水平及垂直骨丧失量多会显著增加失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根分叉部缺损 牙缺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晓楠 马宁 侯建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良好的菌斑控制可有效抑制炎症进展,然而目前在临床诊疗中,尚难以获得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牙周组织再生。外泌体是真核细...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良好的菌斑控制可有效抑制炎症进展,然而目前在临床诊疗中,尚难以获得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牙周组织再生。外泌体是真核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外膜性微囊泡,可作为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的再生。外泌体的应用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对不同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牙周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牙周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怡 唐国瑶 +1 位作者 吴迎涛 王万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8-890,共3页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已掌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评估1%吡美莫司软膏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 吡美莫司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浓缩物(BMAC)对牙种植体周成骨结构影响的显微影像学分析
5
作者 尹传蓉 梁欣 +3 位作者 仲维剑 孙琳琳 杨颖 马国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利用Micro-CT图像分析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对牙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成骨结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三和第四前磨牙(P3和P4)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在每只犬拔牙处植入... 目的:利用Micro-CT图像分析骨髓浓缩物(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BMAC)对牙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成骨结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三和第四前磨牙(P3和P4)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在每只犬拔牙处植入4颗种植体,同期在种植体近中造箱状骨缺损,选2处骨缺损移植骨髓浓缩物(BMAC组),另2处分别移植自体牙槽骨(AB组)和空白明胶海绵(对照组)。术后第4、12周各处死3只实验犬,标本行Micro-CT扫描重建,分析缺损区内的骨形态学参数。结果:植入后第4周,骨髓浓缩物组(BMAC组)和自体牙槽骨组(AB组)的Tb.Sp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浓缩物可以缩短骨再生时间,术后第4周成骨质量优于自体牙槽骨;Micro-CT可有效分析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骨小梁 骨髓浓缩物 牙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冠延长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付兆江 韩晓红 吴迎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39,共5页
牙冠延长术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和推广的热门课题。临床上经常遇到因龋病、冠折等原因造成龈上牙体组织过短,给冠修复带来困难;如果冠边缘延伸至龈下过深,侵犯了生物学宽度,则易引起牙周问题。牙冠延长术利用生物学宽度的原理,应用翻瓣术... 牙冠延长术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和推广的热门课题。临床上经常遇到因龋病、冠折等原因造成龈上牙体组织过短,给冠修复带来困难;如果冠边缘延伸至龈下过深,侵犯了生物学宽度,则易引起牙周问题。牙冠延长术利用生物学宽度的原理,应用翻瓣术联合牙槽骨修整的方法,延长牙冠或暴露龈下的牙体断端,其重点在于切除牙龈的同时,去除部分牙槽骨,以便在更根方的位置重建健康的牙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翻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