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亮 赵全升 +1 位作者 安乐生 冯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692-12694,共3页
从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出发,利用垦利县2005、2006和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对其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公共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垦利县近三年来人居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 从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出发,利用垦利县2005、2006和2007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垦利县人居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并对其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公共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垦利县近三年来人居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垦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潘静 周成 +2 位作者 郇宁 杨永亮 殷效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青岛市 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 多环芳烃 GC/MS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EC的影响因子及Co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以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廖凯华 徐绍辉 +1 位作者 程桂福 林青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2,共7页
运用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大沽河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CEC与有机质、黏粒和粉粒含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与粉粒... 运用地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大沽河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上下层土壤CEC与有机质、黏粒和粉粒含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黏粒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与粉粒含量的相关性最弱;对CEC的贡献能力依次为黏粒>有机质>砂粒,黏粒的贡献能力平均为有机质的1.5~2.5倍;以黏粒为辅助变量的Cokriging(COK)较之Ordinary Kriging(OK)能提高插值精度,上下层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减少了18.94%和41.05%,辅助变量与主变量的相关程度决定了估值的精度;大沽河流域中东、西北部及西南方向中部地区土壤CEC较高,而北部与西南角局部地区土壤CEC保肥能力非常弱,是以后土壤改良的重点地区,可通过增施有机肥以及改土培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沽河流域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空间变异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海PCDD/Fs的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永亮 潘静 +4 位作者 李悦 殷效彩 石磊 李凤业 Kevin C.Jones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表层沉积物、柱状岩心及贻贝样品中的17种毒性多氯代二苯并二噁(口英)/呋喃(PCDD/Fs)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层沉积物的∑P4-8 CDD/Fs含量范围在11.6~369Pg/g dw,主要以P4-8CDFs为主.∑2,3,7,... 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表层沉积物、柱状岩心及贻贝样品中的17种毒性多氯代二苯并二噁(口英)/呋喃(PCDD/Fs)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层沉积物的∑P4-8 CDD/Fs含量范围在11.6~369Pg/g dw,主要以P4-8CDFs为主.∑2,3,7,8-PCDD/Fs含量范围4.1~232.4pg/g dw.在环流作用下沉积物中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分布格局.除河口处外,PCDD/F同系物分布基本上相同,即低氯代PCDD/Fs占主导.∑P-8CDD/Fs沉积通量从1951年起逐渐增大,∑TEQ沉积通量从1980年显著增大.青岛近海PCDD/Fs的来源相对恒定,推测为城市污水污泥和大气沉降.贝肉中∑2,3,7,8-PCDD/Fs为2.9~5.1pg/gdw.TEQ的主要来源为2,3,4,7,8-PeCDF(35%)、2,3,7,8-TCDF(30%)、2,3,7,8,-TCDD(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呋喃 沉积物 胶州湾 沉积通量 毒性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贸易与口岸增长极系统开发──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宫新荷 王云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以新疆为例,论述了边境贸易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分析了我国周边地区(以新疆为主)与西亚、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贸易的优势、劣势及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口岸增长极系统开发以加强边境贸易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边境贸易 互补性 口岸 增长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长生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1期49-57,共9页
世上万物皆由百十种化学元素组成 ,追索元素的迁移转化可揭示自然界各客体的内在联系。近代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 ,为实施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于科学研究实践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于生物地球化学量、场、群、流的概念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模... 世上万物皆由百十种化学元素组成 ,追索元素的迁移转化可揭示自然界各客体的内在联系。近代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 ,为实施这一朴素的哲学思想于科学研究实践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基于生物地球化学量、场、群、流的概念 ,一个陆地生态系统模型已建立起来。这一名为DNDC的模型 ,以追踪模拟碳、氮和水分在生态系统的运动为线索 ,将植物初始光合生产力 ,有机质在土壤的转化 ,及大气 -生物界面气体交换联结成一个整体 ,从而将农田、森林、草原等复杂系统转化为可操作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建立这一模型的目的是为预测在当代人类活动影响下陆地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中美两国科学家们最近使用此模型计算了中国水稻田甲烷气的  排放总量 ,发现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中国稻田水管理措施的改变 ,减少了中国农业甲烷排放量的 4 0 % ,即 5 0 0万t。与此同时 ,全球温室气体观测系统发现大气甲烷浓度的增长速率在 1980~ 2 0 0 0年间不寻常地降低了。DNDC模拟的结果表明 ,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减少的时间与数量 ,与全球大气甲烷浓度增长速率降低的时间与幅度相一致。这一例证表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在预测生态系统变动方面的可实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过程模型 DNDC 计算机模拟 复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官园林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婕 郭秀岩 +2 位作者 赵全升 牟晓燕 冯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196,共4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小城镇发展模式和经验,结合齐河县赵官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现状,确定了适合研究区客观实际的园林镇发展模式,同时建立了园林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赵官园林镇建设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赵官园林镇建设... 通过分析国内外小城镇发展模式和经验,结合齐河县赵官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现状,确定了适合研究区客观实际的园林镇发展模式,同时建立了园林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赵官园林镇建设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赵官园林镇建设综合评价指数为0.980,表明研究区园林镇建设程度处于较高等级,且研究区园林镇建设条件基本成熟。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所得权重值反映了景观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市政建设对于园林镇建设的影响程度。针对研究区自然资源现状,建议全面系统规划建设景色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污染防治体系;同时,积极研究生态经济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从而保障园林镇建设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城镇建设 评价 指标体系 小城镇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绪良 张朝晖 +3 位作者 徐宗军 谢文霞 隋玉正 郗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在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基础上,利用RS及GIS技术提取了1986、1995和2010年胶州湾滨海湿地的Landsat卫星假彩色合成影像的空间属性数据,利用斑块动态度、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研究了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 在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基础上,利用RS及GIS技术提取了1986、1995和2010年胶州湾滨海湿地的Landsat卫星假彩色合成影像的空间属性数据,利用斑块动态度、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研究了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累积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6~2010年胶州湾滨海湿地总面积减少,河流与河口湿地面积稍有增大,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湿地面积和斑块数减小;养殖池面积增大、斑块数增多,盐田面积减小、斑块数基本未变,增加了湿地公园这种新的人工湿地景观类型。期间,湿地的景观斑块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增大了。上述湿地面积和景观格局变化是由围垦、城市化、港口和道路建设、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面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并导致湿地生物多样化水平下降、有害植物入侵、环境净化功能降低、污染和赤潮灾害加重、植被退化演替、渔业资源衰退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等累积环境效应。为减轻这些不利的累积环境效应,应采取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控制养殖池和盐田规模、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胶州湾滨海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指数 变化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4
9
作者 安乐生 周葆华 +1 位作者 赵全升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09-6817,共9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环境解释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排序分析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中游地区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玉峥 林青 +1 位作者 王松禄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7,共11页
青岛作为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青岛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大沽河流域土壤水、地下水的长期观测,利用简化后的土壤水量平衡方程并结合Hydrus-1d软件对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青岛作为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青岛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大沽河流域土壤水、地下水的长期观测,利用简化后的土壤水量平衡方程并结合Hydrus-1d软件对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土壤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同时得到了该区域土壤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降雨、地下水位埋深存在较快的响应关系;土壤水与地下水可以相互补给,且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转化特征:玉米生长期内土壤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频繁,且容易出现农田土壤水分渗漏以及地下水位剧烈波动,期间土壤水补给地下水228.0 mm,地下水补给土壤水287.5 mm;而小麦生长期内未进行农田灌溉时,土壤水与地下水几乎为单向联系,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土壤水,且补给量变化较玉米期稳定,期间土壤水补给地下水70.09 mm,地下水补给土壤水266.9 mm;通过计算得到研究区土壤水资源量为439.1万m3,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最大限度利用土壤水资源,从而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 地下水 水量平衡 Hydru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分供需关系的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媛 徐绍辉 +1 位作者 崔峻岭 时青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1-958,共8页
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长期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Hydrus-1D模型对研究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的田间水分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结果表明,表征土壤水分实测值与模拟值精度关系的N... 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长期田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Hydrus-1D模型对研究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的田间水分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结果表明,表征土壤水分实测值与模拟值精度关系的Nash-Suttcliff效率系数Ens为0.652~0.903,均大于0.5,模型效果良好;在灌水量为520 mm的传统灌溉模式下,1.6 m土层深层土壤水分无效渗漏量为189 mm,占地表总入渗补给水量的22.3%,土壤水分无效渗漏大,且与降雨和灌溉关系密切;根据作物水分供需状况及土壤水分状况得出夏玉米、冬小麦季的灌溉量分别为50 mm、320 mm,比传统灌溉模式共节水100 mm。改进后的灌溉模式对于土壤水分渗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土壤水分渗漏峰值明显降低,根据作物供需与土壤水分状况提出的节水灌溉模式能减少土壤水分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模式 HYDRUS-1D模型 土壤水分 渗漏量 作物水分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工业与资源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关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1期48-53,共6页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岛地区主导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之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以灰关联树反映工业经济与资源复合系统之整体及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定量揭示工业经济效益主导变量与各类资源变...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青岛地区主导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之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以灰关联树反映工业经济与资源复合系统之整体及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耦合关系,定量揭示工业经济效益主导变量与各类资源变量的动态联系,从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探讨了青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区域经济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资源 灰色关联分析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吸附-絮凝法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杭瑚 胡博路 +2 位作者 马兵 赵小凡 余季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了天然膨润土对Pb ̄(2+)、Cd ̄(2+)、Cr ̄(3+)的吸附和膨润土的絮凝沉降条件,将吸附与絮凝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加入0.04%膨润土和0.006%的PAC可使低浓度污水中Pb ̄(2+)脱除... 研究了天然膨润土对Pb ̄(2+)、Cd ̄(2+)、Cr ̄(3+)的吸附和膨润土的絮凝沉降条件,将吸附与絮凝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加入0.04%膨润土和0.006%的PAC可使低浓度污水中Pb ̄(2+)脱除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离子 废水处理 重有色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对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镉稳定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1
14
作者 吴曼 徐明岗 +3 位作者 徐绍辉 刘军领 武海雯 沈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7,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kg-1Pb条件下,各种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在培养前期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培养30d后基本达到平衡。利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对Pb、Cd稳定化过程进行拟合,在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有效态Cd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12.7%~37.3%;有效态Pb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78.3%~96.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外源Pb、Cd的有效性(P<0.05)。在铅镉复合污染中,Pb的存在提高了土壤中Cd的有效性,而Cd对Pb的影响较小。与黑土相比,红壤上外源Pb、Cd稳定化速率较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且有效态Pb、Cd的平衡浓度较高。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外源重金属Pb、Cd的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复合污染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5
15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1 位作者 刘贯群 冯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1,共5页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 从太湖流域国控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出发,利用代表性水质评价方法对各断面进行评价,系统分析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比较保守;②内梅罗指数法将"1"作为清洁与污染的分界点,指数偏小;③灰色关联分析法水质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较模糊综合评判法合理,结果也更接近于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④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结果重合度最高,且模糊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BP-ANN法的评价结果均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逼近。综合水质标志指数法以单因子指数法为基础,对劣Ⅴ类水进行细化,将恶臭对水质的不利影响考虑其中,其指数组成合理,且易于操作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综合水质标志指数 模糊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BP-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 被引量:32
16
作者 安乐生 赵全升 +2 位作者 叶思源 刘贯群 丁喜桂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9-695,共7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3S技术,对"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中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1.0~3.0 m)的地下水为水源...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采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和同位素方法及3S技术,对"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中关键水盐因子及其植被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典型植被主要以埋深普遍较浅(1.0~3.0 m)的地下水为水源,说明地下水是生态环境的敏感要素。潜水c(Cl-)与c(TDS)均呈显著的方向性空间变异(沿地下水流向二者浓度递增),且二者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R=0.999),表明Cl-是潜水水质的主控离子。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I)与潜水c(Cl-)间呈较显著的Logistic关系,揭示潜水c(Cl-)是地下水这一生态环境敏感要素中的关键因子,其对上覆植被强烈的胁迫和驱动作用引发了区域典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植被与潜水c(Cl-)间极为密切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人为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化学 植被 滨海地区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碱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魏玉西 帅莉 +3 位作者 郭道森 李钐 王馥丽 艾桂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6-78,共3页
辣椒碱是辣椒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在食品和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辣椒碱晶体(含量96%)为原料,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进行辣椒碱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证明辣椒碱对供试细菌有较强抑制活性,但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辣椒碱的抑菌... 辣椒碱是辣椒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在食品和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辣椒碱晶体(含量96%)为原料,采用平板空穴扩散法进行辣椒碱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证明辣椒碱对供试细菌有较强抑制活性,但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弱。同时,辣椒碱的抑菌作用受其浓度的影响,浓度在0.0125mg/ml以下无抑菌活性。提示辣椒碱可作为食品的辣味剂和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平板空穴扩散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公顷”在小城镇生态足迹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省晏城镇生态建设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娟 赵全升 +1 位作者 谢文霞 安乐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同一个省内镇域的生态负荷及其生态容量现状,在综合分析了有关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后,提出以"省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小城镇生态足迹的模型。用全球公顷(gha)和省公顷(pha)两种方法分别对晏城镇2004年生态足...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同一个省内镇域的生态负荷及其生态容量现状,在综合分析了有关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后,提出以"省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小城镇生态足迹的模型。用全球公顷(gha)和省公顷(pha)两种方法分别对晏城镇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晏城镇2004年生态足迹采用gha方法的计算结果为1.711 hm2/人,采用pha方法计算结果为1.210 hm2/人;该镇生物承载力采用gha方法计算结果为0.985 hm2/人,采用pha方法计算结果为1.034 hm2/人;前者计算得到晏城镇生态赤字为0.726 hm2/人,后者为0.176 hm2/人。比较晏城镇和山东省各类土地类型的生态赤字/盈余,得出了晏城镇在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都存在生态盈余,在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和草地存在生态赤字,分析造成生态赤字/盈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公顷 生态足迹 小城镇生态建设 生态赤字/盈余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河口湿地秋冬季N_2O气体排放通量特征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谢文霞 赵全升 +1 位作者 张芳 马晓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4-469,共6页
2009年9月~2010年2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秋冬季胶州湾大沽河口受潮汐影响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潮上带常年无积水杂草湿地N2O排放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类湿地N2O排放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 2009年9月~2010年2月,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秋冬季胶州湾大沽河口受潮汐影响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和潮上带常年无积水杂草湿地N2O排放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类湿地N2O排放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N2O排放高峰出现在12时左右,夜间高峰出现在21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6时左右。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秋冬季的最高值分别为151.1μg/(m2.h)、29.3μg/(m2.h),最低值分别为-128.9μg/(m2.h)、-21.5μg/(m2.h)。芦苇湿地秋冬季夜间N2O排放量高于白天,分别是白天的1.54倍和2.09倍;杂草湿地秋季N2O排放通量白天高于夜间,冬季则夜间高于白天且以吸收为主。在对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进行监测的6个月份中11月排放量最高,排放量分别为42.42 mg/m2、6.89 mg/m2,芦苇湿地N2O排放量普遍高于杂草湿地。芦苇湿地秋、冬季的排放通量分别为56.32 mg/m2、63.38 mg/m2,杂草湿地秋、冬季的排放通量分别为10.45 mg/m2、3.08 mg/m2,芦苇湿地高于杂草湿地,分别是杂草湿地的5.39倍、20.58倍,主要是两类湿地不同的水文特征和不同的植被种类造成的。杂草湿地秋冬季N2O排放通量与5 cm地温、10cm地温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芦苇湿地则相关不显著,主要原因是芦苇湿地N2O排放量除了受温度影响,由潮汐引起的干湿交替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N2O排放和吸收。胶州湾大沽河河口受潮汐影响芦苇湿地和常年无积水的杂草湿地秋冬季均为大气N2O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通量 日变化 胶州湾 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廖凯华 徐绍辉 +1 位作者 吴吉春 施小清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当土壤转换函数应用于土壤水力性质估计时,对于预测值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土壤转换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两种现有的土壤转换函数(Vereecken和HYPRES模型)为例,将其应用于... 当土壤转换函数应用于土壤水力性质估计时,对于预测值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土壤转换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两种现有的土壤转换函数(Vereecken和HYPRES模型)为例,将其应用于山东省平度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预测,并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方法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饱和导水率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土壤基本性质的空间插值误差和土壤转换函数自身的预测误差。当Vereecken模型应用于饱和导水率空间预测时,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由土壤基本性质空间插值误差所决定,土壤转换函数预测误差的影响较小,而HYPRES模型则是受二者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转换函数 饱和导水率 不确定性 KRIGING插值 拉丁超立方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