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化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爱萍 李子祥 +3 位作者 王松 孙成建 王岩青 李宁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743-745,共3页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别行超选择性舌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其中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1例。化疗药物采用顺铂(CDDP)、5-FU、甲氨碟呤...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别行超选择性舌动脉、颌内动脉、面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其中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1例。化疗药物采用顺铂(CDDP)、5-FU、甲氨碟呤(MTX)、表阿霉素(EPI)等2~3种联合应用。结果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半月后肿瘤体积缩小21例(占67.8%);肿瘤溃疡面缩小8例(占25.8%);未见明显变化2例。组织学疗效:19例介入治疗后接受手术,10例栓塞后的手术标本均为显效,栓塞标本近栓塞的血管处坏死程度重;9例未栓塞标本为有效。19例手术标本病理观察有效率94%。术中见肿瘤缩小,边界清楚,出血减少。19例术后目前仍生存15例(占78.9%),存活时间1~7.5年。结论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恶性肿瘤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1在乳腺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时定位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玉华 张红军 +1 位作者 宋三泰 江泽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44-1246,1250,共4页
目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是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Fra-1在细胞的运动、侵袭,维持转化细胞的恶性表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Fra-1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Fra-1在细... 目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是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Fra-1在细胞的运动、侵袭,维持转化细胞的恶性表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Fra-1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Fra-1在细胞中的定位研究很少,本研究探讨转录因子Fra-1在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内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良、恶性乳腺肿瘤组织Fra-1表达及细胞定位;并分析恶性乳腺肿瘤组织Fra-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指标ER、PR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61例良、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Fra-1的细胞核表达。在2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17例(85.0%)Fra-1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内,3例(15.0%)可见Fra-1细胞核及细胞质共表达。而37例(90.2%)恶性肿瘤组织存在Fra-1细胞核和细胞质共表达,Fra-1在恶性肿瘤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1)。恶性肿瘤Fra-1细胞质表达与ER、PR和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Fra-1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方式与乳腺癌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其在乳腺癌细胞细胞质的滞留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Fra-1转录因子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检测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
3
作者 李大海 吕慧霞 +2 位作者 何信佳 姜志荣 安永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29-231,共3页
蒽环类抗肿瘤药可引起心脏毒性已众所周知,但由于其广谱有效的化疗效果使其成为肿瘤化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迟发性心脏损害甚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应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常规... 蒽环类抗肿瘤药可引起心脏毒性已众所周知,但由于其广谱有效的化疗效果使其成为肿瘤化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迟发性心脏损害甚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应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是其中颇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抗肿瘤药 心脏毒性 超声心动图检测 肿瘤化疗 化疗效果 心脏损害 医疗技术 检测方法 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血管生成VEGF及其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梁军 于丽 沈方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中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Flk-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种VE...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中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Flk-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种VEGFR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分别与肿瘤直径、分期、分化、癌栓、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完整情况有关(P<0.05)。2)复发组的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0.003,0.013,0.031,0.026,0.015)。3)VEGF表达与MVD表达相关(P<0.001),Flt-1、Flk-1、血清VEGF与组织中VEGF相关(P<0.05)。结论:PHCC中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均可作为估计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利于选择术后预防性治疗的方式;各指标在诊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面均有意义;血清VEGF可做为简便有效的独立预后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后不同敷贴固定对接触性皮炎的影响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73
5
作者 王敬 高玉芳 +2 位作者 陈伟芬 魏丽丽 张宏岩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3M、IV3000、水胶体敷贴3种常用敷贴在PICC置管术后固定导管时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及其成本-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3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3M敷贴组(A组)、IV3000组(B组)、水胶体敷贴组(C组),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3M、IV3000、水胶体敷贴3种常用敷贴在PICC置管术后固定导管时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率及其成本-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3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3组:3M敷贴组(A组)、IV3000组(B组)、水胶体敷贴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成本只计算材料成本,效果以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为评价标准。结果:3种敷贴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率最高(P<0.05),B组与C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结论:3种敷贴(3M、IV3000和水胶体敷贴)中,经成本-效果分析,在不超过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推荐优先选择水胶体或IV3000敷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敷贴 接触性皮炎 成本-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P1、XPG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吕红英 李启才 +3 位作者 卫红军 项金瑜 姚如永 梁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9-617,共9页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 背景与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A105G和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xeroderma pigmentatosum group G,XPG)基因C46T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5例,化疗前取静脉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给予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RECIST标准)并统计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85例晚期NSCLC患者中,GSTP1 A/G+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3.59%和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8,P<0.05);XPG 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2.86%和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化疗有效率最高为44.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81例患者中位TTP为6.5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8.0个月,A/A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688,P<0.01);XPG C/C基因型为7.5个月,C/T+T/T基因型为6.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97,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TTP最长为8.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中位OS为9.0个月,其中GSTP1 A/G+G/G基因型为11.0个月,A/A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4.522,P<0.01);XPG C/C基因型为10.5个月,C/T+T/T基因型为9.0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1);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A/G+G/G和XPG 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OS最长为11.0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TP1 A105G和XPG C46T多态性可单独及联合用于预测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方案的化疗疗效及生存期,初步提示可以根据患者基因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多态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人着色性干皮病G组 铂类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雪 梁智勇 +3 位作者 孟超 梁军 于壮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 目的研究BRAF突变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侵袭性。方法在131I治疗前综合评估中,选择99例甲状腺全切术后BRAF突变型PTMC,同时纳入97例肿块大于1cm的BRAF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进行比较,分析其局部及远处侵袭性,如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及远处转移等与预后及复发风险相关的指标。结果 PTMC组甲状腺外侵犯率达16.1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达71.74%;直径≤0.3cm组、0.3cm<直径≤0.6cm组和0.6cm<直径≤1.0cm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0%、72.50%和73.81%,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0.00%、9.09%和24.44%,肿瘤多灶率分别为60.00%、38.64%和57.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与PTMC的肿瘤多灶性(χ2=3.752,P=0.153)、颈部淋巴结转移(χ2=0.780,P=0.677)、甲状腺外侵犯(χ2=4.182,P=0.124)及远处转移(χ2=1.212,P=0.545)均没有明显相关性。PTMC和PTC组在肿瘤多灶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187),在甲状腺外侵犯(χ2=13.000,P=0.000)、颈部淋巴结转移(χ2=12.819,P=0.000)和远处转移(χ2=5.316,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C组与PTMC组与肿块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3);PTMC组和PTC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分别为16.10%和39.18%,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74%和91.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1%和9.28%。结论 BRAF突变型PTMC伴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外侵犯能力,并表现出与PTC相似的多灶性侵袭性。当BRAF突变型PTMC伴有甲状腺外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时,应给予131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RAF突变 侵袭性 复发 放射性碘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蒽环类药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姜志荣 吕慧霞 +2 位作者 刘培京 李大海 何信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测定技术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39例接受AT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以及心肌...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测定技术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39例接受AT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以及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背向散射积分的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心肌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CVIB%)。结果乳腺癌化疗组IBS的周期性变化幅度明显减低、心肌IB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VIB和CVIB%则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乳腺癌化疗组有14例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在ATC化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IBS参数与ATC累积剂量、距首次化疗时间、心功能参数及相应节段的室壁增厚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定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应用ATC早期心脏毒性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蒽环类 乳腺癌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侵袭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荆凡静 梁智勇 +2 位作者 龙文 梁军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侵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年龄和性别因素对DTC的侵袭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大龄组(>12岁)相比,低龄组(≤12岁)患儿的病灶更易累及双侧腺体(P... 目的总结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侵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年龄和性别因素对DTC的侵袭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大龄组(>12岁)相比,低龄组(≤12岁)患儿的病灶更易累及双侧腺体(P=0.023)、呈现多灶(P=0.037)、发生甲状腺外侵犯(P=0.041)。结论儿童及青少年DTC局部和远处侵袭性强,尤以年龄≤12岁者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儿童 青少年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后的转阴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田军 林岩松 +1 位作者 梁军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后的转阴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及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随桥本甲状腺炎(HD)分为不伴(n=37)和伴HD(n=... 目的探讨阳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后的转阴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及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随桥本甲状腺炎(HD)分为不伴(n=37)和伴HD(n=27)两组。所有患者TgAb1(131I治疗前的TgAb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应用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观察总体阳性率随时间的变化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TgAb转阴的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个月比10.4个月,P=0.39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Ab转阴时间与TgAb1有关[偏回归系数(B)=-0.004,P=0.001],与年龄(B=-0.018,P=0.362)、性别(B=0.644,P=0.320)、HD(B=0.341,P=0.372)无关。结论 131I治疗前的TgAb水平对其转阴时间有显著影响,TgAb水平越高清除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并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超 高洁 +2 位作者 梁军 梁智勇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n=19)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RET表达率分别为76%(38/50)、56%(28/50),存在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者占48%(24/50)。与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比较,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且甲状腺癌评分系统评分较高(P=0.011,P=0.022)。结论 BRAFV600E突变并存RET表达时提示PTC肿瘤组织分化差、更易出现实体亚型等侵袭性较高的病理亚型,有可能增加肿瘤相关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突变 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基因Fra-1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玉华 宋三泰 +3 位作者 江泽飞 钱露 陈立勇 郭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Fra-1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关系。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系MDA231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Fra-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cDNA3.1(-)myc-his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法转染MCF-7细胞,观察Fra-1过表达对MCF-7...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Fra-1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关系。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系MDA231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Fra-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cDNA3.1(-)myc-his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法转染MCF-7细胞,观察Fra-1过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高表达Fra-1增强了MCF-7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的能力。结论原癌基因Fra-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Fra-1 AP-1 肿瘤转移 重组质粒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LOX联合沙利度胺-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Ⅱ期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静 刘宁 +3 位作者 刘克为 丁爱萍 王昊 邱文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81-984,共4页
目的:评价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接受XELOX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45例仅... 目的:评价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接受XELOX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45例仅接受XELOX方案化疗每21d为1个周期,每个病例至少治疗2个周期。主要研究无进展生存期,其次研究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并观察药物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5.6个月,对照组为5.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客观有效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4.1%vs 26.7%,P=0.446);XELOX基础上加用沙制度胺后显著提高了疾病控制率(63.6%vs 42.2%,P=0.043)。治疗组伴有肝转移的24例患者中有2例治疗后达到可手术切除标准,而对照组伴有肝转移的23例患者则无1例达到标准。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患者Ⅲ~Ⅳ级便秘发生率显著升高(20.5%vs4.4%,P=0.022),但未造成治疗中断;嗜睡发生率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13.6%vs 4.4%,P=0.130)。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XELOX方案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耐受性良好并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但未能提高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沙利度胺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国清 齐卫卫 汪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1,116,共4页
目的研究Survivin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凋亡指数、鼻咽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在33例鼻咽癌组织和14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 目的研究Survivin和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凋亡指数、鼻咽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在33例鼻咽癌组织和14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在鼻咽慢性炎症中的表达率为14.3%,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鼻咽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且Survivin的表达与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及预后都有相关性。结论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bcl-2、凋亡指数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情况对预测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SURVIVIN BCL-2 凋亡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乙素诱导GBC-SD细胞的凋亡及对Bcl-2、p53、Fas/APO-1、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薛宏伟 潘祥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47-1251,共5页
目的 探讨冬凌草乙素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调亡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处理GBC SD细胞后 ,用MTT法检测GBC SD细胞的存活率 ,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和分析凋亡细... 目的 探讨冬凌草乙素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调亡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冬凌草乙素处理GBC SD细胞后 ,用MTT法检测GBC SD细胞的存活率 ,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和分析凋亡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Bcl 2、p5 3、Fas/APO 1、C myc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乙素浓度依赖性地抑制GBC SD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药物作用 2 4h后 ,细胞内Bcl 2、p5 3、Fas/APO 1、C myc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下调 ;Caspase 3活性与凋亡程度相关。结论 冬凌草乙素抑制GBC SD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与Bcl 2、p5 3、Fas/APO 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乙素 DBC-SD 凋亡 BCL-2 P53 FAS/APO-1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5-FU体外抗人胃癌细胞SGC-7901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军 冷宁 +4 位作者 赵园园 姚如永 丁爱萍 曹芳丽 尚庆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0.1,0.5,1.0μmol/L)和(或)5-FU(终浓度50mg/L)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体外抗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O3(终浓度依次为0.1,0.5,1.0μmol/L)和(或)5-FU(终浓度50mg/L)处理SGC-7901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PV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s2O3或5-FU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5-FU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率(q=63.9608,166.1758,51.3343,P<0.01),与空白组相比,联合用药后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q=16.0743,10.8805,12.1482,P<0.01),G0/G1期细胞比例上升(q=8.7188,9.3309,9.8534,P<0.01),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q=10.2801,17.8456,19.0086,P<0.01)。结论: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三氧化二砷 5-氟尿嘧啶 凋亡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姜健 梁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256-1259,共4页
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其发生目前认为主要是肿瘤细胞分泌及药物应用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体内水钠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临床症状多样,表现无特异性,尤其与肿瘤引起的症状类似,... 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其发生目前认为主要是肿瘤细胞分泌及药物应用引起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引起体内水钠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临床症状多样,表现无特异性,尤其与肿瘤引起的症状类似,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基础上,严格限水是有效和主要的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预后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多认为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低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系统的调控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琳 李绪彤 +2 位作者 张婷 杨金平 崔为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表达的调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TUNEL测凋亡法、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临床髓系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的Fas的表达及相关功能,并研究γ-干...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表达的调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TUNEL测凋亡法、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临床髓系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的Fas的表达及相关功能,并研究γ-干扰素对之的影响。结果:白血病细胞表达Fas蛋白较正常骨髓细胞低,并能致共同培养的Jurkat细胞发生凋亡;而IFN-γ能提高其Fas蛋白的表达(P<0.01),且调节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并有下调白血病细胞致Jurkat细胞凋亡的能力,且能够增强白血病细胞对Fas途径介导的凋亡敏感性及增强对化疗药物阿糖胞苷的敏感性。结论:IFN-γ能通过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系统的调控以防止其逃避免疫监视,并能增强白血病细胞对以Fas/FasL为靶标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白血病细胞 FAS/FASL 免疫逃避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青芳 梁军 刘克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前晚期胃癌不可治愈,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含多西紫杉醇(TXT)和含奥沙利铂(L—OH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资料,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胃肿瘤 多西紫杉醇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被引量:124
20
作者 孙燕 管忠震 +20 位作者 廖美琳 于欣 王长利 王洁 牛晓辉 石远凯 支修益 刘云鹏 刘孟忠 张沂平 杨跃 沈靖南 陈公琰 周清华 周彩存 郭其森 唐丽丽 段建春 梁军 章英剑 程颖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72,共16页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专家 诊疗 癌发病率 肺癌患者 原发性肺癌 骨相关事件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