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IL-6和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春蝶 王福玲 +1 位作者 袁芳 林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其中20例在位...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和其中20例在位内膜组织中IL-17、IL-6和TGF-β的表达,并与15例正常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L-17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85.7%,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20.0%和对照组的6.7%,均P<0.01,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IL-6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P<0.01),在位内膜的阳性率40.0%与二者比较差别无显著性。TGF-β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97.1%,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的20.0%和对照组的13.3%,均P<0.01,在位内膜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三者在对照组均无强阳性表达。IL-17在异位内膜的表达与IL-6和TGF-β呈正相关(r=0.91、0.97,P<0.01)。结论:IL-17与IL-6和TGF-β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及其信号通路分子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婷婷 姚玉霜 +3 位作者 张娇 戚玉言 丁朝霞 陈爱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AKT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ER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AKT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61例,RT-PCR检测上皮性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EGFR、AKT、ERK mRNA的表达,并结合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ERK和AKT 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78.7%vs14.3%、31.3%,80.3%vs35.7%、35.7%,90.2%vs21.4%、25.0%;P<0.01)。EGFR、AKT mRNA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和年龄无关(P>0.05);ERK mRNA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AKT mRNA和ERK mR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048,P<0.05)。结论:EGFR、AKT、ERK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EGFR ERK AKT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TIMP-1在人及裸鼠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娄艳辉 郭新华 +1 位作者 姜华 夏玉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0-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MMP-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雌、孕激素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35例)、内异症患者正位内膜(2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8例)中MMP-1/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建... 目的探讨MMP-1/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雌、孕激素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35例)、内异症患者正位内膜(2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8例)中MMP-1/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建立裸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并予体外雌、孕激素干扰,随机分成四组[雌激素(E)组、孕激素(P)、E+P组、及对照组],观察不同激素干扰下裸鼠内异症模型的种植成功率及其大体、镜下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1/TIMP-1蛋白在不同组别裸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1)四组裸鼠内异症模型均见种植物成活,总种植成功率为86.4%(51/59),各组间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P组种植物数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组、E+P组种植物明显大于E组、对照组。受外源性雌孕激素影响,镜下种植物分别呈现增殖期和分泌期特点。(2)MMP-1/TIMP-1mRNA及蛋白在人及各组裸鼠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MMP-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显著(P<0.05);TIMP-1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无显著差异,各组MMP-1/TIMP-1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3)内异症正位内膜组织中MMP-1/TIMP-1mRNA及蛋白表达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裸鼠E组、E+P组MMP-1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而P组与C组间无差别;TIMP-1蛋白在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激素干扰组。结论(1)裸鼠模型是EMs早期临床研究的理想模型;(2)MMP-1/TIMP-1在人及裸鼠异位组织中异常表达,动态平衡紊乱,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在位内膜组织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能是异位内膜发生种植的源头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裸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雌激素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GFR的干扰RN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娇 陈爱平 +1 位作者 戚玉言 王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对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GFR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R-shR-NA),脂质体法转染... 目的: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对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GFR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R-shR-NA),脂质体法转染入SKOV3/DDP细胞,同时设未转染对照组和非特异性干扰质粒Ctrl-shRNA对照组。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后SKOV3/DDP细胞内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EGFR沉默后SKOV3/DDP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组相比,转染pEGFR-shRNA组细胞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顺铂作用24 h后,pEGFR-shRNA转染组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和Ctrl-siR-NA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靶向EGFR的干扰RNA可抑制SKOV3/DDP细胞中EGFR的表达,调节耐药细胞周期,促进耐药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RNA干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RA、PRB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海霞 赵俊红 +1 位作者 解其贵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0-7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 背景与目的: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MMMT)是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是临床诊治的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孕激素受体亚型(progesterone receptor subtype A and B,PRA and PRB)蛋白在子宫MMM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光镜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A、PRB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的11例患者。结果:①子宫MMMT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②病理上肿瘤成分复杂,形态多样,有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相互间有穿插和移行变化。③同源性PRA阳性占55.6%,PRB阳性占33.3%;异源性PRA阳性占37.5%,PRB阳性占37.5%,两种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RA在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0%;PRB患者分别为55.6%和20%。④Ⅰ期患者平均存活43.8个月(32~59个月),Ⅱ期平均存活34.25个月(19~41个月);Ⅲ期1例,存活5个月。结论:子宫MMMT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形态学,疾病进展可能与PRA、PRB的丢失有关,PRA、PRB的表达可能与病理类型无关。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及PRA、PR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临床 病理 孕激素受体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福玲 娄艳辉 +1 位作者 崔竹梅 王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44%(29/45),相对表达水平为0.81±0.23,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EGFR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FIGO分期Ⅲ~Ⅳ期癌组织中表达高于Ⅰ~Ⅱ组,低分化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卵巢癌组织中,Long-rank分析显示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卵巢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入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冠囊肿的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黎明 傅庆诏 刘韶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超声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82例术前诊断为卵巢冠囊肿的诊断特征,比较超声介入治疗27例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是卵巢冠囊肿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诊断正确率953%(82/86);超声介入组... 目的探讨卵巢冠囊肿超声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析82例术前诊断为卵巢冠囊肿的诊断特征,比较超声介入治疗27例与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是卵巢冠囊肿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诊断正确率953%(82/86);超声介入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医疗费用均较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组明显减少(t=-20798,65356,-184533;P=0000);2组术后囊肿复发率及术后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1000;χ2=0373,P=1000)。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冠囊肿可行,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冠囊肿 超声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和VEGF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爱平 杨蕊蕊 +1 位作者 张红玲 宋慧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手...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新鲜组织标本(包括12例正常卵巢、1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35例卵巢上皮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EGFRmRNA和VEGF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EGFR、VEGFmRNA阳性表达率(71.4%、100%)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16.7%、25.0%)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7.3%、36.4%)(P〈0.05);EGFRmRNA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高于Ⅰ~Ⅱ期(P〈0.05);VEGFmRNA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强度分别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EGFR和VEGFmRNA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38,P〈0.05)。结论:EGFR和VEGF基因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卵巢肿瘤 表达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6抑制人卵巢癌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汶君 崔竹梅 +2 位作者 唐蕊 于莎莎 高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80-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NA-16)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成熟miRNA-16双链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两组肿瘤出现时间及肿瘤体积变化,...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NA-16)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成熟miRNA-16双链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两组肿瘤出现时间及肿瘤体积变化,接种20d后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mRNA表达,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miRNA-16转染组肿瘤生长相对延缓,种瘤20d后miRNA-16转染组移植瘤重量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达38.46%;PCR结果显示miRNA-16转染组Bcl-2 mRNA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免疫组化分析两组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6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BCL-2 转染 卵巢肿瘤 移植瘤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内外源性HPV16 E7癌基因表达及其对cdc25A及Cyclin 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淑真 田甜 +2 位作者 孔守芳 黄丽丽 罗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引发的抑癌基因功能丧失和细胞周期调控失调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HPV16诱发宫颈癌的机制主要与其两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6、E7转化基因密切相关。HPVE6、E7引起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同时伴有Cy...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引发的抑癌基因功能丧失和细胞周期调控失调是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HPV16诱发宫颈癌的机制主要与其两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6、E7转化基因密切相关。HPVE6、E7引起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同时伴有Cyclin A、Cyclin D1、CDK4等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异常。本研究采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将HPV16 E7基因转入靶细胞,通过对目的基因瞬时表达的检测,进而观察在E7病毒癌蛋白的影响下调控G1/S检验点的几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以探讨HPV16型E7基因外源性表达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A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的影响。方法:从宫颈癌标本中经PCR扩增回收HPV16 E7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构建重组腺病毒基因组Ad-E7。用脂质体介导Ad-E7导入包装细胞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包装出完整腺病毒颗粒。测定病毒上清液滴度,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HeLa细胞cdc25A的mRNA表达的差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转染前后Cyclin E表达的差异。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转染后HEK-293细胞和HeLa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HeLa细胞cdc25A的mRNA含量较转染前显著增加[感染前灰度值0.23±0.10,感染后0.87±0.22(P<0.01)],LSCM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Cyclin E表达较转染前明显增加。结论:重组腺病毒可以成功介导外源性HPV16 E7基因在HeLa细胞内表达,HPV16 E7基因促进HeLa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A和Cyclin E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HeLa细胞 E7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E CDC2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孕滋养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趋化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煜 崔竹梅 +2 位作者 刘玉涛 于洁 李大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3-7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早孕滋养细胞在蜕膜免疫细胞选择性募集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早孕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制备滋养细胞条件培养液(CM);将CM倍比稀释加入Transwell下室,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上室进行趋化实验,流式细胞术分... 目的:探讨人早孕滋养细胞在蜕膜免疫细胞选择性募集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分离纯化人早孕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制备滋养细胞条件培养液(CM);将CM倍比稀释加入Transwell下室,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上室进行趋化实验,流式细胞术分析CM对PBMC各型免疫细胞的趋化效应。结果:4倍稀释的CM即显示对外周CD56+CD16-NK细胞、CD56+CD16+NK细胞、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随CM浓度上升,各细胞的趋化活性也升高(P<0.001);CM原液也可明显趋化外周T细胞和γδT细胞(P<0.05);各浓度CM对NKT细胞均不表现趋化作用。CM趋化后的免疫细胞组成与趋化前显著不同,而与蜕膜免疫细胞的组成相似。结论:人早孕滋养细胞能够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募集外周血免疫细胞到达母胎界面,帮助形成蜕膜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条件培养液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基因和鸟氨酸脱羧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晓玉 王波 +2 位作者 瓮占平 戴红英 徐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28-1731,共4页
目的:研究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基因和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卵巢癌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新鲜的卵巢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癌组织中MTAP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甲硫腺苷磷酸化... 目的:研究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基因和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卵巢癌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新鲜的卵巢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癌组织中MTAP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甲硫腺苷磷酸化酶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卵巢癌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的活性。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结果:卵巢癌中MTAP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2±0.11,低于正常卵巢的表达水平0.81±0.18,卵巢癌中MTAP mRNA的表达缺失率为15%(9/60)。MTAP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MTAP mRNA的表达与卵巢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组织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卵巢癌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ODC的活性为(3.82±1.03)U,比正常卵巢组织中ODC的活性(1.38±0.59)U高(P<0.01)。ODC的活性与卵巢癌组织分级呈正相关。9例MTAP表达阴性的卵巢癌ODC活性为(4.83±1.27)U,显著高于MTAP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P<0.05)。结论:卵巢癌存在MTAP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MTAP基因表达缺失导致ODC的活化可能是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硫腺苷磷酸化酶 基因表达 鸟氨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癌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德花 赵淑萍 马先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癌周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及外周血循环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癌周组织、正常子宫内膜及外周血循环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周组织、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其对应的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周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均P<0.05),但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患者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均P<0.05),但与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荧光实时定量PCR可以敏感、特异性地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VEGF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子宫内膜肿瘤 荧光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PRIN、MMP-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艳 王蓁 +1 位作者 田瑞云 曹文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对照组(包括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1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11例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对照组(包括11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分泌期子宫内膜,11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11例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51例)和子宫内膜癌组(82例)子宫内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标本中EMMPRIN和MMP-7的表达,采用SAS 6.12软件比较EMMPRIN和MMP-7阳性表达率在3组间的差异,并分析EMMPRIN和MMP-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EMMPRIN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44)和6.82%(3/44)、43.13%(22/51)和41.17%(21/51)、59.76%(49/82)和61.00%(50/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EMMPRIN、MMP-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EMMPRIN、MMP-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和MMP-7的表达正相关(r=0.863,P<0.01)。结论 EMMPRIN和MMP-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协同促进了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子宫内膜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抑制剂-1在大鼠肠粘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娜 娄艳辉 郭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剂-1(TIMP-1)在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干纱布擦伤回肠浆膜,制成大鼠肠粘连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7、14d时粘连肠组织中MMP-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抑制剂-1(TIMP-1)在术后肠粘连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干纱布擦伤回肠浆膜,制成大鼠肠粘连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7、14d时粘连肠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2d时模型组织中MMP-9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术后7、14d时粘连组织中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各时相点时粘连肠组织中TIMP-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MP-9及TIMP-1在术后肠粘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粘连 明胶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基因突变和p2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畅 戴淑真 +1 位作者 徐冰 马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K-ras基因点突变和p2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与内异症相关的3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K-ras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以... 目的:探讨K-ras基因点突变和p2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与内异症相关的3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中K-ras基因第一外显子第12、13密码子的突变情况以及p2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和内异症不相关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卵巢透明细胞癌以及不典型内异症、卵巢内异症相比较。结果:起源于内异症的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和卵巢透明细胞癌中各有1例检测到K-ras基因第12密码子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为GGT→TGT,即甘氨酸→半胱氨酸,其余标本均未见第12、13密码子突变。p21蛋白在与内异症相关的卵巢肿瘤中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K-ras基因的改变与内异症恶性转化可能具有某种联系。p21蛋白在与内异症相关的卵巢癌中表达较高,说明它们的发病可能涉及不同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恶性转化 K-RAS基因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合成siRNA对宫颈癌细胞SiHa中E6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月秀 王言奎 +1 位作者 罗兵 殷广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14-919,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E6、E7癌基因密切相关,人们曾采用核酶或E6、E7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抑制效率不高和维持时间短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化学...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E6、E7癌基因密切相关,人们曾采用核酶或E6、E7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然而,上述两种方法存在费时、费力、抑制效率不高和维持时间短的问题。本研究拟探讨化学合成siRNA对HPV16阳性SiHa细胞E6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靶细胞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3条靶向HPV16E6基因的siRNA,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同时设立脂质体对照。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iRNA作用后E6mRNA水平的变化;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FCM)、免疫组化以及透射电镜技术(TEM)分别对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p53蛋白水平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条siRNA均能有效抑制E6mRNA的转录表达,以siRNA1作用效果最为明显。MTT检测结果显示20、50和80nmol/L终浓度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以50nmol/L转染时增殖活性下降最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G0/G1期细胞数占生长周期细胞数的比例增多,即表现为G1期阻滞,S期细胞的比例降低;免疫组化法检测对照组细胞P53蛋白灰度平均值为0.43±0.03,转染72h后细胞p53蛋白灰度平均值为0.75±0.06,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染72h后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细胞质浓缩,胞质中出现空泡。结论:化学合成siRNA可有效沉默SiHa细胞E6基因的转录表达,进而导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E6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TF5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芦进荣 钱冬萌 +4 位作者 齐亚妮 丁朝霞 胡明 王斌 陈爱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5-207,211,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TF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lor 5,ATF5)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i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蛋白和mRNA...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TF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lor 5,ATF5)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i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9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ATF5的表达差异。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TF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且ATF5蛋白和mRNA表达强度与上皮性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组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组(P<0.05),但中分化及高分化组之间ATF5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F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转录激活因子5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基因NET-1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晓花 耿佃忠 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NET-1基因是新近报道的肿瘤相关分子基因,与NET-2、NET-3、NET-4、NET-5、NET-6、NET-7总称为NET-X,属于四聚体超家族(TM4SF)的成员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调节、黏附、移动、增生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NET-1及TM4SF的功能... NET-1基因是新近报道的肿瘤相关分子基因,与NET-2、NET-3、NET-4、NET-5、NET-6、NET-7总称为NET-X,属于四聚体超家族(TM4SF)的成员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调节、黏附、移动、增生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NET-1及TM4SF的功能及研究现况做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1基因 肿瘤相关基因 TM4SF 分子基因 信号转导 超家族 四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