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萌 王爱敏 +1 位作者 宗丽莎 岳崇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A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治疗和早日康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共1 235例,采用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瞬态...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治疗和早日康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所有活产儿共1 235例,采用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瞬态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初筛假阳性179例,假阳性率为14.5%;复筛假阳性15例,假阳性率为1.25%。最后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确诊3例异常,异常发生率为2.4‰。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确诊患有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干预,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变化预测胎儿慢性缺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晓菊 叶元华 +2 位作者 赵金霞 陈燕秋 吴洪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方法对78例孕妇(正常妊娠组30例、胎儿急性缺氧组18例、胎儿慢性缺氧组30例)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单密度梯度离心、FN... 目的探讨母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数量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方法对78例孕妇(正常妊娠组30例、胎儿急性缺氧组18例、胎儿慢性缺氧组30例)的外周血分别进行单密度梯度离心、FNRBC计数;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es,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es,RI)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ystolic/diastolic,S/D);比较单法检测及二法联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正确率等。并通过病理证实胎盘变化。结果胎儿慢性缺氧组、急性缺氧组、正常妊娠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分别为(15.42±4.11)、(6.92±2.17)、(5.95±1.76)个/6ml,慢性缺氧组FNRBC计数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而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缺氧组脐血流S/D、PI、RI值分别为(3.27±0.66)、(1.12±0.15)和(0.71±0.07),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2.16±0.25)、(0.69±0.10)和(0.55±0.06)(P<0.05)。慢性缺氧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与脐动脉血流参数S/D及PI值呈正相关(r=0.815、r=0.587,P<0.05),而正常妊娠组孕妇外周血中FNRBC计数与脐动脉血流各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与单独检测相比,2种方法联合检测预测胎儿慢性缺氧的灵敏度、诊断正确率最高。结论胎儿慢性缺氧时母血中FNRBC计数、脐动脉S/D、PI值升高,二者呈正相关;二法联检能提高预测胎儿慢性缺氧的灵敏度及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胎儿 脐动脉 红细胞计数 血流动力学 缺氧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娄艳辉 杨兴升 +2 位作者 王福玲 钱金花 黄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8-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检测4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4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miR-21表达。结果茎环real-time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4.849±1.813)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1.133±0.291)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后两组间miR-21表达无明显差异。miR-21表达随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的进展呈上升趋势,而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结论miR-2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并且与卵巢癌的演进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微小RNA-21 real-time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MVD和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爱平 张晶 +2 位作者 刘晖 韩淑娟 刘丽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上皮性...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上皮性卵巢癌、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7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GFR、LRP的表达和MVD计数,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化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卵巢癌组织中EGFR、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和71.79%,MVD计数为21.77±9.85,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肿瘤(P<0.01)。(2)EGFR与FIGO分期、细胞学分级及腹水产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残留灶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低分化、有腹水及残留灶≥2cm的癌组织中MVD计数较高(P<0.05);LRP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3)在卵巢癌组织中,EGFR表达与MVD计数和LRP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4)对患者术后化疗的随访资料分析发现,EGFR和LRP表达阴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高于表达阳性者(P<0.05)(5)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曲线表明,EGFR和LRP阳性表达、低分化、有腹水和化疗耐药者术后生存时间短(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LRP蛋白表达和化疗疗效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独立相关(P<0.05)。结论:EGFR和LRP与上皮性卵巢癌的血管生成及产生化疗耐药有关,两者阳性表达预示患者化疗敏感性低、术后生存时间短;该两指标有助于预测化疗耐药和判断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血管密度 肺耐药蛋白 化疗敏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症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齐卫红 王松 詹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评价急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2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技术,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DSA明确出血部位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 目的评价急症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25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右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技术,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行DSA明确出血部位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插管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2.5±4.6)min,术后止血时间3~15min。术后止血总有效率100%。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血红蛋白及心率,差异具有显著性(t=29.49,P<0.01;t=16.51,P<0.01)。所有患者宫体按期复旧,转经后月经正常。结论TAE创伤小,疗效快速肯定,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对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是一种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动脉栓塞 子宫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娄艳辉 詹瑛 郭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10-1111,共2页
目的探讨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手术的546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46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1%。主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 目的探讨阴式系列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阴式手术的546例病人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46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1%。主要的并发症为膀胱损伤(0.54%),术后阴道出血(0.73%)及盆腔感染(0.73%)。脱垂子宫切除及经阴卵巢肿瘤剥除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子宫体积孕8~12周组发生率1.14%,孕12~16周组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盆腔手术史组发生率为5.5%,无手术史组为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阴式手术操作适应症的拓宽,手术复杂性不断增加,相应的并发症的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大体积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的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慎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手术 并发症 盆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肿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各亚单位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敏 纪新强 +1 位作者 罗兵 刘付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 目的:探讨端粒酶及其亚单位(hTERT、TP1、hTR)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端粒酶活性与各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6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不同亚单位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检测其中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1)恶性、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25/30)、71.43%(5/7),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2)RT-PCR定性检测发现hTR和TP1mRNA在检测的各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hTERTmRNA主要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表达,二者间hTERTmRNA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良性及正常组织hTERT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3)端粒酶活性与hTERT亚单位表达明显相关(P<0.001),而与hTR和TP1亚单位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端粒酶的活性调节,hTERT的表达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端粒酶 端粒酶亚单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xs基因对卵巢癌的作用及其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爱平 刘晖 +1 位作者 徐冰 戴淑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bcl xs基因 (adv bcl xs)对卵巢癌细胞及其裸鼠移植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荷瘤裸鼠生存率的影响 ,同时探讨bcl xs基因对于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扩增后的adv bcl xs感染卵巢癌细胞NUTU 19,观察对NUTU 19细...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bcl xs基因 (adv bcl xs)对卵巢癌细胞及其裸鼠移植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荷瘤裸鼠生存率的影响 ,同时探讨bcl xs基因对于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扩增后的adv bcl xs感染卵巢癌细胞NUTU 19,观察对NUTU 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其病毒滴度 ,再将adv bcl xs导入人卵巢癌裸鼠移植腹水肿瘤 ,观察对腹水的生长抑制作用 ,计算裸鼠荷瘤生存时间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bcl xs基因表达情况。终末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计数凋亡细胞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dv bcl xs对NUTU 19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在NUTU 19细胞和裸鼠体内过度表达 ,使裸鼠腹水形成时间和荷瘤裸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 ,有统计学意义。在NUTU 19细胞和裸鼠卵巢癌移植腹水肿瘤细胞中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 :adv bcl xs对卵巢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bcl-xs基因 人卵巢癌 裸鼠移植 腹水瘤 基因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妊高征患者子宫胎盘床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福玲 孙惠安 +1 位作者 王胜蓝 段玉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滋养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CAM -1)表达水平的变化 ,以了解其与妊高征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6 0例妊高征患者、 30例正常妊娠妇女子宫胎盘床螺...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滋养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CAM -1)表达水平的变化 ,以了解其与妊高征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6 0例妊高征患者、 30例正常妊娠妇女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滋养细胞VCAM - 1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组孕妇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滋养细胞VCAM - 1的阳性表达率为 10 0 0 % ,妊高征组有 2 6例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为 4 3 3% ,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中、重度妊高征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0 %和 10 0 %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轻度妊高征组阳性表达率为 85 0 %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滋养细胞VCAM - 1表达减少可能与胎盘着床浅有关 ,而子宫胎盘着床表浅与妊高征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子宫 患者 VCAM-1 阳性表达率 螺旋动脉 胎盘 意义 女子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突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勤 戴淑真 +2 位作者 车艳辞 罗兵 王言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7-80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应...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和DNA测序技术,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1)52例组织中PTEN外显子5突变率为17.31%,外显子8突变率为7.69%,总突变率为25.00%。统计分析表明,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组织病理类型和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2)52例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9.62%,蛋白表达缺失率与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分类密切相关(P<0.05)。3)52例中21例PTEN蛋白表达阳性,31例表达阴性,表达缺失组织中13例发生PTEN基因突变。结论:1)PTEN蛋白表达异常与PTEN基因突变有关,基因突变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2)PTEN蛋白表达缺失、PTEN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源树突状细胞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11
作者 曲新栋 曲政海 +1 位作者 左建新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86-59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DC)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得脐血贴壁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DC)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得脐血贴壁的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为脐血DC。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C,MTT法检测DC活化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试验组加DC,DC与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0∶1、50∶1、100∶1,对照组不加DC。结果表明:脐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诱导后,第15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形态的DC。荧光显微镜下,CD1a+细胞率为(43.12±5.8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C刺激的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100∶1组与50∶1组比较,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1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低于20∶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低于20∶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培养的DC可促进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肿瘤细胞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TEN基因突变、mRNA和蛋白表达的探讨
12
作者 李超 戴淑真 姚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187-1190,共4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TEN 突变 MRNA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系中HPV16 E6、E7及E6/E7基因对STK3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殷复粉 王宁 +3 位作者 于啸 毕晓宁 徐小惠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1-651,共11页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1(serine/threonine kinases 31,STK31)基因在人类多种癌症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TK31基因的表达受其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病毒感染与肿瘤组织中某些抑癌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本...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1(serine/threonine kinases 31,STK31)基因在人类多种癌症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TK31基因的表达受其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病毒感染与肿瘤组织中某些抑癌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细胞系中HPV16 E6、E7及E6/E7癌基因对STK3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基因在STK31基因甲基化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构建外源性HPV16 E6、E7以及E6/E7基因共表达慢病毒,分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HT-3及C33A,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BGS)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3种HPV阳性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和CasKi以及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HT-3和C33A转染前后STK3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宫颈癌细胞系中STK31基因的表达以及DNMT1、DNMT2、DNMT3α、DNMT3b和DNMT3L基因在HPV16转染前后宫颈癌细胞系及HPV阳性、HPV阴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性HPV16 E6、E7以及E6/E7基因可在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中稳定表达。3种HPV阳性细胞系HeLa、SiHa和CasKi中STK31基因呈低甲基化状态,STK31 mRNA及蛋白质表达阳性;2种HPV阴性细胞系HT-3、C33A中STK31基因则表现为高甲基化状态,STK31 mRNA及蛋白质表达缺失;与未感染慢病毒HT-3和C33A细胞系比较,外源性HPV16 E7以及E6/E7表达的HT-3和C33A细胞系STK31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其mRNA及蛋白质重新表达。DNMT1、DNMT3a和DNMT3b基因在HT-3E6/E7和C33AE6/E7细胞系中mRNA水平分别高于HT-3空载细胞系和C33A空载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NMTl、DNMT3α和DNMT3b基因的mRNA水平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HPV阴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7,P<0.001;t=6.743,P<0.001;t=7.926,P<0.001)。DNMT2在HT-3E6/E7和C33AE6/E7细胞系中mRN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HT-3空载细胞系和c33A空载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1,P<0.001;t=2.451,P<0.05);DNMT2基因转录水平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组织中低于HPV阴性宫颈癌组织(t=9.134,P<0.001)。DNMT3L mRNA表达水平在宫颈癌细胞系转染前后及HPV阴阳性宫颈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可导致STK31基因启动子及第l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降低,低甲基化状态促进该基因表达。STK31基因的表达受其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的调控。HPV16 E7、E6/E7基因可能通过影响DNMT2的表达参与调控癌基因STK31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1基因 甲基化 人乳头病毒16 宫颈癌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姗姗 王宁 +3 位作者 于啸 杨晨曦 闫丽萍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7-7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高甲基化导致该基因沉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高甲基化导致该基因沉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作用对RASSFI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μmol/L(低浓度)和10μmol/L(高浓度)的5-Aza-dc作用于HeLa、Caski、HT-3以及C-33A等4种宫颈癌细胞系,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e sequencing,BGS)检测5-Aza-dc处理前后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干预前后RASSF1A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结果:HeLa和Caski两种HPV阳性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均呈低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阳性。低浓度和高浓度5-Aza-dc作用后,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F HeLa=3.003,P=0.125;F Caski=0.045,P=0.956)。HT-3和C-33A两种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则表现为高度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受到抑制。低浓度和高浓度5-Aza-dc作用后,HT-3和C-33A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甲基化程度降低,检测到其mRNA表达,高浓度5-Aza-dc作用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细胞对照组(F HT-3=18.002,P=0.03;F C-33A=17.179,P=0.03),LSD-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阳性和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不同;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的高甲基化可抑制该基因表达;5-Aza-dc处理可使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去甲基化,重新激活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人宫颈癌细胞系 5-氮杂-2’-脱氧胞苷 DNA甲基化 T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