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活性分子isatin经p53介导的线粒体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 被引量:6
1
作者 宋金莲 马中良 +2 位作者 迟晓伟 陈艳萍 侯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醌(isatin)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satin(0、50、100、200μmol·L^(-1))作用于乳腺癌细胞48 h后,利用细胞荧光染色、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satin的促... 目的探讨吲哚醌(isatin)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具体的调控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satin(0、50、100、200μmol·L^(-1))作用于乳腺癌细胞48 h后,利用细胞荧光染色、RT-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satin的促凋亡作用。结果不同浓度isatin处理MCF-7细胞48 h,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出现核染色质聚集、细胞体积缩小及DNA断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随着isatin浓度的不断增加,p53、Bax mRNA和蛋白表达量也逐渐增加,而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流式细胞仪结果提示不同药物浓度作用的细胞膜电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caspase-9被激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satin处理组细胞胞质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增加,相反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相应降低。结论 isatin具有明显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经p53的线粒体凋亡通路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醌 乳腺癌细胞 凋亡 p53 Bcl-2 Bax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吲哚醌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娜 侯琳 +4 位作者 祝兆怡 张金玉 鞠传霞 葛银林 岳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0-684,共5页
目的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不同浓度(0、100、200、400μmol·L-1)处理组,采用... 目的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和端粒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不同浓度(0、100、200、400μmol·L-1)处理组,采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加药后SH-SY5Y bcl-2,bax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00、200、400μmol·L-1ISA处理SH-SY5Y细胞48h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核浓缩、核碎裂形态;bcl-2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未见变化(P>0.05);hTERT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00、400μmol·L-1ISA处理SH-SY5Y细胞48h,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DNA梯带。结论2,3-吲哚醌可能通过下调bcl-2和hTERT表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吲哚醌 SH-SY5Y bcl-2 BAX 端粒酶逆转录酶 Hoch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立君 郑征 +3 位作者 马文慧 芦庭秀 盖晓英 葛银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31-235,共5页
目的: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 acids,PUFA)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相关脂肪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5周龄健康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 PUFA组和n-3 PUFA组,自由摄食饮水8周,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 目的: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 acids,PUFA)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相关脂肪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5周龄健康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 PUFA组和n-3 PUFA组,自由摄食饮水8周,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取大鼠盲肠粪便和肝脏,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Bif)、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Lac)、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和脂肪因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 adipose factor,FIAF)的水平;并将大鼠盲肠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其黏膜厚度。结果:n-3 PUFA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程度和FAS水平明显降低(P<0.05),Bif、Lac、Akk和FIAF水平明显升高(P<0.05),肠道黏膜厚度明显增加;n-6 PUFA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3 PUFA饮食与n-6 PUFA饮食相比,可改变肠道菌群,抑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肥胖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肠道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DR为靶的siRNA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晓静 葛银林 +1 位作者 侯琳 李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采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外抑制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表达,探讨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 i)技术在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 ipofectam ine2000TM作为转染试剂将针对人... 目的:采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外抑制含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表达,探讨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RNA i)技术在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 ipofectam ine2000TM作为转染试剂将针对人KDR基因的siRNA转染人类乳腺细胞株MCF-7,诱导RNA i,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RT-PCR,Western blot试验等检测KDR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变化。采用阳离子聚合物纳米粒In vivojetPEITM为转染试剂将siRNA直接注射进裸鼠移植瘤,监测肿瘤生长变化,RT-PCR,免疫组化方法等监测KDR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靶向KDR基因siRNA转染MCF-7后,细胞增殖被抑制,KDR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裸鼠体内实验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RT-PCR,免疫组化结果同时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各对照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在体内外均能成功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和MCF-7细胞增殖,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而KDR亦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小鼠肥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征 葛银林 +3 位作者 薛美兰 秦伟伟 徐艳君 侯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 acids,PUFAs)饮食对小鼠肥胖程度及相关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和对照组,记录每周小鼠进食量和体质... 目的: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 acids,PUFAs)饮食对小鼠肥胖程度及相关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和对照组,记录每周小鼠进食量和体质量,实验结束时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增食因子A(orexin-A)、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结果: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小鼠与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小鼠相比,肥胖程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的增食因子A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的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的脂联素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小鼠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与饱和脂肪酸饮食相比,可抑制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肥胖 脂联素 增食因子A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后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 徐文华 +2 位作者 葛银林 侯琳 李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干扰RNA(RNA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合成DNA模板,体外转录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双链siRNA导入MCF-7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 目的:探讨利用干扰RNA(RNA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合成DNA模板,体外转录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双链siRNA导入MCF-7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测siRNA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MCF-7细胞的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所设计的两个靶位点siRNA,均能有效地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而作为阴性对照的错义序列组siRNASCR则没有上述效应。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MCF-7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小干扰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靶向VEGF基因体内外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淑华 葛银林 +1 位作者 罗达亚 田润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
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特异地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RNAi抑制VEGF表达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可有效应用于肿瘤治疗.本研究采用化学修饰的siRN... 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特异地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RNAi抑制VEGF表达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可有效应用于肿瘤治疗.本研究采用化学修饰的siRNA在体内外抑制VEGF基因表达,探讨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特异性.选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针对人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转染人类乳腺细胞株MCF-7和裸鼠移植瘤,在体内外诱导RNAi.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实验等检测siRNA治疗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变化.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靶向VEGF基因siRNA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2·5%;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RT-PCR结果同时表明治疗组VEGF表达下调.体内外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在体内外均能成功下调靶基因VEGF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多肽经由aSMase-JNK通路抑制UVA诱导HaCaT细胞凋亡 被引量:4
8
作者 邢雁霞 苏爱 +1 位作者 杜卫 王春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7-761,共5页
建立紫外线A(UVA)辐射损伤HaCaT细胞的病理模型,从酸性鞘磷脂酶-JNK信号通路的角度研究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rom Chlamys farreri,PCF)抑制UVA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 建立紫外线A(UVA)辐射损伤HaCaT细胞的病理模型,从酸性鞘磷脂酶-JNK信号通路的角度研究扇贝多肽(Polypeptide from Chlamys farreri,PCF)抑制UVA诱导HaCaT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用RT—PCR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内酸性鞘磷脂酶(acid sphingomyelinase,aSMase)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JNK及磷酸化JNK的蛋白水平.结果表明,PCF可明显地抑制UVA诱导的HaCaT细胞凋亡;aSMase抑制剂Desipramine和JNK抑制剂SP600125均可阻断UVA引起的细胞凋亡;PCF的浓度在1.42~5.68mmol/L范围内可依赖性地抑制UVA辐射后细胞内aSMase的表达量以及JNK蛋白的磷酸化;预先加入Desipramine则抑制UVA引起的JNK蛋白的磷酸化.表明PCF通过阻断aSMase—JNK通路来抑制UVA诱导HaCa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多肽 酸性鞘磷脂酶 JNK 紫外线A 凋亡 HAC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馨 王秀丽 +4 位作者 田润华 刘颖 侯琳 耿芳宋 葛银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功能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把fat-1基因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l),将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株QMB... 目的:研究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功能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把fat-1基因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l),将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fat-1的反义mRNA作探针,用NorthernBlot检测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增殖的影响。气象色谱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n-6PUFAs/n-3PUFAs含量影响。结果: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d后检测到fat-1mRNA的条带。fat-1基因抑制了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的增殖,降低了20%(P<0.05);同时降低了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n-6PUFAs/n-3PUFAs含量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fat-1基因能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有效异源表达,且抑制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乳腺癌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吲哚醌对肿瘤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立冬 侯琳 +3 位作者 宋金莲 葛银林 岳旺 欧阳奇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0-804,共5页
目的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tin,ISA)在体外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分泌肿瘤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不同浓度(10... 目的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tin,ISA)在体外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分泌肿瘤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SA不同浓度(100、200、400μmol.L-1)处理组,采用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ISA作用后survivin及p5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ISA(100、200、400μmol.L-1)作用SH-SY5Y细胞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400μmol.L-1ISA组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核染色质聚集、核碎裂、胞质浓缩;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400μmol.L-1ISA处理组细胞出现明显的梯形条带;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随着ISA药物浓度的增加,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减少(P<0.05),野生型p5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FCM结果显示随着ISA药物浓度的增加,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分别为18.38%、26.93%、35.66%,明显高于对照组(11.23%,P<0.05)。结论ISA能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可能机制是抑制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的生存蛋白(survivin)表达继而增加活化Caspase-3水平来实现的,而这一过程可能与ISA上调野生型p5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吲哚醌 凋亡 SH-SY5Y细胞 SURVIVIN p53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基因甲基化及甲硫氨酸合成酶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文慧 侯琳 韩琳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6-26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肿瘤组织中存在的DNA甲基化异常可以概括为广泛低甲基化伴局部高甲基化。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是参与甲基供体生成的关键酶,为DNA的甲基化提供甲基。本研究探讨抑... 背景与目的: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肿瘤组织中存在的DNA甲基化异常可以概括为广泛低甲基化伴局部高甲基化。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是参与甲基供体生成的关键酶,为DNA的甲基化提供甲基。本研究探讨抑癌基因BRCA1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MS基因mRNA表达与BRCA1基因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距癌>3 cm)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检测M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BRCA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χ2=7.631,P<0.05),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MS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MS mRNA的表达与BRCA1基因甲基化的发生有相关性(r=0.419,P<0.05)。结论:BRCA1甲基化能够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MS基因可能通过影响部分肿瘤相关基因发生甲基化而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NA甲基化 BRCA1 甲硫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巩膜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青 刘筱楠 +3 位作者 薛美兰 刘桂波 王楠 赵桂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眼后巩膜中BMP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近视后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1~2周龄花色豚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任意选择实验组豚鼠的一侧眼作为实验眼,应用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14d以建立FDM动物模型,另一侧眼作为对照眼。形觉剥夺前后所有动物眼经检影验光获得屈光度,用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造模后第15天取豚鼠后巩膜组织,分别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后巩膜中BMP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14d后,豚鼠遮盖眼的屈光度为(一0.48±0.51)D,与对侧眼的(3.22±0.3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4,P=0.000),与正常对照眼的(2.97±0.7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8,P=0.000)。豚鼠遮盖眼的眼轴长度为(8.30±0.05)mm,明显长于对侧眼的(8.11±0.06)mm和正常对照组(8.06±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0、9.084,均P=0.000)。正常豚鼠后巩膜可表达BMP-2、BMP-4、BMP-5mRNA,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mRNA和BMP-5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1-±0.11和0.65±0.06,较对侧眼的0.62-±0.07和0.84±0.03分别下降了34.48%和2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8,P=0.017;t=2.524,P=0.028);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蛋白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0.44±0.06和0.70-±0.05,较对侧眼的0.61±0.05和0.824-0.03分别下降了23.42%和1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30;t=2.445,P=0.031),而形觉剥夺眼与对侧眼后巩膜中BMP-4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t=0.704,P=0.460;蛋白:t=0.987,P=0.365)。结论FDM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的表达下调,提示BMPs在实验性近视后巩膜重塑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近视 形觉剥夺性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合成酶多态性及CHD5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琳琳 侯琳 宋金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是导致其功能失活的重要机制。叶酸代谢能为机体甲基化提供活性甲基,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是叶酸代谢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素。本研究探讨MS基因多态性与抑癌基因CHD5甲基化及...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是导致其功能失活的重要机制。叶酸代谢能为机体甲基化提供活性甲基,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是叶酸代谢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素。本研究探讨MS基因多态性与抑癌基因CHD5甲基化及乳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7例,健康对照52例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5例,采用RT-PCR、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HD5的基因表达、甲基化水平及MS基因多态性。结果:CHD5基因在乳腺癌组织(0.27±0.19)及癌旁组织(距癌超过3cm)的表达量(0.33±0.17)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0.67±0.14)(P<0.05)。CHD5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48.9%(23/47)和17%(8/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2756等位基因G型等位基因A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MS 2756AG基因型与携带MS2756AA基因型比较,前者使乳腺癌患病风险增加2.73倍(95%CI:1.42~5.24)。MS 2756多态性与CHD5基因甲基化有相关性(χ2=4.85,P<0.05)。结论:CHD5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MS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部分肿瘤相关基因发生甲基化而调控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态性 DNA甲基化 甲硫氨酸合成酶 CHD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葛银林 耿芳宋 +4 位作者 张金玉 张峥 李馨 田润华 徐文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为探讨ω-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 -1在人类乳腺癌细胞MCF- 7中表达和对其生长的作用,将fat -1基因插入到腺病毒载体中,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1) .通过包装细胞系(2 93)产生重组腺病毒,感染MCF 7细胞.用核糖核酸酶保... 为探讨ω-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 -1在人类乳腺癌细胞MCF- 7中表达和对其生长的作用,将fat -1基因插入到腺病毒载体中,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1) .通过包装细胞系(2 93)产生重组腺病毒,感染MCF 7细胞.用核糖核酸酶保护性分析技术,检测fat -1基因在MCF- 7细胞内的表达,细胞增殖试剂盒(MTT)和凋亡染色试剂盒染色分析fat 1基因对MCF- 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分析花生酸类(eicosanoids)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E2 )的含量.结果显示,腺病毒介导的fat- 1基因能在MCF- 7细胞内有效异源表达,抑制MCF -7细胞的增殖且导致凋亡,前列腺素的含量也明显地减少.结果说明,fat- 1基因在乳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良好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不饱和脂肪酸 人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糖胶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金玉 葛银林 +2 位作者 张晓 张春辉 薛美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研究褐藻糖胶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0mg/L、300mg/L、500mg/L、1000mg/L)褐藻糖胶处理MCF-7细胞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Hoechst33258染色、... 目的:研究褐藻糖胶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不同浓度(100mg/L、300mg/L、500mg/L、1000mg/L)褐藻糖胶处理MCF-7细胞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Hoechst33258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的凋亡的形态学及生化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测定细胞bcl-2和bax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实验浓度(100mg/L、300mg/L、500mg/L、1000mg/L)的褐藻糖胶均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大;褐藻糖胶诱导MCF-7细胞凋亡数增加,且可见明显的、凋亡特有的DNA梯形条带;在褐藻糖胶存在下,bcl-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而bax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P<0.05)。结论:褐藻糖胶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其凋亡机制是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糖胶 MCF-7细胞 基因 BCL-2 基因 bax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保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避免凋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芳芳 葛银林 +3 位作者 薛美兰 张金玉 李泉 单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由于膳食原因,人体摄入ω-6PUFAs/ω-3PUFAs比例过高,脂类代谢严重失衡.鉴于ω-3PUFAs获取困难而且人体无催化ω-6PUFAs向ω-3PUFAs转化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本研究体外扩增来源于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ω-3多不饱... 由于膳食原因,人体摄入ω-6PUFAs/ω-3PUFAs比例过高,脂类代谢严重失衡.鉴于ω-3PUFAs获取困难而且人体无催化ω-6PUFAs向ω-3PUFAs转化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本研究体外扩增来源于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l)cDNA,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fat-1,将该基因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激发荧光与RT-PCR方法检测转染pEGFPC1-fat-1细胞表达该基因,气相色谱分析显示该转染细胞中ω-6PUFAs/ω-3PUFAs的比例降低;细胞抑制率实验显示转染细胞的MTT吸光值升高(P<0.05);双染法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细胞凋亡降低,结果表明fat-1基因即使在高浓度ω-6PUFAs的细胞毒作用下,依然能够发挥将ω-6PUFAs脱氢转化为与ω-3PUFAs的生理功能,抑制3T3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实现了较强的细胞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 基因表达 胚胎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在人肺癌细胞H460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芳芳 葛银林 +1 位作者 李艳君 单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15-218,共4页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来自于秀丽线虫(C.elegans)。为检测该基因在人肺癌细胞H460中的表达效果,本项研究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fat-1,以Xfet polymer介导法转染到人肺癌细胞H460中,RT-PCR检测到有效...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t-1来自于秀丽线虫(C.elegans)。为检测该基因在人肺癌细胞H460中的表达效果,本项研究构建了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fat-1,以Xfet polymer介导法转染到人肺癌细胞H460中,RT-PCR检测到有效的异源基因表达,MTT法证实基因表达能有效地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率(P<0.05),气相色谱分析基因表达前后细胞中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P<0.05),为将该基因用于癌症的转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酶 肺癌细胞H460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静 葛银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7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 RNA.22d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及重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WIF-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关联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金莲 马中良 +3 位作者 侯琳 马春红 王盛楠 吴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研究WIF-1(Wnt inhibitory factor-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进一步探讨WIF-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新鲜组... 目的:研究WIF-1(Wnt inhibitory factor-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进一步探讨WIF-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新鲜组织标本69例,其中良性病变组织9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各30例,应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 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乳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WIF-1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癌组织中WIF-1基因表达率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1.786,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甲基化率在癌组织中明显升高(矫正χ2=16.484,P<0.05);WIF-1基因表达下降与其异常甲基化存在明显关联(P=0.023);WIF-1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病年龄、肿瘤分级、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异常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WIF-1基因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F-1基因表达乳腺癌启动子甲基化TNM分期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组成防治大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茂刚 夏立建 +1 位作者 葛银林 李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利用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t-1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进行大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将fat-1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1),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大肠癌株HT-29细... 目的:利用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t-1改变细胞膜脂肪酸组成,进行大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方法:将fat-1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1),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大肠癌株HT-29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fat-1基因的反义mRNA作探针,用Northern Blot检测fat-1基因在HT-29细胞内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对HT-29细胞G_0/G_1期、S期、G_2/M期所占比例进行检测,分析fat-1基因对HT-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气相色谱分析仪分析fat-1基因对HT-29细胞细胞膜n-6 PUFAs和n-3 PUFAs含量及n-6/n-3PUFAs比例的影响。将HT-29细胞皮下接种于裸鼠右前肢腋下,建立裸鼠HT-29大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进行治疗实验,经连续5次治疗,于最后一次治疗后第3天处死小鼠,取肿瘤称重。分析fat-1基因裸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得到高滴度的含fat-1基因的重组病毒;腺病毒介导的fat-1基因能够在HT-29细胞中有效表达;fat-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HT-29细胞膜n-6/n-3PUFAs的比例,有效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发展。结论:fat-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HT-29细胞的体内外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在大肠癌基因治疗中可能具有良好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细胞膜 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肠癌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