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丽 王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探索来华医学学历留学生的教育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自2005年开始,我校连续招收12届临床医学学士本科生(MBBS)。在教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探索来华医学学历留学生的教育规律、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自2005年开始,我校连续招收12届临床医学学士本科生(MBBS)。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适合留学生的多模式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教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组化技术平台检测乳腺癌低表达水平HER2的比较和分析
2
作者 曾满芹 赵鹏 +5 位作者 陈丽芳 陈召旭 赵静 董娴宁 付广明 王成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中低表达水平HER2所产生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我院病理科接收的HER2低表达的乳腺浸润性癌标本108例,分别在Roche Ventana(4B5)XT、Leica Bond Max(MXR001)及Ultra PATH(UMAB36)这三个全自动免疫组化技术平台进行HER2染色,并严格按照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由三位病理科医师在双盲的条件下进行判读。结果 UMAB36的着色效果强于MXR001及Ventana(4B5),MXR001的着色效果也强于Ventana(4B5),但是三者的染色效果仍然存在可重复性(P<0.05)。结论 不同的免疫组化技术平台在染片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HER2 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雌激素EE2早期慢暴露对雄性大鼠成年后神经发育与空间学习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邓倩 于春洋 +5 位作者 马瑞 张亚文 李姝霖 雷雨 冯利强 田建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5,共12页
环境雌激素17α-乙炔雌二醇(17alpha-ethynylestradiol,EE2)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经消化道被人和动物摄入,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EE2早期慢暴露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神经发育和成年后认知行为的影... 环境雌激素17α-乙炔雌二醇(17alpha-ethynylestradiol,EE2)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经消化道被人和动物摄入,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讨EE2早期慢暴露对Sprague-Dawley(SD)大鼠神经发育和成年后认知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择5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EE2低剂量组(0.1μg·kg^(-1))、EE2高剂量组(10μg·kg^(-1)),每组8只,EE2持续暴露16周。观察大鼠体质量、脑质量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Niss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A1)、海马CA3区(CA3)、齿状回(DG)的细胞形态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大脑皮层的IL^(-1)β、IL^(-1)0蛋白水平,并测定皮层和海马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EE2暴露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减缓,脑质量减轻。行为学发现,EE2组逃逸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跨台次数减少,中央区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停留时间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变化。EE2暴露组海马各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DG区神经元前体细胞数量减少。进一步发现,EE2暴露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的MDA含量均升高,IL^(-1)β表达量增加,IL^(-1)0表达量下降。低剂量组海马DG区BDNF表达减少,高剂量组CA1、CA3、DG区BDNF表达均减少。以上结果表明,生命早期0.1μg·kg^(-1)EE2慢暴露可引起雄性大鼠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行为障碍,与海马结构紊乱、BDNF水平降低和脑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乙炔雌二醇 大鼠 早期慢性暴露 海马 学习记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翻译错位的发生及其演变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东浩 刘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9,共15页
中西医交流之初,当时的西方医学并没有认识到pancreas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却误认为spleen具有消化功能,故明末西方传教士把spleen翻译成"脾"。一百多年后日本的解剖学译著创制"脺"脏指代pancreas。鸦片战争后pancrea... 中西医交流之初,当时的西方医学并没有认识到pancreas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却误认为spleen具有消化功能,故明末西方传教士把spleen翻译成"脾"。一百多年后日本的解剖学译著创制"脺"脏指代pancreas。鸦片战争后pancreas又经历了从"甜肉"到"胰"的翻译转变,spleen则一直翻译成"脾"。20世纪初科学名词审查会确定"胰"指代pancreas,"脾"指代spleen。中医"脾"与西医spleen的错位终于经官方权威确定下来,在社会上推广流传。文章通过对中医"脾"和西医pancreas、spleen曲折认识历程的系统回顾,探讨目前中西医脾认识差异、概念纷乱现象形成的复杂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喹莫特(imiquimod)联合树突状细胞降低荷黑素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并增强抗肿瘤效果
5
作者 任书荣 王秋波 +3 位作者 张艳丽 路翠秀 李平 李玉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imiquimod)和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卵白蛋白的B16黑素瘤(B16-OVA)细胞,注射入C57BL/6小鼠皮下制备荷瘤小鼠模...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咪喹莫特(imiquimod)和负载肿瘤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培养表达卵白蛋白的B16黑素瘤(B16-OVA)细胞,注射入C57BL/6小鼠皮下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含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 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 IL-4)的培养液扩增培养骨髓来源的DC,加入OVA过夜孵育制备负载OVA的DC疫苗(OVA-DC)。荷瘤小鼠分别采用PBS、咪喹莫特局部涂抹、OVA-DC皮内注射、咪喹莫特联合OVA-DC进行治疗,数字游标卡尺测量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采用上述方案免疫小鼠后,用CCK-8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B16-OVA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与单纯咪喹莫特、OVA-DC治疗组及PBS对照组相比,咪喹莫特联合OVA-DC治疗组荷瘤小鼠黑素瘤体积较小,荷瘤小鼠CD4^+细胞中FOXP3^+Treg比例明显降低。咪喹莫特联合OVA-DC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杀伤B16-OVA肿瘤细胞能力较其他组明显增强。结论咪喹莫特联合负载抗原的DC疫苗可诱导荷瘤机体CD4^+FOXP3^+Treg比例降低并增强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7(TLR7) 咪喹莫特(imiquimod)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基底细胞样特征的乳腺实体型腺样囊性癌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烨 魏志敏 +4 位作者 张龙宵 赵静 李霞 程宽 王成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3-565,共3页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22-BA-2。患者女性,76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个月余,约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进行性增大。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1点距乳头3 cm处扪及大小1.6 cm×1.5 cm不... 1临床资料本例读片资料由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提供,通讯读片编号22-BA-2。患者女性,76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个月余,约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进行性增大。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1点距乳头3 cm处扪及大小1.6 cm×1.5 cm不规则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双侧腋窝及锁骨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包块活检病理诊断考虑“浸润性癌”,遂行左侧乳腺单纯切除术并送检左前哨淋巴结3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基底细胞样 MYB-NFIB 免疫组织化学 读片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通过促进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重构加重心力衰竭 被引量:10
7
作者 靳步 纪方方 +5 位作者 左安俊 刘荟婷 祁琳 何韵 王庆尧 赵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4-1041,共8页
目的:探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对体外培养的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的影响。方法:通过共聚焦T小管以及钙离子成像,分析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结构的规整度以及钙离子释放与回收障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 目的:探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对体外培养的成年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的影响。方法:通过共聚焦T小管以及钙离子成像,分析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结构的规整度以及钙离子释放与回收障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微管蛋白的致密化和聚合;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TMAO喂养与常规饲料喂养的小鼠心功能。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经TMAO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T小管密度和T小管功率显著降低(P<0. 01);(2)与对照组相比,TMAO处理组小鼠心肌细胞Ca2+瞬变平均振幅降低(P<0. 01),到达Ca2+瞬变峰值的时间延长,失同步化指数增大(P<0. 01);(3)与对照组相比,TMAO处理组小鼠心肌细胞亲联蛋白2(junctophilin-2,JPH2)功率降低(P<0. 01),在心肌细胞边缘可见明显的JPH2堆积(P<0. 01);(4)与对照组相比,TMAO处理组微管密度显著增高(P<0. 01),微管聚集性增强(P<0. 01);(5)与正常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小鼠相比,TMAO喂养组的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 05)。结论:TMAO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JPH2易位和T小管重构而损害了小鼠心功能,导致了心力衰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心力衰竭 T小管 微管蛋白 亲联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姬欢欢 董晓雷 +5 位作者 朱峰 刘国祥 韩晶晶 杨方浩 杨一凡 李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究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Caski细胞分... 目的:探究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Caski细胞分为3组即10 ng/ml TGF-β1处理组、10 ng/ml TGF-β1+300μg/ml C-PC共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药处理),处理24 h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TGF-β1和C-PC对Caski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PC对TGF-β1诱导的Caski细胞上皮表型标志蛋白E-cadherin、间质表型标志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的影响;qPCR法检测间质表型相关锌指转录因子Snail、Zeb1、Twist m 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表型的特征,而TGF-β1+C-PC共处理组细胞保持正常的上皮表型的特征;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的迁移率[(60.0±1.4)%vs(33.5±2.2)%、(40.0±2.8)%,均P<0.05]和侵袭穿膜细胞数[(108.2±6.2)vs(25.2±3.1)、(39.8±5.4)个,均P<0.01]较共处理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Twist、Snail、Zeb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加入C-PC共处理可逆转上述改变(P<0.05或P<0.01),同时显著降低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C-PC处理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Caski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进而影响EMT过程,其机制可能与C-PC处理降低Twist、Snail、Zeb1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藻蓝蛋白 TGF-Β1 宫颈癌 迁移 侵袭 CASKI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P棕榈酰化位点的突变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潇 王冰 +2 位作者 姚佳 朱玉贞 王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6-914,共9页
背景与目的: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近发现的通过棕榈酰化位点锚定脂筏,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抑制性跨膜接头蛋白。本研究旨在观察棕榈酰化位点异常的CB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及凋亡... 背景与目的:Src羧基末端激酶结合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近发现的通过棕榈酰化位点锚定脂筏,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抑制性跨膜接头蛋白。本研究旨在观察棕榈酰化位点异常的CB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B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A431细胞系以及CBP过表达的A431细胞系,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arental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阴性对照组(Control,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载体)、阳性(过表达)对照组(WT-CBP,A431细胞转染WT PAG1-EGFP病毒载体)、实验组(Mutant-CBP,A431细胞转染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CBP-EGFP病毒载体)。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转染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BP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验证转染是否成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对A431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Csk和Fyn两种下游信号转导分子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建立了稳定的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A431细胞系和CBP过表达A431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和Parental组比较WT-CBP组A431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Mutant-CBP组A431细胞的凋亡与WT-CBP组相比明显减少,与Control组和Parent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和Parental组比较野生型CBP过表达组A431细胞愈合率明显降低(P<0.001),而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A431细胞愈合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和Parental组比较野生型CBP过表达组A43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过表达CBP棕榈酰化位点突变A4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与WT-CBP组相比明显增高,而与Control组和Parenta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WT-CBP组Csk和Fyn蛋白与Parental组和Control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Mutant-CBP组Csk和Fy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Parental组和Contro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上调可以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但棕榈酰化位点突变的CBP丧失了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由此可见,棕榈酰化位点突变可影响CBP发挥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蛋白 CBP 增殖 凋亡 皮肤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游泳运动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其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10
作者 陈文迪 张诗琪 +3 位作者 王亚楠 李咏贤 刘颖 徐宏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2-62,共11页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立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行为学变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被动游泳16周后,各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不动时间则有所延长。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降低程度最大,不动时间最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及PCoA分析均较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从门水平到属水平的丰度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程度最大,并发生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等多个菌属的富集以及乳杆菌属丰度的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P<0.05)。以上结果表明,被动游泳运动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其肠道菌群组成也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菌群组成的改变会随着抑郁样行为的严重程度而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 抑郁样行为 肠道菌群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