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德雨 王士安 +2 位作者 王立昊 王家林 李福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49,共8页
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VLCMFA)是指主碳链上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0,有且只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VLCMFA较多的存在于各种油料植物及少数微藻中,目前发现的有鳕油酸(C20∶1)、芥酸(C22... 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VLCMFA)是指主碳链上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20,有且只有一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VLCMFA较多的存在于各种油料植物及少数微藻中,目前发现的有鳕油酸(C20∶1)、芥酸(C22∶1)、神经酸(C24∶1)和西门木烯酸(C26∶1)。VLCMFA具有独特的工业用途和潜在药用保健功效。主要综述VLCMFA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工程研究进展,旨为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 芥酸 神经酸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伯克霍尔德氏菌脂肪酶富集裂壶藻油脂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君 宋晓金 +3 位作者 谭延振 徐建春 崔球 冯银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研究伯克霍尔德氏菌胞外脂肪酶对裂壶藻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富集作用。方法:用三丁酸甘油酯平板筛选法,筛选产脂肪酶的细菌;以对硝基苯月桂酸酯为底物,对筛选得到的伯克霍尔德氏菌脂肪酶的酶学性质... 目的:研究伯克霍尔德氏菌胞外脂肪酶对裂壶藻油脂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富集作用。方法:用三丁酸甘油酯平板筛选法,筛选产脂肪酶的细菌;以对硝基苯月桂酸酯为底物,对筛选得到的伯克霍尔德氏菌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用该脂肪酶水解裂壶藻油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酶解后水相和有机相的脂肪酸组成来研究其对裂壶藻油脂DHA的富集作用。结果:从广州的泥土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高产胞外脂肪酶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在产酶培养基中30℃、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40 h后,脂肪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70 U/m L。脂肪酶粗酶液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8.5。该菌的脂肪酶对裂壶藻油脂中的DHA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能够使油脂中DHA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从最初的30%升高到40%。结论: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选择性富集DHA的脂肪酶的细菌,拓宽了可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分离纯化的脂肪酶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伯克霍尔德氏菌 裂壶藻 油脂 二十二碳六烯酸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勇 胡光荣 +1 位作者 王丽娟 李福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8,35,共7页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微藻已经应用于食品药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得到性状更为优良的藻种,针对微藻育种的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微藻育种主要包括...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光合自养生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半个世纪以来,微藻已经应用于食品药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了得到性状更为优良的藻种,针对微藻育种的相关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微藻育种主要包括种质获取和表型检测两个方面,通过3种途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随着产业开发的需要,多种先进的育种手段引入微藻育种中,包含CRISPR在内的多种基因编辑手段也逐步在微藻中进行了尝试。基于微藻光合系统,天然产物光谱和荧光标记等高通量筛选手段也帮助微藻育种的进一步发展。对上述微藻育种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微藻育种的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产业化 诱变育种 高通量筛选 光谱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海洋微生物发酵产角鲨烯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龙 谭延振 +3 位作者 候路宽 崔球 宋晓金 李文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5,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海洋微生物Pseudozymasp.SD301发酵产角鲨烯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葡萄糖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进行4因素响应面实验设计,以角鲨烯产量为响应值,优化菌株Pseudozy... 采用响应面法对海洋微生物Pseudozymasp.SD301发酵产角鲨烯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葡萄糖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装液量进行4因素响应面实验设计,以角鲨烯产量为响应值,优化菌株Pseudozymasp.SD301的培养条件,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浓度为67.2g·L-1、接种量为1.5%、培养温度为26℃、装液量在41mL/250mL的最优培养条件下,角鲨烯产量为1.152g·L-1,比出发条件提高了3.62倍,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 发酵优化 PLACKETT-BURMAN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小体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冯银刚 刘亚君 崔球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纤维小体是一种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多酶复合体,主要由自然界中一些梭菌纲厌氧细菌合成及分泌。纤维小体具有模块化、多样化、自组装、协同高效、底物自适应等特征,与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策略非常吻合,近年来在生物技术特别是合成生物... 纤维小体是一种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多酶复合体,主要由自然界中一些梭菌纲厌氧细菌合成及分泌。纤维小体具有模块化、多样化、自组装、协同高效、底物自适应等特征,与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策略非常吻合,近年来在生物技术特别是合成生物技术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纤维小体的基本架构和高效作用机制,从不同的方面综述了纤维小体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人工纤维小体、底物通道与合成代谢通路构建、细胞表面展示与酶固定化、仿纤维小体设计与构建等。并对纤维小体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基于纤维小体研究所获得的多种蛋白质元件以及建立的工程化策略将在合成生物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小体 模块化 自组装 协同作用 多酶复合体 分子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竞争性抑制剂调控裂殖壶菌脂肪酸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钰蓉 孙志杰 崔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61-166,共6页
本研究以合成乙酰辅酶A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为扰动目标,通过应用底物特异竞争抑制剂——氟化丙酮酸(FP)来扰动乙酰辅酶A的合成,在考察扰动后裂殖壶菌的碳消耗、菌体生长、油脂合成、脂肪酸成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 本研究以合成乙酰辅酶A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为扰动目标,通过应用底物特异竞争抑制剂——氟化丙酮酸(FP)来扰动乙酰辅酶A的合成,在考察扰动后裂殖壶菌的碳消耗、菌体生长、油脂合成、脂肪酸成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菌株——裂殖壶菌中的乙酰辅酶A在普通脂肪酸合成途径(FAS途径)和类聚酮合酶途径(PKS途径)的分配比例变化。结果发现裂殖壶菌可转化利用FP;1 mmol/L FP在抑制总油脂合成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乙酰辅酶在FAS和PKS途径中的分配比率;降低了生物质合成,增强了二氧化碳生成量。表明裂殖壶菌的FAS途径对乙酰辅酶A的亲和力可能高于PKS途径;通过降低乙酰辅酶A供给量并不能提高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DPA)的含量。这一结果解释了FAS途径和PKS途径的碳流分配调控机制,对于选育DHA高产菌株以及工业发酵过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丙酮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乙酰辅酶A 裂殖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中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臣 宣劲松 冯银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2-961,共10页
毒素-抗毒素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内的一对小型遗传控制元件,毒素基因编码稳定的蛋白质分子,抗毒素基因编码的则是稳定性较差的蛋白质或者是具有调控功能的RNA.人们对于毒素分子在细胞内的生物靶标、分子结构与功能、体内调... 毒素-抗毒素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内的一对小型遗传控制元件,毒素基因编码稳定的蛋白质分子,抗毒素基因编码的则是稳定性较差的蛋白质或者是具有调控功能的RNA.人们对于毒素分子在细胞内的生物靶标、分子结构与功能、体内调节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毒素-抗毒素的生理功能,而且为多种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素材.目前发现共有5大类型的毒素-抗毒素系统,其中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抗毒素分子为调节型RNA,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与毒素蛋白质的mRNAs结合从而中和毒素的细胞毒性.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以其独特的调节性RNA的调控方式,成为目前毒素-抗毒素研究中的重要热点.本文将对目前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调节型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