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运用好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协作教材《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1
作者 朱文菀 张闻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60-61,64,共3页
过去认为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有三:(1)验证课堂理论;(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但实际上长期以来实验课形成了以验证课堂理论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近年来实验课教学的这种弊病引起... 过去认为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有三:(1)验证课堂理论;(2)训练基本操作技能;(3)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但实际上长期以来实验课形成了以验证课堂理论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近年来实验课教学的这种弊病引起了许多病理生理工作者的重视,呼吁实验课必须尽快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材 实验设计 试用教材 试验设计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实验课教学 同学 实验指导 专题实验室 高等医学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定量计数与临床病理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项锋钢 吴翠娇 +3 位作者 沈毅 牛兆山 朱红 杨梅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对199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进行了定量计数,结果发现:肺腺癌内肥大细胞数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P<0.02),鳞癌Ⅰ、Ⅱ组肥大细胞数高于Ⅲ级(P<0.02),肺腺癌中细支气管一肺泡癌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 对199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进行了定量计数,结果发现:肺腺癌内肥大细胞数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P<0.02),鳞癌Ⅰ、Ⅱ组肥大细胞数高于Ⅲ级(P<0.02),肺腺癌中细支气管一肺泡癌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2,P<0.02,P<0.01)。肺鳞癌及腺癌的肥大细胞数在D《3cm组均高于D≥5cm组(P<0.02,P<0.05),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低于5年以上生存组(P<0.01),提示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肿瘤生长有关,且对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肥大细胞 定量计数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对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4
3
作者 李麟仙 王子灿 +2 位作者 黄志宏 张玉敏 魏均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6-59,共4页
三七总皂甙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减少脑缺血45min再灌流6h的卒中指数,并降低再灌流24h的死亡率。三七总皂甙单体Rb_1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减轻树鼩局部脑缺血12h后的脑水肿,并降低缺血脑组织的钙含量及... 三七总皂甙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减少脑缺血45min再灌流6h的卒中指数,并降低再灌流24h的死亡率。三七总皂甙单体Rb_1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减轻树鼩局部脑缺血12h后的脑水肿,并降低缺血脑组织的钙含量及缩小梗塞范国,而三七总皂甙单体Rg_1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甙 脑缺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免疫组化全自动染色与手工染色的体会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洁 王成勤 +1 位作者 赵涵 董娴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98,共3页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technique,IHC)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病理诊断极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尤其是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对IHC的准确性提出了检测技术的规范标准化和实验结果评价的标准化。为使手工操作在染...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technique,IHC)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病理诊断极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之一。尤其是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对IHC的准确性提出了检测技术的规范标准化和实验结果评价的标准化。为使手工操作在染色质量及判读上更能接近全自动染色机的水平,以确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及重复性。本文选择乳腺浸润性癌标本,通过手工操作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对常用的免疫指标进行染色,在染色质量上做以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全自动染色 手工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微血管定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项锋钢 沈毅 +2 位作者 朱红 牛兆山 牟志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技术以F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19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肺癌微血管密度为53.6±24.2个/200×,无转移组的为35.7±19.8个/200×;...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技术以FⅧ因子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199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内微血管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结有转移组的肺癌微血管密度为53.6±24.2个/200×,无转移组的为35.7±19.8个/200×;淋巴结有转移组的微血管腔面积为5181.2±2522.4,无转移组为3491.1±2083.7,两者在两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P<0.02)。微血管密度在5年以上生存组为32.7±20.8个/200×,半年内死亡组为49.1±30.5个/20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血管腔面积在三组不同生存期的患者间差异亦具显著性(P<0.01),腔面积不同,术后生存时间不同,提示微血管定量分析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血管 定量 预后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氧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宋樱 孙善珍 +3 位作者 曲迅 王文霞 张晓英 宋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研究乏氧及人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siRNAHIF-1α转染入Tca8113细胞后进行常氧或乏氧(1%O2)培养。实验设以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及非特异性siR... 目的:研究乏氧及人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siRNAHIF-1α转染入Tca8113细胞后进行常氧或乏氧(1%O2)培养。实验设以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及非特异性siRNA(siRNAIrr)组。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HIF-1α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并分别检测HIF-1α基因干扰前后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黏附与侵袭力。结果:乏氧能够诱导Tca8113细胞的黏附与侵袭力增加。乏氧培养条件下,HIF-1α的表达上调主要发生在蛋白水平。siRNAHIF-1α转染后常氧或乏氧培养24 h,HIF-1αmRNA表达显著下调,与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ca8113细胞内HIF-1α蛋白含量亦显著降低。无论在常氧还是乏氧培养条件下,siRNAHIF-1α转染的Tca8113细胞黏附力与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侵袭力也显著降低(P<0.01)。乏氧条件下siRNAHIF-1α转染的Tca8113细胞黏附力和侵袭力下降程度高于常氧培养〔(36.4±2.7)%vs(26±2.35);(44.2±2.2)%vs(35±1.75),P<0.01)〕。结论:化学合成的靶向HIF-1α的siRNA能够下调Tca8113细胞中HIF-1α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对ECM的黏附和侵袭力,可能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或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肿瘤转移 HIF-1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邹伟 张昭成 +1 位作者 牛兆山 李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结论GSTπ可作为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标志酶;增生结节可能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简便测定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晓燕 吴立玲 苏静怡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420-420,共1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简便测定方法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任晓燕,吴立玲,苏静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在机体的心血管活动、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简便测定方法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任晓燕,吴立玲,苏静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在机体的心血管活动、水电解质平衡及细胞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除肾脏与血液循环中存在全身RAS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测定 A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测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定位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守怡 吴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对3个传代的宫颈细胞系(HiSa、W12、NCx)、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96例、子宫内膜组织75例进行了TNFmRNA定位表达的...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mRNA)在宫颈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及其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对3个传代的宫颈细胞系(HiSa、W12、NCx)、石蜡包埋的宫颈组织96例、子宫内膜组织75例进行了TNFmRNA定位表达的研究。结果TNFαmRNA在SiHa和W12细胞中有阳性表达,NCx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上皮、间质、血管壁及平滑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见于间质单个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结论宫颈尖锐湿疣及宫颈鳞癌来源的上皮为TNF生成细胞之一;TNFmRNA表达强度与细胞增生程度有关;宫颈HPV感染对细胞内TNFmRNA表达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子宫肿瘤 原位杂交 MRNA 子宫颈细胞 子宫内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tE和VitC对氩激光虹膜术后房水内SOD活性和眼压的影响
10
作者 何剑峰 仇宜解 +3 位作者 王云霄 殷拥军 李丰桥 葛宝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54-654,658,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阻滞性 ALI术 房水 SOD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ye综合征24例尸检报道
11
作者 朱宗令 杨梅怀 +1 位作者 李文馨 马沛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6-288,293,共4页
Reye综合征(Reye syndrome,RS)是一种急性非炎性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主要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常发生在前驱疾病的恢复期,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对24例RS尸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本病的诊断标准、RS肝脏的病理学、肝... Reye综合征(Reye syndrome,RS)是一种急性非炎性脑病—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主要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常发生在前驱疾病的恢复期,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对24例RS尸检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本病的诊断标准、RS肝脏的病理学、肝穿刺活检的重要性和成人RS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ye综合症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剥脱后血管平滑肌增生的时相特征
12
作者 刘乃奎 岑链珍 +4 位作者 赵民清 王雪清 唐朝枢 苏静怡 任晓燕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7-338,I027,T001,共4页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 观察了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的时相变化。结果表明,内皮损伤可导致VSMC增生,内膜增厚。VSMC在术后24小时就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合成DNA;DNA复制高峰是在术后48~72小时,10天之后主要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基质堆积,提示细胞的大量复制是在内皮损伤后的早期阶段,这可能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增生 内皮损伤 时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及其产物变化的研究
13
作者 朱海青 葛宝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6-566,630,共2页
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突变所致。P53基因为一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为探索P53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单纯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化... 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癌基因活化及抑癌基因突变所致。P53基因为一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为探索P53基因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单纯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化技术对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及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53基因 PCR-SS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的一种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14
作者 张闻逵 田松岑 +1 位作者 施汉章 赵少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3-384,共2页
降钙素的生物测定法,至今国际上一般采用Kumar氏法,用的是大鼠。我们前文研究的Kumar氏改良法,用的也是大鼠。上法测定一个样品,需用同种属、同年龄、年幼。
关键词 小鼠 降钙素 生物测定法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