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控Tim-3通路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中对Th17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 张蓓 +5 位作者 李秀梅 沈若武 丛蓓蓓 杨丽华 孙东君 王建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讨Tim-3通路在阻断或激活时对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8周,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无菌取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取外周血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取肝脏组织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固... 目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探讨Tim-3通路在阻断或激活时对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8周,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无菌取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取外周血分离血清后于-20℃保存,取肝脏组织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备用。在96孔板上将脾淋巴细胞平均分成5组,即阻断实验组、阻断对照组、激活实验组、激活对照组和Con A对照组。用Tim-3的单克隆抗体即Anti-Tim-3来阻断Tim-3通路;用Tim-3的重组配体galectin-9来激活Tim-3通路,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收集细胞上清液于-20℃保存。生化分析法测血清中ALT、AST和ALB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中IL-17A和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A及IL-6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各组脾淋巴细胞ROR-γt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E染色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组织损伤及较多的假小叶,免疫组化可见IL-17A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与阻断对照组相比,阻断实验组中IL-17A和IL-6的水平升高(P<0.05);与激活对照组相比,激活实验组中IL-17A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实时定量PCR显示与阻断对照组相比,阻断实验组中ROR-γt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与Th17细胞密切相关,免疫调控Tim-3通路可通过影响Th17细胞效应,进而参与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肝损伤 Tim-3通路 TH17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耿霄 张蓓 +3 位作者 周文超 梁洁 王丽 王十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4-1306,1310,共4页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IL-17+T细胞(Th17细胞)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Th17/Treg平衡在CHB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HB住院患者(CHB组)60例,其中35例轻中度CHB患者(C...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和CD4+IL-17+T细胞(Th17细胞)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Th17/Treg平衡在CHB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CHB住院患者(CHB组)60例,其中35例轻中度CHB患者(CHB-LM),2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同时选取21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H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Treg的细胞频数,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C组相比,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频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及TGF-β1浓度明显增高。Th17/Treg比值变化显示,与HC组相比,在CHB组中该比例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与CHSB组相比,在CHB-LM组中该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Th17细胞/Treg的失衡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病程演变的重要因素,检测Th17细胞/Treg比值变化对疾病发展的早期预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IL-17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CD59的表达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5
3
作者 高美华 李营 +3 位作者 张蓓 王冰 梁洁 李园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与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2种方法干预宫颈癌HeLa细胞CD59的表达,以探讨比较2种CD59低表达方式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μg/mL的CD59短肽封条作用于HeLa细胞8 h后,联合CD59干扰质粒pSUPER-siCD59稳定转染HeLa... 目的采用RNA干扰与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2种方法干预宫颈癌HeLa细胞CD59的表达,以探讨比较2种CD59低表达方式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μg/mL的CD59短肽封条作用于HeLa细胞8 h后,联合CD59干扰质粒pSUPER-siCD59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的变化,采用TUNEL染色、annexin V-PE/7-AAD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D59短肽封条组与pSUPER-siCD59质粒稳定转染细胞组HeLa细胞增殖明显弱于对照组,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2组处理细胞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且短肽封条的效果要好于pSUPER-siCD59质粒。结论下调CD59表达能抑制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短肽封条效果要优于CD59 RNA干扰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 RNA干扰 短肽封条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质抗特应性皮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秀梅 王国英 +4 位作者 张文 高美华 张蓓 沈若武 丛蓓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甲壳质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方法: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组)(8只)、模型组(M组)(10只)、甲壳质组(E组)(10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及背部皮肤外敷OVA建立AD动物模... 目的:探讨甲壳质对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AD)的作用。方法: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组)(8只)、模型组(M组)(10只)、甲壳质组(E组)(10只)。通过小鼠腹腔注射及背部皮肤外敷OVA建立AD动物模型(模型组),甲壳质组在建模过程中同时给予3 mg/d甲壳质灌胃4周。建模成功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和甲苯胺蓝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变化以及细胞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 E、总Ig G2a和OVA-specific Ig E的水平;取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甲壳质组小鼠皮肤激发处炎症症状较轻,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增厚程度降低,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总量(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肥大细胞数量(P〈0.01)明显减少。甲壳质组小鼠血清中总Ig E和OVA-specific Ig E的水平都明显降低(P〈0.05~0.001),Ig G2a水平显著升高(P〈0.001)。甲壳质组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产生的IL-12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而IL-4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甲壳质能有效减轻OVA诱导的小鼠AD症状,降低小鼠血清中Ig E水平,甲壳质的抗过敏作用可能与其诱导AD小鼠脾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甲壳质 卵清蛋白 IGE IGG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洁 张蓓 +6 位作者 刘佳宝 张希东 李园园 王十锦 王丽 周文超 耿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300μl的PBS,第8次注射1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做HE和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取血清测ALT、AST、TP及AL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连续注射ConA 8周的大鼠ALT、AST显著升高,TP变化不明显,ALB及白球比显著降低。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增高,病理分析示明显纤维化。结论:反复尾静脉注射Con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刀豆蛋白A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对血清CD44v6和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小涛 张真 +2 位作者 韩淑红 马学真 王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检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D44v6和VEGF(sCD44v6,s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规律与不能手术NSCLC病理生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5... 目的:检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D44v6和VEGF(sCD44v6,s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规律与不能手术NSCLC病理生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50例不能手术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D44v6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前CD44v6水平(570.89±63.30)ng/L和VEGF水平(241.09±85.96)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6.32±97.68)ng/L(P<0.01)与(103.72±39.22)ng/L(P<0.05)。2)治疗前VEGF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细胞分化及临床分期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CD44v6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远处转移、细胞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原发部位、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3)治疗前CD44v6水平(570.89±63.30)ng/L和VEGF水平(241.09±85.96)ng/L均分别高于治疗后的水平(281.44±74.28)ng/L(P<0.01)和(133.64±67.69)ng/L(P<0.01)。4)治疗后CD44v6和VEGF平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CR组显著降低(P<0.01),PD组降低不明显(P>0.05),而PR组和SD组降低介于两者之间(P<0.05)。5)治疗前、后CD44v6和VEGF水平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前后CD44v6/VEGF水平与不能手术NSCLC的多项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它们的水平变化是预测不能手术NSCLC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可为临床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4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同步放化疗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尔佳对膀胱癌患者sIL-2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强 李延江 +1 位作者 鲁迎年 申东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药物疗法 保尔佳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突变CD59基因在CHO细胞的表达、检测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宁 高美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分别构建两个高效表达人突变CD59的CHO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探讨突变CD59基因表达蛋白糖基化前后抗补体活性的变化,为在基因水平阐明糖尿病血管增殖症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两种含不同突变基因的人CD59全长cDNA序列(HM7、HM8)... 目的:分别构建两个高效表达人突变CD59的CHO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探讨突变CD59基因表达蛋白糖基化前后抗补体活性的变化,为在基因水平阐明糖尿病血管增殖症的发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将两种含不同突变基因的人CD59全长cDNA序列(HM7、HM8)的重组pALTER质粒运用阳离子脂质体导入法共转染CHO细胞,用含有400μg/ml新霉素类似物(G418)的F12培养基筛选出阳性表达克隆,应用荧光免疫组化(FIH)检测CD59在CHO细胞表面的表达。经染料释放试验检测突变CD59糖基化前后抗补体活性。结果:运用阳离子脂质体导入法将重组pALTER质粒与pcDNA3质粒共转染CHO,成功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FIH证明突变CD59可在CHO细胞表达。染料释放法证实两种突变CD59均具有抗补体活性,且在高糖环境下易糖基化,糖基化后抗补体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建立了两个高效表达突变CD59的真核表达系统,获得阳性克隆细胞株。初步研究证实突变CD59具有抗补体活性,糖基化后抗补体活性明显降低,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突变 真核表达系统 CHO细胞 细胞转染 抗补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接头蛋白CBP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生长增殖的负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美佳 张维娜 +1 位作者 渠开攀 王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7-5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跨膜接头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发现的Src家族成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该研究旨在观察CBP基因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B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 背景与目的:跨膜接头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发现的Src家族成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该研究旨在观察CBP基因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B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CBP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和实验组(A431细胞转染CBP-EGFP病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率,验证转染成功与否;CCK-8法检测CBP过表达对A4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k、Csk和Fyn三种上游信号转导分子分别在m RNA和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建立了稳定过表达CBP的A431细胞株;CCK-8法结果提示,CBP过表达明显抑制细胞生长,第2~6天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亲本细胞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F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431细胞Lck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1),实验组细胞Csk和Fyn m RNA的表达分别约为亲本细胞组的1.6倍和3.8倍,表达显著上调(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Lck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组细胞Csk和Fyn蛋白与亲本细胞组和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CBP过表达可抑制皮肤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CBP通过调节上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Lck、Csk和Fyn来调控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跨膜接头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C-Src激酶结合蛋白诱导Jurkat淋巴细胞表型改变和凋亡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美华 丛蓓蓓 +2 位作者 王冰 王丽娜 邵志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9-752,757,共5页
目的研究上调C-Src激酶结合蛋白(CBP)表达对Jurkat细胞超微结构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CBP-EGFP融合蛋白过表达病毒载体,转染建立稳定的高表达CBP-EGFP融合蛋白的Jurkat细胞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基础生长状态,共聚焦显... 目的研究上调C-Src激酶结合蛋白(CBP)表达对Jurkat细胞超微结构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CBP-EGFP融合蛋白过表达病毒载体,转染建立稳定的高表达CBP-EGFP融合蛋白的Jurkat细胞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基础生长状态,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病毒转染效率及CBP蛋白在细胞上的定位,电镜观察细胞内细胞器的复杂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基本参数及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CBP基因及信号转导通路中C-Src激酶(CSK)、原癌基因蛋白Vav(Vav oncoprotein)mRNA水平。结果光镜下发现转染CBP-EGFP病毒的Jurkat细胞皱缩细胞增多,大小均一性较差。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转染效率达到100%,同时发现CBP定位于细胞膜上。电镜可见CBP组细胞内细胞器较Jurkat细胞复杂,有线粒体,并出现大量的溶酶体样结构。与阴性组相比,转染了CBP-EGFP病毒后,死亡细胞的数量大大增加,而qRT-PCR结果显示CBP组CSK表达上调,Vav则表达下调。结论在Jurkat细胞中,CBP蛋白高表达可以使细胞的均一性下降,凋亡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rc激酶结合蛋白 细胞器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肽库筛选HeLa细胞表面与人CD59结合的活性短肽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林林 高美华 王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寻找HeLa细胞表面与人CD59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序列。方法分别用非转基因HeLa细胞和转染CD59基因的HeLa细胞的裂解蛋白进行5轮亲和筛选,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然后用ELISA方法筛选噬菌体阳性克隆。提取单克隆DNA测序,并对其进行DNA序列... 目的寻找HeLa细胞表面与人CD59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序列。方法分别用非转基因HeLa细胞和转染CD59基因的HeLa细胞的裂解蛋白进行5轮亲和筛选,并通过竞争结合实验,然后用ELISA方法筛选噬菌体阳性克隆。提取单克隆DNA测序,并对其进行DNA序列分析推导出短肽序列。结果随机挑选的16个单克隆中有10个克隆对HeLa细胞有特异性结合力,经测序得到一条高度同源的多肽序列。结论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对肿瘤细胞进行全细胞蛋白筛选,得到了噬菌体多肽能高特异性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短肽序列,为下一步设计肿瘤逃逸相关的CD59活性位点的短肽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噬菌体肽库 人CD59蛋白 肿瘤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