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量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2 位作者 姜雯 刘义国 李玲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5-811,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灌水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午休"明显减弱。...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灌水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午休"明显减弱。在灌溉低于3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都随灌溉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灌3水(W3,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灌浆水60 mm)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灌溉4水(W4,起身水60 mm+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灌浆水60 mm)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小于W3处理,表明过量灌溉对旱地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作用有消极作用。小麦产量以灌2水(W2,拔节水60 mm+孕穗水60 mm)处理为最高,且在灌溉2水以下随着灌溉次数增加而增加,但灌1水(W1,拔节水60 mm)和W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时灌溉3水(W3)和4水(W4)会使产量下降,反而低于旱地处理,因此过多灌水不利于旱地小麦的高产。试验结果还表明,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灌浆中期达到较高光合作用至关重要,而起身水对旱地小麦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拔节期是旱地小麦达到高产最重要的灌溉时期,拔节~孕穗期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孕穗水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水分生产效率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素,以灌溉拔节水60 mm(W1)处理为达到旱地冬小麦高产的最佳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量灌溉 过量灌溉 灌水次数(量) 旱地小麦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合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肥水类型小麦抗旱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雅倩 林琪 +2 位作者 姜雯 刘义国 李玲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5-210,共6页
为了提高小麦抗旱性,本试验选用6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状况和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肥水... 为了提高小麦抗旱性,本试验选用6个肥水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分胁迫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小麦品种种子的萌发状况和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在防雨旱棚池栽条件下对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肥水类型小麦品种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根系活力呈现先略微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与水浇地品种相比,旱地品种青麦6号、济旱5034和鲁麦21的胚芽鞘长度较长,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相对较高且下降缓慢,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积累的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胚芽鞘长度、相对发芽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与抗旱性鉴定指标抗旱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抗旱特性 肥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制节水潜力与灌溉对策 被引量:26
3
作者 房全孝 王建林 于舜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44,共8页
利用详细校正的农业系统模型可以综合土壤、气候及作物等因素综合评价节水灌溉制度,为农田水分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该文利用根系水质模型(RZWQM-CERES)模拟分析了华北平原2个代表性站点(禹城和栾城)小麦-玉米两熟制下作物产量... 利用详细校正的农业系统模型可以综合土壤、气候及作物等因素综合评价节水灌溉制度,为农田水分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该文利用根系水质模型(RZWQM-CERES)模拟分析了华北平原2个代表性站点(禹城和栾城)小麦-玉米两熟制下作物产量、农田蒸散和灌溉需水量多年的变化特征(1961-1999),结果表明栾城站小麦季农田最大蒸散量与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632和496mm,明显高于禹城站,而玉米季最大蒸散量相近,分别为395和384mm。2个站点灌溉需水量都集中在小麦季(3-5月),但在栾城站播种期(6、10月)灌溉需水量较高。由于2站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作物产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明显不同,在获得相似目标产量时,禹城站灌溉需水量低于栾城站。以作物水分胁迫指数为基础的节水灌溉制度模拟评价表明2个站点冬小麦水分敏感期为孕穗期,但播前灌溉的产量效应差异明显。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2个站点高效用水和环境友好型的节水灌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蒸散量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水质模型中土壤与作物参数优化及其不确定性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房全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农业系统模型参数优化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是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研究利用自动优化程序PEST(parameter estimation software)对根系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RZWQM)中土壤参数(土壤水力学参数和根系生长参数)... 农业系统模型参数优化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是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研究利用自动优化程序PEST(parameter estimation software)对根系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RZWQM)中土壤参数(土壤水力学参数和根系生长参数)和作物遗传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EST优化模拟结果明显优于传统试错法的校正结果,且具有较高的参数优化效率。模型参数优化不确定性评价表明校正数据和参数初始值的选择、土壤水力学参数估算方法、不同类型参数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优化目标方程(误差来源计算)都明显影响模型模拟结果。以上过程中土壤水力学参数优化值差异较小,但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却明显不同。通过以上评价分析提高了RZWQM相关参数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及其模拟功能,降低了模型参数优化的不确定性,为PEST优化其他模型参数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不确定性 根系水质模型 P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