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部分小麦材料的抗旱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丁晓雯 常乐 穆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2-207,共6页
以山东地区21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萌发期的发芽率、胚根数、主根长、胚芽鞘长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萌发期的抗旱特性;用幼苗反复干旱鉴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 以山东地区21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萌发期的发芽率、胚根数、主根长、胚芽鞘长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萌发期的抗旱特性;用幼苗反复干旱鉴定方法,比较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苗期的抗旱特性;在旱棚内人工控制水分模拟干旱胁迫,以小麦开花期及灌浆期的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POD活性,成熟期的产量为实验指标,研究不同品系冬小麦在水分胁迫下中后期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品系11、17、12、4、6、15、14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品系13全生育期不抗旱;品系20、9、2、19、18萌发期、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0、5萌发期、中后期抗旱性强;品系7、1、8苗期抗旱性强;品系16、3苗期、中后期抗旱性强。通过对21份小麦品系萌发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苗期的综合抗旱系数、中后期的综合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抗旱相关性不强,其中苗期综合抗旱系数与中后期综合抗旱系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特性 萌发期 苗期 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房清龙 林琪 +3 位作者 刘义国 姜雯 李玲燕 赵长星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6-11,共6页
在中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5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 在中国北方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小麦增产规律,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对5种不同耕作方式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叶光合日变化和产量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处理(CK)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比秸秆还田处理的高;秸秆还田处理的SPAD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比不还田处理的高,差异显著;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CK和深耕秸秆还田(深耕)处理高18.04%和6.83%。较大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了深松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处理减缓了光合午休现象,使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产量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深松处理为比较适宜的耕作方式,研究结果为地方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保护性耕作 旱地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子质量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琨 李贺勤 +1 位作者 江绪文 王建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2011~2013年在山东共采集337个市售玉米杂交种子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统计其种子包衣、包装及包装袋标识等信息。结果表明,近3年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在质量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破损(包括较大裂纹)种子较普... 2011~2013年在山东共采集337个市售玉米杂交种子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统计其种子包衣、包装及包装袋标识等信息。结果表明,近3年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在质量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破损(包括较大裂纹)种子较普遍,破损的样品数占同批总数超78.0%;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41.7%~100.0%和53.7%~100.0%。对此提出了提高、保证种子质量的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玉米 种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健 李贺勤 江绪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795-8796,8798,共3页
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济南、青岛、潍坊等10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户进行抽样调查,重点了解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种业在种子质量控制、售后服务... 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山东济南、青岛、潍坊等10个地区的玉米种植户进行抽样调查,重点了解目前山东省玉米种植户对种子质量认识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种业在种子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监管力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山东省玉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玉米 种子质量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绿 李玉刚 +6 位作者 王圣健 刘亚东 王志英 刘丹 李娜娜 赵长星 盖红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为了筛选适于华北旱作区种植的优良冬小麦品种,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评价了119份小麦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性状均值,处理比对照分别下降了77.3%,40... 为了筛选适于华北旱作区种植的优良冬小麦品种,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评价了119份小麦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性状均值,处理比对照分别下降了77.3%,40.0%,30.7%,16.7%和78.0%,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19.6%的PEG-6000处理促进了部分材料的主胚根长伸长,包括洛夫林13、汶农14、轮选987等24份材料,这部分种质可能为萌发期对干旱响应比较积极的品种。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结果表明,其与胚芽鞘长、主根数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82处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初步筛选出的小麦萌发期抗旱较强的种质为:洛夫林13、汶农14、中国春、漯麦8号、轮选987、泰山22、山农17、泰农18、烟航选2号、中育6号、鲁麦14、泰农6258、泰农2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胚芽鞘长 隶属函数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义国 位国峰 +1 位作者 商健 林琪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101,共6页
为了探究适宜的冬小麦滴灌量,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1)、传统灌溉方式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共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 为了探究适宜的冬小麦滴灌量,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1)、传统灌溉方式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共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3、W4和W5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W1和W2处理不能显著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在乳熟期增加1次滴灌的W5处理在成熟期表现出"贪青晚熟"现象。所以,枯水年滴灌120mm(W4),在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滴灌,每次30mm;平水年滴灌90mm(W3),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滴灌,每次30mm,可以有效地缓解冬小麦叶片的衰老,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为最佳的滴灌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量 冬小麦 衰老特性 旗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闫萌萌 王铭伦 +2 位作者 王洪波 王月福 赵长星 《农学学报》 2013年第8期17-20,共4页
揭示不同波长单色光照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效应,为深入研究其相关机理提供依据。在花生出苗后,将幼苗置于不同波长和自然光照的LEDs光源下生长,研究光质对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与自然光照相比,红光(610~660nm)... 揭示不同波长单色光照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效应,为深入研究其相关机理提供依据。在花生出苗后,将幼苗置于不同波长和自然光照的LEDs光源下生长,研究光质对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与自然光照相比,红光(610~660nm)可显著促进花生苗期根系生长,主侧根长、侧根数量多、干物质积累多,根系活力强;蓝光(445~470nm)对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系分布范围小,但根系活力较高;黄光(590~595nm)和绿光(515~520nm)抑制幼苗根系生长,根系长势弱,根系活力也较低。红光显著促进花生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蓝光、黄光和绿光均显著抑制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光质 幼苗 根系生长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施氮对夏玉米氮素平衡、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石德杨 张海艳 董树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硝态氮在0—60 cm土层含量最高,在0—180 cm剖面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施氮处理夏玉米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高达37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机氮残留和氮表观损失显著增加。作物吸氮量、氮表观损失量与总氮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总氮输入量每增加1 kg作物吸氮量增加0.156 kg,而表观损失量增加0.369 kg,是作物吸氮量的2.4倍。高残留氮土壤应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免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夏玉米籽粒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氮收获指数呈降低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在施氮量80 kg/hm2时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降低;增施氮肥能降低高残留氮土壤中氮肥的增产效果和利用率。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和环境效应,N 80 kg/hm2是氮素高残留土壤上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残留氮 施氮量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毕振方 杨富军 +3 位作者 闫萌萌 王月福 赵长星 王铭伦 《农学学报》 2011年第7期6-10,共5页
为了揭示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选择花生品种‘青花5号’为材料,对不同追肥时期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针期追肥可提高花生... 为了揭示不同追肥时期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选择花生品种‘青花5号’为材料,对不同追肥时期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针期追肥可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所持续的时间达到30天以上;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3.5个,果重提高9.7%,从而使花生的经济产量提高9.33%。在花生生产上花针期追肥可作为提高产量的一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追肥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长星 鲁成凯 +2 位作者 王信宏 王月福 王铭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花生初花期,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花生初花期,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衰老缓慢,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叶片 产量水平 氮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位国峰 刘义国 +4 位作者 姜雯 张洪生 林琪 赵长星 张玉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70,99,共5页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分析了7种滴灌量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分析了7种滴灌量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籽粒贡献率降低,花后同化物转移量和转移率增加。CK1处理下干物质向籽粒运转主要在开花前,其他处理干物质积累主要在花后,其中W4和W5处理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提高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干物质 灌浆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早期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倩 张洪生 +2 位作者 盖伟玲 段梅堂 姜雯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对山东省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萌发期PEG模拟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每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重等都有影响,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进行了定量... 对山东省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萌发期PEG模拟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每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重等都有影响,但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使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抗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其中莱农14、农大108、登海701为早期典型抗旱型品种;浚单20、金海5号、青农105、中科11为早期较抗旱型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为早期不抗旱型品种。其它各抗旱筛选指标中,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与隶属函数对品种抗旱性分析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渗透胁迫 抗旱指数 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以玉米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绪文 韩辉 +6 位作者 宋希云 李贺勤 李浩 袁桢 王玺 赵光武 王建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为促进中国主要农作物市售种子质量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研发了基于B/S架构+ASP.NET+Microsoft SQL Server的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网络信息系统,其服务器端程序集和用户端(浏览器端)分别应用C#语言和XHTML+Java Script开发,主要包括共性... 为促进中国主要农作物市售种子质量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研发了基于B/S架构+ASP.NET+Microsoft SQL Server的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网络信息系统,其服务器端程序集和用户端(浏览器端)分别应用C#语言和XHTML+Java Script开发,主要包括共性数据查询、种子质量评价鉴定核心数据查询、种子及幼苗图像查询、种子质量信息交流4种功能。利用该系统实现了2012年以来我国玉米主产区各年度主要市售玉米品种样品种子质量信息的查询与交流,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在市售玉米种子质量数据信息收集、使用和管理上缺乏平台、用户对种子质量信息了解不全面等系列问题。该系统的开发、应用及完善将在保障我国种子质量,促进现代种业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质量 主要农作物 玉米 信息系统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水分动态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商健 张玉梅 +1 位作者 林琪 刘义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明确胶东地区适宜小麦滴灌铺管间距,在大田试验设置了4种滴灌处理:一管三行(T3,间距54cm)、一管四行(T4,间距72 cm)、一管五行(T5,间距90 cm)、一管六行(T6,间距108 cm),以无灌水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耗水... 为明确胶东地区适宜小麦滴灌铺管间距,在大田试验设置了4种滴灌处理:一管三行(T3,间距54cm)、一管四行(T4,间距72 cm)、一管五行(T5,间距90 cm)、一管六行(T6,间距108 cm),以无灌水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可显著降低土壤水的消耗。不同滴灌处理冬小麦总耗水量和土壤水消耗量表现为T6>T3>T5>T4,两年T6处理总耗水分别为407.5 mm和451.2 mm,显著高于T4处理。在枯水年,各处理WUE表现为T5>T4>T6>T3>CK;平水年,各处理WUE为T5>T4>CK>T6>T3,两年度T5和T4处理的WUE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T5的WUE分别为24.3 kg·hm^(-2)·mm-1和19.4 kg·hm^(-2)·mm-1。适宜的滴灌管配置方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子粒千粒重,T5处理两年产量最高,综合考虑T5经济效益最大,两年的经济效益分别达到10 976.35元·hm^(-2)和9 802.56元·hm^(-2)。一管五行间距90 cm是胶东地区最佳滴灌铺管间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铺管间距 冬小麦 耗水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真滑刃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星月 白春启 +2 位作者 刘奇志 李贺勤 张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8-1024,共7页
对北京地区连作草莓土壤中占种群优势地位的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文中分离得到的真滑刃线虫,虫体形态与燕麦真滑刃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极为相似,且主要形态... 对北京地区连作草莓土壤中占种群优势地位的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采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文中分离得到的真滑刃线虫,虫体形态与燕麦真滑刃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极为相似,且主要形态学测量值基本相符。在形态学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ITS-r DNA区域序列扩增结果与Gen Bank已注册的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线虫为燕麦真滑刃线虫。该线虫的分类鉴定为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该线虫在连作草莓的根际土壤中大量存在,其是否对草莓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草莓 分类鉴定 食真菌线虫 燕麦真滑刃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义国 刘永红 +1 位作者 刘洪军 于淙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24-842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衰老的影响,阐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抗旱性差异。[方法]3种种植方式分别为垄作、沟作和畦作。小麦衰老相关指标分别为叶绿素含量、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垄作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的衰老速度减缓,叶绿素降解速度变慢,抗氧化酶类SOD、CAT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沟作小麦与畦麦相比虽也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但与垄麦相比,旗叶衰老速度更快。[结论]3种种植方式的抗旱能力依次为:垄作>沟作>畦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沟作 畦作 旗叶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灌浆期淀粉的热力学和晶体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热力学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DSC糊化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峰宽增大,峰值、糊化温度、...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热力学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DSC糊化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峰宽增大,峰值、糊化温度、热焓及结晶度呈逐渐降低趋势。说明与籽粒灌浆后期相比,灌浆前期的玉米淀粉较难糊化。类型间比较,糯玉米和甜玉米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热焓。说明糯玉米淀粉难以糊化,甜玉米淀粉容易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灌浆 淀粉糊化 热力学特性 晶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海艳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56-58,共3页
以菘蓝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浓度NaCl(≤20 mmol/L)处理下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度指数无显著变化,高浓度NaCl 处... 以菘蓝种子为试材,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浓度NaCl(≤20 mmol/L)处理下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度指数无显著变化,高浓度NaCl 处理(≥60 mmol/L )下菘蓝种子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降低;10~20 mmol/L NaCl处理能促进菘蓝幼苗生长,叶片MDA含量无显著变化,40~100 mmol/L NaCl处理时幼苗生长显著受抑制,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NACL胁迫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MD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夫特控释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9
作者 王珍珍 鲁欣欣 +2 位作者 杨锦忠 李凤涛 苑兆鲁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6期93-94,97,共3页
通过3年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单粒播种条件下沃夫特控释肥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适宜施肥量为682 kg/hm2左右。
关键词 沃夫特控释肥 玉米 产量 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根深度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祺 张晓军 +3 位作者 冯锴 赵长星 王铭伦 王月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采用箱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断根深度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断根深度在断根后初期(5~10d)均造成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并随着断根深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 采用箱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断根深度对花生叶片氮代谢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断根深度在断根后初期(5~10d)均造成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并随着断根深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10~15d之后则随着断根深度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以断根深度15cm处理的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适度断根处理(10~15cm)显著提高花生产量、有效果数和百果重。过度断根处理的叶片含氮量、氮积累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一直低于对照处理。表明适度断根处理短时间内降低了花生叶片氮代谢水平,但之后能够延缓花生叶片氮代谢水平的下降速度,保持生育后期叶片具有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增加生物产量、荚果产量、有效果数和百果重。花生的适宜断根深度为10~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根深度 花生叶片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