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学类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穆平 王春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124-125,共2页
《生物信息学》作为采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生命科学中各种生物信息采集、储存、传递、检索、分析和解读等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高度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在《生物信息学》教学... 《生物信息学》作为采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生命科学中各种生物信息采集、储存、传递、检索、分析和解读等的一门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高度交叉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在《生物信息学》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向学生讲授生物信息学的新进展和国内外生物信息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该文从生物信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 基因组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孕穗期低温生理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志伟 王法宏 +5 位作者 李升东 冯波 司纪升 张宾 孔令安 王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0-906,共7页
为明确冬小麦抗低温倒春寒的生理机制,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潍麦8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低温(1℃、-2℃)对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 为明确冬小麦抗低温倒春寒的生理机制,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2、邯6172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潍麦8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低温(1℃、-2℃)对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当天,1℃低温下,4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SOD活性除济麦22外均提高;-2℃低温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更明显,SOD活性除临麦4号外均降低,各品种MDA含量均显著减少。低温处理第3d和第6d,低温最初诱导产生的脯氨酸逐渐减少,MDA含量大幅降低,其余指标均增加。经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4个品种的抗寒性相近,穗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孕穗期低温 生理反应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量-密度关系年代演化趋势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锦忠 张洪生 杜金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19,共5页
为明确中国玉米产量-密度试验结果的年代演化趋势,进一步探索提高玉米产量的突破方向和理论依据,汇集从1950s到2000s中国玉米产量-密度的文献结果,拟合产量-密度抛物线模型,剔除异常后进行直方图、相关、通径等Meta分析。结果表明,1950s... 为明确中国玉米产量-密度试验结果的年代演化趋势,进一步探索提高玉米产量的突破方向和理论依据,汇集从1950s到2000s中国玉米产量-密度的文献结果,拟合产量-密度抛物线模型,剔除异常后进行直方图、相关、通径等Meta分析。结果表明,1950s和1960s玉米产量明显低于1970s和1980s,1990s以来产量持续增加,2000s最大,为10.5thm-2,1960s以来年均增益150kghm-2。最佳密度年代均值在4.5~6.8株m-2之间,呈现(1950s和1960s)<(1970s和1980s)<1990s,但是,2000s却小于1990s。最佳密度下单株产量年代均值在0.08~0.17kg之间,呈现1950s>(1960s和1970s)<1980s,且1990s以来持续上升,2000s上升幅度更为明显。1990s以来密度偏离最佳值引起的减产幅度呈现上升趋势。在持续增加密度的同时,通过育种和栽培途径提高单株产量,是玉米更高产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最高产量 最佳密度 单株产量 年代趋势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军 吴秀宁 +4 位作者 鲁敏 麻珊珊 赵继新 陈新宏 武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西农979等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西农979等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7个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溶性蛋白除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均增加。用上述指标所得的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7个小麦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晋麦47>小偃22>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郑麦366>郑麦9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冬小麦 拔节期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宋新颖 邬爽 +2 位作者 张洪生 林琪 穆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良星99、烟农21、烟农24、济麦22)的旗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在开花后... 为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良星99、烟农21、烟农24、济麦22)的旗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在开花后干旱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SOD、CAT和POD活性均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而且这种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旱地品种青麦6号和烟农21在干旱胁迫下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上升幅度快,青麦6号和鲁麦21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且下降幅度缓慢,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且随着生育进程积累速度平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降低的幅度小。因此,旱地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能保持一个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其代谢功能和抗旱能力较强,最终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花后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海藻酸钠/壳聚糖凝胶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丽敏 李明 +4 位作者 倪雅欣 倪甜 高萌萌 王晓蕾 张保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18-2120,2124,共4页
采用复凝聚相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材料制备了高效氯氰菊酯微球,以微球粒径和机械强度为主要性能指标,确定了较适宜制备条件: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乳化剂吐温-20为3%,OP-10-P为1%,氯化钙质量分数为2%,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6%,制得的复... 采用复凝聚相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材料制备了高效氯氰菊酯微球,以微球粒径和机械强度为主要性能指标,确定了较适宜制备条件: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乳化剂吐温-20为3%,OP-10-P为1%,氯化钙质量分数为2%,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6%,制得的复合微球载药率为22.33%,包埋率为76.17%,粒径为1.5 mm左右,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与SRAP标记在玉米品种鉴定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盖树鹏 盖伟玲 黄进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8-472,共5页
利用SSR标记和SRAP标记对19个玉米品种及8份莱农15样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标记的分辨能力及在亲缘关系和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表现。与SSR标记相比,SRAP标记用于玉米品种鉴定扩增位点数量更多,PIC值更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亲缘关系分... 利用SSR标记和SRAP标记对19个玉米品种及8份莱农15样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标记的分辨能力及在亲缘关系和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表现。与SSR标记相比,SRAP标记用于玉米品种鉴定扩增位点数量更多,PIC值更高,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亲缘关系分析方面,SSR检测的遗传距离变幅更大,2种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在杂交种纯度检测中,SRAP标记的期望位点在杂交种群体中检测率高于SSR标记相应位点,检测杂交种纯度结果更接近田间种植鉴定,因而准确度更高。SRAP在玉米品种鉴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SSR标记技术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 SRAP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与穗部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吕莹莹 张萌 +4 位作者 沈丹丹 张士东 李特 瞿培 张恩盈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60-165,共6页
为了分析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点现状及参试玉米组合穗部性状和产量的遗传关系,以2006-2015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验点参试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年山东省区域试验青岛试点设置4个组别,参试品种数量为56... 为了分析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点现状及参试玉米组合穗部性状和产量的遗传关系,以2006-2015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青岛试验点参试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年山东省区域试验青岛试点设置4个组别,参试品种数量为563个。经对4个组别的参试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玉米组合产量最高;对67500组各品种穗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r=0.556**)>百粒质量(r=0.491**)>穗粒数(r=0.462*)>行粒数(r=0.372*)>穗行数(r=0.285*)>穗长(r=0.271*)>穗粗(r=-0.004)>轴粗(r=-0.096)>秃顶(r=-0.332**)。通径分析表明,穗长和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说明穗长和出籽率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性状,在选育玉米新品种时要特别注意对穗长和出籽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品种产量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靖 林琪 +1 位作者 倪永君 刘义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1-884,共4页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标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3个保护耕作模式中,NT1和NT2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但可改善面筋质量、加工品质及面团弹性,NT2还有利于改善小麦面团拉伸特性;NTS则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面条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口感及面团拉伸特性,但降低了延伸性。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以NTS最优,NT2和NT1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保护性耕作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内生细菌JM-3对苹果腐烂病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淑颖 曲田丽 +4 位作者 孙阳 董向丽 王彩霞 李保华 肖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8-213,共6页
从剑麻叶片组织内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其中JM-3菌株对离体苹果枝条上苹果腐烂病菌的扩展致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JM-3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抑菌物质,其无菌发酵滤液能抑制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导致菌丝和芽管膨大畸形... 从剑麻叶片组织内分离获得6株内生细菌,其中JM-3菌株对离体苹果枝条上苹果腐烂病菌的扩展致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JM-3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抑菌物质,其无菌发酵滤液能抑制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导致菌丝和芽管膨大畸形,最终导致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流。JM-3菌株对多种果树和农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RiboPrinter分析,鉴定菌株JM-3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苹果腐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锦忠 崔福柱 +4 位作者 郝建平 姚宏亮 姚先玲 侯流沙 武捷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山西省复杂多变的地形客观上要求开展玉米气候资源的精细区划.以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图、DEM图和30a历史气象资料为基础,结合玉米对热量资源的要求,采用GIS及其空间分析工具开展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结果显示,玉米安全播... 山西省复杂多变的地形客观上要求开展玉米气候资源的精细区划.以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图、DEM图和30a历史气象资料为基础,结合玉米对热量资源的要求,采用GIS及其空间分析工具开展山西省玉米热量资源精细区划.结果显示,玉米安全播种期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推迟,安全成熟期、安全生育期和10℃始日至15℃终日的积温均随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提前;安全播种期、安全成熟期和安全生育期均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种热量因子的空间变异性依次为:10~15℃积温>安全生育期>安全播种期>安全成熟期,全省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热量气象要素的精细区划结果对于山西省玉米的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玉米 GIS 热量资源 精细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向小华 郭会君 +6 位作者 赵林姝 谢永盾 古佳玉 韩冰 李军辉 宋希云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是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得到的,表现为赤霉素敏感型。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该突变体矮秆性状与G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共检测编码GA合成途径关键酶和编码信号转导途径作用因子的10个...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是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得到的,表现为赤霉素敏感型。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该突变体矮秆性状与GA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共检测编码GA合成途径关键酶和编码信号转导途径作用因子的10个关键基因。其中,编码内-贝壳烯杉氧化酶(KO)的GA3基因和编码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0.0、3.1;2个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和SPY显著上调,上调倍数分别为2.3、1.3。外源GA3(赤霉酸)处理能够抑制编码负调控因子基因GAI、SPY和RGA的转录,而GA合成关键酶基因GA3及正调控因子基因GAMYB转录水平显著升高表明DC20矮秆基因对GA相关途径的受外源GA3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秆突变体 赤霉素合成 信号转导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前胡营养器官结构及其分泌道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丽敏 韩邦兴 +2 位作者 梁文星 胡正海 谭玲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6-699,共4页
运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白花前胡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分泌道的分布特征,以明确营养器官内分泌结构的分布规律,为揭示白花前胡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白花前胡成长根从外到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 运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白花前胡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分泌道的分布特征,以明确营养器官内分泌结构的分布规律,为揭示白花前胡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1)白花前胡成长根从外到内由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而且中柱鞘薄壁组织不同于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叶为异面叶结构。(2)白花前胡根、茎及叶中均有分泌道存在,分泌道在根中分布于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韧皮部中,茎中分布于皮层和髓中,叶中分布于维管束上下两侧的薄壁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营养器官 结构 分泌道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内生菌H8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代谢物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曲田丽 张淑颖 金玉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高效的农用抗菌活性物质,以药用植物合欢叶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出一株内生细菌H8。采用对峙培养法与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8菌株、发酵液、无菌发酵液及其活性组分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6...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高效的农用抗菌活性物质,以药用植物合欢叶为试验材料,分离筛选出一株内生细菌H8。采用对峙培养法与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8菌株、发酵液、无菌发酵液及其活性组分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度可达20.5~34.5 mm。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采用液-液萃取、薄层层析及硅胶柱层析,对内生菌H8的代谢液提取分离,得6个组分,对抑菌活性高的2个组分硅烷化衍生后,经GC-MS检测,确定代谢液中有脂肪酸、芳香酸、环二肽等28种活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 内生菌 抗菌代谢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稳产性及抗病性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吕莹莹 张萌 +2 位作者 沈丹丹 牛贵清 张恩盈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4-58,共5页
为研究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分析鲜穗产量与各病害性状之间的关系,应用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产量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王花糯2号的丰产性和... 为研究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同时分析鲜穗产量与各病害性状之间的关系,应用方差分析、直观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产量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王花糯2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粗缩病(r=-0.364**),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见防治粗缩病是提高鲜食玉米品种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方差分析 稳产性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靖 林琪 +2 位作者 倪永君 刘义国 王明锦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传统处理,但20~40cm土壤养分各项指标除NTS表现与0~20cm相同趋势外,NT1和NT2有减小趋势。保护性耕作最终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但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m^2,产量表现:NTS〉CT〉NT2〉NT1。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耕层和耕层以下土壤理化性状,发挥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对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飞菲 赵恒科 +1 位作者 张剑峰 张清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4,共6页
为了解温室环境下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温室大棚中研究了0.5,2.5,5.0mg/kg 3个浓度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小,仅2.5,5.0m... 为了解温室环境下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温室大棚中研究了0.5,2.5,5.0mg/kg 3个浓度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温室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影响较小,仅2.5,5.0mg/kg苯醚甲环唑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短暂的抑制或刺激作用,苯醚甲环唑对土壤真菌数量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持续较长,呈现出毒害效应;苯醚甲环唑对温室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对土壤脲酶活性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蔗糖酶活性表现出刺激作用,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表现出刺激-抑制-恢复对照水平的效应。随着时间的延长,4种土壤酶活性逐渐恢复,到第28d时都趋于对照组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棚室环境下苯醚甲环唑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及科学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温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AhRab7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向小华 宋琳 +3 位作者 裴玉贺 郭新梅 隋炯明 宋希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6-693,共8页
为了研究花生小G蛋白AhRab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模式及与高盐胁迫的关联性,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花育20中克隆了AhRab7(7-1、7-2)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hRab7(7-1、7-2)... 为了研究花生小G蛋白AhRab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模式及与高盐胁迫的关联性,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花育20中克隆了AhRab7(7-1、7-2)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hRab7(7-1、7-2)的cDNA全长分别为872 bp、816 bp,分别含1个621 bp、618 bp大小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frame),拟编码氨基酸数分别为206aa、205aa。将携带完整的ORF序列连入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后进行耐盐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全长重组酶(分别含pET-28a-Rab7-1和pET-28a-Rab7-2的重组质粒)均具有正常酶活性,明显缓解了高盐环境(5.5%~10%NaCl溶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胁迫,而对照组(含空载体pET-28a)未能检测出相同的酶活性,结果表明AhRab7基因表达可以显著缓解高盐胁迫影响。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后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目标蛋白的大小为23kDa,与预测结果一致。这为后期探讨花生对盐胁迫及其他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Rab7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发育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艳 高荣岐 +1 位作者 董树亭 王晓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6,22,共5页
采用DGC方差分析法,比较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籽粒生长过程中胚乳淀粉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RVA谱的尾部高于峰顶,而糯玉米RVA谱的尾部低于峰顶。普通玉米的低谷黏度授粉后10 d达最高... 采用DGC方差分析法,比较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籽粒生长过程中胚乳淀粉糊化特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RVA谱的尾部高于峰顶,而糯玉米RVA谱的尾部低于峰顶。普通玉米的低谷黏度授粉后10 d达最高,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分别在20 d和30 d时最高;糯玉米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在30 d时最高,爆裂玉米均在40 d时最高。说明,普通玉米胚乳的淀粉膨胀力、耐剪切能力和淀粉胶的硬度最先达到最大,其次为糯玉米,爆裂玉米最晚。糯玉米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回复值最低,最不易老化。授粉20 d后,爆裂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最长,糊化温度最高,最难糊化。相关分析发现,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分别呈显著正和负相关,爆裂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玉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特征值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相关性的大小受玉米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乳 直链淀粉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冰洁 吕莹莹 +1 位作者 张恩盈 张保望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6-20,共5页
为给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为给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的综合评价和选育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以5个优良鲜食型糯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其株高、穗位、穗重、穗粗、轴粗、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鲜穗产量、雄穗长、雄穗分枝13个性状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重、百粒重、穗粗、行粒数、穗长等性状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对鲜食型糯玉米13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即鲜穗产量因子、雄穗因子和秃尖长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7.2767%,可以基本代表13个性状所代表的遗传信息。第一主成分是优良玉米品种选择和评判的主要指标,各性状应具备:果穗大,穗粗且轴细,即籽粒要深,穗粒数要多,百粒重要高,株高宜较高等。从第二主成分来看,鲜食玉米品种植株的雄穗最好较长,分枝不宜太多,在保证玉米雌穗对雄穗花粉量需求的同时,尽量选择雄穗分枝少的品种。从第三主成分来看,秃尖长影响了鲜食玉米的商品品质,在品种评价和选育时,应将秃尖长度控制在最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鲜穗产量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