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高肥力土壤的持续供氮能力 被引量:19
1
作者 武俊喜 陈新平 +2 位作者 贾良良 张福锁 V.Rmheld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连续3年的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试验研究高肥力土壤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高肥力土壤上,存在土壤供氮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但在连续3年3个轮作周期6季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都保持了较高的供氮能力,其中夏玉米季高于... 通过连续3年的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试验研究高肥力土壤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高肥力土壤上,存在土壤供氮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趋势。但在连续3年3个轮作周期6季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都保持了较高的供氮能力,其中夏玉米季高于冬小麦季,不施氮处理在冬小麦季的相对产量保持在46%~76%,夏玉米季为69%~81%,轮作周期中土壤氮素的表观矿化量为125~184kg hm2,而供氮能力为123~190kg hm2。在考虑土壤供氮能力的基础上,基于土壤植株测试的氮肥优化管理,在连续6季作物中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氮肥用量,但却获得了同传统施氮处理一致的产量,保持了较低的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避免了过量施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高肥力土壤 土壤持续供氮能力 土壤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管气样原位采集技术研究土壤N_2O浓度及通量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陆星 巨晓棠 +1 位作者 张福锁 Volker Romheld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7-464,共8页
箱法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N2O排放通量,但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全天候监测N2O通量变化、动态研究土壤剖面N2O的行为等方面存在弊端。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硅胶管对N2O的通透性,探索硅胶管用于原位采集土壤气样的理论可行性。田间试验... 箱法被广泛用于监测土壤N2O排放通量,但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全天候监测N2O通量变化、动态研究土壤剖面N2O的行为等方面存在弊端。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硅胶管对N2O的通透性,探索硅胶管用于原位采集土壤气样的理论可行性。田间试验设施用铵态氮肥(NH4+)、施用硝态氮肥(NO3-)及施用硝态氮肥加葡萄糖(NO3-+C)等3个处理,同时安置硅胶管和采样箱,验证硅胶管法在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气样、监测土壤N2O浓度以及排放通量的实际效果,并与箱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硅胶管内外的N2O气体经2.9 h达到95%的平衡,完全能满足大田采样要求;用硅胶管法原位采集高浓度土壤N2O气样的效果显著优于箱法采样。其浓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浓度梯度法计算的N2O排放通量与箱法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但数值偏低;偏低的程度取决于采样位置和土壤中N2O产生位置的匹配程度。建议采用埋于土壤表层的硅胶管计算地面N2O排放通量,或在不同土层埋入硅胶管研究土壤剖面N2O行为的时空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管 N2O排放 N2O扩散 高浓度土壤N2O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生物菌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机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洪坚平 谢英荷 +1 位作者 Neumann Guenter Volker Roemheld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土壤上接种SP11(细菌)、T50(真菌)后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P11(细菌)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和促进有机酸分泌,降低土壤pH,显著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对磷的吸收;T50(真...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土壤上接种SP11(细菌)、T50(真菌)后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P11(细菌)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和促进有机酸分泌,降低土壤pH,显著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对磷的吸收;T50(真菌)虽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但在整个试验中提高小麦对磷的利用率和促进小麦生长等作用不稳定,故SP11细菌接种剂可作为生长促进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小麦幼苗生长 酸性磷酸酶 吸收机理 生长促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豌豆生长和磷、锌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洪坚平 谢英荷 +1 位作者 Neumann Guenter Volker Roemheld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豌豆 生长发育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