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氟砖茶与传统砖茶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春雷 罗学平 +2 位作者 魏晓慧 李建华 杜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3,89,共4页
为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砖茶允许含氟量≤300mg/kg的要求,选用一芽四五叶原料生产低氟砖茶(氟含量285mg/kg),以传统砖茶(氟含量850mg/kg)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感官品质、主要成分及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氟砖茶感官品质优于... 为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砖茶允许含氟量≤300mg/kg的要求,选用一芽四五叶原料生产低氟砖茶(氟含量285mg/kg),以传统砖茶(氟含量850mg/kg)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感官品质、主要成分及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氟砖茶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低氟砖茶主要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比传统砖茶增加了48.33%、79.22%、44.44%、89.55%、42.86%、26.28%、42.96%;氨基酸组分除甲硫氨酸和脯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高于传统砖茶,儿茶素组分除L-CG外,其他儿茶素含量高于传统砖茶。结果显示通过提高原料嫩度生产低氟砖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氟砖茶 传统砖茶 感官品质 化学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窨制时间及配花量对含笑花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华 魏晓惠 +2 位作者 郭浩 李小兵 孙丽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192,共3页
为了改进含笑花茶及其他花茶的窨制工艺,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了窨制时间、配花量对含笑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时间、配花量对含笑花茶品质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为9 h,配花量为20 kg/100 kg的含笑花茶感官审评得分... 为了改进含笑花茶及其他花茶的窨制工艺,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了窨制时间、配花量对含笑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窨制时间、配花量对含笑花茶品质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窨制时间为9 h,配花量为20 kg/100 kg的含笑花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高持久,鲜灵,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花茶 窨制时间 配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茶叶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茶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由于基体复杂,在色谱分析中会造成较大的杂质干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为LC-MS在茶叶鉴别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茶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体系,由于基体复杂,在色谱分析中会造成较大的杂质干扰。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是混合物中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为LC-MS在茶叶鉴别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提供参考,对LC-MS的基本原理和近年来LC-MS技术在茶叶生化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LC-MS技术在茶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茶叶 化学成分分析 茶多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花茶的感官品质评价及主要滋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魏晓惠 聂莎莎 董燕灵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采用柚子花对15种茶坯进行窨制试验,使用感官阈值评价法对薰制而成柚子花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测定了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柚子花与大部分茶类的适制性都较好,并能改善茶坯品质;通过比较化学检测法和阈值原理评价法可以发现,... 采用柚子花对15种茶坯进行窨制试验,使用感官阈值评价法对薰制而成柚子花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并测定了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柚子花与大部分茶类的适制性都较好,并能改善茶坯品质;通过比较化学检测法和阈值原理评价法可以发现,将感官阈值评价法运用于花茶感官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花茶 感官审评 阈值 滋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制作工艺的品质变化
5
作者 陈昌辉 郭金龙 +3 位作者 汪艳霞 杜晓 赵涛 赵正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4,共6页
通过对雅安藏茶制作工艺品质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制作工艺递进茶叶的含水率递减,渥堆前3 d,含水率下降最少,失水率仅为3.01%,其他各工序含水率下降均较多;渥堆1~3 d,中层堆温上升了24.40℃,而上层和下层的堆温均下降,渥堆6~9... 通过对雅安藏茶制作工艺品质成分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制作工艺递进茶叶的含水率递减,渥堆前3 d,含水率下降最少,失水率仅为3.01%,其他各工序含水率下降均较多;渥堆1~3 d,中层堆温上升了24.40℃,而上层和下层的堆温均下降,渥堆6~9 d,上、中、下3层的堆温均较稳定;鲜叶制成雅安藏茶后,儿茶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69.88%、46.39%、68.53%、25.85%和7.11%;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质量分数较鲜叶分别提高了24.33、53和5.67倍,而叶绿素总量下降了48%。分析表明,渥堆工序是雅安藏茶内含成分含量在各个工序下降(升高)最快的环节,温、湿度对其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藏茶 制作工艺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FTI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胡燕 齐桂年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4-691,共8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比较了我国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37个黑荼样品间红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并对所得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特征峰的指认和对比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37个黑茶样品有16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比较了我国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37个黑荼样品间红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并对所得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特征峰的指认和对比分析。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37个黑茶样品有16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由于原料和具体加工工艺的差异,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不同,在1800cm-1~700cm-1 波段范围中吸收峰的数目、强度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红外二阶导数谱的相似度和聚类分析可区分不同产地的黑茶样品。该研究为对我国不同产地黑茶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与茶树氟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建华 何春雷 +2 位作者 李丽霞 魏晓惠 杜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38-3939,共2页
[目的]研究灌溉水与茶树氟含量的关系。[方法]对四川南路边茶原料主产区的茶树和灌溉水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茶树1芽4叶新梢与当年生老叶氟含量范围分别为48.83~170.13 mg/kg和555.78~1 015.50 mg/kg,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达4~15倍... [目的]研究灌溉水与茶树氟含量的关系。[方法]对四川南路边茶原料主产区的茶树和灌溉水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茶树1芽4叶新梢与当年生老叶氟含量范围分别为48.83~170.13 mg/kg和555.78~1 015.50 mg/kg,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达4~15倍;灌溉水氟含量范围在0.08~0.40 mg/L,与茶树当年生老叶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茶树1芽4叶新梢氟含量关系不明显。[结论]为茶园灌溉水氟限量指标的制定及四川边茶降氟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灌溉水 氟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砖茶氟浸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燕 魏晓惠 +1 位作者 高荣 郭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6-917,97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砖茶氟浸出的因子。[方法]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不同的茶水比[1:(25~200)]、浸提次数、浸提时间(5~60min)、TISAB中柠檬酸钠的浓度(60、180、240g)、茶叶粒度(过20、40、60目)等条件对砖茶氟浸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影响砖茶氟浸出的因子。[方法]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不同的茶水比[1:(25~200)]、浸提次数、浸提时间(5~60min)、TISAB中柠檬酸钠的浓度(60、180、240g)、茶叶粒度(过20、40、60目)等条件对砖茶氟浸出的影响。[结果]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量越高;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最高,占6泡总浸出量的72.5%,第2泡茶汤次之,占总浸出量的17.2%;低浓度的柠檬酸钠对砖茶样品中干扰离子的掩蔽效果较差,以浓度为120g/L时的测定效果好;氟的浸出率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般在30min时趋于稳定;茶叶粒度越小,越有利于茶氟的浸出。[结论]茶水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粒度、TISAB中柠檬酸钠的浓度等因素均对茶氟的浸出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和微生物发酵对陈年绿茶主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燕 何春雷 +2 位作者 余正伦 魏晓惠 兰雄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5-137,142,共4页
采用湿热渥堆和微生物接种措施,以陈年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加工工序中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可溶性糖等主要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品样中茶多酚、氨基酸分别降低了39.17%、54.45%;茶黄素、茶褐素分别... 采用湿热渥堆和微生物接种措施,以陈年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加工工序中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褐素、茶红素、可溶性糖等主要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品样中茶多酚、氨基酸分别降低了39.17%、54.45%;茶黄素、茶褐素分别升高了66.67%、116.92%;茶红素降低了12.43%,可溶性糖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氟含量基本不变。在不同加工阶段,茶叶综合感官品质差异明显,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茶叶的苦涩味逐渐降低,成品接近黑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渥堆 微生物发酵 茶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弗炉程序控温测定茶叶灰分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珣 魏晓惠 +1 位作者 郭浩 罗学平 《福建茶叶》 2008年第3期34-34,共1页
茶叶总灰分是指茶叶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一般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3.5%~7.0%,一般而言,高档茶灰分含量较低,粗老、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较高。
关键词 茶叶质量 灰分含量 程序控温 马弗炉 测定 无机物质 总灰分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不影响睡眠与咖啡碱含量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胡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31-136,共6页
雅安藏茶属于黑茶类,具有兴奋性低、不影响睡眠的特点,咖啡碱是茶叶中主要的生物碱,具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该研究以20个雅安藏茶样品为实验材料,以其它产地的黑茶及其它茶类为对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的含量,探讨了... 雅安藏茶属于黑茶类,具有兴奋性低、不影响睡眠的特点,咖啡碱是茶叶中主要的生物碱,具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该研究以20个雅安藏茶样品为实验材料,以其它产地的黑茶及其它茶类为对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咖啡碱的含量,探讨了雅安藏茶不影响睡眠与其咖啡碱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个雅安藏茶样品的咖啡碱含量范围为1.99%~3.64%,含量平均值为2.88%,除青茶外其他茶类的咖啡碱含量平均值在3.46%~4,00%之间,说明与其它茶类相比,雅安藏茶的咖啡碱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而不同产地黑茶的咖啡碱含量也有差异,其中广西六堡茶的咖啡碱含量平均值最高,云南普洱熟茶次之,雅安藏茶的咖啡碱含量平均值居于第三位,含量最低的为方包茶。分析雅安藏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可能有:雅安藏茶原料的成熟度高,因此成品茶的咖啡碱含量较低;雅安藏茶的特殊制作工艺可能使咖啡碱含量降低;推测雅安藏茶中结合咖啡碱的含量较高。该研究可为雅安藏茶不影响睡眠的机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藏茶 咖啡碱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6-321,共6页
雅安藏茶是黑茶的一种,属于后发酵茶,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雅安藏茶富含茶褐素、茶多糖、有机酸、膳食纤维和粗纤维等特征性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雅安藏茶降脂减肥、抗氧化、助消化和调理肠胃、降血糖、降尿酸... 雅安藏茶是黑茶的一种,属于后发酵茶,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雅安藏茶富含茶褐素、茶多糖、有机酸、膳食纤维和粗纤维等特征性活性成分。本文综述了雅安藏茶降脂减肥、抗氧化、助消化和调理肠胃、降血糖、降尿酸、抗辐射、抑菌等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引导和扩大雅安藏茶的消费市场,并为雅安藏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藏茶 活性成分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在茶树抗病虫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692-19692,19862,共2页
综述了茶树抗病虫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茶树抗病虫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转基因 育种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HPLC同时快速测定茶饮料中的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学平 魏晓惠 +2 位作者 郭浩 郑云华 李小兵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3期46-48,共3页
建立了茶饮料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四种食品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150mm×4.6mmi.d.,5μm);流动相:0.02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95:5,v/v);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0ml/min... 建立了茶饮料中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四种食品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150mm×4.6mmi.d.,5μm);流动相:0.02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95:5,v/v);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0ml/min;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本方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等特点,可同时检测茶饮料中四种食品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茶饮料 安赛蜜 苯甲酸 山梨酸 糖精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藏茶的分级和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3期20-22,共3页
雅安藏茶历史悠久,独特的渥堆工艺形成了其陈醇的品质特征。综述了近年来雅安藏茶的产品分级标准以及保健功能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不影响睡眠、降脂减肥、抗氧化、抗辐射、助消化等。
关键词 雅安藏茶 产品分级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茶区引进品种的生化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华 郭浩 +1 位作者 李小兵 魏晓惠 《福建茶叶》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四川茶区引进1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平阳特早,菊花春,福鼎,龙井43四个品种,在生化成分上综合反映出更适合作为绿茶品种。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生化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HPLC测定茶饮料中的乙基麦芽酚
17
作者 罗学平 魏晓惠 郭浩 《福建茶叶》 2008年第4期26-27,共2页
建立了茶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茶饮料样品中乙基麦芽酚的直接测定。
关键词 HPLC 茶饮料 乙基麦芽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差别显示技术及其在茶树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建华 郑云华 王一闵 《福建茶叶》 2010年第7期2-4,共3页
mRNA差别显示技术是研究差别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mRNA差别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阐述了近年来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茶树逆境胁迫基因表达、激素诱导基因表达、突变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 MRNA差别显示技术 茶树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园茶树与土壤的铜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雅婷 杜晓 +3 位作者 李品武 魏晓惠 余正伦 高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0-1375,共6页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茶园茶树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铜的含量,研究茶树各部位及土壤中铜的分布特征,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铜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铜含量分别为(10.65±0.68)mg/kg和13.85...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茶园茶树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铜的含量,研究茶树各部位及土壤中铜的分布特征,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铜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铜含量分别为(10.65±0.68)mg/kg和13.85 mg/kg;茶园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分别为17.09~89.33 mg/kg和2.72~12.28 mg/kg;树体各部位铜含量和分布率为侧根>叶片>主根>生产枝>骨干枝,其中根系及叶片吸收累积铜占树体的49.87%和22.28%;不同茶园茶树的各部位铜含量、铜分布率及富集系数等均差异明显;不同茶园的土壤全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及铜利用率(PBC)均差异明显;茶树体、叶片、主根、侧根铜含量与土壤铜含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土壤 富集系数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不同季节蒙顶甘露茶的特征指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晓惠 谢颖颖 +1 位作者 杨玉玲 何春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55-156,201,共3页
[目的]鉴别不同季节蒙顶甘露茶。[方法]使用国标法对雅安地区春、夏、秋三季采用相同工艺制成的61组蒙顶甘露茶样进行测定,计算其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并分析不同季节茶样该比值的差异。[结果]夏秋茶的茶多酚/茶氨酸集中在15以上,而春... [目的]鉴别不同季节蒙顶甘露茶。[方法]使用国标法对雅安地区春、夏、秋三季采用相同工艺制成的61组蒙顶甘露茶样进行测定,计算其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并分析不同季节茶样该比值的差异。[结果]夏秋茶的茶多酚/茶氨酸集中在15以上,而春茶的茶多酚/茶氨酸在15以下。[结论]茶多酚/茶氨酸可以作为区分春茶和夏秋茶的良好指标,当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值小于15时为春季产蒙顶甘露茶,比值大于15时为夏秋季产蒙顶甘露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顶甘露茶 春茶 夏秋茶 茶多酚 茶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