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特异性抗原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沛臻 佐建锋 +5 位作者 傅经国 李侠 司少艳 葛伟 张秀敏 李增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0-983,共4页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3/HSP70(简称M3H)融合蛋白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3H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简称NL M3H),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3/HSP70(简称M3H)融合蛋白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包裹M3H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简称NL M3H),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用NL M3H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了NL M3H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状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平均粒径<100 nm的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包裹率为38%,载药量0.038 g/L,4℃放置6月后性质稳定。体外释药特性显示有74%的蛋白释放在24 h内完成。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显示NL M3H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MAGE3的CTL,特异性杀伤表达MAGE3的肿瘤细胞。结论:NL M3H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性质稳定且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特异性抗原MAGE3的CTL,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肿瘤特异性抗原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 卢婷利 +1 位作者 赵雯 陈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2期92-94,共3页
建立了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HP-5型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二氯甲烷为内标物,直接进样测定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乙醇和氯仿)的残留量。线性相关系数R>0.99... 建立了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HP-5型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二氯甲烷为内标物,直接进样测定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乙醇和氯仿)的残留量。线性相关系数R>0.9995,乙醇和氯仿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7.3%,RSD≤3.0%(n=9),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10μg.mL-1和0.05μg.mL-1。该法简便快速、精密可靠,适用于磁性脂质体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磁性脂质体 有机溶剂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递药技术创新研究和专利保护
3
作者 陈涛 王惟娇 +2 位作者 王汝涛 马玉樊 卢婷利 《生物产业技术》 2010年第2期59-62,共4页
随着我国医保范围的扩大,保障全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成为医药领域的重大课题,针对制药企业如何在有效降低药品费用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及时使用全新开发的特效药物成为全行业面对的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外成功开发全新化合物药物单体... 随着我国医保范围的扩大,保障全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成为医药领域的重大课题,针对制药企业如何在有效降低药品费用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及时使用全新开发的特效药物成为全行业面对的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外成功开发全新化合物药物单体的难度不断提升,新药研究费用大幅度增加.新药研发周期持续延长,使得我国新药研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保护 技术创新 研发周期 研究费用 用药安全 医药领域 制药企业 新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酸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于吉臣 李继 +2 位作者 王玉东 王晓来 傅经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制备松萝酸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机械分散挤压法制备松萝酸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25微型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松萝酸的含量,测定松萝酸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用蛋黄卵磷脂-胆固醇(... 目的:制备松萝酸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机械分散挤压法制备松萝酸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25微型凝胶柱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松萝酸的含量,测定松萝酸脂质体的包封率。结果:用蛋黄卵磷脂-胆固醇(70:30)为辅料制成了松萝酸脂质体,粒径为(130±20)nm,包封率达90%以上,稳定性好。结论:采用该方法可以制备质量稳定的脂质体,建立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脂质体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注射疼痛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惠静 陈涛 +1 位作者 王汝涛 卢婷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丙泊酚注射疼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注射疼痛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章,探索丙泊酚注射疼痛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评价丙泊酚注射疼痛预防措施。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众多文献提出了丙泊酚注射疼痛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 丙泊酚注射疼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注射疼痛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章,探索丙泊酚注射疼痛机制及影响因素,总结评价丙泊酚注射疼痛预防措施。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众多文献提出了丙泊酚注射疼痛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丙泊酚注射疼痛的方法,但存在一些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注射疼痛 机制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单独及与三种抗菌药物联用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涛 卢婷利 +1 位作者 张琰 傅经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1-512,I0002-I0004,共5页
目的评估多支链的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单独及与三种不同类别的常规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多黏菌素B)联合使用对白念珠菌(MY7245和MY7238)的两种临床分离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分子质量聚... 目的评估多支链的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单独及与三种不同类别的常规抗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多黏菌素B)联合使用对白念珠菌(MY7245和MY7238)的两种临床分离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测定不同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单独及与三种不同类别的常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两株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杀灭时间,确定PEI单独及联合使用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分子量在2~745ku范围内的PEI均对这两种白念珠菌产生很好的抗真菌活性,且分子量小的PEI比分子量大的PEI的抗菌作用更显著。与单独作用的PEI相比,分子量较大的PEI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产生较强的协同作用。在体外致死研究实验中可以看到,PEI-两性霉素B和PEI-氟康唑结合物可以提高抑菌作用,但PEI-多黏菌素B结合物却拮抗抑菌作用。结论PEI单独与联合使用均对白念珠菌产生很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抗菌药物 白念珠菌 体外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对嵌段共聚物胶束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丹凤 赵雯 +2 位作者 张军平 卢婷利 陈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1,共4页
胶束对疏水性药物的增溶作用与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相容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热力学方法判断二者的相容性。以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采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计算一系列疏水链段与布洛芬的混合能Emix及混合自由能ΔGmix,筛选适合布洛芬... 胶束对疏水性药物的增溶作用与药物和载体材料的相容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热力学方法判断二者的相容性。以布洛芬作为模型药物,采用Materials Studio模拟软件计算一系列疏水链段与布洛芬的混合能Emix及混合自由能ΔGmix,筛选适合布洛芬的胶束疏水链段。结果显示布洛芬与聚丙烯、聚氧丙烯等疏水链段的混合自由能为正值,与聚乳酸/乙醇酸的的混合自由能为负值,根据混合自由能原理,文中所选的嵌段共聚物胶束的疏水链段中,聚乳酸/乙醇酸与布洛芬的相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 相容性 混合自由能 计算机模拟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诱导兔乳腺移植性鳞癌模型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
8
作者 陈江浩 李郁 +4 位作者 陈涛 李开宗 凌瑞 姚青 王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是否能有效诱导兔乳腺移植性鳞癌模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并与常规静脉化疗作比较。方法:30只乳腺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腋淋巴结最大直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淋巴化疗组:肿... 目的:研究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是否能有效诱导兔乳腺移植性鳞癌模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并与常规静脉化疗作比较。方法:30只乳腺种植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腋淋巴结最大直径达到5mm时开始治疗。淋巴化疗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多柔比星脂质体(LADR);静脉化疗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多柔比星水溶剂(FADR);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单次给药剂量均为1mg/kg,每48小时重复给药1次,共给药3次。第3次治疗后48小时切除腋淋巴结,测量治疗前后淋巴结体积,TUNEL检测转移灶癌细胞凋亡指数(AI),ANOVALSD多重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均出现淋巴结增长减慢,淋巴化疗组的抑制作用又强于静脉化疗组(P=0.002)。淋巴化疗、静脉化疗组均可见明显的转移癌细胞凋亡,平均AI分别为21.73%、15.31%,与对照组(5.16%)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0),淋巴化疗组又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P=0.000)。结论:与静脉化疗相比,区域淋巴组织靶向化疗能更加有效地诱导乳腺癌淋巴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柔比星 脂质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