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不同龄级落叶松(Larix gmelinii)生态位特征和竞争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俞昀 白小军 王志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12-4921,共10页
生态位能够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通过生态位可以定量地研究种内、种间、生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群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公式、Pianka指数和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该优... 生态位能够反映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通过生态位可以定量地研究种内、种间、生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群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研究对象,运用Levins公式、Pianka指数和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分析了该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以及重叠程度与竞争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落叶松个体的发育其生态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生态位宽度较大的落叶松个体间重叠程度往往也较高,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落叶松个体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与彼此之间的竞争作用无明显相关性、种群内存在互利性生态位重叠现象;生物个体间的竞争作用与研究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竞争作用 大兴安岭 落叶松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落叶松分布格局及竞争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白小军 贾琳 谷会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94-4202,共9页
竞争是形成特定群落结构、构成分布格局的基本驱动力之一,树种的空间分布和大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广泛受到竞争过程影响。在大兴安岭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恢复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最近邻体距离G(r)函数、双关联函数g... 竞争是形成特定群落结构、构成分布格局的基本驱动力之一,树种的空间分布和大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广泛受到竞争过程影响。在大兴安岭设置一块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次生林恢复样地,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最近邻体距离G(r)函数、双关联函数g(r)和基于个体胸径标记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同时结合4种点格局零模型(完全随机模型、均值托马斯模型、随机标签模型、先决条件零模型)研究分析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落叶松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分布格局、关联性及竞争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落叶松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不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研究尺度分布格局也不同;落叶松种群内存在潜在的竞争、且竞争作用与龄级和研究尺度有关;落叶松幼龄个体在小尺度(r<5m)下的聚集分布是由扩散限制作用和竞争作用所导致;落叶松种群内成龄与幼龄个体间有较强的正关联性、成龄个体对幼龄个体在小尺度下有明显的庇护作用;标记点格局分析方法在检测植物群落中的竞争作用时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格局 关联性 竞争作用 标记点格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在作物估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培林 田丽萍 +4 位作者 薛林 韦艳柳 白丽 王进 樊科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6-938,共3页
简述了遥感估产的原理、方法和国内外作物遥感估产的应用概括。
关键词 遥感 作物估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优势种群落叶松种内联结和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小军 谷会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9,共12页
【目的】探究东北大兴安岭典型次生林内优势种群落叶松Larix gmelinii种内关系以及种内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揭示种群发展程度、发展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以期为今后在植被修复、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 【目的】探究东北大兴安岭典型次生林内优势种群落叶松Larix gmelinii种内关系以及种内关系所存在的规律,揭示种群发展程度、发展现状、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以期为今后在植被修复、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比率方法(RV)和基于2×2联列表关联性分析方法,通过χ2显著性检验并结合AC联结系数、OI指数、Jaccard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检验等多种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优势种群落叶松种内关联性质和关联程度。【结果】1)落叶松种群内存在显著的正联结作用,不同龄级的落叶松个体间关联性随龄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成龄个体间基本上表现为无关联,幼龄个体间整体上呈显著的正联结。2)不同龄级个体间(第1、2龄级除外)龄级间差距越大,相关两龄级的个体间负关联作用越强。3)相邻两龄级个体间的关联性随着个体的发育而发生着动态变化,具体为发育早期表现出正关联,随着个体的发育正关联作用减弱,而后表现出负关联,发育到老龄阶段,相邻的个体间又表现出一定的正关联作用。4)在进行种内关联性分析时Spearman相关分析较其他分析灵敏更高,种内联结性与关联性分析时结合使用多种方法可使分析结果更加可靠。【结论】研究区域内的优势落叶松种群内整体上存在显著正联结作用,这种正联结作用主要存在于幼龄个体之间和老龄个体间;种群内部这种显著正联结作用说明了落叶松种群已发展到了相对稳定的高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联结 关联性分析 卡方检验 优势种群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蓝黑R固体石蜡修饰碳糊电极测定钙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怀林 王军 顾玲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铬蓝黑R(EBBR)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钙,在0.2mol/LHAc-NaAc缓冲溶液(pH=5.6)中,通过开路富集Ca(Ⅱ)与铬蓝黑R(EBBR)形成的络合物,氧化形成0.29V左右的氧化峰,还原形成-0.26V左右的还原峰,Ca2+浓度在1×10-7~1×10-5mol/L... 采用铬蓝黑R(EBBR)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钙,在0.2mol/LHAc-NaAc缓冲溶液(pH=5.6)中,通过开路富集Ca(Ⅱ)与铬蓝黑R(EBBR)形成的络合物,氧化形成0.29V左右的氧化峰,还原形成-0.26V左右的还原峰,Ca2+浓度在1×10-7~1×10-5mol/L之间时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56849C-33.10,R=0.99815,检测限为2×10-8mol/L(S/N=3).该法可用于样品中微量钙的测定,基线平稳,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蓝黑R 碳糊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窟野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兴龙 白小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4-873,共10页
区域环境的生态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对区域生态安全的科学认知和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合理构建,可以有力地促进和提升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对流域生态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对生态风险驱动因素的分析方法以地理探... 区域环境的生态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对区域生态安全的科学认知和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合理构建,可以有力地促进和提升区域生态安全。目前,对流域生态风险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对生态风险驱动因素的分析方法以地理探测器居多,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以干旱内陆窟野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200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克里金插值、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窟野河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格局和空间分异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范围内一些自然和社会因素对生态风险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将流域生态风险划分为高、中和低3个等级,整个研究期内高风险区域所占比例均最大,面积占比在40%以上;(2)2000—2020年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占比由45.95%缓慢降为44.98%,高风险区面积较2000年约减少84.806 km 2;(3)流域内生态风险呈现一定程度的高-高聚集空间分异特征(Moran′s I为0.333),高风险区域集中分布在流域中心地带,基本上沿流域内水系呈带状分布,且距水系距离越远,生态风险指数越低;(4)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和气温是影响流域内生态风险的主要自然因素,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79、-0.449和0.383,另外,GDP也是影响区域内生态风险的主要间接因素,总效应系数为-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流域 生态风险 结构方程模型 灰色关联度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除氧化铜膜的好方法
7
作者 徐凤文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铜膜 还原法 表面氧化 二次腐蚀 化学原理 酸腐蚀 砂纸打磨 还原为 Cu+ 酒精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