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锋 锁瑞洋 +5 位作者 高乐 李宇 张晓刚 王博 仵正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的转变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外科医师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甚至经自然腔道的腔镜手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寻求更微创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一直是临床医师的... 微创外科是当今外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腔镜手术的转变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外科医师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甚至经自然腔道的腔镜手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寻求更微创的方式进行外科手术一直是临床医师的追求。单孔腹腔镜作为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的微创技术,其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为进一步研究指引发展方向。本文回顾近年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技术 单孔腹腔镜 微创外科 内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灭活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2
作者 毕若红 吴荣谦 +1 位作者 吕毅 刘晓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9-1228,共10页
蓝光灭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灭菌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通过特定波长(尤其是405 nm)的蓝光激发微生物细胞内的内源性光敏剂,如卟啉类化合物,产生活性氧类(ROS),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和分子结构,如细胞膜、蛋白... 蓝光灭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灭菌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技术通过特定波长(尤其是405 nm)的蓝光激发微生物细胞内的内源性光敏剂,如卟啉类化合物,产生活性氧类(ROS),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和分子结构,如细胞膜、蛋白质和DNA,最终实现灭活。研究表明,蓝光灭活技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显著的灭活效果,尤其在对抗耐药菌和生物膜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此外,蓝光灭活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化学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在医疗领域(如医疗器械消毒、伤口感染控制)和食品工业(如食品表面杀菌、延长保质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归纳了以405 nm蓝光为主的光源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该技术在医疗和食品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旨在为蓝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转化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灭菌 微生物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倩倩 吴荣谦 +2 位作者 樊海明 刘晓丽 吕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66-2277,共12页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可响应外磁场,产生力、热等效应。如在静磁场下将药物磁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低频交变磁场下可将纳米药物主动渗透至病灶部位,实现瘤内均一分布;中频交变磁场作用下磁滞损耗产生热和增强的活性氧,用于肿...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质,可响应外磁场,产生力、热等效应。如在静磁场下将药物磁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低频交变磁场下可将纳米药物主动渗透至病灶部位,实现瘤内均一分布;中频交变磁场作用下磁滞损耗产生热和增强的活性氧,用于肿瘤治疗。磁性纳米材料同时具有尺寸依赖的磁学性质以及表面多功能化等特点,可将磁靶向、分子靶向以及磁热疗联合。此外,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纳米酶催化特性,使其在肿瘤诊疗一体化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给药系统不断被优化,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围绕提高靶向肿瘤治疗效果,从磁靶向药物治疗、被动靶向磁热疗和主动分子靶向磁热疗、纳米酶特性以及诊疗一体化应用等几方面出发,综述了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纳米药物 磁靶向药物递送 靶向磁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吻合技术实现无缝线肝脏快速植入的临床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丽斐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1-185,共5页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移植器官保存技术、免疫抑制剂及外科手术的不断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肝移植成功率,但是术中传统的手工缝合血管的方法,易引起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移植器官保存技术、免疫抑制剂及外科手术的不断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肝移植成功率,但是术中传统的手工缝合血管的方法,易引起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研制并发明一种能高效完成血管无缝线吻合的新型血管吻合器,利用磁压榨吻合技术达到血管快速吻合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肝移植术中肝脏附属管道无缝线快速重建,尽可能地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磁吻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可促进血管吻合重建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压榨技术 肝移植 无缝线 血管吻合 磁吻合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幸龙 向俊西 +3 位作者 吴万权 刘学民 刘雯雁 吕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探究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血管瘤左外叶组织,经反复冻融,0.01%SDS、0.1%SDS和1%Triton X-100循环灌注制备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并通过灌注过氧乙酸消毒。将L-02细胞通过门静脉插管种植于脱细胞支... 目的探究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本研究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血管瘤左外叶组织,经反复冻融,0.01%SDS、0.1%SDS和1%Triton X-100循环灌注制备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并通过灌注过氧乙酸消毒。将L-02细胞通过门静脉插管种植于脱细胞支架内进行培养。结果 HE、DAPI染色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支架内无细胞成分残留,残余DNA检测为25.3±14.6 ng/mg干质量,小于新鲜肝脏DNA含量的1%。免疫组化证实支架内保留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弹力蛋白成分。L-02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且有增殖,并表达白蛋白及葡萄糖-6-磷酸酶。结论利用手术切除的人肝标本行肝组织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是可行的,且为构建更适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肝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工程 人肝组织脱细胞支架 细胞外基质 三维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肝移植及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陆建文 董健 +1 位作者 张谞丰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5-319,共5页
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包括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物作为一个"器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相关研究进展突飞猛进。肠道微生物与肝移植术后感染、... 近年来随着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包括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肠道微生物作为一个"器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相关研究进展突飞猛进。肠道微生物与肝移植术后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存在相关性,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并发症。缺血性胆管病(IC)是肝移植后并发症的最严重类型,引起IC的原因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介导损伤及细胞毒性疏水性胆盐等。肠道微生物与上述IC的发病机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此我们推测肠道微生物可能在肝移植术后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能需着眼于肠道微生物预测IC的敏感性以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实现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肝移植 缺血性胆管病 胆道非吻合口狭窄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冷器官保存技术及应用
7
作者 卢强 张炜 +1 位作者 杨丽斐 吕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46,共4页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离体器官内部组织细胞的活性,为器官转运及分配、受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团队准备赢得时间。器官保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和低温保存。其中低温保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器官保...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保存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离体器官内部组织细胞的活性,为器官转运及分配、受者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团队准备赢得时间。器官保存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和低温保存。其中低温保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器官保存方法,但在低温保存状态下,组织细胞内部仍存在代谢活动,这导致器官的长时间保存极为困难。超冷器官保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低温器官保存技术,极大地延长了器官的保存时间,未来有望成为器官保存的重要手段,为“器官库”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保存 超冷器官保存 静态冷保存 细胞代谢 常温机械灌注 亚低温机械灌注 低温机械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基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8
作者 刘志平 于源 +3 位作者 张德文 吴荣谦 吕毅 刘晓菲 《功能材料》 2025年第8期8070-8079,共10页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 半导体光催化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激发催化剂产生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光生载流子的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半导体在光催化领域受到研究关注,然而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和可见光利用率低限制其光催化性能。构建g-C_(3)N_(4)基S型异质结是解决本体载流子易复合的有效方法,促进载流子在空间上的有效分离,抑制载流子复合,进而提高光催化性能。首先介绍S型异质结的机理,继而重点介绍g-C_(3)N_(4)基S型异质结制备方法的特点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g-C_(3)N_(4)基S型异质结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S型异质结 光催化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