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4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金钢 杜央威 郝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5,共4页
应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分别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共分布鸟类51种,隶属8目、22科.其中,常见种是鸽形目的珠颈斑鸠,号鸟形目纵纹腹小号鸟,雨燕目的楼燕,雀形目的灰喜鹊、... 应用路线调查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分别对陕西师范大学校园鸟类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共分布鸟类51种,隶属8目、22科.其中,常见种是鸽形目的珠颈斑鸠,号鸟形目纵纹腹小号鸟,雨燕目的楼燕,雀形目的灰喜鹊、乌鸫、麻雀、白脊鸟令鸟,鹃形目的四声杜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鸟类 线性调查法 鸟鸣声识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木本植物种类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画奇 张迎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及鉴别,结果显示该校区内现有木本植物39科67属98种(含变种和栽培品种),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校园生态系统良好,但植物种群的数量有不平衡,一些植物属、种的多样性有待改善。研究认为应建... 对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及鉴别,结果显示该校区内现有木本植物39科67属98种(含变种和栽培品种),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校园生态系统良好,但植物种群的数量有不平衡,一些植物属、种的多样性有待改善。研究认为应建立校园植物资源数据管理库,展示大学校园植物资源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雁塔校区 植物种类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区域园林植物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及其意义——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灿盛 苏惠敏 +4 位作者 殷淑燕 李文馨 王小龙 胡晶晶 罗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874-13876,共3页
针对小区域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较多、绿地使用频率较高使得绿地养护存在管理分散以及养护管理复杂的问题,笔者利用GIS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为例建立起园林植物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小区域园林管理新思... 针对小区域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较多、绿地使用频率较高使得绿地养护存在管理分散以及养护管理复杂的问题,笔者利用GIS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为例建立起园林植物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小区域园林管理新思路。实践证明,建立小区域园林植物GIS是可行的,与传统园林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更便捷、更高效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GIS 园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木本植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彤 蒋延钦 许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153-156,共4页
为评价校园环境绿化情况和建设生态文明校园,采用实地调查法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校园现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木本植物共有44科77属103种(包括栽培品种和变种),按经济价值分析,观赏植物44种,绿化植物51种,药... 为评价校园环境绿化情况和建设生态文明校园,采用实地调查法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校园现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木本植物共有44科77属103种(包括栽培品种和变种),按经济价值分析,观赏植物44种,绿化植物51种,药用植物55种,工业用材植物38种,食用植物21种,榨油植物16种。按开花季节分析,春季开花木本植物占校园总木本植物55.45%,夏季29.70%,秋季13.87%,冬季1.98%。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校园木本植物种类多样性较高且校园生态环境良好,植物花期四季分明,校园平面绿化充足。建议补充校园垂直绿化工作,建立数字化植物资源管理库,丰富植物文化内涵,补充对校园绿化使用者的需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 长安校区 木本植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生命科学》教材10年级中“探究”栏目的特点分析
5
作者 李悦宸 李永团 刘杨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南非《生命科学》教材10年级中共设有21个“探究”栏目,主要探究内容是与章节匹配的生物学科学探究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栏目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生物学教学与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生命科学教材 探究栏目 特点分析 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NGSS看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发展——基于对美国NGSS生命科学概念体系的深入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杨 任媛媛 +1 位作者 王飞 李高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0年第4期78-81,共4页
美国NGSS在生命科学领域确定了四个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构成的概念体系,形成对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的编写及教学的建议等方面的几点思考:统筹规划幼儿园至高中的科学课程体系;突出学习进阶,... 美国NGSS在生命科学领域确定了四个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通过深入分析核心概念及其子概念构成的概念体系,形成对我国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的编写及教学的建议等方面的几点思考:统筹规划幼儿园至高中的科学课程体系;突出学习进阶,明确概念的进展过程;侧重于评价核心概念,不评价惰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课程 美国NGSS 核心概念 学习进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保护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小卉 张建强 +6 位作者 宁琨 王晓佳 康菊清 邱林峰 李亚利 刘晓莹 岳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9-1999,共11页
依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38科67属104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1科1... 依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陕西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38科67属104种(含种下等级),含石松类1科1属3种,占总数的2.88%;裸子植物2科6属6种2变种,占6.73%;被子植物35科60属85种1亚种10变种,占比高达90.38%。(2)保护植物约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18.18%、属的5.09%、种的2.00%,秦岭石蝴蝶、长柱玄参为陕西特有种。(3)新名录保留1999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6种,新增78种,含原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24种,象鼻兰、曲茎石斛、紫斑牡丹等原无保护级别直接列入的共54种,占全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2%;濒危等级分析显示,极危(CR)占4.81%、濒危(EN)和易危(VU)各占24.04%。(4)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在陕西省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镇坪县多达60种(占全省保护植物的57.69%),平利县和佛坪县各有47种。(5)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有249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保护植物约70种,占总数的67.31%。建议开展新增物种,尤其是对原来无保护级别的54种的资源和分布进行调查与研究,更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信息且进行动态监测,加大陕西省黄土高原区域植物园建设,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特征 保护现状 黄土高原 秦巴山区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中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的科学图示 被引量:3
8
作者 丁杰 李高峰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对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的教学是以科学图示为依托的,其科学图示思想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内容主题来呈现。"教材"图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自成体系。可以为我国科学探...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对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的教学是以科学图示为依托的,其科学图示思想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内容主题来呈现。"教材"图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自成体系。可以为我国科学探究的教学以及生物学教材的编写提供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中理科教材 《生物·生命的动力》科学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黄精生态种植模式评价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刚 张欣飞 +3 位作者 郭明昊 王世强 王喆之 牛俊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1-84,89,共5页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 以陕西省黄精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陕西省的生态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陕西省黄精的种植模式主要分为2种,林下种植与间套作种植模式。林下种植黄精可有效利用陕西省土地资源且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黄精的间套作模式为黄精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根际环境,同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生态种植 间套作 评价 技术分析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桐花属短萼海桐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10
作者 田陌 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39,共2页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花科 海桐花属 短萼海桐 新分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科学论证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11
作者 杨洪斌 李高峰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5,共7页
科学论证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分布着大量的科学论证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论证内容编写特色化,促进学生科学核心概念的形成;论证主题材料多样化,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证技巧全面... 科学论证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分布着大量的科学论证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具有如下特点:论证内容编写特色化,促进学生科学核心概念的形成;论证主题材料多样化,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论证技巧全面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论证训练方式主体化,丰富学生科学论证的路径。在进行科学论证教学时,可通过统筹论证内容、完善证据链条、强化论证过程、注重口头论证提高教科书中科学论证教学内容的实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教科书 人教版 科学论证 特色化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的陕西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可持续性及保护对策
12
作者 王华强 仝艺玮 +1 位作者 张雅帅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PVA)虽然已经在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如何采用PVA分析影响濒危物种种群长期维持的内外因子。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朱鹮(Nipponia nippon)野生种群的数量已经从7只增长到约4 400只,若干再引入计划也分别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相继实施。过去的研究表明,种群统计随机性、灾害和种群性比等因素是影响朱鹮野生种群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对影响朱鹮再引入种群长期稳定维持的因素却知之甚少,这严重阻碍了在释放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优先保护计划。本研究在野外收集了2014—2023年铜川朱鹮再引入种群的生活史监测数据,利用基于个体的Vortex模型(Version 10.0),将朱鹮移动的适应模式与环境容纳量、死亡率、扩散、性比和灾害频率相结合,预测该种群的未来生存能力。结果发现,铜川朱鹮种群在未来100年内的存活概率为99.10%,种群规模估计值为508只,种群遗传多样性估计值为0.930 4。敏感性分析表明,种群大小和灭绝概率主要取决于环境容纳量、幼鸟死亡率和扩散存活率。因此,后续的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如何提高与栖息地质量密切相关的环境容纳量、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扩散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种群生存力分析 环境容纳量 死亡率 扩散 再引入 漩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读悟做”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13
作者 刘波 李高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开展生物学“读悟做”教学,让学生在批判与重构中深化生物学理科属性与科学本质的体认,在统整与扩展中促进结构化学习方式的联结与迁移应用,在具身与系统中实现跨学科学习的转向。设计和开展生物学“读悟做”教学时,教师应以大概念主题... 开展生物学“读悟做”教学,让学生在批判与重构中深化生物学理科属性与科学本质的体认,在统整与扩展中促进结构化学习方式的联结与迁移应用,在具身与系统中实现跨学科学习的转向。设计和开展生物学“读悟做”教学时,教师应以大概念主题为统领,开展单元与课时整合的“读悟做”教学;以学科实践活动为依托,在科学实践中变革学习方式;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情境,实现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读悟做”教学 学会学习素养 学科实践 结构化学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环境解释 被引量:114
14
作者 王世雄 王孝安 +2 位作者 李国庆 郭华 朱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38-1647,共10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CCA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展,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均逐渐降低(P<0.05)...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CCA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展,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均逐渐降低(P<0.05);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均呈现相似的"J"形变化趋势,而均匀度(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群落除外)差异不显著(P>0.0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随演替进展呈现明显的单峰模型,与中期物种丰富度假说一致。(2)林冠郁闭度是影响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其次为土壤养分和坡位;而坡位对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影响极显著(P<0.01),这可能与乔木树种的更新差异有关。(3)群落演替是物种扩散和环境筛综合作用的过程,物种对演替过程中变化光照资源的响应差异可能是该区不同层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物种更替 物种多样性 CCA 光照资源 中期物种丰富度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生物学备课的创新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军爱 李高峰 刘海军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4,共3页
从备课模式、备课资源以及备课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生物学备课的创新功能,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生物学备课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教师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性备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备课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子午岭生态因素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国庆 王孝安 +1 位作者 郭华 朱志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63-2471,共9页
为探讨生境对植被格局分布的影响,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60块样地进行植被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7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空间位置、地形和土壤特征;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划分了该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类型;利用前向选择法(fo... 为探讨生境对植被格局分布的影响,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60块样地进行植被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7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空间位置、地形和土壤特征;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划分了该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类型;利用前向选择法(forward selection)及Monte Carlo检验对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影响显著(p<0.05)的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方法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偏典范对应分析(partial CCA)定量分离环境、空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马栏林区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3个类型,分别属于4个不同的演替阶段;(2)对演替初期阶段群落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土壤含盐量和碱解氮,对演替过渡阶段群落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和腐殖质厚度,对演替亚顶级阶段群落影响显著的因子是海拔、坡向、枯落物厚度、腐殖质厚度和pH值,而对演替顶级阶段群落分异影响显著的因子是海拔、坡向、pH值和速效磷;(3)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生态学特性和分布规律与环境空间的生态梯度格局吻合较好;(4)随着演替的进行,环境因子单独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样地位置单独作用和样地位置与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之和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物群落 解释变量 代理变量 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武艳 肖斌 +3 位作者 游新才 陈亦雯 吴琴丰 张今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2-798,共7页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0℃冷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结果表明,抗寒性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01~0.933,采用最长距离法对D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强抗寒品种中抗寒性最强的前3个品种为:西乡大河6号、紫阳圆叶种和西乡大河8号,均为原产于陕西的地方品种;弱抗寒品种中最不抗寒的3个品种为:紫阳1号、福鼎大白茶、四川南江种。这些结果说明陕西特有的茶树资源中具有优良的抗寒性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抗寒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子午岭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范玮熠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王世雄 段仁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6,共8页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该地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地区多样性指...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9种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对该地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午岭地区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出天然混交林>天然纯林>人工林的特点,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人工林;在群落垂直层次多样性上,该地区各森林群落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趋势;在演替系列中,演替中期或中后期的森林群落类型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β多样性上,森林群落之间的相异性普遍较低,但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与其他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森林群落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一分布新记录种——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被引量:8
19
作者 康菊清 张建强 +1 位作者 李智军 任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0,共3页
在对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普查的过程中,发现1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在陕西省的新分布,这是目前该物种分布报道的最北边界。对发现的新记录种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区域生境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比较了我国特有的喜树属植物包... 在对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普查的过程中,发现1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树)在陕西省的新分布,这是目前该物种分布报道的最北边界。对发现的新记录种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区域生境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比较了我国特有的喜树属植物包括的两个物种和一个变种的形态学区分方式和各自的分布区域;明确了蓝果树科植物所包括的三个属(喜树属,蓝果树属和珙桐属)的区分方式以及在APG系统中三者系统地位的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蓝果树科 新记录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春季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宏群 廉振民 陈存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8-234,共7页
【目的】了解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春季栖息地的特征,为保护褐马鸡栖息地、维持种群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04-05,在陕西黄龙山林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春季觅食地和休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测定了9条样带上褐马鸡... 【目的】了解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春季栖息地的特征,为保护褐马鸡栖息地、维持种群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04-05,在陕西黄龙山林区,采用样带法对褐马鸡春季觅食地和休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测定了9条样带上褐马鸡栖息地54个觅食地和28个休息地样方及54个对照样方的20个生态因子。【结果】在地形和距离因素方面,褐马鸡多偏向低海拔、下坡位、小坡度、距离水源和林间小路较近以及隐蔽级较小的地方觅食;中午休息地多选择在半阴半阳坡、坡度较小、距离林间小路较远以及隐蔽级较大的地方。在地植被因素方面,觅食地内乔木和灌木种类要少,乔木最大高度和最大胸径较大,乔木与灌丛密度、草本高度较低以及食物丰富度较大;休息地内乔木层盖度较大,灌丛密度和高度以及草本高度较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觅食地选择,与水源最近距离、乔木密度、乔木最大高度、灌木种类、灌丛密度和食物丰富度6个因子的判别能力最强,由这6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96.29%,可以较好地将觅食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对休息地选择,坡度、坡向、与林间小路距离、灌丛密度、隐蔽级和乔木层盖度6个因子的判别能力最强,由这6个变量构成方程的判别准确率达92.68%,可以较好地将休息地样方与对照样方分开。【结论】与水源最近距离、乔木密度、乔木最大高度、灌木种类、灌丛密度和食物丰富度是觅食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坡度、坡向、与林间小路距离、灌丛密度、隐蔽级和乔木层盖度是休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黄龙山 褐马鸡 觅食地 休息地 逐步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