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形态、理论谱系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世界教育现代化共同特征与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基,百年大党的教育奋斗历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源,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建设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舵,展现教育担当的价值承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思想之魂。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谱系主要由其多样性本质特征的本质论、多元性主体结构的主体论、多重性目标取向的目标论、多向性动力系统的动力论和多维性价值体系的价值论构成。坚持百年大党的坚强领导、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领导核心的权威性、文化基础的独特性、目标定位的厚重性、价值理念的人本性及大国担当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思想形态 理论谱系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共生理念下民族数学教育问题反思性研究——兼议民族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思想 被引量:17
2
作者 姚闳耀 杨维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1,共7页
无论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民族数学”教育思想,还是以“教—学”视角切入的传统民族数学教育理论,二者均存在一定弊端.在文化共生理念观下,这种理论构想在概念设定、对象认识以及价值取向上仍不完善.充分梳理并比较现行少数民... 无论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民族数学”教育思想,还是以“教—学”视角切入的传统民族数学教育理论,二者均存在一定弊端.在文化共生理念观下,这种理论构想在概念设定、对象认识以及价值取向上仍不完善.充分梳理并比较现行少数民族数学教育观、“民族数学”教育观、文化共生数学教育观的理论差异,立足当前民族数学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反思“民族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并指出:树立多元共生的数学教育理念、加深数学育对象性认识、加强价值取向引导是中国民族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生 民族教育 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妍 黄佳攀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是担当民族复兴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之变,观照内外形势...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教育强国建设是担当民族复兴教育历史使命的时代之变,观照内外形势教育现实境遇的顺势之为,锚定人民满意教育理论旨趣的应有之义,推进中国特色教育实践创新领跑之路,全面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教育强国建设由递进式核心要义构成,依次是以强条件为重要支点,以强自身为本体蕴含,以强支撑为功能延伸,以强认同为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直面世界风云激荡,扎根中国现实情境,前瞻未来时空变幻,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筑教育科技人才聚合地,助推构建全球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的异化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量:3
4
作者 戴妍 杨雨薇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在遵循专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对自身情感体验和表达进行抑制、生成和管理,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正面临着异化的风险,具体表征为情感劳动实践去人性化、情感劳动产品极限物化、...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在遵循专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对自身情感体验和表达进行抑制、生成和管理,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正面临着异化的风险,具体表征为情感劳动实践去人性化、情感劳动产品极限物化、情感劳动主体剥削强化以及情感劳动关系隔阂深化。数智浪潮的迅猛冲击、工具理性的深度渗透、资本逐利的本质驱动以及人际交往的数字裹挟是导致教师情感劳动异化的根源。为有效规避教师情感劳动的异化,需要通过加快社会情感文明建设、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训、完善数字情感法律法规以及研发智能情感辅助工具,重塑教师情感劳动伦理生态、促进教师情感劳动自主施策、保障教师情感劳动基本权益以及助推教师情感劳动智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师情感劳动 劳动异化 情感智能 情感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扶贫研究的热点、前沿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慧卿 卢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2-26,共5页
以2013年至2017年为时间点,基于CNKI数据库中CSSCI文献,以“教育扶贫”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为样本数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教育扶贫研究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主题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扶贫、精准... 以2013年至2017年为时间点,基于CNKI数据库中CSSCI文献,以“教育扶贫”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为样本数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教育扶贫研究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主题热点主要集中在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教育精准扶贫等方面;研究前沿将集中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互联网+”等方面,尤其是职业教育将成为教育扶贫研究前沿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图景及其实现——基于百年乡村教育发展连续统的视角` 被引量:42
6
作者 戴妍 王奕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70,共14页
乡村振兴,教育为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事业。中国百年乡村教育经历了服务民族自救、服务工农生产、服务恢复重建、服务教育强国的发展阶段,其遵循着从“无根”“无人”“无效”“无魂”到“有根”“有人”“有效”“有魂”的... 乡村振兴,教育为基,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事业。中国百年乡村教育经历了服务民族自救、服务工农生产、服务恢复重建、服务教育强国的发展阶段,其遵循着从“无根”“无人”“无效”“无魂”到“有根”“有人”“有效”“有魂”的演进逻辑。汲取中国百年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智慧,未来乡村教育振兴需通过思想观念引领、制度体系保障、乡土文化根基、创新人才支撑和数字技术驱动来形成乡村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新格局、新气象、新高度和新生态,并通过革新教育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深度挖掘乡土元素、聚焦培养创新人才和有机融合现代技术来实现中国乡村教育内涵式、整体性、本土化、高质量与数字化发展,为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乡村教育治理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1
7
作者 戴妍 刘斯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6,共10页
大数据作为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科学力量,正在推动乡村教育治理的创新与变革。大数据思维是转变乡村教育治理观念的先导条件,大数据技术是获取乡村教育治理信息的关键抓手,大数据平台是加强乡村教育治理共享的重要载体以及大数据... 大数据作为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科学力量,正在推动乡村教育治理的创新与变革。大数据思维是转变乡村教育治理观念的先导条件,大数据技术是获取乡村教育治理信息的关键抓手,大数据平台是加强乡村教育治理共享的重要载体以及大数据人才是提升乡村教育治理能力的智力支撑。大数据能够嵌入乡村教育治理全过程,切实促进乡村教育治理科学决策、精细执行、有效监督以及民主服务。当前,在大数据赋能乡村教育治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循数治理基础条件不足、数据应用暗含信息风险、数据治理缺乏制度设计、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等现实困境。在未来乡村教育治理实践中,需要通过优化数据治理环境、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加强数据人才培养等路径来完善乡村教育治理数治基础,助力乡村教育治理风险规避,夯实乡村教育政策保障,释放乡村教育治理内生动力,着力推动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乡村振兴 乡村教育治理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位分布及其空间集聚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戴妍 王奕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3,共10页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教兴国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市、自治区)有关教育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教兴国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市、自治区)有关教育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绘制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位分布图,考察了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走高态势,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水平情况;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各项指标均获得一定发展,但指标间、空间分布二者差异显著;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需通过优化教育事业战略布局,开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激励东部教育开拓创新,当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领头雁;推动中部教育开放崛起,做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助推器;确保西部教育稳中求进,坚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桥头堡,进而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教育现代化红利,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步伐、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区位分布 聚集效应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理论证成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妍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0,31,共9页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优势构成了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起点,贫困与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关照揭示了其政策优化的理念探寻,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支点指明了其政策优化的价值理路,立体交融式战略格局的理论图景表达了其政策优化的发展走向。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要基于“共识”“共融”“共生”“共建”“共享”五个维度全面升级,趟出政策优化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相对贫困 教育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10
作者 戴妍 刘斯琪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共11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富强、农民富足才能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教育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富强、农民富足才能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教育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与改善村居民生、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缓解乡村收入贫困、纾解权利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破除精神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在乡村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应以理念引导力、制度供给力、人才驱动力和技术创新力等为着力点,通过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优化乡村教育文化环境、完善乡村教育保障机制、扶持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等路径,构筑共同富裕全新格局、满足共同富裕精神追求、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助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永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现实境遇与模式建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戴妍 徐佳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9,共8页
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信息素养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教师终身化学习的有力后盾。民族地区教师的信息意识薄弱致使动力不足、信息知识匮乏制约表征过程、信息能力有限阻碍实践应用... 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信息素养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教师终身化学习的有力后盾。民族地区教师的信息意识薄弱致使动力不足、信息知识匮乏制约表征过程、信息能力有限阻碍实践应用、信息道德缺失抵牾伦理渗透。提升民族地区教师信息素养应从政府、学校、社会出发,建构和整合成"以汉带民"、以老带新、以生带新和以少带多四种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师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 被引量:7
12
作者 戴妍 陈佳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5-50,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深度融合创造了发展空间,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与历史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既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深度融合创造了发展空间,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与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依赖于该场域内文化惯习、文化资本、力量格局及位置等因素,需要通过健全传承教育机制、创新传承课程体系、构建传承教育模式、发展传承教育场域等途径来实现,从而真正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场域 教育机制 课程体系 教育模式 教育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的政策演进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妍 徐佳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8,共8页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政策经历了"注重外部建构"、"强调内容调适"和"关注主体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隐含的价值取向... 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政策经历了"注重外部建构"、"强调内容调适"和"关注主体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隐含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但总体上呈现出工具价值、社会效益、实践主义和以人为本四种取向,并表现出由鼓励办学向支持与规范、社会利益向学生权益、政府话语权向民间话语权和外部宏观建构向微观内部规范等价值取向之特征。未来我国校外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应从"回归元价值状态、坚持以生为本、共筑三位一体合力、构建交互式系统"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教育 中小学 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意蕴及教育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妍 王奕迪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3,共6页
杜威共同体思想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共同体思想承继和升华了前人共同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民主生活为核心要义、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指向、以民主教育为动力支撑和以动态一致为内在要求,呈现出平等性、联通性、真实性与融合... 杜威共同体思想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共同体思想承继和升华了前人共同体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民主生活为核心要义、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指向、以民主教育为动力支撑和以动态一致为内在要求,呈现出平等性、联通性、真实性与融合性等基本特征。杜威共同体思想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唤醒多元平等的教育主体,激发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打造主动参与的民主教育;构建联通融合的教育空间,搭建共在共生的发展平台;形成健康共益的教育关系,实现互动共进的良性循环,以期促进学习者自由而全面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共同体思想 民主生活 共同发展 民主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变迁逻辑与未来展望——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戴妍 杨雨薇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发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试点探索、理性反思、巩固发展三个阶段。经济发展需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价值观演变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发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经历了试点探索、理性反思、巩固发展三个阶段。经济发展需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价值观演变等构成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政策变迁在核心理念和学科范围上呈现路径依赖特性,政府、高校、社会三者的互动构成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展望未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需通过观照宏观制度情境、明晰路径依赖规律、加强关涉主体协同以及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等来增强政策适应能力、激发政策优势潜能、促进政策系统整合、确保政策效能提升,以此全面提升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教育政策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书秀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6,共7页
“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育人目标纷杂,家校社共育目标难达共识;育人合作不畅,家校社共育角色定位模糊;育人沟通低效,家校社共育协作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交叠影响... “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育人目标纷杂,家校社共育目标难达共识;育人合作不畅,家校社共育角色定位模糊;育人沟通低效,家校社共育协作机制缺失等现实困境。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家校社协同共育、构建“育人共同体”提供坚实理论基础。为推进家校社协同共育发挥育人合力,避免“力系抵消”,必须着眼于教育目标的明确,达成育人共识;厘清家校社责任边界,高效推进育人活动;建立健全高效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三方发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社协同 协同育人 交叠影响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热技术测量核反应堆中子通量密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铜锁 史永谦 +6 位作者 朱庆福 杨维平 张建祥 王藩 王团部 鲁瑾 李来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9-1633,共5页
一种新型中子探测器被研究,其原理是利用带电离子在矿物中沉积的能量退火时会以热量的方式释放出来,通过测量释放的热量而确定中子通量密度。对新型中子探测器进行刻度,在反应堆内某位置测量的热中子通量密度为5.108×1011 cm^(-2)&... 一种新型中子探测器被研究,其原理是利用带电离子在矿物中沉积的能量退火时会以热量的方式释放出来,通过测量释放的热量而确定中子通量密度。对新型中子探测器进行刻度,在反应堆内某位置测量的热中子通量密度为5.108×1011 cm^(-2)·s^(-1),与标定的热中子通量密度(5.000×1011 cm^(-2)·s^(-1))在2%内符合,说明该探测器可测量中子通量密度。本文方法制作的探测器体积小,可制作成不同形状,便于反应堆不同环境下的中子通量密度测量。选取相应中子能量反应截面较大的元素,该探测器还可测量不同中子能量的通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探测器 退火热量 热中子通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hark安全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丁 王小明 +1 位作者 付争方 窦文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5-1516,1519,共3页
以工作流信息模型安全机制不足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扩展的方法,建立一种安全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ETRBAC。该模型在典型T-RBAC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职责分离约束和基数约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优秀开源工作流管理系统Shark,设计并实现了ET... 以工作流信息模型安全机制不足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扩展的方法,建立一种安全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ETRBAC。该模型在典型T-RBAC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职责分离约束和基数约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优秀开源工作流管理系统Shark,设计并实现了ETRBAC模型中的相关安全机制,形成S-Shark(secure-Shark)工作流管理系统。S-Shark具有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系统 访问控制 授权 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元丽 费龙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一直是各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英国教育与通信技术局在2007~2008年间颁布了多个针对地方儿童保护机构、学校以及学生的网络安全指导文件,其中所强调的开发完善的用户使用许可条款及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基础...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一直是各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英国教育与通信技术局在2007~2008年间颁布了多个针对地方儿童保护机构、学校以及学生的网络安全指导文件,其中所强调的开发完善的用户使用许可条款及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基础设施维护与网络监测报告、提高安全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等措施建议,对我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中小学生 网络安全策略 用户使用许可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存取结构上抗内存泄露的多级秘密共享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云 李志慧 王文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91-3902,共12页
在多级秘密共享方案中,每级存取结构里的授权集中参与者可联合重构对应的秘密.但在实际中,腐化了非授权集的攻击者可通过内存攻击获取部分或全部其余参与者的份额信息,从而非法得到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秘密信息.面对这样的内存泄漏,现有的... 在多级秘密共享方案中,每级存取结构里的授权集中参与者可联合重构对应的秘密.但在实际中,腐化了非授权集的攻击者可通过内存攻击获取部分或全部其余参与者的份额信息,从而非法得到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秘密信息.面对这样的内存泄漏,现有的多级秘密共享方案都不再安全.基于此,首先给出了抗内存泄漏的多级秘密共享对选择秘密攻击不可区分的形式化的计算安全模型.然后,利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及模糊提取器的联合作用,基于极小线性码构造了一个适用于一般存取结构的抗内存泄露的可验证多级秘密共享方案.同时,在内存攻击者存在的情况下,证明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是计算安全的.最后,将所提出方案与现有方案在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秘密共享 极小线性码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抗内存泄露 可证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