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Bmal1基因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狄凌云 田振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8-480,共13页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是生物钟的核心基因,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生物钟的紊乱通常伴随Bmal1的异常表达,进而诱发一系列慢性代谢性疾病。运动可上调Bmal1表达,减缓慢... 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是生物钟的核心基因,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生物钟的紊乱通常伴随Bmal1的异常表达,进而诱发一系列慢性代谢性疾病。运动可上调Bmal1表达,减缓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进程。本文主要对生物钟Bmal1在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Bmal1在运动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运动通过生物钟基因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BMAL1 代谢性疾病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合并肌少症的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祖杰 蔡梦昕 田振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8-352,共5页
心衰合并肌少症导致骨骼肌萎缩和功能衰退。运动干预是治疗心衰合并肌少症最有效且有充分临床证据的方法,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均可有效治疗心衰合并肌少症。运动干预通过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失衡、抑制骨骼肌炎... 心衰合并肌少症导致骨骼肌萎缩和功能衰退。运动干预是治疗心衰合并肌少症最有效且有充分临床证据的方法,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和抗阻运动均可有效治疗心衰合并肌少症。运动干预通过调节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与降解失衡、抑制骨骼肌炎症与氧化应激、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调节骨骼肌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分泌等途径改善心衰合并肌少症。本文对心衰合并肌少症的运动干预疗效和机制进行分析,旨在为心衰合并肌少症的运动干预方法及治疗靶点筛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衰合并肌少症 骨骼肌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激活FSTL1-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6
3
作者 田振军 郝美丽 席悦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及其受体DIP2A(Disco-interacting Protein 2 homolog A)表达和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SP...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及其受体DIP2A(Disco-interacting Protein 2 homolog A)表达和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与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体重180~220 g,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制备心梗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梗安静对照组(MI)、心梗+抗阻运动组(MR),每组10只,其中S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1周,MR组先进行1周适应性无负重爬梯运动,再进行4周递增负荷抗阻运动。训练结束后24 h,腹腔麻醉,测定LVSP、LVEDP和±d P/dt max评价心功能。Western blot实验测定心肌FSTL1/DIP2A、PAkt/Akt、P-mTOR/mTOR、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心肌细胞增殖;Masson染色观察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百分比(CVF%)。结果:与S组比较,MI组心肌FSTL1/DIP2A、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增加,PAkt/Akt、P-mTOR/mTOR比值显著上升,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显著升高,CVF%和LVEDP显著增加,LVSP和±d P/dt max显著降低;与MI组比较,MR组心肌FSTL1/DIP2A、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Akt/Akt、PmTOR/mTOR比值显著上升,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显著升高,CVF%和LVEDP显著降低,LVSP和±d P/dt max显著升高。结论:抗阻运动上调FSTL1及其受体DIP2A的表达,激活其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表明,FSTL1-DIP2A-Akt-mTOR信号通路在抗阻运动促进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增殖、降低心肌纤维化面积和改善心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心肌梗死 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Akt-mTOR信号通路 心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刺激骨骼肌FSTL1分泌抑制心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郝美丽 席悦 田振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8,共12页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通过刺激骨骼肌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分泌,抑制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M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通过刺激骨骼肌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分泌,抑制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动物实验: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M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心梗安静对照组(MI)、心梗+抗阻运动组(MR)、心梗+腺相关病毒空载体组(MV)、心梗+FSTL1腺相关病毒载体组(MF),每组10只,其中S组只穿线不结扎。术后1周,MR组进行为期4周的爬梯抗阻运动,MV组和MF组于左后肢胫骨前肌分别注射腺相关病毒空载体和FSTL1腺相关病毒载体。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测定心功能,摘取心脏和左后肢胫骨前肌。Masson染色观察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百分比(CVF%);TUNEL检测分析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骨骼肌和血清FSTL1蛋白含量,心肌FSTL1、DIP2A、p-Akt/Akt、p-mTOR/mTOR、Bcl2/Bax蛋白表达。细胞实验:H9C2细胞分为8组,即H9C2对照组、H9C2+LP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H9C2+LPS+AICAR(AMPK激动剂AICAR)组、H9C2+LPS+LY294002(PI3K抑制剂LY294002)组、H9C2+LPS+AICAR+LY294002组、H9C2+LPS+rhFSTL1组、H9C2+LPS+rhFSTL1+AICAR组、H9C2+LPS+rhFSTL1+LY294002组。TUNEL检测H9C2细胞凋亡,CCK8检测H9C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FSTL1、DIP2A、p-Akt/Akt、p-mTOR/mTOR、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MI后大鼠骨骼肌FSTL1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心肌FSTL1基因表达无显著变化,心肌和血清FSTL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显著增加,心功能下降。抗阻运动或胫骨前肌注射FSTL1腺相关病毒载体后,骨骼肌、血清和心肌FSTL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心肌FSTL1受体DIP2A、p-Akt、p-mTOR、Bcl2/Bax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减少,心功能显著改善,且抗阻运动显著上调骨骼肌FSTL1基因表达,但心肌FSTL1基因表达无显著性差异。FSTL1和AICAR干预均显著抑制LPS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增加FSTL1、DIP2A、p-Akt、p-mTOR、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存活率,LY294002干预与上述作用相反。结论:在抗阻运动上调MI大鼠心肌FSTL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骨骼肌源性FSTL1发挥重要作用,骨骼肌源性FSTL1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与其受体DIP2A结合,激活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纤维化,改善MI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阻运动 骨骼肌 心肌梗死 卵泡抑素样蛋白1 心肌细胞凋亡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心磷脂重塑及其运动干预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纽 田振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心磷脂(cardiolipin,CL)重塑是指心磷脂的四条脂肪酸酰基链的主要组成分子丢失和紊乱,慢性疾病普遍存在CL结构重塑,因此称为CL重塑。CL重塑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巴氏综合征和病理性心肌肥厚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 心磷脂(cardiolipin,CL)重塑是指心磷脂的四条脂肪酸酰基链的主要组成分子丢失和紊乱,慢性疾病普遍存在CL结构重塑,因此称为CL重塑。CL重塑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巴氏综合征和病理性心肌肥厚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的核心靶点之一。心磷脂酰基转移酶ALCAT1调控CL重塑,ALCAT1通过对CL支链结构进行重塑性修饰,加速活性氧产生导致CL重塑。因此,抑制CL重塑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目前未见有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CL重塑的报道。积极开展运动与CL代谢、运动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改善CL重塑研究,以及CL重塑与老年病防治手段和方法筛选等研究,将为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筛选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综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CL重塑研究进展,并对其运动干预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磷脂 心磷脂酰基转移酶1(ALCAT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