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1
作者 唐怡 王国泰 +1 位作者 蒋雨涵 吴晨旸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6,共8页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性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TAM在HCC免疫抑制、免疫逃逸、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药物耐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凭借其独特的治疗... 肝细胞癌(HCC)作为全球性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TAM在HCC免疫抑制、免疫逃逸、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药物耐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凭借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调控TAM、改善HCC预后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中药调控TAM在HCC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了TAM在HCC进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基于中医理论,系统分析了中药成分对TAM募集、极化、活性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当前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调节TAM的极化状态,促进M1型抗肿瘤巨噬细胞的形成,抑制M2型肿瘤巨噬细胞的活性,从而在抑制HCC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抗血管生成和增强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本文还总结了中药单体、复方及新型制剂在HCC治疗中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如通过抑制TAM分泌细胞因子、调节信号通路、影响代谢途径等,为中药在HCC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HC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2
作者 唐怡 王国泰 蒋雨涵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4,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在HCC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USP是一类关键的去泛素化酶,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泛素化状态,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USP通过去泛素化多种肿瘤相关蛋白,参与...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在HCC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USP是一类关键的去泛素化酶,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泛素化状态,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USP通过去泛素化多种肿瘤相关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过程。此外,USP的异常表达与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USP在HCC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USP在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深入了解USP在HCC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HCC的发病机理,也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USP在HCC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类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怡 王国泰 +1 位作者 蒋雨涵 曹忠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1-2072,共12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是蛋白质活性调节、定位、表达以及与其他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能引起蛋白质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其传统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泛素化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TMs不仅调节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是蛋白质活性调节、定位、表达以及与其他细胞分子相互作用的调节机制,能引起蛋白质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其传统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泛素化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TMs不仅调节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在抗癌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几种传统类型的PTMs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肝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肝癌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构建及功能富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静 杨兴武 +3 位作者 李京涛 王旗 王亮 王国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肝癌相关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互作网络及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环状RNA(circRNA)。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的肝癌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依据ceRNA理论构建circR... 目的本研究基于肝癌相关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互作网络及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可能通过竞争性内源RNA(ceRNA)机制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环状RNA(circRNA)。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的肝癌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依据ceRNA理论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随后,进行了基因本体论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用于具有ceRNA潜在功能的circRNA的探索及功能注释。结果 从GEO数据库中最终筛选了9个共表达circRNAs、20个共表达miRNAs以及153个共表达mRNAs,成功构建肝癌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GO分析结果揭示了90个生物过程,其主要涉及12个功能簇,主要包括肝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相变调节、转录因子活性负调控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这些共表达circRNAs还参与p53、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为circRNA通过ceRNA机制介导肝癌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NA 未翻译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周泽 王国泰 杨兴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有效性、适应性及优劣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OVID、WOS、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咨询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5年1月...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有效性、适应性及优劣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OVID、WOS、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咨询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收集122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采用一期缝合)616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606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相比,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10.79,95%可信区间(95%CI):-13.55^-8.03,P<0.001]、术后住院时间(WMD=-4.16,95%CI:-4.84^-3.48,P<0.001)、肛门排气时间(WMD=-8.39,95%CI:-12.50^-4.27,P<0.001)、胆汁引流时间(WMD=-27.06,95%CI:-51.08^-3.04,P=0.03)、胆漏发生率(比值比=0.47,95%CI:0.27~0.82,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有效,较T管引流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一期缝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抑制TGF-β/smad2信号通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国泰 李京涛 +2 位作者 魏海梁 闫曙光 李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肝纤维化体内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人肝星状细胞LX-2为研究目标,CCK-8检测正常条件和TGF-β激活状态下LX-2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LX-2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p-s...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肝纤维化体内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人肝星状细胞LX-2为研究目标,CCK-8检测正常条件和TGF-β激活状态下LX-2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LX-2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p-smad2和p-65/NF-κB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免疫炎性因子IL-10和IFN-γ的表达变化;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100 mg/kg给药,检测小鼠给药前后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及尿素氮(BUN)的水平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给药前后结构变化和损伤;马松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给药前后纤维胶原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组织给药前后α-SMA、p-smad2和p-65/NF-κB 表达的影响;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给药前后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10、15、20、25 μmol/L 姜黄素对LX-2均有抑制作用,且20 μmol/L抑制作用最强(P<0.05);姜黄素显著抑制CollagenⅠ、CollagenⅢ、α-SMA、p-smad2和p-65以及免疫炎性因子IL-10和IFN-γ的表达(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有效改善CCL4诱导的肝组织损伤和肝功能损伤(P<0.05),减少肝组织内胶原的沉积(P<0.05),抑制肝组织内p-smad2和p-65/NF-κB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TGF-β/smad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TGF-β/smad2 肝纤维化 L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