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南地区春播玉米春旱时可采用地膜窝播
1
作者 魏旭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2期7-7,共1页
玉米作为陇南地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每年生产状况的好坏.密切联系着广大种植农户的生活,近几年遇到严重的春旱.由于降雨太少.年播玉米早期的出苗和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危害,严重的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如果在广... 玉米作为陇南地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每年生产状况的好坏.密切联系着广大种植农户的生活,近几年遇到严重的春旱.由于降雨太少.年播玉米早期的出苗和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危害,严重的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如果在广大旱区采用地膜窝播技术,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抗旱力,进而达到多出苗.出全苗.出好苗地膜窝播的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膜 出苗 春播 春旱 用地 陇南地区 生产状况 种植面积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马铃薯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旭斌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陇南山区 马铃薯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 综合防治 田间管理 播种 整地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几种常见原料栽培白灵菇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治 李富得 张晓勇 《食用菌》 2003年第4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陇南山区 白灵菇 培养料 菌丝生长 产量 生物学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山区几种常见原料栽培鸡腿菇试验
4
作者 李富得 刘治 +1 位作者 张志刚 杨金梅 《食用菌》 2003年第2期24-25,共2页
近几年鸡腿菇价格看好,菇农纷纷上马,但苦于缺乏棉子壳、木屑等原料.为此,我们就地取材,对麦草、稻草、玉米秆、玉米芯、红芪茎秆、橡籽壳几种原料进行了栽培鸡腿菇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关键词 陇南山区 原料 鸡腿菇 栽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枯梢病发生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仲芳 高彦明 乔旭 《经济林研究》 2002年第3期15-17,共3页
花椒枯梢病是陇南、天水山区花椒枝条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引起大量嫩梢枯死。对该病的危害情况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侵染循环、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其病原为一种茎点菌 (Phoma sp.)。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5... 花椒枯梢病是陇南、天水山区花椒枝条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引起大量嫩梢枯死。对该病的危害情况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侵染循环、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其病原为一种茎点菌 (Phoma sp.)。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15~ 2 5℃ ,比菌丝体生长适温范围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 ,每年 5月份当气温回升 ,湿润多雨时 ,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散落在破伤、有分泌物的枝条上萌发 ,引起初次侵染。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该病的发生与虫害、气候、栽培管理、品种等多种因素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枯梢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流胶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仲芳 乔旭 高彦明 《中国林副特产》 1989年第3期14-15,4,共3页
花椒流胶病是花椒树枝干上的重要病害,引起枝干皮层组织流胶,树势衰弱,寿命缩短。该病害在我国北方花椒种植区普遍发生。按其流胶部位和表现症状的不同可分成四种类型,即基腐型流胶、干腐型流胶、枝腐型流胶和伤口流胶。经病原分离和回... 花椒流胶病是花椒树枝干上的重要病害,引起枝干皮层组织流胶,树势衰弱,寿命缩短。该病害在我国北方花椒种植区普遍发生。按其流胶部位和表现症状的不同可分成四种类型,即基腐型流胶、干腐型流胶、枝腐型流胶和伤口流胶。经病原分离和回接试验,证明引起前三种类型流胶的病原分别是三种真菌(种名待定),即镰刀菌(Fusarium sp)、茎点霉(Phoma sp)、复端孢(Cephalothecium sp)。伤口流胶是椒树受伤组织的一种生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流胶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对油橄榄扦插苗的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乔旭 侯永寿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年第9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线虫 油橄榄 扦插苗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病害多抗性的选育和利用
8
作者 焦学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4-5,共2页
选育对病害各有不同抗性,农艺性状各有优点的10个系作亲本,采用轮交、连续开放授粉夏播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育成了11个多抗病害的优良自交系。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多抗性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
9
作者 焦学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12,共4页
本试验测定了两组自交系的配合力,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都有很大差异。白粒系组在旱作条件下的一般配合力以莫20W、武系205、武系202、武系206表现较好;在灌溉条件下以武系204、埃及205、Ky21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在旱作条件下以莫20W×... 本试验测定了两组自交系的配合力,在不同栽培条件下都有很大差异。白粒系组在旱作条件下的一般配合力以莫20W、武系205、武系202、武系206表现较好;在灌溉条件下以武系204、埃及205、Ky21表现较好。特殊配合力在旱作条件下以莫20W×Ky21、武系205×武系206表现突出;在灌溉条件下以武系202×武系206、武系204×埃及205表现突出。莫20W×Ky21组合在两种条件下均表现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黄粒系组在春播条件下,一般配合力好的有Mo17、武系106、辽金系、武系105四个系。夏播以武102、武自102、7091、Mo17、辽金系表现好,其中Mo17、辽金系在两种条件下一般配合力表现都较高。特殊配合力春播以Mo17×武系105,武自103×武系113较好;夏播以7091×武102,武自102×Mo17,Mo17×武102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栽培条件 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都近郊玉米加代繁育技术初探
10
作者 苏斌惺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11,共1页
武都县城近郊海拔1000米左右,无霜期250天,全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有效积温(≥10℃)4100℃以上,正常年份早霜期在11月15日左右,晚霜期在3月10日左右,气候条件优越,玉米加代繁育或小面积一年两次制种技术值得探索。1990~1992年我们在农... 武都县城近郊海拔1000米左右,无霜期250天,全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有效积温(≥10℃)4100℃以上,正常年份早霜期在11月15日左右,晚霜期在3月10日左右,气候条件优越,玉米加代繁育或小面积一年两次制种技术值得探索。1990~1992年我们在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玉米加代繁育试验。1990年上代地膜覆盖栽培,下代露地栽培,加代没有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繁殖 加代繁殖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与应用
11
作者 李德生 韩希福 张立新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14-15,共2页
利用当地马铃薯抗病品种,结合宕昌县牛家乡地处高寒阴湿,有利于生产种薯的自然条件,采用不同重量的切块种薯,分期、高密度栽培,获得个体大小不一(0.5克、5克、10~20克)的微型低毒种薯150公斤,1990年对其微型薯进行了生产力的测定,当年... 利用当地马铃薯抗病品种,结合宕昌县牛家乡地处高寒阴湿,有利于生产种薯的自然条件,采用不同重量的切块种薯,分期、高密度栽培,获得个体大小不一(0.5克、5克、10~20克)的微型低毒种薯150公斤,1990年对其微型薯进行了生产力的测定,当年亩产均在2000公斤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种子 应用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叶草”养蚕试验
12
作者 周明灿 张学儒 王才生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36-37,共2页
近年来,四川蚕业生产部门用“蚕叶草”代替桑叶饲养家蚕成功。我区为了解决桑叶紧缺,加快养蚕数量,探索蚕叶草的养蚕价值大小,于1990年从四川引种蚕叶草,分别进行养春蚕3次、秋蚕2次添草养蚕试验,均获得基本相同的结论,现将有关研究试... 近年来,四川蚕业生产部门用“蚕叶草”代替桑叶饲养家蚕成功。我区为了解决桑叶紧缺,加快养蚕数量,探索蚕叶草的养蚕价值大小,于1990年从四川引种蚕叶草,分别进行养春蚕3次、秋蚕2次添草养蚕试验,均获得基本相同的结论,现将有关研究试验结果,详述如下:一、试验设计1.供试材料春蚕为武都蚕桑中心从江苏引进的苏5×苏6止反交种,秋蚕是从陕西引进的菁松×皓月蚕种。蚕叶草由四川绵阳市情报研究所提供种子,种在农科所试验地内,1年可采收3~4次,亩产草8300公斤。蚕叶草为菊科、莴苣属1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米,叶互生,无叶柄,柔软多汁,叶长条形,边缘不规则分裂,叶长10~5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叶草 饲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武薯5号、6号选育
13
作者 李德生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8,共1页
武薯5号、6号是陇南地区农科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两个大薯型新品种,在多年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综合农艺性状稳定,亩产1800~30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0%~30%。1986年以来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83.7万亩,增产值达1亿多... 武薯5号、6号是陇南地区农科所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两个大薯型新品种,在多年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综合农艺性状稳定,亩产1800~30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0%~30%。1986年以来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83.7万亩,增产值达1亿多元,已成为陇南山区的主栽品种。一、选育经过武薯5号:原系号为76-7-2,于1975年从黑龙江克山所引进的元薯9号作母本、自选中间材料71-1-10作父本杂交,并获得实生种子,1976年培育实生苗,单株入选;经选种、预试圃无性系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交种陇玉1号选育报告
14
作者 焦学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2-13,共2页
单交种陇玉1号,1985年配成,经过试验、示范,于1993年4月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5天,和中单2号相似;单产也和中单2号相近,适宜地区略增产。籽粒白色,半马齿型,品质好,抗病性强,成熟时保绿面积达80%以上,是粒用、... 单交种陇玉1号,1985年配成,经过试验、示范,于1993年4月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35天,和中单2号相似;单产也和中单2号相近,适宜地区略增产。籽粒白色,半马齿型,品质好,抗病性强,成熟时保绿面积达80%以上,是粒用、青饲兼用品种。一、选育目标及意义陇南山区群众有以玉米为主食的习惯,也常和小麦、黄豆面掺合食用。白粒比黄粒玉米更适合群众的膳食习惯要求。20多年来多次引进的白粒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交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白水江沿岸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苏斌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4年第1期10-10,共1页
白龙江、白水江沿岸夏玉米区是我省唯一的夏玉米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3万亩左右.
关键词 白龙江沿岸 白水江沿岸 夏玉米 高产栽培 播种 苗期管理 孕穗期管理 灌浆期管理 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快速制种技术
16
作者 张晓勇 李富得 刘治 《食用菌》 2003年第5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白灵菇 制种技术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