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空预警雷达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估的自学习模糊灰度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孟光磊 李树发 +3 位作者 刘彬斌 周铭哲 孙东来 吴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10,共13页
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防空预警雷达各部件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提高雷达装备在高原地区的使用效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需要在装备研制阶段进行合理化的环境适应性评估。针对上述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自学习模糊灰度理论的防空预... 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对防空预警雷达各部件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提高雷达装备在高原地区的使用效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需要在装备研制阶段进行合理化的环境适应性评估。针对上述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自学习模糊灰度理论的防空预警雷达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影响防空预警雷达高原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指标因素,建立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指标权重自学习模型,实现组合赋权法中主、客观权重偏好系数的自适应调节。针对评估指标因素与评判状态之间存在的模糊关系,结合各环境指标影响下的装备失效率,构建隶属度函数,实现不确定条件下的评估指标赋值。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考虑信息灰度影响,建立面向防空预警雷达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估的自学习模糊灰度模型。以某型号防空预警雷达各系统、部件为例,开展有、无学习过程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充分考虑专家主观经验的同时,遵循客观事实呈现的数据规律,使评估结果更加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预警雷达 高原环境适应性评估 自学习模型 模糊灰度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预失真线性化器的宽带匹配技术
2
作者 汪永飞 韩培胜 +2 位作者 胡卿 陈欣鹏 周东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29,共6页
由于放大链路的增益波动以及不同频点之间非线性特性的差异,预失真器难以在不同的频点同时实现非线性特性匹配,即令整个频带内不同频点的线性度指标同时满足要求。由于预失真器和放大器之间的非线性失配,放大器在某些频点的非线性特性... 由于放大链路的增益波动以及不同频点之间非线性特性的差异,预失真器难以在不同的频点同时实现非线性特性匹配,即令整个频带内不同频点的线性度指标同时满足要求。由于预失真器和放大器之间的非线性失配,放大器在某些频点的非线性特性还会恶化。本文从线性化器与预失真器的宽带匹配出发,讨论了预失真线性化器与行波管放大器宽带匹配的条件以及非线性失配所带来的影响,当增益失配误差不大于1 dB时,在行波管放大器自身的三阶交调值不大于40 dB的非线性动态范围内,三阶交调下降幅度最大值为4.1 dB;通过采用级联增益补偿电路的方式,降低链路增益波动,实现预失真器和放大器的非线性匹配,真正拓展预失真线性化器的工作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失真 行波管放大器 非线性匹配 宽带匹配 级联增益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深度学习的数据增强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帅 郭锐锋 +2 位作者 董志勇 王鸿亮 张晓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6-727,共12页
针对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装配者的视觉检测位姿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发生误检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深度学习的数据增强方法。采用人为最佳数据增强策略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图像增强、几何变换、少量噪声干扰和随机遮挡... 针对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装配者的视觉检测位姿具有不确定性极易发生误检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深度学习的数据增强方法。采用人为最佳数据增强策略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图像增强、几何变换、少量噪声干扰和随机遮挡的方式生成增强数据集,并改善图像增强过程中的特征失真,不仅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中人工标注样本任务量大的问题,还有助于提升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得到的新模型对汽车装配生产线零件的检测精度提升了1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装配件检测 深度学习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出口流量的多径路由处理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媛媛 陈文龙 +2 位作者 赵成安 唐晓岚 郭思聪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4-928,共5页
多径路由在链路负载均衡、提升网络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有多径路由机制在实施灵活性等方面不够理想.本文针对互联网的出口流量进行优化控制,提出网络出口流量的多径路由处理机制(MET).在传统流量传输基础上加入二维路由元... 多径路由在链路负载均衡、提升网络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现有多径路由机制在实施灵活性等方面不够理想.本文针对互联网的出口流量进行优化控制,提出网络出口流量的多径路由处理机制(MET).在传统流量传输基础上加入二维路由元素,以此控制网络中外访流量的出口网关及路径的选择.并且,针对网络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单链路、单节点故障问题,提出MET的改进方案:BMET,即通过预先为重要故障设置备份路径及路径切换点,实现备份路径的快速切换.经实验验证,BMET机制虽在内存消耗方面较MET有所增加,但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重要节点及链路故障后的收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径路由 实施灵活性 出口流量 备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件的激光切割热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路畅 费继友 +1 位作者 李花 李妍姝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0,共6页
激光切割广泛应用于薄壁件切割,而切割温度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针对薄壁类零件激光切割过程中温度场的瞬时变化及被加工件的热弹塑性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定律的热损失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热现象对温度场与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激光切割广泛应用于薄壁件切割,而切割温度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针对薄壁类零件激光切割过程中温度场的瞬时变化及被加工件的热弹塑性变形,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定律的热损失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热现象对温度场与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比热容为分析关键因素之一,其变化对温度场影响比例高达13.8%,不可忽略;热传导是影响加工质量的主要热损失方式,其导致温度下降49.58%;而热辐射、热对流对温度场的影响小于0.1℃,当加工精度要求在微米级以下时,热辐射和热对流产生的热变形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热变形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路由TCP/AQM网络系统的逆推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娟 王琨 +1 位作者 李赞华 井元伟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95-2400,共6页
研究了双路由TCP/AQM网络系统的拥塞控制问题。基于单路由TCP/AQM网络系统窗口模型,构建了遵循“优先选择,随机转移”数据包传输规则的双路由TCP/AQM网络系统模型。经过一类状态变换,得到了具有下三角形式的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采... 研究了双路由TCP/AQM网络系统的拥塞控制问题。基于单路由TCP/AQM网络系统窗口模型,构建了遵循“优先选择,随机转移”数据包传输规则的双路由TCP/AQM网络系统模型。经过一类状态变换,得到了具有下三角形式的非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逆推设计方法,提出了针对双路由网络系统的主动队列管理拥塞控制算法。设计了使TCP/AQM网络系统渐近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AQM网络 双路由 拥塞控制 下三角结构 逆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混和阻尼的非线性能量阱吸振器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豪 秦政琪 龙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77-2385,I0005,I0006,共11页
非线性能量阱(NES)是一种具有优良减振性能的非线性吸振器,主要由线性阻尼、非线性刚度和一个小质量块组成。本文在立方刚度NES基础上引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阻尼(库仑阻尼、立方阻尼),提出了一种具有混合阻尼的NES吸振器,研究了不同类型... 非线性能量阱(NES)是一种具有优良减振性能的非线性吸振器,主要由线性阻尼、非线性刚度和一个小质量块组成。本文在立方刚度NES基础上引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阻尼(库仑阻尼、立方阻尼),提出了一种具有混合阻尼的NES吸振器,研究了不同类型阻尼混合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谐波平衡和伪弧长延拓法近似解析了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方程,通过与数值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准确性。基于振动传递率和能量耗散对比分析了混合阻尼NES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通过传递率评估和优化了混合阻尼NES吸振器(质量、刚度、阻尼)参数对系统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混合阻尼的NES吸振器相比于常规的NES吸振器在振动抑制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系统受到外部激励后,含有混合阻尼的NES吸振器比常规的NES吸振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耗散比例;不同类型阻尼的混合在系统减振性和能量耗散方面的优势也显示了其在其他工程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能量阱 混和阻尼 能量耗散 传递率 伪弧长延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结构化和一致性约束的稀疏表示模型进行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凡 王屹 刘洋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2-583,共12页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作为图像融合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生活领域。它能够集成两种模态图像的互补信息,融合成一幅信息丰富、质量较好的图像,不仅能够突出目标信息,还能够保持源有图像的纹理信息和一些显著...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作为图像融合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生活领域。它能够集成两种模态图像的互补信息,融合成一幅信息丰富、质量较好的图像,不仅能够突出目标信息,还能够保持源有图像的纹理信息和一些显著性的细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在鲁棒稀疏表示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结构化稀疏约束,同时结合了图像区域特征相似的一致性约束项,克服现有一些方法所存在的局部模糊和纹理细节丢失等问题,提高了图像融合的精度。本文主要构建了结构化稀疏表示与一致性约束模型,将其应用到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中并进行了求解,将源图像分解为背景信息和显著性信息,再对背景和显著性信息分别设计融合规则,最后利用字典进行重构,获得红外和可见光融合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优于现有的一些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可见光图像 图像融合 鲁棒稀疏表示 结构化约束 一致性约束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Al-Cu-Sc铝合金导体材料Cu、Sc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曲晨驰 刘奎仁 +4 位作者 韩庆 李斌川 王春新 高祥 陈建设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改善Al-Cu-Sc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及力学性能,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面法(RSM)设计实验,对Al-Cu-Sc铝合金导体材料的Cu、Sc元素含量进行优化,建立了关于Cu、Sc元素含量对合金导电率和抗拉强度影响的... 为改善Al-Cu-Sc铝合金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及力学性能,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面法(RSM)设计实验,对Al-Cu-Sc铝合金导体材料的Cu、Sc元素含量进行优化,建立了关于Cu、Sc元素含量对合金导电率和抗拉强度影响的二阶响应模型。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Cu含量0.35%,Sc含量0.24%。在该条件下进行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有较高可信度,Al-0.35%Cu-0.24%Sc合金导电率达56.4%IACS,抗拉强度达83.25 MPa,满足对合金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Sc合金 响应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二阶响应模型 成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凸体多尺度的粗糙分形表面滑动摩擦力建模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继平 商丽 +3 位作者 王楠 于联周 王长峰 潘五九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34,共8页
文中从微观接触角度构建了基于微凸体多尺度的粗糙分形表面滑动摩擦力模型,该模型研究了接触表面的形貌参数对接触载荷和滑动摩擦的影响。首先,从粗糙表面接触力学角度结合考虑实际加载微凸体多变形阶段的分形理论,构建了粗糙分形表面... 文中从微观接触角度构建了基于微凸体多尺度的粗糙分形表面滑动摩擦力模型,该模型研究了接触表面的形貌参数对接触载荷和滑动摩擦的影响。首先,从粗糙表面接触力学角度结合考虑实际加载微凸体多变形阶段的分形理论,构建了粗糙分形表面的接触力学模型;其次,基于机械-分子摩擦理论构建了表面的滑动摩擦模型;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微观表面形貌参数对接触力学模型的影响,并验证了所建接触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完成了分形参数对滑动摩擦的影响分析。文中的研究为表面形貌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摩擦磨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滑动摩擦 接触力学 摩擦磨损 长度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梯度张量SVD的磁性目标识别方法
11
作者 张光 徐喜宝 +1 位作者 黄阳 刘俊奇 《兵工自动化》 2022年第5期20-24,共5页
针对磁梯度张量单个分量对斜磁化多目标识别能力不足,受载体姿态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磁梯度张量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磁性目标识别方法。通过磁梯度张量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取奇异值的最大值作为磁性目... 针对磁梯度张量单个分量对斜磁化多目标识别能力不足,受载体姿态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磁梯度张量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磁性目标识别方法。通过磁梯度张量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提取奇异值的最大值作为磁性目标识别特征量,增强了对斜磁化多目标的识别能力,证明了磁梯度张量奇异值的张量不变量特性,克服了载体姿态变化对磁梯度张量识别的影响。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能有效区分和识别斜磁化的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梯度张量 SVD 磁性目标 识别 张量不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EHW的分块优化电路方法
12
作者 刘丽君 贺天宇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6期65-68,共4页
针对大规模电路存在可以被优化的逻辑门,文中提出利用演化硬件(EHW)技术对大规模电路分块优化的方法。由于EHW技术只能演化小规模的电路,因此需要对大规模电路进行分解后才可以演化。首先根据逻辑门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 针对大规模电路存在可以被优化的逻辑门,文中提出利用演化硬件(EHW)技术对大规模电路分块优化的方法。由于EHW技术只能演化小规模的电路,因此需要对大规模电路进行分解后才可以演化。首先根据逻辑门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对大规模电路进行分解,分解后的子电路规模要适用于EHW技术;然后利用EHW技术对分解后的子电路进行演化,演化生成多种与原始子电路功能相同的电路,从中选择逻辑门最少的电路替换原始子电路,以达到优化子电路的目的;最后将优化后的子电路按照分解前的连接关系合并,得到与原始电路功能相同而逻辑门数较少的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利用EHW技术可对大规模电路进行再优化,不仅能够降低逻辑门的数量,还可提高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优化 EHW 电路分解 子电路演化 VLSI 子电路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