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4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双向调节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珂 冷秋枫 +5 位作者 吕晶 苗国英 王新慧 谢辉 刘渠 姚春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 背景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不明,许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必要深入研究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为其药物筛选提供新靶点。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时间为2020—2023年。体外实验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为研究对象,分为4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5μg/mL)、二甲双胍组(Met组:10 mmol/L)、LPS与二甲双胍联合组(LPS+Met组:LPS 5μg/mL刺激2 h后,再给予二甲双胍10 mmol/L处理)。体内实验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咪喹莫特涂抹小鼠背部皮肤诱导了银屑病样皮炎模型,并制备了二甲双胍乳膏进行治疗,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咪喹莫特组(IMQ组)、咪喹莫特与二甲双胍联合组(IMQ+Met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凡士林,IMQ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软膏,IMQ+Met组小鼠于背部涂抹IMQ软膏12 h后再涂抹二甲双胍乳膏;1次/d,连续7 d。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实验检测二甲双胍处理HaCaT细胞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及活性水平;最后采用皮肤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二甲双胍对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皮炎的抗炎效果。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存活率高于LPS组(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48 h G2/M期细胞、细胞凋亡比例低于LPS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白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Caspase-1 p40、Caspase-1 p20、IL-1β、IL-18蛋白表达低于LPS组(P<0.05)。ELISA实验结果显示:LPS组、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LPS+Met组HaCaT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β、IL-18水平、Caspase-1相对活性低于LPS组(P<0.05)。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IMQ+Met组小鼠二甲双胍涂抹明显改善了咪喹莫特对皮肤的损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MQ+Met组小鼠则显著降低了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NLRP3炎症小体通路双向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能够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肤损害,有望为二甲双胍临床上用于治疗扁平苔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NLRP3炎症小体 HACA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扁平苔藓 银屑病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2 位作者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 目的:探究下调LINC00963靶向miR-511-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正常皮肤细胞HaCaT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SCL-1中LINC00963、miR-511-3p的表达。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LINC00963、miR-511-3p的靶向关系。A431细胞分别转染si-LINC00963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511-3p及其阴性对照(miR-NC)、si-LINC00963+anti-miR-NC及si-LINC00963+anti-miR-511-3p,采用MTT和Transwell法分别评估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aCaT相比,A431、SCL-1中LINC00963表达水平上调,miR-511-3p表达水平下调(P<0.05)。LINC00963可靶向负调控miR-511-3p(P<0.05)。下调LINC00963或过表达miR-511-3p降低细胞增殖率,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降低PCNA、MMP2、MMP9蛋白表达;抑制miR-511-3p可逆转下调LINC00963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下调LINC00963可能通过上调miR-511-3p的表达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963 miR-511-3p 皮肤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医学在皮肤疾病及皮肤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康元 张帅 张秉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9-384,共6页
氢气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多种皮肤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放射性皮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肤肿瘤等疾病及皮肤衰老中发挥有益作用。该文从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凋亡、调... 氢气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多种皮肤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在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痤疮、紫外线致皮肤光损伤、放射性皮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皮肤肿瘤等疾病及皮肤衰老中发挥有益作用。该文从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及调控衰老标志物共7个方面探讨了氢气的作用机制。同时,该文对氢气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为氢气医学在预防及治疗皮肤疾病及皮肤衰老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氢气医学 皮肤疾病 皮肤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黄肤乐软膏在皮肤科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慧丽 刘仍海 +2 位作者 孙占学 杨嫣然 马胜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69-3372,共4页
冰黄肤乐软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外用药,主要由大黄、姜黄、硫磺、黄芩、甘草、冰片、薄荷脑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杀虫止痒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抗炎抗过敏、杀菌杀虫止痒,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具... 冰黄肤乐软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外用药,主要由大黄、姜黄、硫磺、黄芩、甘草、冰片、薄荷脑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杀虫止痒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抗炎抗过敏、杀菌杀虫止痒,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冰黄肤乐软膏作为外用制剂,具有易洗涤、吸收快、直达病所、方便携带等优点,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丘疹性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同时适用于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阴囊、肛周等特殊部位,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起效时间短,未见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但其效应机制缺乏足够的实验支持,如对炎症因子等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对冰黄肤乐软膏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进一步促进该制剂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黄肤乐软膏 皮肤科疾病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皮肤转移
5
作者 王文彤 王大光 +2 位作者 苏婷 张美华 苏忠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5-547,共3页
患者女,48岁。头顶部皮下结节2年,切除后复发1年。既往有骨肉瘤病史。皮肤科检查:颅顶部头皮见一线状手术瘢痕,其下可触及一孤立的结节,边界清楚,质硬,活动较差。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深部至皮下脂肪见数团软骨样结构,肿瘤团块中央见散在... 患者女,48岁。头顶部皮下结节2年,切除后复发1年。既往有骨肉瘤病史。皮肤科检查:颅顶部头皮见一线状手术瘢痕,其下可触及一孤立的结节,边界清楚,质硬,活动较差。皮损组织病理:真皮深部至皮下脂肪见数团软骨样结构,肿瘤团块中央见散在坏死组织,较多细胞核异形及病理性核分裂象。诊断:骨肉瘤皮肤转移。检索近20年国内外文献,仅有12例病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骨肉瘤 恶性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菌群与免疫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文 鲁严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口腔菌群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菌群紊乱时,病原体可通过分子模拟、诱导隐藏抗原暴露及抑制感染因子清除等机制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目前发现口腔菌群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感... 口腔菌群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群,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菌群紊乱时,病原体可通过分子模拟、诱导隐藏抗原暴露及抑制感染因子清除等机制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目前发现口腔菌群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感染性肉芽肿及化脓性汗腺炎等免疫相关皮肤病发病有关,对相应致病菌的对症处理有利于原发病治疗。该文就口腔菌群及其改变在免疫相关皮肤病的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银屑病 过敏性紫癜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白血病
7
作者 王广瀚 王安宁 +2 位作者 高明阳 韩世新 周梅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患者男,68岁。主诉:左面部肿物5个月。现病史:5个月前患者左面颊部出现蚕豆大皮肤肿物,无明显痛痒,渐增大;1个月前肿物生长迅速,累及左面颊、口唇及下颌,伴有破溃,无疼痛,未予特殊治疗。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 患者男,68岁。主诉:左面部肿物5个月。现病史:5个月前患者左面颊部出现蚕豆大皮肤肿物,无明显痛痒,渐增大;1个月前肿物生长迅速,累及左面颊、口唇及下颌,伴有破溃,无疼痛,未予特殊治疗。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及家族史:患者2012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部分分化型(M2型),予TA方案(吡柔比星30 mg d1-3,阿糖胞苷100 mg d1,200 mg d2-3)诱导化疗,共10个疗程。多次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完全缓解(CR1)。2020年3月患者因反复发热,伴鼻出血再次入院治疗,诊断为AML M2型CR1后复发,予TA方案(吡柔比星60 mg d1-3,阿糖胞苷200 mg d1-4)诱导缓解治疗后达到第2次完全缓解(CR2),并巩固治疗5个疗程。患者既往有脑血栓病史9余年。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8
作者 王骏 纳猛 +4 位作者 周晓鸿 马颖 李璨宇 蔡汶高 白慧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7,共3页
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46岁。全身松弛性皮肤斑块5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双上肢、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胸部、腹部、腰部及背部多发质地软的斑块,表面皮纹皱缩,皮肤松弛。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 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46岁。全身松弛性皮肤斑块5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双上肢、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胸部、腹部、腰部及背部多发质地软的斑块,表面皮纹皱缩,皮肤松弛。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组织散在多灶性淋巴样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伴多核巨细胞形成;真皮内可见多核巨细胞浸润,呈环形排列或聚集于细胞的一侧,周围可见少许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淋巴样细胞CD3、CD4及CD5均阳性,CD7及CD8少许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5%);CD20、CD30、CD56及颗粒酶B(Gra B)均阴性。诊断: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松弛症 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9
作者 罗亮 李云康 +2 位作者 寿字杰 赵立仙 潘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3-357,共5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32岁,左大腿丘疹和斑块2个月。皮肤科检查: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15 cm的红斑,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干燥脱屑,中央可见直径5 cm的不规则厚层黄色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大量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诊断: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治疗:患者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垢着病2例及皮肤镜表现
10
作者 郑思婷 周沙 任韵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共3页
例1.患儿男,9岁。主诉:包皮褐色污垢样痂1年。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包皮出现褐色鳞屑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丘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状污垢样痂皮附着。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 例1.患儿男,9岁。主诉:包皮褐色污垢样痂1年。现病史: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包皮出现褐色鳞屑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后丘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状污垢样痂皮附着。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包皮可见褐色污垢样痂皮,干燥不易剥离,境界清(图1A),无明显触痛。真菌检查:皮屑真菌荧光染色检查未见菌丝及孢子。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鹅卵石样结构,边缘颜色较深,无血管结构(图1B)。诊断:皮肤垢着病。治疗:予凡士林厚涂于皮损表面软化痂皮,棉签可将部分痂皮剥离;后予生理盐水湿敷后痂皮全部清除,基底无渗液、糜烂及出血(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包皮 皮肤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半圆形等面积错位皮法修复足底黑素瘤切除后皮肤缺损1例
11
作者 陈广芳 文昌晖 +3 位作者 孙少勤 肖紫丹 朱盛权 高文静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0,共3页
肢端黑素瘤(ALM)是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等肤色较深的人群中,尽管其发病率低,但ALM约占亚洲人群中所有黑素瘤的50%^([1])。与其他几种黑素瘤的亚型相比,ALM更具侵袭性,并且预后较差^([2]),主要是因为在诊断... 肢端黑素瘤(ALM)是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等肤色较深的人群中,尽管其发病率低,但ALM约占亚洲人群中所有黑素瘤的50%^([1])。与其他几种黑素瘤的亚型相比,ALM更具侵袭性,并且预后较差^([2]),主要是因为在诊断时疾病通常进展至晚期。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仍是降低ALM死亡率的最佳治疗方法^([3])。由于手足组织结构的复杂,手术治疗困难,通常需要在扩大切除病灶除后进行重建。本文报道手术切除病灶后足底较大面积缺损的一种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创面修复 皮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光动力治疗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淡克娜 熊霞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1〕。... 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利用特定波长(630nm)光能作用于光敏剂进行照射,产生光动力学反应,以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对某些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达到治疗功效〔1〕。此技术在皮肤科领域应用广泛,如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AK)和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Bowen病、Paget病等皮肤癌、癌前期病变及其他皮肤良、恶性增生性疾病,都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非黑色素性皮肤肿瘤的治疗,这种微创、安全、美观、方便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现将ALA-PDT近年来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光动力疗法 5-氨基酮戊酸 皮肤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护肤品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9-410,共2页
医学护肤品兼有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及辅助治疗皮肤病的作用,已在皮肤科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医学护肤品的特性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护肤品 医学 应用 皮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特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津生 阮光洪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型免疫调节剂来氟米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对该药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 米氟米特 药理学 治疗应用 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误诊为表皮样囊肿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巍 孟威威 +3 位作者 王庆兴 王丽 李静 方玉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患儿女,7岁。颈部囊肿6年。皮肤科检查:颈部右侧类圆形淡红色囊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囊肿结构,囊肿内衬可见纤毛,周围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散在杯状细胞。诊断: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
关键词 囊肿 支气管源性 皮肤 表皮样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行学说在皮肤科的运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东海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2期2254-2254,共1页
运用传统五行学说,通过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敦土利水、佐金平木等指导皮肤病的诊治。认为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是一种反馈关系网,具有一定的自稳性。若这种自稳性受到破坏,则表现出疾病状态。
关键词 五行学说 皮肤病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es相关蛋白(YAP)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珍玲 杨凡 +3 位作者 金雪梅 王雪妍 陈胎琴 权春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1,共8页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与cSCC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SCC、鲍温病(BD)、癌旁正常皮肤组织中YA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构建YAP基因敲低的A431稳定细胞株,利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检测A431细胞微丝分布和数量,Transwell TM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A431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敲低YAP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素(E-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herin、Snail、β-caten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S6(p-S6)、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4EBP1(p-4EBP1)的表达。结果YAP在cSCC和BD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cSCC中YAP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形态类型、是否神经脉管侵犯不相关;敲低A431细胞中YAP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微丝变细、伪足变少;E-cadherin表达增加,Snail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AKT、p-S6及p-4EB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YAP在cSCC中高表达,YAP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SCC的侵袭、迁移及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YAP)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EM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皮肤科的应用
18
作者 马燕利 王永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75-777,共3页
由于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及高度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红斑狼疮、蕈样肉芽肿、皮肤缺损、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皮肤科相关疾病中开展了多项干细胞的... 由于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及高度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在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红斑狼疮、蕈样肉芽肿、皮肤缺损、系统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皮肤科相关疾病中开展了多项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皮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换药治疗车的改良及应用
19
作者 姚亚春 朱丽莎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科治疗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车上增加带孔不锈钢平板架,可以同时放置20个直径10 cm的换药罐、2个500 ml药瓶、2个直径12 cm的大换药罐及1个大号弯盘。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改良治疗车及换药罐(观...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科治疗车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车上增加带孔不锈钢平板架,可以同时放置20个直径10 cm的换药罐、2个500 ml药瓶、2个直径12 cm的大换药罐及1个大号弯盘。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0例患者分别采用改良治疗车及换药罐(观察组)和传统治疗车及换药盘(对照组)换药,连续14 d。结果观察组换药时护士往返于病房与治疗室的时间和所用换药容器消毒费用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皮肤科换药治疗车有助于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护士操作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换药 改良治疗车 换药罐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CP5靶向mi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
作者 郑云鹏 李旭阳 +3 位作者 尹婕 贾苇雪 李冬芹 尹光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 目的:探讨lncRNA HCP5靶向mlR-409-3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CSCC细胞(SCC13、A431、HSC-5)中HCP5和miR-409-3p的表达情况,筛选用于实验的CSCC细胞。将抑制HCP5表达的质粒si-HCP5及其对照(si-NC)、过表达miR-409-3p的miR-409-3p模拟物及其对照(miR-NC)、抑制HCP5和miR-409-3p的si-HCP5+anti-miR-409-3p及其对照(si-HCP5+anti-miR-NC)分别转染SCC13细胞。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CC1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CP5和miR-409-3p的靶向关系。结果:SCC13细胞中HCP5表达最高,miR-409-3p表达最低(P<0.05)。抑制HCP5表达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过表达miR-409-3p后SCC13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减少,Cycin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lncRNA HCP5和miR-409-3p存在靶向关系。抑制miR-409-3p表达可减弱HCP5低表达对SCC13细胞增殖以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P<0.05)。结论:抑制HCP5可通过靶向促进miR-409-3p表达来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lncRNA HCP5 miR-409-3p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