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转弯段线形指标对混凝土护栏安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永红 唐祖德 +1 位作者 王醇 朱冠儒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公路转弯段的线形设计指标对护栏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文中基于路侧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有限元软件LS-DYNA,通过模拟和实车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货车与混凝土护栏复杂碰撞试验模型,模拟计算得到车辆碰撞护栏的详细动画,作为... 公路转弯段的线形设计指标对护栏的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文中基于路侧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有限元软件LS-DYNA,通过模拟和实车试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货车与混凝土护栏复杂碰撞试验模型,模拟计算得到车辆碰撞护栏的详细动画,作为平曲线路段上护栏安全性能的直观感受,将行车道半径、路面超高、车辆速度作为变量,研究和量化主要线形指标对混凝土护栏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半径接近与设计速度对应的极限最小半径时,车辆的翻滚角增大,车辆易碰撞护栏发生侧翻;行车道路面超高6%为混凝土护栏安全性能的临界点,采用大于6%的超高会使车辆沿护栏迎撞面爬坡跃升的高度增加,车辆更容易发生侧翻,设计时应避免大超高(6%以上)和小半径极值的组合;在曲线路段,碰撞速度对护栏安全性能的影响明显,整体式货车车速达90 km/h后,发生侧翻的风险明显增加。文中研究成果可为道路曲线路段路侧的线形安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线形指标 混凝土护栏 碰撞试验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高速公路加宽工程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军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6-1222,共7页
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使越来越多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需要拓宽改建,而如何根据老路的地基处理方法合理选择新路基下软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新老路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加宽工程道路变... 交通量的迅速增长使越来越多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需要拓宽改建,而如何根据老路的地基处理方法合理选择新路基下软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主要技术难题之一。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新老路软基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加宽工程道路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对施工期老路扰动很大,而采用复合地基可有效降低工后沉降和施工期老路变形。同时,地基内水平位移分布为采用应力隔离墙降低新路荷载对老路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隔离墙深度可根据水平位移集中区的埋深确定。此外,当新路采用复合地基时,施工期老路沉降变形受老路固结状况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加宽 差异沉降 水平位移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3,共7页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 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是确定碰撞速度。本文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与两轮车相互侧面碰撞的模型,得到了两车碰撞速度的表达式;筛选出影响汽车、两轮车碰撞速度推算和事故再现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具体的事故案例设定正交实验,分别获得了对汽车、两轮车的参数影响权重顺序;据此指导PC-Crash对一起真实的汽车-两轮车碰撞案例进行模拟重建。结果表明,按参数权重顺序辅助汽车-两轮车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可用较短时间再现与实际事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两轮车碰撞 事故再现 碰撞模型 正交实验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填垫层对多年冻土地基水热分布状态的影响
4
作者 张军辉 曾宪璋 +2 位作者 高峰 郑健龙 盛岱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4-687,共14页
在气候环境变化和工程热效应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地区道路病害频发、主动防控能力弱、养护管理机制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换填垫层广泛应用于冻土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在增强道路抗变形、抗冻害和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其在... 在气候环境变化和工程热效应背景下,青藏高原冻土地区道路病害频发、主动防控能力弱、养护管理机制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换填垫层广泛应用于冻土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在增强道路抗变形、抗冻害和稳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针对其在服役期内对地基水热分布状态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在青海共和—玉树高速换填垫层设计方案基础上,本文对细砂、砂砾和碎石这3种换填料下多年冻土地基水热分布进行数值试验,并以无换填粉质黏土为对照,研究换填垫层对地基水热分布及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填碎石具有较好的控温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最大融化深度;换填垫层内未冻水含量显著降低,但引起未冻水沿换填-地基土接触面从地基外侧向中心横向流动;同时,换填加剧地表积水侵入深部地基土,在地形平坦且无主动排水条件下,深部地基土含水量及其振荡幅值逐年增长;换填料透水与导热性能是影响地基水热动态分布的关键因素,因换填引起的水热迁移不利于多年冻土地基力学性能长期保持,在工程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路域气候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谨慎采用换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换填 冻土地基 模拟实验 水热分布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二级公路线形事故风险判别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永红 王醇 +1 位作者 杨朝 陈劲宇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5-712,共8页
为探究二级公路平纵线形指标与事故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公路平纵线形指标风险指数模型,判别事故路段风险变化情况及风险路段区间.通过收集历史事故数据,分析各线形指标下的路段事故率,依据路... 为探究二级公路平纵线形指标与事故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公路平纵线形指标风险指数模型,判别事故路段风险变化情况及风险路段区间.通过收集历史事故数据,分析各线形指标下的路段事故率,依据路段事故率对平纵8个线形指标进行风险评级;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考虑各线形指标影响,得到各线形指标权重系数;综合线形指标权重系数及风险评级建立风险指数模型,分析二级公路事故多发段范围内的平纵面线形风险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二级公路为双向两车道公路,设计速度为60 km/h时,综合双向路段事故率可知道路纵坡为3%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事故风险路段具有一定规律性,即事故桩号点前100 m内为导致事故的风险路段,事故桩号点前200 m内为事故潜在风险路段.研究结果可为二级公路线形设计以及公路事故黑点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优化道路线形设计,精确判别事故黑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升道路安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线形设计 交通安全 事故分析 线形风险指数 BP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大货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柳 龙科军 黄中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02-2809,共8页
在分析国内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动机将换道分为无倾向型和有倾向型,描述法定换道规则,建立相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用实测交通流参数标定和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货车比率增大,大货车对快车道的占用增多,小客车速... 在分析国内4车道高速公路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动机将换道分为无倾向型和有倾向型,描述法定换道规则,建立相应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用实测交通流参数标定和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货车比率增大,大货车对快车道的占用增多,小客车速度降低,上述变化在大货车比率小于0.25时更显著并与密度相关;当大货车比率很小时,随着大货车动力性能降低,小客车速度降低,换道和冲突增多,这些变化在中密度区最显著;在临界密度附近,随着大货车比率变化,可随机观察到典型的移动瓶颈和偏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双车道交通流 大货车 换道规则 元胞自动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间断式砼护栏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雷正保 余进修 +2 位作者 颜海棋 周志刚 周屏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7,58,共6页
为设计出能满足碰撞安全要求的山区公路间断式砼护栏,联合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以乘员头部伤害指数HIC值为考核指标,对间断式砼护栏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试验表L25(56),对间断式砼护栏的6个设计变量进... 为设计出能满足碰撞安全要求的山区公路间断式砼护栏,联合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以乘员头部伤害指数HIC值为考核指标,对间断式砼护栏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试验表L25(56),对间断式砼护栏的6个设计变量进行了研究,其中,每个设计变量安排了5个水平,基于eta/VPG及ls-dyna软件平台及“汽车-护栏-乘员-座椅-安全带”一体化模型,共进行了25次仿真试验。模型中,汽车采用总重10000kg、重心高1212mm的大货车,其长×宽×高为8575mm×2445mm×3278mm,驾驶室内置自重78kg的50百分位成年男性假人,并配置1.2mm厚的三点式安全带。大货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方向与护栏纵向平面成20°的角度撞击砼护栏。最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并据此确定了间断式砼护栏设计参数的最优结果。发现间断式砼护栏的6个设计变量中,只有砼墩长度、砼墩间距、下斜坡高度这3个变量为显著变量,应该选择其最好的水平,因为水平的变化会造成指标的显著不同,而对不显著的另外3个变量,则可根据工程需要来考虑其水平的选择。结果表明,只要设计参数合理,间断式砼护栏也可以在有较强吸能能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引导失控车辆返回正确行驶方向的导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砼护栏 碰撞 正交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及实车验证 被引量:37
8
作者 雷正保 李丽红 +1 位作者 雷沐羲 陈晨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8-31,共4页
为研究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据国内现有评价标准,通过建立车辆、护栏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多次实车碰撞试验,对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基于VPG前处理软件,对所建"汽车-护栏"模型从车辆运动轨迹、车体加速度... 为研究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据国内现有评价标准,通过建立车辆、护栏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多次实车碰撞试验,对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基于VPG前处理软件,对所建"汽车-护栏"模型从车辆运动轨迹、车体加速度及护栏最大横向位移等方面分析车辆撞击新型柔性护栏的碰撞安全性;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护栏对车辆的导向性。结果表明,仿真计算所得车辆运行轨迹、车体加速度等护栏安全评价指标与试验结果一致,满足法规评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柔性护栏 碰撞安全性 有限元仿真 实车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护栏系统耐撞性研究的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8
9
作者 雷正保 周屏艳 +1 位作者 颜海棋 钱小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16,共8页
为了建立汽车及公路护栏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耐撞性分析模型,基于VPG与LS-DYNA软件平台,应用标准化建模方法,即通过设定建模原则,在充分利用VPG内置的标准模型数据库如悬挂、轮胎、假人、安全带等各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块建模法,分别建... 为了建立汽车及公路护栏组成的复杂系统的耐撞性分析模型,基于VPG与LS-DYNA软件平台,应用标准化建模方法,即通过设定建模原则,在充分利用VPG内置的标准模型数据库如悬挂、轮胎、假人、安全带等各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块建模法,分别建立汽车、护栏、座椅模型,定义好各自内部的接触;并利用VPG的“export”功能,生成各自的DYN文件;再利用生成的DYN文件,就可组合出汽车-护栏系统耐撞性研究的各种中间环节的有限元模型,最终实现“汽车-护栏-乘员-座椅-安全带”系统模型的一体化。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笔者建立的模型具有足够的可信度,适合工程应用,并给出了一个应用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交通工程 安全工程 护栏 耐撞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道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1
10
作者 雷正保 彭作 +1 位作者 刘兰 侯石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26,共5页
平曲线半径不足400m的弯道是交通事故率最高的路段,由于缺乏对弯道护栏的研究,人们不得不在弯道上长期使用直道护栏。要改变目前这种无论弯道、直道,均一律使用直道护栏的不合理现象,就必须获得弯道半径为400m时的混凝土护栏最佳尺寸参... 平曲线半径不足400m的弯道是交通事故率最高的路段,由于缺乏对弯道护栏的研究,人们不得不在弯道上长期使用直道护栏。要改变目前这种无论弯道、直道,均一律使用直道护栏的不合理现象,就必须获得弯道半径为400m时的混凝土护栏最佳尺寸参数。为此,以NJ型混凝土护栏尺寸参数为参考基础,以防撞等级为SS级的护栏为研究目标,以大型客车总质量为18t、碰撞速度为80km/h、碰撞角度为20°的碰撞条件为研究工况,基于eta/VPG及Ls-dyna软件平台及"汽车-护栏-弯道"一体化车-路系统动力学模型,联合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及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以客车后轮抬高量为考核指标,对控制弯道混凝土护栏截面形状的6个设计变量,应用L25(56)正交试验表安排仿真试验,借助SPSS统计软件包,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找出了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并据此确定了弯道混凝土护栏的最佳尺寸参数。对25组仿真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型客车撞击弯道半径为400m的混凝土护栏时,发生的弯道事故全是翻车事故,且主要表现为客车翻越混凝土护栏而坠向护栏外侧悬崖的事故模式。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增加混凝土护栏的高度是抑制大型客车翻越护栏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弯道混凝土护栏尺寸参数,可以将翻车事故控制在护栏内侧,以避免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且控制弯道混凝土护栏截面形状的6个设计变量对弯道事故的影响,存在如下优先级关系:下斜坡高度>底部凸缘高度>上斜坡高度>顶部宽度>下斜坡宽度>上斜坡宽度,即高度的影响较宽度的影响要显著,下斜坡高度的影响又较上斜坡高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凝土护栏 碰撞 正交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定量评价划分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博 郑健龙 +2 位作者 刘宏富 查旭东 张锐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9-1105,1116,共8页
基于均匀设计理论,模拟了15种典型程度的AC-20沥青混合料离析级配,并采用复化梯形数值积分方法求得了各离析级配曲线与设计级配曲线之间的包络面积;结合物理、力学及路用性能室内试验,提出了离析级配混合料性能指标偏差度的概念,建立了... 基于均匀设计理论,模拟了15种典型程度的AC-20沥青混合料离析级配,并采用复化梯形数值积分方法求得了各离析级配曲线与设计级配曲线之间的包络面积;结合物理、力学及路用性能室内试验,提出了离析级配混合料性能指标偏差度的概念,建立了离析级配混合料各性能指标偏差度与包络面积的线性相关关系式.结果显示:级配性能指标偏差度与包络面积成正比,所有相关系数均大于0.9,相关性良好,据此提出了按包络面积来评价混合料级配离析的定量评价标准.通过现场典型区域取样并进行力学性能与抽提试验发现,按包络面积计算得到的各性能指标偏差度均位于相应指标偏差度实测值的80%置信区间内,表明基于均匀设计理论所采用的离析级配曲线与设计级配曲线之间的包络面积对混合料级配离析进行定量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可为沥青路面级配离析病害的准确评价提供示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级配离析 均匀设计 性能指标偏差度 包络面积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承载力状态下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变形特性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正楠 杨博 +2 位作者 林才奎 张锐 刘韡堃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为了研究南方湿热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填筑路基的科学方法,以提高路基在运营期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对全风化花岗岩进行了湿法重型击实与加州承载比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最大状态下全风化花岗岩的含水率比最佳含水率更接近天然含水率。为... 为了研究南方湿热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填筑路基的科学方法,以提高路基在运营期的耐久性与稳定性,对全风化花岗岩进行了湿法重型击实与加州承载比试验。结果表明:承载力最大状态下全风化花岗岩的含水率比最佳含水率更接近天然含水率。为进一步了解其湿胀特性,通过改变初始含水率进行了膨胀率试验,得到了全风化花岗岩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干密度衰变规律;通过改进的固结试验对比分析了全风化花岗岩在最大承载力和最大干密度状态时的变形特性。结果显示:与常规的以最大干密度控制方法相比,全风化花岗岩在最大承载力状态下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更好。按最大承载力状态铺筑了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试验段并进行了现场回弹模量和压实度检测,结果表明:最大承载力状态下全风化花岗岩路基完全能满足下路床94区的压实要求,为了满足路面对路基回弹模量的要求,基于变形等效原理提出刚度补偿设计方法,以确保全风化花岗岩路基整体刚度与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全风化花岗岩 最大承载力 固结试验 变形等效 刚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厚式沥青面层车辙控制标准探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关宏信 张起森 +1 位作者 徐暘 罗增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4-129,共6页
目前的研究都只针对沥青混合料提出材料的抗车辙控制标准,并不能直观地反映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为此改进了车辙试验机,并在重载低速下开展多种沥青面层组合结构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和各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分析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的构... 目前的研究都只针对沥青混合料提出材料的抗车辙控制标准,并不能直观地反映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为此改进了车辙试验机,并在重载低速下开展多种沥青面层组合结构的全厚式车辙试验和各层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分析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的构成,构造由各层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推算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的公式;按照该公式对重载低速车辙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利用该回归方程分析沥青面层各层对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及其对车辙变形的结构贡献率,结果表明中面层对车辙变形的贡献率最大(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而上面层对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的影响最大;基于各层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控制标准,利用该回归方程提出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控制标准;将该标准用于检验某高速公路长大上坡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能很好地解释其反复出现的车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全厚式车辙动稳定度控制标准 构造公式 车辙试件 车辙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梯度沥青路面面层全厚式车辙试验 被引量:18
14
作者 关宏信 张起森 罗增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7,共5页
沥青路面面层内部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而目前的车辙试验无法反映这一特点。研制车辙试件温度梯度控制系统,可以在车辙试件内部形成温度梯度;利用该系统模拟路面温度梯度,开展不同面层组合结构的全厚式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梯度... 沥青路面面层内部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而目前的车辙试验无法反映这一特点。研制车辙试件温度梯度控制系统,可以在车辙试件内部形成温度梯度;利用该系统模拟路面温度梯度,开展不同面层组合结构的全厚式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梯度下沥青面层的整体抗车辙性能优于均匀温度下的抗车辙性能;若减弱表面层抗车辙性能并同时增强中面层抗车辙性能,则不仅能够改善沥青面层整体抗车辙性能,而且其改善效果优于仅仅增强表面层的方法;若减弱表面层抗车辙性能并同时增强下面层抗车辙性能,却很难改善沥青面层整体抗车辙性能。试验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温度梯度全厚式车辙试验可以用于沥青面层结构的抗车辙性能检验,能用于沥青面层的抗车辙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温度梯度 全厚式车辙试验 整体抗车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保险杠系统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电子控制系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素娟 雷正保 赵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为确保汽车碰撞过程平稳性,提高吸能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针对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为其增加新的保险杠系统,并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的轮速信号,计算碰撞能量大小,据此即可调整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这... 为确保汽车碰撞过程平稳性,提高吸能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针对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为其增加新的保险杠系统,并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的轮速信号,计算碰撞能量大小,据此即可调整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这样吸能装置可以在不同速度下具有相应的吸能能力,即实现吸能能力的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控制 碰撞 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时吸能螺纹剪切分析的网格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书彬 雷正保 杜青云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864,共6页
对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研究主要采用有限元法,为确定吸能螺纹合适的网格尺寸,以VPG(virtual proving ground)和LS-DYNA3D(livemore software-dyna)为平台,采用二分法逐渐细化网格尺寸,对单圈螺纹的剪切过程进行仿真分... 对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研究主要采用有限元法,为确定吸能螺纹合适的网格尺寸,以VPG(virtual proving ground)和LS-DYNA3D(livemore software-dyna)为平台,采用二分法逐渐细化网格尺寸,对单圈螺纹的剪切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满足收敛性条件的合适的网格尺寸,即截面网格尺寸为0.2 mm×0.2 mm,螺纹螺旋方向的每段轴向增量亦为0.2 mm。结果显示,当剪切过程分析的网格尺寸取上述尺寸时,得到的加速度总趋势及各能量的变化与理论相符,剪切力与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很小,表明该网格尺寸能用于汽车碰撞时的仿真分析,对其他同类仿真计算的网格划分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 汽车碰撞 仿真分析 网格尺寸 二分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中间主应力效应及破坏准则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拓 李亦鹏 郑健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25-3230,共6页
针对沥青混合料强度试验方法及沥青路面设计采用的最大拉应力理论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对AC-13C沥青混合料开展三向压缩试验,包括常规三轴强度试验及中间主应力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建... 针对沥青混合料强度试验方法及沥青路面设计采用的最大拉应力理论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三轴试验装置及方法,对AC-13C沥青混合料开展三向压缩试验,包括常规三轴强度试验及中间主应力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建立三向压缩条件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八面体强度理论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大,试件破坏形态逐渐从拉应变破坏转变为斜剪破坏;沥青混合料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明显大于单轴抗压强度;中间主应力对沥青混合料强度有显著影响:当中间主应力逐渐增大时,三轴破坏强度逐渐增大,但强度增长幅度逐渐减小;所建立的三向压缩条件下AC-13C沥青混合料的八面体强度理论计算式可为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按三维应力状态设计提供参考;建议采用能够反映中间主应力效应的强度理论作为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三轴试验方法 中间主应力效应 三向压缩状态 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碰撞预警与碰撞吸能技术结合的CST控制系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青云 雷正保 魏书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1-755,共5页
为了使螺纹剪切式(CST)碰撞吸能装置能像安全气囊一样,在汽车遇到危险时能够被迅速推出,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一种汽车碰撞预警和碰撞吸能技术相结合的CST控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接收路面条件开关信号及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 为了使螺纹剪切式(CST)碰撞吸能装置能像安全气囊一样,在汽车遇到危险时能够被迅速推出,以单片机控制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一种汽车碰撞预警和碰撞吸能技术相结合的CST控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接收路面条件开关信号及车速传感器的车速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汽车此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并将该安全距离与毫米波雷达所测实际距离进行比较,一旦实测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则启动报警单元。根据上述控制系统制作了一个相应的电路板,从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碰撞预警 碰撞吸能 CST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安全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黎 葛兴 雷智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评估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实施的效果,探讨路口实施行人专用信号的可行性,兼顾路口交通安全与效益指标,建立安全效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车流与行人交叉口发生冲突的机理,引入行人间距的概念,定义行人的列冲突当量及行冲突当量,建立... 为评估信号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实施的效果,探讨路口实施行人专用信号的可行性,兼顾路口交通安全与效益指标,建立安全效益评价方法。首先分析车流与行人交叉口发生冲突的机理,引入行人间距的概念,定义行人的列冲突当量及行冲突当量,建立交叉口人车期望潜在冲突模型;并依据事故损失来计算单位车流、行人停车延误时间成本和个人平均生命价值,估算单位人车期望冲突量成本,最终建立路口整体安全效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车道流量、路口行人流量及车流右转比是影响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的效益的显著因素;人车冲突成本、行人停等延误成本及车流停车延误成本是评估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的效益的主要衡量指标。实例表明,应在行人流量较高或车流右转比较大的路口实施行人专用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行人专用相位 人车冲突 行人间距 交通安全 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流冲突线的无信号交叉口风险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黎 何娟 张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为更客观、系统地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提出“车流冲突线”概念.通过分析首部车冲突概率、碰撞后严重程度比和冲突向后传递长度,构建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临界冲突距离值构建的首部车冲突概率模型,考虑两... 为更客观、系统地分析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提出“车流冲突线”概念.通过分析首部车冲突概率、碰撞后严重程度比和冲突向后传递长度,构建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临界冲突距离值构建的首部车冲突概率模型,考虑两车速度、角度、加速度和反应时间,更接近交通冲突的真实过程;借助物理碰撞学原理可确定3种冲突型态碰撞严重程度的权重关系,即,交叉∶合流∶分流为12.705∶1.000∶1.000;利用数学期望知识建立的交叉口当量期望车流冲突量模型,综合考虑冲突发生的潜在机率、交通量大小、车辆位置等因素,可更真实描述实际车流冲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车流冲突线 数学期望 无信号交叉口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