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TS14型与GTS12型探空仪平行观测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宋雷 赵浩阳 +1 位作者 肖巧 夏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86-88,120,共4页
采用分类汇总与正态统计方法对比GTS14型与GTS12型探空仪测量的海拔(气压)、温度、湿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GTS14型探空仪终止气压比GTS12型探空仪高1.5 hPa;GTS14型探空仪测量的海拔略高,分布较分散,反推其测量气压较低;GTS14型探空仪... 采用分类汇总与正态统计方法对比GTS14型与GTS12型探空仪测量的海拔(气压)、温度、湿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GTS14型探空仪终止气压比GTS12型探空仪高1.5 hPa;GTS14型探空仪测量的海拔略高,分布较分散,反推其测量气压较低;GTS14型探空仪温度略高,分布较集中;GTS14型探空仪湿度在对流层≥500 hPa低层略低且集中,高层略高。整体上,二者的偏差属于同一级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TS14型探空仪能替代GTS12型探空仪在业务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S14型探空仪 GTS12型探空仪 平行观测 差异性 分类汇总 正态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6月22日暴雨天气探空资料分析及应对措施
2
作者 宋雷 赵浩阳 +2 位作者 夏明 肖巧 张言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31-133,176,共4页
采用6月22日07:00长沙站及邻近探空数据、天气图、雷达图等分析资料,对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07:00探空受到降水的影响,气压降幅最大为132 hPa,升速最小为188 m/min,最多降低223 m/min。(2)07:00近地面至286 hPa湿度保持在100%... 采用6月22日07:00长沙站及邻近探空数据、天气图、雷达图等分析资料,对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07:00探空受到降水的影响,气压降幅最大为132 hPa,升速最小为188 m/min,最多降低223 m/min。(2)07:00近地面至286 hPa湿度保持在100%,露温差为0,厚度达10 km,外部环境输送了大量水汽至长沙地区,具有良好的、持久的降水条件。(3)07:00存在地面东北风经875 hPa东南风最终至795 hPa西南风的高低风向切变,且风速在500 hPa以下基本小于10 m/s,保持水汽维持在长沙。(4)07:00探空过程是在500 hPa高空槽前、700 hPa切变南侧、850 hPa低涡切变共同影响下进行的。降水量02:00~13:00累计102mm,达到大暴雨级别。探空前,结合地面降水量、雷达回波图判断充气量,保证业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探空 L波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浓度及其光学特性
3
作者 毛鑫茹 李玥 +2 位作者 刘璇 姜懿航 袁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61-4871,共11页
基于2020年6月15日~2022年4月15日在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含碳气溶胶浓度及其光学特性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对含碳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含碳气溶胶日变化受到交通高峰和边界层发展的影响,呈... 基于2020年6月15日~2022年4月15日在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含碳气溶胶浓度及其光学特性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不同污染过程对含碳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含碳气溶胶日变化受到交通高峰和边界层发展的影响,呈现出早晚“双峰型”分布特征.总碳(mTC)、元素碳(mEC)和有机碳(mOC)质量浓度均在冬季最高,分别为(8.8±6.4)、(2.8±2.1)和(6.0±4.5)μg/m^(3),夏季最低.冬季mOC/mEC、吸收系数的波长指数(α)及棕碳(BrC)对370nm总吸收系数的贡献(PBrC)均值均在冬季达到最高,分别为(2.8±0.9)%、1.5和(34±19)%,结合针对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组分随污染物浓度变化的统计结果可知,该地区污染的形成主要由一次排放污染物在静稳天气下的堆积与老化过程导致;污染加重时,含碳气溶胶中的一次排放成分占比增加.春节烟花爆竹燃放会导致BrC对含碳气溶胶的贡献增加,受机动车排放与累积过程影响则会造成黑碳(BC)的贡献增加.BC在含碳气溶胶中的贡献可为污染过程中一次排放累积和二次老化生成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对于扩充成都地区含碳气溶胶数据库及该地区冬季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的探索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气溶胶 黑碳 棕碳 光学特性 吸收Ångström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杂波反射率因子的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
4
作者 雷永恒 王黎明 +3 位作者 杨亭 傅一原 刘宜萱 叶飞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22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旨在及时发现并纠正由于雷达硬件故障或性能退化导致的反射率因子测量误差偏移,提高降水定量估测的准确性。利用Gabella天气雷达杂波识别算法,对未滤波的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天气雷达在线标校方法,旨在及时发现并纠正由于雷达硬件故障或性能退化导致的反射率因子测量误差偏移,提高降水定量估测的准确性。利用Gabella天气雷达杂波识别算法,对未滤波的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地杂波标记,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新采样获得固定维度的地杂波数据矩阵,统计地杂波的出现频次,计算地杂波数据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并选取其95%分布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值作为监测值,以识别稳定的地杂波数据;再利用金属球标校方法得到地杂波反射率因子的基值,最终通过监测值与基值的差值计算雷达的相对校准值。并进行了地杂波数据选取范围、去距离订正以及大范围降水条件下的敏感性试验,优化了筛选阈值,显著提高了雷达系统偏差在线标校的灵敏度和可靠性。长沙莲花山CINRAD/SA-D型天气雷达的试验结果表明,2024年3月28日,在大范围降水条件下,雷达逐小时相对校准值平均为0.22 dB,标准偏差为0.76 dB;3月逐日相对校准值标准差为0.75 dB,并在3月8日~9日有效监测到雷达标定常数变化约2 dB;9月11日,金属球定点扫描获得的地杂波反射率因子基值与理论值对比,雷达系统偏差为-0.13 dB,标准差为0.26 dB。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天气雷达系统偏差的在线监测灵敏度和可靠性,为天气雷达的在线标校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地杂波 反射率因子 在线标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山地丘陵区域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5
作者 彭继伯 赵浩阳 +1 位作者 夏明 何枭兵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7期68-70,共3页
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传统农业机械化应用受限,水稻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等挑战。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精准高效的优势,为山地水稻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系统地分析了无人机在山地丘陵水稻播种环节、生... 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传统农业机械化应用受限,水稻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等挑战。无人机凭借灵活机动、精准高效的优势,为山地水稻生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系统地分析了无人机在山地丘陵水稻播种环节、生长监控环节,以及山地丘陵气象灾害预警与恢复环节的应用,提出了山地丘陵水稻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建议,包括完善政策法规与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社会化服务与市场培育机制、推进数字基建与区域特色化发展、强化风险防控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以推动无人机技术适配山地场景,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山地丘陵区域 无人机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暹芭”不同阶段的大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6
作者 吴亚昊 唐明晖 +3 位作者 游枭雄 陈紫妍 杨湘婧 赵浩阳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以国家气象观测站雨滴谱资料为主,结合雨量计、雷达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选择江永站和宁乡站代表倒槽、低压阶段,分析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不同阶段的大暴雨雨滴谱特征。研究表明:①层状云降水频次远高于对流云降水,江永站降水... 以国家气象观测站雨滴谱资料为主,结合雨量计、雷达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别选择江永站和宁乡站代表倒槽、低压阶段,分析2022年台风“暹芭”影响湖南不同阶段的大暴雨雨滴谱特征。研究表明:①层状云降水频次远高于对流云降水,江永站降水稳定连续而宁乡站降水随时间波动明显,直径0~1 mm的粒子数浓度最大,高于东亚普通对流性降水;②直径0~1 mm的雨滴对数浓度贡献最大,雨量贡献以直径1~3 mm粒子为主,直径大于1 mm的粒子对宁乡站对流降水贡献最大;③江永站平均尺度谱谱宽与雨强成反比,宁乡站大滴端“上翘”且小雨滴谱浓度和谱宽与雨强成正比;④江永站对流云降水的平均lg_(10)N_(w)-D_(m)值偏向海洋性对流,宁乡站介于海洋性对流和大陆性对流;⑤江永站的μ-λ关系式为λ=0.02μ^(2)+0.48μ+3.58,宁乡站是λ=-0.01μ^(2)+0.9μ+1.59;根据降水类型选择Z-R关系反演的雨强与真实雨强更接近,可改善强降水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暹芭” 大暴雨 不同阶段 雨滴谱 GAMMA分布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