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沙地区茶园害虫天敌资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建云 侯柏华 +3 位作者 彭晚霞 汤宇 杨西强 肖润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49-51,共3页
对长沙地区现有茶园害虫天敌进行了4a的调查,共发现茶园害虫天敌87种,其中昆虫纲8目,20科,53种;蛛形纲2目,13科,34种。调查发现,茶园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茶园主要害虫天敌数量的影响很显著,杉茶复合生态茶园生态组分复杂,茶树行间开展稻... 对长沙地区现有茶园害虫天敌进行了4a的调查,共发现茶园害虫天敌87种,其中昆虫纲8目,20科,53种;蛛形纲2目,13科,34种。调查发现,茶园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茶园主要害虫天敌数量的影响很显著,杉茶复合生态茶园生态组分复杂,茶树行间开展稻草覆盖或者间种豆科牧草,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地区 茶树 天敌 复合生态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水平对茶树光合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3
2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3 位作者 单武雄 黎星辉 宋同清 汤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1,共6页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 试验研究了夏秋季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光合作用特性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对照茶园相比,3种遮光率遮荫处理茶园夏秋季气温、叶面温度、地面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土壤水分含量、茶园空气湿度明显提高。遮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与对照茶园比较,80%、61%、37%遮光率遮阳网覆盖处理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了365%、283%和68%;茶叶新梢的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57.5%、29.3%和15.9%,叶绿素总量增加了52.2%、29.2%和14.3%;茶叶氨基酸含量增加了68.6%、33.5%和2.16%;茶叶茶多酚含量降低了15.3%、12.5%和5.4%。80%遮光率处理1芽2叶新梢制作的茶叶酚氨比达到名优绿茶标准,61%遮光率和37%遮光率处理的茶叶酚氨比也均达到高档绿茶标准,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遮荫 空气温湿度 茶叶表面温度 土壤水分 光合环境与特征 蒸腾特征 茶叶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88
3
作者 宋同清 王克林 +4 位作者 彭晚霞 王久荣 肖润林 曾馥平 汤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47-3655,共9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1a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 在亚热带丘陵区1a生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结果发现:茶园间作白三叶草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N、水解N的含量、K的活性、蚯蚓的数量和生物量,消耗了部分有效P;增加了土壤关键层次(0—20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水分含量,延缓和缩短了夏季高温干旱与秋季持续干旱时间;获得了土壤降温时增温、保温与升温时降温的双向动态调控效果,增加了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延缓了高温和低温的出现时间,缩短了过度高温时间,减少了高温对茶树生长产生的影响;抑制了杂草生长,增加了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了虫害发生率。从而形成了立地环境.茶树.伴生生物群落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显著增加了茶叶产量。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后,春秋茶的酚氨比分别下降了17.10%和30.90%,产量提高了3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草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肖润林 王久荣 +3 位作者 彭佩钦 陈正法 汤宇 彭晚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N、P、K等养分的有效性。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即在茶园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并覆盖稻草或者间种三叶草,建立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复合茶园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效控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结合农业和物理技术,可做到少使用农药,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现长江流域丘陵茶园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生态问题 稻草覆盖 茶林复合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的调控效果 被引量:38
5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4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李盛华 夏艳珺 汤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125,共6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 在亚热带丘陵区茶园通过连续4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覆盖与间作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和其他生态因子的调控效果以及对茶叶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年动态变化可分为饱和稳定期(2~6月)、急剧下降期(7~10月)和逐步回升期(11月至次年1月)3个时期,与茶树的全年生长发育时期(春茶采摘期、夏秋茶采摘期及休眠越冬期)的需水规律非常吻合;随着土层的加深,茶园土壤的含水量逐渐增大,变异幅度减小,在高温干旱和持续干旱时期,各层次的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0~20 cm的表土层下降趋势明显,20~40 cm,40~60 cm土层下降缓慢,且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分别滞后了8 d和13 d;间作白三叶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调控效果表现为:提高了关键土层(0~20 cm)和关键时期(4~10月春夏秋茶采摘期)的土壤水分,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同时加强了茶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最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清耕、白三叶间作和稻草覆盖的产量分别为149.08 g/m2,199.75 g/m2和188.12 g/m2,其中以间作白三叶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覆盖 白三叶间作 土壤含水量 调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彭晚霞 宋同清 +2 位作者 肖润林 杨知建 李盛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 试验研究亚热带丘陵区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环境、茶品质改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蚯蚓生长,增加土壤关键层次(0~20cm)关键时期(4~6月份)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达到不同观察时刻、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低温时增温、高温时降温及降温时保温的综合动态调控效果,增加同一层次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有效缩短高温和干旱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显著增加茶叶产量,增幅为39.04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稻草覆盖 土壤环境 茶叶品质 茶叶产量 亚热带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保墒抗旱效果及其相关生态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同清 肖润林 +3 位作者 彭晚霞 李盛华 肖孔操 滕海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在亚热带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 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调节效果和其他生态综合效应,分析了其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高了关键土层(0... 在亚热带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 a的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茶园间作白三叶草对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调节效果和其他生态综合效应,分析了其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茶园相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提高了关键土层(0~20 cm)和关键时期(4~6月)的土壤水分,促进了深层土壤水分向上层移动,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延缓和缩短了干旱时间,具有良好的提水保墒抗旱效果,同时改良了土壤环境,抑制了杂草生长,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率,促进了蚯蚓的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提高了茶叶产量,增产幅度达50.67 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幼龄茶园 间作白三叶草 保墒抗旱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及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罗细明 李盛华 +2 位作者 任全 罗文 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86-88,共3页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 丘陵茶区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可诱杀7目26科68种害虫,以同翅目和鳞翅目的数量最多.分别占诱杀害虫总量的58.8%和37.1%。诱杀量最多10个种害虫分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茶小蓑蛾、丽绿剃蛾、大青叶蝉和茶蓑蛾等。诱杀区茶园和非诱杀区茶园比较,8种主要害虫(茶毛虫、茶小蓑蛾、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蓑蛾、小绿叶蝉、茶刺蛾和黑刺粉虱)的数量差异显著,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81.4%、77.3%,77.0%、68.3%、67.1%、63.3%、56.5%和49.7%。频振式杀虫灯对天敌也有一定的诱集作用,诱集的益虫和害虫个体比为1:668~958。频振式杀虫灯对茶园害虫诱杀量5月以后逐渐增加。7月达到高峰,8月以后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振式杀虫灯 茶园害虫 茶园 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发生规律及性诱剂防治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9
作者 肖润林 侯柏华 +2 位作者 盛良学 杨西强 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 茶毛虫是中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长沙地区主要茶园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茶毛虫危害主要是幼虫,第一代幼虫发生量最大,一般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茶毛虫成虫白天多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晚上7~11时活动最盛。采用人工捕杀防治、化学防治、性诱剂诱杀3种处理后,茶毛虫第二代幼虫田间虫口密度均极显著低于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对照,3种防治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诱剂诱杀方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替代化学防治,作为茶毛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生产有机茶叶的一条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性信息素引诱剂 有机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效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应坤 侯柏华 +2 位作者 肖润林 盛良学 汤宇 《湖南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54-55,共2页
长沙县湘丰茶厂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农药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和茶园示范结果表明,10000倍液、12000倍液和15000倍液的阿克泰防治效果优于吡虫啉,对害虫击倒速度快,对若虫、成虫均有效,且持效期长,是值得在茶园大面... 长沙县湘丰茶厂在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应用农药阿克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和茶园示范结果表明,10000倍液、12000倍液和15000倍液的阿克泰防治效果优于吡虫啉,对害虫击倒速度快,对若虫、成虫均有效,且持效期长,是值得在茶园大面积推广的无公害农药新剂型,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2000倍液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泰 假眼小绿叶蝉 茶叶 无公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汤宇 肖润林 +3 位作者 张超 杨西强 李盛华 饶树林 《湖南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33-35,共3页
长沙县湘丰茶厂建立人工生态茶园,实行茶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采取科学施肥增强茶树树势,提高茶树抵抗害虫为害的能力;通过及时采摘,妥善处理修剪后的茶树枝叶,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控制害虫的... 长沙县湘丰茶厂建立人工生态茶园,实行茶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采取科学施肥增强茶树树势,提高茶树抵抗害虫为害的能力;通过及时采摘,妥善处理修剪后的茶树枝叶,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保护和利用茶园天敌资源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衍;应用物理和机械方法减少主要害虫数量和尽量应用生物制剂和与矿物制剂等方法防治茶园害虫,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茶树 害虫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