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固体环境介质典型污染物含量数据集
1
作者 郭奕阳 吴小龙 +11 位作者 张寅生 孙艺凡 王金晨 方如莹 杨昕 王麓棋 苗林轩 彭冰洁 阳曼 肖昊 邓燕 李森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土壤和沉积物作为污染物富集和转化的关键固体环境介质,其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目前,针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污染调查和研究更聚焦于部分特定地区、部分污染物和环境介质。为充分了解重金属和抗生素在... 土壤和沉积物作为污染物富集和转化的关键固体环境介质,其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长期威胁。目前,针对重金属和抗生素的污染调查和研究更聚焦于部分特定地区、部分污染物和环境介质。为充分了解重金属和抗生素在我国各省市的分布和含量,通过系统文献检索、数据整理统计、质量控制评估,将2021–2024年发表的1445篇相关文献汇编形成2021–2024年中国固体环境介质中典型污染物含量数据集。本数据集共收录了11,107条记录,其中重金属数据9,655条,涵盖锌、铜、铅、铬、镉、镍、砷、汞8种重金属污染物;抗生素数据1,452条,包含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其他类6类抗生素污染物。数据集详细记录了各类污染物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含量水平,为环境污染监测、风险评估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持。本数据集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探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环境治理政策制定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物 重金属 抗生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协同PMS去除4-氯酚性能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裘晶晶 李新瑞 +4 位作者 邹正康 梁莎 虞文波 段华波 杨家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共9页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 市政污泥产量巨大,其高效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以市政污泥为原料,采用KHCO3活化热解制备了分级多孔生物炭(PSB),将其协同过一硫酸盐(PMS)高效去除高浓度4-氯酚(4-CP),考察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工艺、PMS投加量等因素对PSB协同PMS对500 mg/L 4-C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900℃制备的生物炭PSB-900比表面积达1476 m^(2)/g,对4-CP吸附能力最强,去除率为65%,吸附平衡后加入PMS,在较低的PMS投加量(PMS∶4-CP(摩尔比)=2)下,可在30 min内实现4-CP的100%去除。在PSB-900/PMS催化降解体系中,电子传递起主导作用,热解温度的升高增强了生物炭的导电性。此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在催化降解4-CP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研究结果为污泥基分级多孔生物炭的制备和废水中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热解 分级多孔生物炭 4-氯苯酚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室内流场与污染物扩散雷诺数独立性研究
3
作者 吴宇威 王飞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62-3670,共9页
以往对临界雷诺数(Re_(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外部流场,对室内流场与室内污染物扩散的研究较少。这对采用缩尺试验方法探索建筑室内流场与污染物扩散问题有一定的限制。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基准尺寸(长×宽×高)为4 ... 以往对临界雷诺数(Re_(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外部流场,对室内流场与室内污染物扩散的研究较少。这对采用缩尺试验方法探索建筑室内流场与污染物扩散问题有一定的限制。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基准尺寸(长×宽×高)为4 m×3 m×3 m的建筑房间内流场与污染物扩散传播过程的雷诺数独立性及缩尺模型的Re_(c),并进一步地研究了不同缩尺比例对Re_(c)的影响。首先,采用试验数据对所采用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其次,基于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雷诺数下的量纲一速度、量纲一浓度分布,进而明确了建筑房间模型的临界雷诺数及缩尺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缩尺比例为1∶2的模型,当Re为338、1351、3378、6757、10135、13514、16892时,随着Re增大,室内典型位置的量纲一速度场和量纲一污染物浓度场随之改变,但当Re进一步增加时,室内流态及污染物分布不再变化,表明该比例模型的Re_(c)在17000左右。此外,1∶2与1∶4缩尺比例下的Re_(c)均为17000左右。由此可知,缩尺比例对建筑室内流场与污染物的Re_(c)影响不大,这可作为实验室缩尺试验的设计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临界雷诺数 雷诺数独立性 计算流体力学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场耦合有限元的天福庙水库清淤过程污染物磷释放行为研究
4
作者 温珊 邢思奇 +2 位作者 肖宇翔 刘云 吴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8-1450,共13页
天福庙水库处于黄柏河流域东支,是宜昌市嫘祖镇的水源地,受周边磷矿开采的影响,2015年以来水库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为此宜昌市政府对天福庙库区河道实施了生态环保清淤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清淤船作业时清淤设备吸头会对周边水体及底... 天福庙水库处于黄柏河流域东支,是宜昌市嫘祖镇的水源地,受周边磷矿开采的影响,2015年以来水库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为此宜昌市政府对天福庙库区河道实施了生态环保清淤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清淤船作业时清淤设备吸头会对周边水体及底泥造成扰动,进而可能会对水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探究清淤过程导致的底泥沉积物扰动情况,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层流和稀物质传递等模块建立水库底泥污染物磷释放模型,基于天福庙水库水质和清淤设备的属性数据,以及前人总结的经验值,模拟清淤扰动过程中不同清淤时间和不同水平扰动范围下底泥的扩散速度分布特征,以及水库底泥和孔隙水中的磷污染物的释放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实地模拟底泥扰动实验验证模型可靠性。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清淤扰动时间不断增加,底泥及其所含的污染物会逐渐向水面扩散,扩散速度和污染物浓度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在同一清淤扰动时间下,再悬浮液和磷污染物的纵向扩散受水平扰动范围的影响明显,水平扰动范围越大,底泥向水面扩散越多,底泥磷污染物释放浓度越多,对水库水环境质量危害越大。释放初期,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较为剧烈,孔隙水中的磷污染物释放起主导作用;随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速度变缓,后期再悬浮液逐渐混合均匀,垂线上的总磷浓度差距减小,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达到平衡状态。研究发现模型能够对清淤扰动造成的水体总磷浓度变化进行合理预测,为湖泊型深水水库清淤工程实践的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SOL Multiphysics 天福庙水库 清淤扰动 底泥磷污染物 扩散模型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资源化利用的转化过程和潜在环境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超 张凤姣 +5 位作者 娄伟 昝飞翔 王琳玲 盛安旭 吴晓辉 陈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187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亟待处置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有价金属含量丰富,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但回收过程中也会产生潜在的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作业工人产生危害。本文根据废旧锂离子电...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亟待处置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有价金属含量丰富,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但回收过程中也会产生潜在的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作业工人产生危害。本文根据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结构,深入分析了正极材料有价金属在预处理、回收和再生三个环节中的转化历程和机制,讨论了杂质元素的干扰和响应对策。重点分析了预处理过程中电解质、有机黏结剂以及集流体铝箔对正极材料分离的影响,探讨了正极材料有价金属在回收和再生过程中的反应机制,包括传统的火法、湿法回收和新兴的再生工艺,从回收效率、能/物耗、环境影响等多个角度总结了工艺的特点。最后,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正极材料有价金属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方法提供研究思路和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资源化 有价金属 反应机制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化—脱硫—甲基磺酸酸浸”回收废铅酸电池成套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温珊 袁笃 +1 位作者 易娟 吴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1,共12页
缺乏经济环保的成套浸出工艺是湿法铅回收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阻碍。为了解决现有湿法铅回收技术高产废、除杂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硫酸盐化—脱硫—甲基磺酸酸浸”的创新成套浸出工艺。通过使用SEM、XRD与XPS对每段工艺产物进行表征,对... 缺乏经济环保的成套浸出工艺是湿法铅回收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阻碍。为了解决现有湿法铅回收技术高产废、除杂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硫酸盐化—脱硫—甲基磺酸酸浸”的创新成套浸出工艺。通过使用SEM、XRD与XPS对每段工艺产物进行表征,对所提出的成套浸出工艺中各步骤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断。在对该成套浸出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试验优化后,铅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6.2%。ICP-OES表征结果初步表明,本浸出工艺能有效去除铅膏杂质,物料衡算结论则从理论上证明可实现较低产废。本工艺所得甲基磺酸铅产品应用领域广泛,综合来看,较现有再生铅浸出工艺更具有产业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电池 回收 湿法冶金 浸出 除杂 甲基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铜合金灰选择性浸出分离回收铜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温珊 易娟 吴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
锌铜合金灰中含有Cu、Zn、Al、Ni、Sn、Pb等多种有色金属,通过筛分实现不同粒径范围锌铜灰的有效处理,考察了硫酸含量、温度、时间、液固比、转速、氧化剂和焙烧对不同金属选择性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15 mm的锌铜灰在75... 锌铜合金灰中含有Cu、Zn、Al、Ni、Sn、Pb等多种有色金属,通过筛分实现不同粒径范围锌铜灰的有效处理,考察了硫酸含量、温度、时间、液固比、转速、氧化剂和焙烧对不同金属选择性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15 mm的锌铜灰在750℃下焙烧3 h,再在浸出温度85℃,硫酸含量1.2 g/g灰液固体积质量比5/1、搅拌速度400 r/min、H_(2)O_(2)0.075 mL/g灰的条件下浸出5 h,锌去除率达到93.40%,铜去除率为0.23%,与初始铜灰相比,焙烧浸出后铜灰中的ZnO大量减少;将浸出渣与0.15~0.25 mm粒径范围的铜渣混合,在750℃下焙烧4 h,再在相同条件下,用2 mol/L的硫酸溶液酸洗5 h和水洗的步骤能够去除铜渣中大量的杂质金属元素,酸洗后的铜渣物相组成主要为Cu, Cu元素的比例达到9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铜合金 筛分 选择性浸出 金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耦合硫酸亚铁对铬渣的稳定化效果和机制研究
8
作者 郑敏慧 张凤姣 +6 位作者 郭沨 李瑜玥 王琳玲 盛安旭 昝飞翔 吴晓晖 陈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1,共8页
安全处置的铬渣常出现“返黄”现象,这与未溶解的含六价铬(Cr(Ⅵ))矿物再次释放Cr(Ⅵ)有关,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彻底溶解不稳定的含Cr(Ⅵ)矿物,使其充分释放Cr(Ⅵ)是实现铬渣长效稳定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微波(MW)快速溶解铬渣中Cr(Ⅵ)矿物... 安全处置的铬渣常出现“返黄”现象,这与未溶解的含六价铬(Cr(Ⅵ))矿物再次释放Cr(Ⅵ)有关,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彻底溶解不稳定的含Cr(Ⅵ)矿物,使其充分释放Cr(Ⅵ)是实现铬渣长效稳定的关键。该研究利用微波(MW)快速溶解铬渣中Cr(Ⅵ)矿物——钙钒石,再耦合硫酸亚铁(FeSO_(4))实现了铬渣的高效稳定。MW辐照显著降低了钙矾石溶解的表观活化能(35.8 k J/mol),促进钙矾石快速溶解释放Cr(Ⅵ)。而FeSO_(4)水解酸化产生的硫酸(H2SO_(4))在MW场下进一步促进了含Cr(Ⅵ)矿物水滑石的溶解,实现了铬渣中Cr(Ⅵ)矿物的完全溶解。同时,MW显著提升了FeSO_(4)对Cr(Ⅵ)的还原效率,在低功率MW(462 W)耦合低剂量FeSO_(4)(w=21.5%)处理下,Cr(Ⅵ)的还原率达到100%。更为重要的是,MW促进了生成的三价铬(Cr(Ⅲ))固定在Cr(Ⅲ)矿物(Fe O·Cr_(2)O_(3)和Cr_(2)O_(3))晶格中,1年后未出现“返黄”,实现了铬渣的长效稳定。该研究为MW耦合FeSO_(4)在铬渣稳定化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铬渣 促溶 硫酸亚铁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