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留学生血液科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韩燕 王蓓 +1 位作者 王玉娟 丁小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0期1585-1586,1588,共3页
关键词 护理留学生 血液科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本科教育增设《社区卫生护理》课程的构想 被引量:18
2
作者 丁小萍 周立 +2 位作者 夏海鸥 卢惠娟 程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阐述了护理本科教育增设《社区卫生护理》课程的背景及意义 ,叙述了该课程的基本情况、适用范围及前后期课程的要求 ,制定了该课程的目标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
关键词 本科教育 社区卫生护理 课程设置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小萍 王晓航 +3 位作者 庞丽博 庄春晓 李文娟 石浪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3期1830-1832,1836,共4页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对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0年3月由专人分别对11个内科病区所有住院患者共33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方案、治疗效...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对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0年3月由专人分别对11个内科病区所有住院患者共33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进行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方案、治疗效果、重点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重点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自身疾病的病程和预后及费用、并发症的防治、疾病对自身生活与工作的影响、日常生活护理指导等。结果内科住院患者需求最强烈的是有关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与疾病相关的内容(病程、预后、费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防治的需求次之,治疗注意事项和疾病影响的需求程度一般,日常生活护理指导需求度最低;但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等方面,患者间存在不同差异(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应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疾病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micro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曲莹 何海燕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9-222,共4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在血清/血浆、脑脊液、唾液、尿液及乳汁等体液中发现了稳定存在的循环miRNA,在不同的恶性血液病中循环miRNA具有不同的表达谱,并且与...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在血清/血浆、脑脊液、唾液、尿液及乳汁等体液中发现了稳定存在的循环miRNA,在不同的恶性血液病中循环miRNA具有不同的表达谱,并且与患者的疾病状态、预后等相关,这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循环miRNA、循环miRNA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循环miRNA与恶性血液病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血浆 血清 恶性血液病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兼职教师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小萍 刘晓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2期79-80,共2页
针对临床兼职教师在护理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精力不够、信心不足、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结合骨髓移植护理的教学体会,建议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前充分备课,增强授课的自信心;扬长避短,充分利... 针对临床兼职教师在护理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精力不够、信心不足、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结合骨髓移植护理的教学体会,建议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前充分备课,增强授课的自信心;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临床特色来提高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教学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粒细胞缺乏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离细菌及耐药性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志超 朱骏 +21 位作者 王椿 胡炯 毛原飞 陈芳源 朱坚轶 刘澎 顾史洋 施菊妹 刘银梅 梁爱斌 丁懿 侯健 何海燕 刘立根 谢英华 朱琦 俞夜花 姚永华 陈蔚 许惠利 韩秀华 郝思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5-1031,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发热 肺部感染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化修饰与血液系统疾病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禾菁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8-221,共4页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也参与了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本文综述了SUMO化修饰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病及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SUMO化修饰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丽萍 张国元 +2 位作者 侯健 吴宗贵 丁思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HVEC为模型,将IL-6、TNF及其抗体与HVEC共同孵育,观察内皮细胞(EC)形态变化和培养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VEC)的损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HVEC为模型,将IL-6、TNF及其抗体与HVEC共同孵育,观察内皮细胞(EC)形态变化和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TNF和IL-6可引起细胞间隙增大,甚至细胞脱落;并且随着TNF和IL-6浓度加大及作用时间延长,培养液中ACE和LDH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IL-6 TNF H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法迎 侯健 +3 位作者 谭龙益 丁思奇 王皓 王东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6-520,共5页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 ualdisease ,MRD)中的作用 ,利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1例Waldenstr m巨球蛋...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 ualdisease ,MRD)中的作用 ,利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1例Waldenstr 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 plantation ,APBSCT)前后的IgH(immunoglobulinheavychain ,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在APBSCT前后分别为 3 10 8± 10 43 ,594± 66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值和外周血M蛋白量成正相关 (r =0 .86,P <0 .0 5) ,并对 1例复发患者进行连续检测 ,结果与临床相符。结论 :实时定量PCR方法对IgH基因重排定量分析 ,可以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的一种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免疫球蛋白重链 微小残留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评估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丁小萍 王晓航 +2 位作者 熊金萍 童本德 顾丽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及血清白蛋白(albumen,ALB)测量法,对5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1)55例患...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及血清白蛋白(albumen,ALB)测量法,对5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1)55例患者采用SGA评估法,营养良好者17例(30.9%)、轻中度营养不良者30例(54.4%)、重度营养不良者8例(6.7%);采用ALB评估法,营养良好者16例(29%)、轻中度营养不良者31例(56.3%)、重度营养不良者8例(6.7%),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两种营养评估结果均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SGA评估法无创、简便,能准确反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估方法,适合护理人员使用;若能结合ALB法,可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分析导致患者移植后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与摄入减少、代谢异常、医源性并发症有关;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及时评估、尽早预防,加强肠内营养,合理肠外营养和积极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评估 护理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方法 血清白蛋白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华 金慧燕 +3 位作者 王东星 傅卫军 袁振刚 侯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国内商品名 :反应停 )单药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 ,MM )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 :单药组 :男性 13例 ,女性 2例 ,中位年龄 58岁。其中 2例为初发的MM ;1例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 (Thalidomide ,国内商品名 :反应停 )单药或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 ,MM )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 :单药组 :男性 13例 ,女性 2例 ,中位年龄 58岁。其中 2例为初发的MM ;1例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PCL) ;12例为难治性MM ,其中 3例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PBSCT)术后复发。反应停治疗起始剂量为 10 0mg/d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 ,逐渐加量 ,最高达 80 0mg/d。联合组 :男性 2 0例 ,女性 7例 ,中位年龄 56岁。其中初发 1例 ;1例为原发性PCL ;2 5例为难治MM ,其中 2例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PBSCT)术后复发。反应停剂量为 40 0mg/d左右加用地塞米松 40mg/天 ,第 1~ 4天 ,第 9~ 12天 ,第 17~2 0天 ,1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 :单药组 42 .9% (6/ 14 )的患者对治疗有效 ,其中 3例为完全缓解 (CR)或接近完全缓解(Near CR) ,1例有明显治疗反应 (Majorresponse) ,1例为部分缓解 (PR)。 12例难治性MM中 4例有效 (3 3 .3 % ) ;联合组有效率为 57.7% (15/ 2 6) ,其中 4例为CR或Near CR ,2例有明显治疗反应 ,9例为PR。 2 5例难治性MM中 11例有效 (44.0 % )。两组间在总有效率及难治病例的有效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皮疹等副作用 ,但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及β-连环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莉莉 傅卫军 +2 位作者 袁振刚 王东星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4-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硼替佐米、As2O3单用及联合处理RPMI8226、CZ-l、NCI-H929骨髓瘤细胞株48小时后,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活细...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硼替佐米、As2O3单用及联合处理RPMI8226、CZ-l、NCI-H929骨髓瘤细胞株48小时后,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活细胞比例,用改良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比例,免疫印迹法比较用前药后β-连环蛋白的水平。结果表明:硼替佐米对RPMI8226、CZ-l、NCI-H92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6.9、20.7、6.8nmol/L;As2O3(1μmol/L)联合硼替佐米(5nmol/L)作用后,活细胞比例分别由88.99%、72.23%、51.06%降至54.01%、39.59%、25.00%(p<0.05),凋亡细胞比例由(11.1±0.1)%、(26.8±1.7)%、(36.8±5.5)%增加为(36.1±2.2)%、(60.4±3.8)%、(76±5.6)%,两组Q值介于增强与明显增强之间(1.198-3.75)。联合用药组RPMI8226、CZ-l、NCI-H929胞浆β-连环蛋白水平与单药组相比,分别下降24.15%,31.85%,33.72%。结论:As2O3能增强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降低β-连环蛋白表达水平,提高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硼替佐米 骨髓瘤 Β-连环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前ALIP”样结构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俞夜花 袁颖华 +6 位作者 李玲 曹桂涛 李静 陶英 姜华 侯健 石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66-1170,共5页
本研究提出骨髓组织"前ALIP"样结构的概念,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其特征,并探讨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以抽吸-活检一步取材法采集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骨髓,常规方法制作骨髓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成... 本研究提出骨髓组织"前ALIP"样结构的概念,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其特征,并探讨其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以抽吸-活检一步取材法采集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骨髓,常规方法制作骨髓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成像系统摄片;比较4种计算机图像分割技术,筛选最佳方法对前体细胞进行识别、定位;结合形态学及面积法分割骨小梁;计算AML患者骨髓图像中单个及2个聚集前体细胞数量并以欧式距离变换法检测其与骨小梁的相对距离,与正常骨髓比较;分析在ALIP出现之前前体细胞定位、定量异常与AML的关系,探讨"前ALIP"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8-sobel算子、canny算子、分水岭法相比,本研究创建的基于形态学的计算机图像分割方法能准确识别骨髓切片中前体细胞,同时结合面积法实现了骨小梁的分割。检测CR组骨髓切片中单个前体细胞为(19.27±11.60)个/mm2,2个聚集前体细胞为(1.77±1.76)簇/mm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欧式距离变换法检测前体细胞与骨小梁间相对距离的结果显示,CR组单个前体细胞与骨小梁相距(230.12±97.68)μm(523±222像素),与正常对照组(260.92±99.88)μm(593±227像素)相比明显靠近骨小梁(p<0.05);而CR组两个聚集细胞与骨小梁相距(274.56±139.48)μm(624±317像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CR组单个前体细胞相比明显向骨小梁间区迁移(p<0.05)。结论:前体细胞从正常定位、定量到ALIP1结构出现之前存在更早期的骨髓异常状态,即"前ALIP"状态,其结构特征为定位或定量异常的单个及2个聚集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前ALIP”样结构 计算机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海飞 侯健 +4 位作者 王东星 傅卫军 袁振刚 陈玉宝 张春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4-62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免疫比浊法检测是一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定量检测方法,在浆细胞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sFLC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3—9月在我院住院进行... 背景与目的:血清游离轻链(sFLC)的免疫比浊法检测是一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定量检测方法,在浆细胞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sFLC检测在IgG型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3—9月在我院住院进行化疗的30例IgG型MM患者,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nephelometry)检测化疗前(基线)、化疗后疗程早期(第7~10天),疗程晚期(第28~35天)不同时间点的患者sFLC、免疫球蛋白、总轻链定量水平,对具有sFLC可测量性疾病的患者继续随访下一化疗周期疗效。探讨基线时sFLC在IgG型MM的克隆性轻链的检出率及其和疾病状态的关系,对比化疗后不同时间点采用sFLC、IgG变化水平在评估疗效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克隆性sFLC在初治及疾病进展(PD)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100%,在疾病稳定期的患者中阳性率达81.8%,在疾病状态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以上的患者中阳性检出率为0。在疗程早期采用sFLC评估P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3%,sFLC评价PR/PD总符合率达69.2%,与常规方法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8);疗程晚期采用sFLC评估疗效时,P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P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明显高于采用IgG的评估,PR/PD总符合率升至92.3%,与采用IgG评估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2)。结论:超过3/4的IgG型MM患者可检出克隆性sFLC,其阳性率与患者疾病状态相关;sFLC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单纯髓外复发的MM;采用sFLC评价IgG型MM患者疗效要优于常规IgG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类 轻链 血清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扮演法在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小萍 朱大乔 +1 位作者 夏彩莲 茅菊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索护理临床见习中一种新的带教方法。方法采用课前设计和构思、场景准备,在教师"导演"的指导下,将学员分组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结果97.0%的学员认为角色扮演式见习易于接受并且重点明确;91.2%的学员认为角色扮演式见... 目的探索护理临床见习中一种新的带教方法。方法采用课前设计和构思、场景准备,在教师"导演"的指导下,将学员分组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结果97.0%的学员认为角色扮演式见习易于接受并且重点明确;91.2%的学员认为角色扮演式见习理论与临床能紧密结合;82.4%的学员感到在掌握"骨髓移植护理"知识过程中,角色扮演式见习收获最多。结论角色扮演式见习提高了学员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了学习效果;强化了学员的爱患观念;重视了教师由"教"向"导"的转变;培养了学员的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扮演 护生 临床见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丽萍 张国元 +3 位作者 秦永文 吴宗贵 侯健 丁思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47-949,共3页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17β-雌二醇对此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LDL、oxLDL与HUVEC孵育,...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17β-雌二醇对此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LDL、oxLDL与HUVEC孵育,及HUVEC经他莫昔芬(tamoxifen)和(或)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再与LDL、oxLDL孵育,检测培养液中IL-6和TNF活性。结果:LDL和oxLDL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产生IL-6和TNF。LDL100μg/ml时,TNF为(0.74±0.09)ng/ml,IL-6为(91.64±7.39)U/ml,P<0.01;oxLDL20μg/ml时,TNF为(0.72±0.08)ng/ml,IL-6为(92.28±6.29)U/ml,P<0.01。经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细胞在LDL或oxLDL作用下,IL-6和TNF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他莫昔芬和17β-雌二醇同时处理后,再加LDL或oxLDL,IL-6和TNF活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LDL和oxLDL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而雌激素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IL-6 雌二醇 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勇华 侯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1492-1495,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受累器官较多,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期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思维提示及社区预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机制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 被引量:58
18
作者 李姗 丁小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静脉炎 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健 樊建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新药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5例报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傅卫军 侯健 +1 位作者 王东星 余润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2,94,共2页
关键词 骨髓肿瘤 不分泌型骨髓瘤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