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能调节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和凋亡。针对雷帕霉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表明,很多实质性肿瘤细胞中mTOR均高表达,包括泌尿系统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能调节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和凋亡。针对雷帕霉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表明,很多实质性肿瘤细胞中mTOR均高表达,包括泌尿系统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体外、体内实验证实了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重要性。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西罗莫司(temsirolimus,CCI2779)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都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治疗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肾癌的研究中,temsirolimus已经进入临床Ⅱ及Ⅲ阶段。本文针对mTOR作为抗癌靶点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 ml/点)。术后第2日,随机选取12例患者(BTX-A+巴氯芬组)加服巴氯芬10 mg/次、3次/d,服用3个月,与另外26例患者作比较(BTX-A组)。4周后复查尿流动力学,随访2~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个月,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单次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增加,剩余尿量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巴氯芬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膀胱顺应性明显优于单纯BTX-A组(P<0.05)。BTX-A+巴氯芬组有3例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加巴氯芬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的排尿障碍,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展开更多
文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能调节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和凋亡。针对雷帕霉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表明,很多实质性肿瘤细胞中mTOR均高表达,包括泌尿系统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体外、体内实验证实了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重要性。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西罗莫司(temsirolimus,CCI2779)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都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治疗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肾癌的研究中,temsirolimus已经进入临床Ⅱ及Ⅲ阶段。本文针对mTOR作为抗癌靶点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